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龙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18836发布日期:2020-10-23 19:22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龙头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供水机构、厨卫设施、水龙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龙头机构。



背景技术:

在厨房中,水龙头加台盆的组合属于常见的供水机构,而水龙头连接冷水源以及热水源,可根据需求进行冷、热水的提供,这也是目前比较主流的功能。厨房中的台盆,通常会在下水位置设置滤网兜以避免大杂质进入排水管路。当利用厨房中水龙头、台盆进行洗菜、浸菜时,由于菜上杂质、碎菜叶被冲下,经常会堵住滤网兜(这是常见现象,只要及时清理滤网兜即可),一旦操作者忘记关水,台盆就容易积满水并向外漫出。现有技术中,有些台盆上会设置防溢排水孔,防溢排水孔通过防溢管路连通至下水管道,但防溢管路往往比较细,因此防溢管路也容易堵塞,而若设置大口径防溢管路,又容会导致过多的大杂质进入下水管路而造成堵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龙头机构,采用双台盆、单出水管设计,且能提供冷水与热水,具有冷、热水预混合机构,可保障水温均匀,并以双台盆之间的互通性来实现单台盆的防漫出功能,且设置主侧滤网、副侧滤网来保障防溢机构的防堵功效,整体结构功能整合度高,防溢能力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龙头机构,包括台板、主台盆、副台盆、台盆连板、防溢横管、出水管、下集水箱、总热水阀、总冷水阀、与热水源接通的主热水管及与冷水源接通的主冷水管;

所述主台盆、台盆连板及副台盆依次连接,主台盆与副台盆之间形成过渡空间,出水管包括第一竖管、第二曲管及第三竖管,台盆连板上设有与台盆连板一体成型的延伸后板,延伸后板顶面与台盆连板顶面齐平,延伸后板上设有次级竖管,次级竖管下端连通下集水箱,次级竖管上端处在延伸后板上方,第一竖管下端处在次级竖管内,第一竖管与次级竖管转动密封配合,主台盆底部设有与下水道接通的主下水管,副台盆底部设有与主下水管接通的副下水管;

所述主热水管连通下集水箱,总热水阀为一球阀,总热水阀包括设于主热水管上的热水阀体、与热水阀体配合的热水阀芯及与热水阀芯连接的热水阀杆,热水阀杆上设有热水旋体,热水旋体处在延伸后板上方,主冷水管连通下集水箱,总冷水阀为一球阀,总冷水阀包括设于主冷水管上的冷水阀体、与冷水阀体配合的冷水阀芯及与冷水阀芯连接的冷水阀杆,冷水阀杆上设有冷水旋体,冷水旋体处在延伸后板上方;

所述防溢横管设于过渡空间内,主台盆侧壁上设有主侧孔,副台盆侧壁上设有副侧孔,防溢横管一端与主侧孔连通,防溢横管另一端与副侧孔连通,防溢横管处在台盆连板下方,主台盆内设有用于盖住主侧孔的主不锈钢滤网,副台盆内设有用于盖住副侧孔的副不锈钢滤网。

作为优选,所述过渡空间内设有竖控管,防溢横管底部设有控孔,竖控管上端与控孔连通,竖控管下端设有管底板,竖控管内设有配重体及固定在配重体底部的浮块,配重体与竖控管滑动连接,管底板上设有斜内排管,斜内排管上端连通竖控管,斜内排管下端连通主台盆内部,斜内排管内设有内排单向阀,内排单向阀可通过方向为由斜内排管上端经内排单向阀至斜内排管下端,副不锈钢滤网与副台盆固定,还包括一不锈钢滤筒,不锈钢滤筒一端设有与防溢横管内侧壁滑动密封配合的橡胶圈,不锈钢滤筒另一端连接主不锈钢滤网,防溢横管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成3至5度角,防溢横管邻近主台盆一端的最低点所处高度低于防溢横管邻近副台盆一端的最低点所处高度,主不锈钢滤网上设有拉索,拉索一端连接主不锈钢滤网,拉索另一端连接配重体,拉索穿过不锈钢滤筒,拉索穿过控孔,主侧孔内设有至少一个用于阻挡橡胶圈的挡块,主不锈钢滤网、橡胶圈及控孔沿防溢横管轴线依次布置,当浮块接触管底板时,拉索处在张紧状态,主不锈钢滤网封住主侧孔。

