扭振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55115发布日期:2021-01-29 16:02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扭振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扭振减振器,尤其适用于机动车的动力系统总成。


背景技术:

[0002]
根据背景技术已知多种样式的扭振减振器,例如作为双质量飞轮。它们用于减轻例如机动车动力总成系统中出现的扭振。其中,双质量飞轮具有一个作为主飞轮质量的输入部分和一个作为次级飞轮质量的输出部分,它们以相互之间至少可按定义扭转角度相对扭转的方式安装,并且相互之间可以克服弹簧减振装置的回弹力相对扭转。
[0003]
在此,包含两个金属外壳的输入部分构成了一个壳体,其中布置着弹簧减振装置的弹簧元件。弹簧元件一方面轴向和径向支撑在两个外壳上,其中,为传递弹簧元件的力,在两个外壳上沿圆周方向设置了冲制的凸起。在输出端,一个法兰典型地从内部径向方向啮合到腔体中,从而还可以让弹簧元件从另一方面沿圆周方向支撑在法兰上。扭矩从输入部分传递到输出部分时,扭矩路径为:从输入部分经过冲制的凸起到规定的弹簧元件,然后从弹簧元件到法兰,最后从法兰到输出部分。
[0004]
输入部分的两个外壳必须具有必需的强度和必需的耐磨强度,因为外壳上冲制的凸起必须将扭矩传递到弹簧元件,并且相对于外壳移动的弹簧元件会在外壳上产生大量摩擦。这些要求导致,两个外壳必须满足必需的材料强度和必需的材料要求,因此两个外壳的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扭振减振器,相对于背景技术,这种扭振减振器的制造更简单并且成本更低。
[0006]
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解决所述任务。
[0007]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带有一个输入部分和一个输出部分的扭振减振器,其中,所述输入部分以可相对于所述输出部分扭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输入部分与所述输出部分之间的扭矩流中带有一个弹簧减振装置,其中,所述弹簧减振装置具有弹簧元件,它们一方面支撑在所述输入部分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输出端的法兰在所述弹簧减振装置上施加负荷,其中,所述输入部分具有两个外壳-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它们采用相互连接的设计方式并构成一个腔体,在该腔体中容纳着所述弹簧减振装置的弹簧元件,其中,在所述两个外壳中,只有所述第一外壳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弹簧减振装置的弹簧元件沿圆周方向支撑在这些凸起上。由此就可以更加简单地设计第二外壳,进而降低制造成本。还可以在更低的材料成本下制造第二外壳。
[0008]
特别有利的是,第二外壳在圆周方向上没有用于支撑弹簧元件的凸起。因此第二外壳的制造更加简单,成本更低。
[0009]
如果第一外壳的材料厚度比第二外壳大,则同样有利。因此,可以通过减小第二外壳的材料厚度来节省成本。
[0010]
如果第一外壳的材料厚度比第二外壳大出超过系数2,则同样有利。第二外壳的材料成本也会相应地降低。
[0011]
如果第一外壳的横截面基本为l形,则同样有利。由此可以通过第一外壳的外形构成腔体的稳定基础。
[0012]
如果第二外壳的横截面基本为l形,则是有利的,其中,可选择设置一个用于将第二外壳靠在弹簧元件上的拱形轮廓。由此可以构成一个易于制造的圆环,该圆环构成了第二外壳。
[0013]
如果在第一外壳与至少一个弹簧元件之间布置一个径向朝外的防磨外壳,则同样有利。由此在弹簧元件相对于第一外壳移动时,更好地防止第一外壳遭受摩擦,进而防止由此造成的磨损。
[0014]
如果在第二外壳与弹簧减振装置的法兰之间布置一个用来封闭腔体的膜片,则同样有利。由此,腔体中所含的润滑剂例如润滑脂就不会从腔体中畅通无阻地流出,因为在不确定时,这可能导致双质量飞轮丧失作用。
[0015]
如果膜片径向朝内与法兰和/或输出部分以防扭转的方式相连,并且膜片径向朝外以可扭转的方式密封支撑在第二外壳上,尤其在于中间放置环形元件的前提下密封支撑在第二外壳上,则同样有利。由此,必要时在定义的摩擦下实现永久密封。
[0016]
如果输入部分通过轴承以可相对于输出部分扭转的方式安装,其中,轴承一方面支撑在输入部分的轴承座上,该轴承座与输入部分成一体设计或以防扭转的方式相连,以及轴承另一方面还支撑在输出部分的轴承座上,则同样有利。
[0017]