作为优选,所述主台盆内底面与副台盆内底面齐平,防溢横管最低点与主台盆内底面的竖直距离大于25厘米,防溢横管最高点与主台盆开口的竖直距离小于5厘米,防溢横管最高点与副台盆开口的竖直距离小于5厘米。

作为优选,所述后延伸板上设有穿过后延伸板的热护套及穿过后延伸板的冷护套,热水阀杆穿过热护套,热水旋体为一下端开口的热水旋罩,热水旋罩内设有滑套,热水阀杆上端处在滑套内,滑套与热水阀杆滑动连接,滑套滑动方向竖直,热水旋罩内设有与滑套转动连接的上转环,热护套上设有与热护套转动连接的下转环,热水阀杆穿过下转环,热水阀杆上套设有拉簧,拉簧上端连接上转环,拉簧下端连接下转环,热护套上设有开口于热护套上端的定位槽,定位槽内设有泄水弹性气囊,热水旋罩下端设有可挤压泄水弹性气囊的定位压板,定位压板可与定位槽滑动配合,泄水弹性气囊上设有泄水进气孔,泄水进气孔内设有泄水进气单向阀,泄水进气单向阀可通过方向为由大气经泄水进气单向阀至泄水弹性气囊,冷水旋体为一下端开口的冷水旋罩,冷水阀杆穿过冷护套,冷水旋罩连接冷水阀杆,当定位压板下端处在定位槽内时,总热水阀处在关闭状态;

还包括设于下集水箱下方的转换箱,上集水箱最低点高于出水管最高点,下集水箱底部设有竖直布置的泄水锥管,泄水锥管上端连通下集水箱,泄水锥管下端连通转换箱,转换箱顶部设有转换气孔,泄水锥管内设有用于阻断泄水锥管的堵球,泄水锥管上端内径大于泄水锥管下端内径,堵球底部设有穿过泄水锥管下端的球杆,球杆上端连接堵球;

转换箱内设有泄水缸体,泄水缸体内设有与泄水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泄水内活塞,泄水内活塞滑动方向竖直,泄水内活塞将泄水缸体内部分隔成泄水气腔及泄水空腔,泄水空腔内设有泄水弹簧,泄水弹簧一端连接泄水内活塞,泄水弹簧另一端连接泄水缸体,泄水内活塞上设有穿过泄水空腔的泄水活塞杆,泄水活塞杆与泄水缸体滑动密封配合,泄水活塞杆连接球杆,堵球的球心、球杆、泄水空腔及泄水气腔由上至下依次布置;

泄水缸体上设有与泄水气腔连通的大进气孔、与泄水气腔连通的小排气孔、与泄水空腔连通的大通气孔、穿过转换气孔的泄水第一气管、穿过转换气孔的泄水第二气管及穿过转换气孔的泄水第三气管,泄水第一气管一端连通大进气孔,泄水第一气管另一端连通泄水弹性气囊,泄水第一气管内设有供气单向阀,供气单向阀可通过方向为由泄水弹性气囊经供气单向阀至泄水气腔,泄水第二气管一端连通小排气孔,泄水第二气管另一端处在转换箱外,泄水第二气管内设有排气单向阀,排气单向阀可通过方向为由泄水气腔经排气单向阀至大气,泄水第三气管一端连通大通气孔,泄水第三气管另一端连通大气,大进气孔孔径等于大通气孔孔径,大通气孔孔径为小排气孔孔径的3至10倍,第一气管内径与第三气管内径一致,第一气管内径等于大进气孔孔径,第二气管内径等于小排气孔孔径。

作为优选,还包括上端开口的上集水箱,冷水阀杆上设有转换齿轮,台板下方设有转换缸体及与转换齿轮啮合的转换齿条,转换缸体内设有与转换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转换内活塞,转换内活塞将转换缸体内部分隔成转换液腔及与大气连通的转换空腔,转换内活塞上设有穿过转换液腔的转换活塞杆,转换活塞杆连接转换齿条,转换齿条、转换空腔及转换液腔沿转换内活塞滑动方向依次布置,转换缸体上设有转换第一水管及转换第二水管,上集水箱最低点所处高度高于出水管最高点所处高度,上集水箱侧壁上设有与上集水箱内部连通的进水箱孔,上集水箱底部设有与上集水箱内部连通的出水箱孔,上集水箱上设有水源管,上集水箱内部设有与上集水箱滑动连接的第一浮箱,第一浮箱上设有可封住进水箱孔的第一密封体,台板下方设有减压阀,热水源、进热水管、减压阀及下集水箱依次连通,冷水源、水源管、进水箱孔、上集水箱内部、出水箱孔、主冷水管及下集水箱依次连通,下集水箱底部设有转换孔,转换第一水管一端连通转换液腔,转换第一水管另一端连通转换孔,转换第一水管内设有抽水单向阀,抽水单向阀可通过方向为由转换孔经抽水单向阀至转换液腔,转换第二水管一端连通转换液腔,转换第二水管另一端连通上集水箱内部,转换第二水管内设有升水单向阀,升水单向阀可通过方向为由转换液腔经升水单向阀至上集水箱内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双台盆、单出水管设计,且能提供冷水与热水,具有冷、热水预混合机构,可保障水温均匀,并以双台盆之间的互通性来实现单台盆的防漫出功能,且设置主侧滤网、副侧滤网来保障防溢机构的防堵功效,整体结构功能整合度高,防溢能力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防溢横管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d处的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e处的放大图;

图10是图8中f处的放大图;

图11是图8中g处的放大图;

图12是图8中h处的放大图;

图13是图8中i处的放大图;

图14是本发明转换缸体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泄水缸体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上集水箱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台板1、主台盆21、主侧孔21a、主下水管211、主不锈钢滤网212、副台盆22、副侧孔22a、副下水管221、副不锈钢滤网222、台盆连板23、延伸后板24、防溢横管3、控孔3a、竖控管31、管底板32、配重体33、浮块34、斜内排管35、不锈钢滤筒36、橡胶圈361、挡块362、拉索37、出水管4、第一竖管4a、第二曲管4b、第三竖管4c、次级竖管41、热护套42、滑套421、上转环422、下转环423、拉簧424、泄水弹性气囊425、定位压板426、冷护套43、下集水箱5、总热水阀61、热水阀体61a、热水阀杆61b、总冷水阀62、冷水阀体62a、冷水阀杆62b、主热水管63、主冷水管64、热水旋体65、冷水旋体66、转换箱71、转换气孔71a、泄水锥管72、堵球721、球杆722、泄水缸体73、泄水气腔73a、泄水空腔73b、大进气孔73c、小排气孔73d、大通气孔73e、泄水内活塞731、泄水弹簧732、泄水活塞杆733、泄水第一气管74、泄水第二气管75、泄水第三气管76、转换第一水管77、转换第二水管78、上集水箱81、进水箱孔81a、水源管811、第一浮箱812、第一密封体813、转换齿轮82、转换缸体83、转换液腔83a、转换空腔83b、转换内活塞831、转换活塞杆832、转换齿条8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16所示,

一种水龙头机构,包括台板1、主台盆21、副台盆22、台盆连板23、防溢横管3、出水管4、下集水箱5、总热水阀61、总冷水阀62、与热水源接通的主热水管63及与冷水源接通的主冷水管64;

所述主台盆、台盆连板及副台盆依次连接,主台盆与副台盆之间形成过渡空间,出水管包括第一竖管4a、第二曲管4b及第三竖管4c,台盆连板上设有与台盆连板一体成型的延伸后板24,延伸后板顶面与台盆连板顶面齐平,延伸后板上设有次级竖管41,次级竖管下端连通下集水箱,次级竖管上端处在延伸后板上方,第一竖管下端处在次级竖管内,第一竖管与次级竖管转动密封配合,主台盆底部设有与下水道接通的主下水管211,副台盆底部设有与主下水管接通的副下水管221,主下水管上设有架在主下水管上端的滤网兜,副下水管上设有架在副下水管上端的滤网兜;