下面将根据优选实施例结合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
图1本发明所述扭振减振器实施例的半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图1是可相对于轴线x-x旋转的扭振减振器1的半剖面图。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扭振减振器1被设计成双质量飞轮。
[0020]
扭振减振器1具有一个输入部分2和一个输出部分3,其中,输入部分2以可相对于输出部分3扭转的方式安装。
[0021]
为此,输入部分2通过轴承4以可相对于输出部分3扭转的方式安装。轴承4一方面支撑在输入部分2的轴承座5上。在此,轴承座5可选择与输入部分2成一体设计,或者如图1所示,与输入部分2以防扭转的方式相连。在此,轴承座5被固定在环形元件7上,该环形元件可与输入部分2拧在一起,参见螺栓8。另一方面,轴承4还支撑在输出部分3的轴承座6上。
[0022]
扭振减振器1设置有一个弹簧减振装置9,其在扭矩流中具有布置于输入部分2与输出部分3之间的弹簧元件10。为了传递扭矩,弹簧元件10一方面沿圆周方向支撑在输入部分2上,另一方面还沿圆周方向支撑在弹簧减振装置9的一个输出端的法兰11上。由此可以通过输入部分2和/或输出部分3沿圆周方向在弹簧元件10上施加负荷。
[0023]
法兰11与输出部分3以防扭转的方式相连,尤其借助至少一个铆接元件12或借助铆接元件12相连。作为替代方案,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法兰11,例如用螺栓连接或焊接
等。
[0024]
输入部分2具有两个外壳13、14,尤其仅具有两个外壳13、14,即第一外壳13和第二外壳14。第一外壳13背离输出部分3布置,第二外壳14面向输出部分3布置。两个外壳13、14径向朝外相连,例如焊接。
[0025]
两个外壳13、14构成一个腔体15,其中容纳着弹簧减振装置9的弹簧元件10。
[0026]
为了传递扭矩,仅在两个外壳13、14中的第一外壳13上设置了凸起16,弹簧减振装置9的弹簧元件10沿圆周方向支撑在这些凸起上。由此可以将扭矩从输入部分2传递到弹簧元件10或反向传递。第二外壳14在圆周方向上没有用于支撑弹簧元件10的凸起。
[0027]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设计方案,第一外壳13的材料厚度可以大于第二外壳14。尤其是,第一外壳13的材料厚度可以比第二外壳14大出超过系数2。因此,可以根据扭矩传递所产生的机械负荷来调整第一外壳13的材料厚度,与此同时还可以尽量减小第二外壳14的材料厚度,因为其不会传递力矩到弹簧元件10。也就是说,可以对第二外壳14进行重量和成本优化。
[0028]
图1还展示了,第一外壳13的横截面基本为l形。还可以看出,第二外壳14的横截面基本为l形,其中,可选择设置一个用于将第二外壳14靠在弹簧元件10上的拱形轮廓17。通过外壳13、14的各自轮廓(参见剖面图)可以为弹簧元件10的壳体15提供所需的设计空间。
[0029]
另外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在第一外壳13与至少一个弹簧元件10之间径向朝外布置了一个防磨外壳18。它用于提供第一外壳13的耐磨强度,因为弹簧元件10在离心力作用下会径向朝外可在该第一外壳13上,并且在弹簧元件或其螺旋移动时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持久摩擦。
[0030]
同时还可以看出,在第二外壳14与弹簧减振装置9的法兰11之间布置了一个用来朝外封闭腔体15的膜片19。例如,如果在用于弹簧元件10的腔体15中规定使用润滑剂进行润滑,则膜片19就会阻止润滑剂的流出。可以使用例如润滑脂或类似物质作为润滑剂。
[0031]
在此,膜片19径向朝内与法兰11和/或输出部分3以防扭转的方式相连,其中,膜片19径向朝外以可扭转的方式密封支撑在第二外壳14上,尤其在于中间放置环形元件20的前提下。
[0032]
附图标记列表
[0033]
1 扭振减振器
[0034]
2 输入部分
[0035]
3 输出部分
[0036]
4 轴承
[0037]
5 轴承座
[0038]
6 轴承座
[0039]
7 环形元件
[0040]
8 螺栓
[0041]
9 弹簧减振装置
[0042]
10 弹簧元件
[0043]
11 法兰
[0044]
12 铆接元件
[0045]
13 第一外壳
[0046]
14 第二外壳
[0047]
15 腔体/壳体
[0048]
16 凸起
[0049]
17 拱形轮廓
[0050]
18 防磨外壳
[0051]
19 膜片
[0052]
20 环形元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