所述主热水管连通下集水箱,总热水阀为一球阀,总热水阀包括设于主热水管上的热水阀体61a、与热水阀体配合的热水阀芯及与热水阀芯连接的热水阀杆61b,热水阀杆上设有热水旋体65,热水旋体处在延伸后板上方,主冷水管连通下集水箱,总冷水阀为一球阀,总冷水阀包括设于主冷水管上的冷水阀体62a、与冷水阀体配合的冷水阀芯及与冷水阀芯连接的冷水阀杆62b,冷水阀杆上设有冷水旋体66,冷水旋体处在延伸后板上方;

所述防溢横管设于过渡空间内,主台盆侧壁上设有主侧孔21a,副台盆侧壁上设有副侧孔22a,防溢横管一端与主侧孔连通,防溢横管另一端与副侧孔连通,防溢横管处在台盆连板下方,主台盆内设有用于盖住主侧孔的主不锈钢滤网212,副台盆内设有用于盖住副侧孔的副不锈钢滤网222。

由于第一竖管与次级竖管转动密封配合,因此通过第一竖管的转动,可将出水位置(第三竖管)调节至对着主台盆或对着副台盆。厨房中常见的热水源可以是电热水器,冷水源则通常为市政水管。主热水阀用于控制热水通断,主冷水阀用于控制热水通断。热水、冷水同时开启时,会先在下集水箱处进行预混合,从而出水位置(第三竖管)的水温均匀性会比较好。主台盆与副台盆之间通过防溢横管接通,一旦某个台盆积水过满,就会将多余的水通过防溢横管排到另一个台盆,充分利用了双台盆结构的特性,省去了专门的防溢管路结构。主台盆内设有用于盖住主侧孔的主不锈钢滤网,副台盆内设有用于盖住副侧孔的副不锈钢滤网,可避免杂质、碎菜叶等堵住防溢横管。

所述过渡空间内设有竖控管31,防溢横管底部设有控孔3a,竖控管上端与控孔连通,竖控管下端设有管底板32,竖控管内设有配重体33及固定在配重体底部的浮块34,配重体与竖控管滑动连接,管底板上设有斜内排管35,斜内排管上端连通竖控管,斜内排管下端连通主台盆内部,斜内排管内设有内排单向阀,内排单向阀可通过方向为由斜内排管上端经内排单向阀至斜内排管下端,副不锈钢滤网与副台盆固定,副不锈钢滤网与副台盆固定,还包括一不锈钢滤筒36,不锈钢滤筒一端设有与防溢横管内侧壁滑动密封配合的橡胶圈361,不锈钢滤筒另一端连接主不锈钢滤网,防溢横管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成3至5度角,防溢横管邻近主台盆一端的最低点所处高度低于防溢横管邻近副台盆一端的最低点所处高度,主不锈钢滤网上设有拉索37,拉索一端连接主不锈钢滤网,拉索另一端连接配重体,拉索穿过不锈钢滤筒,拉索穿过控孔,主侧孔内设有至少一个用于阻挡橡胶圈的挡块362,主不锈钢滤网、橡胶圈及控孔沿防溢横管轴线依次布置,当浮块接触管底板时,拉索处在张紧状态,主不锈钢滤网封住主侧孔。

本发明区分主台盆与副台盆,实际使用中,主台盆往往是被主要使用的,副台盆则更多提供存放、沥水等功能(题外话,设计时,往往也会将副台盆容积设计地比主台盆小)。主台盆中,水中杂质、碎菜叶等特别多时,一旦积水,主不锈钢滤网也容易被临时堵住,此时溢流功能就失效了。在本方案中,一旦开始溢流,主台盆的水就会先通过主不锈钢滤网进入防溢横管,并通过控孔进入竖控管,竖排管内积水后,浮块、配重体上升,拉索松弛,在重力作用下,不锈钢滤筒会沿着防溢横管移动,从而主不锈钢滤网离开主侧孔,如此一来,不锈钢滤筒也有一部分进入了主台盆,这就意味着水流能通过的口径相对变大了,主不锈钢滤网加不锈钢滤筒的组合相对更不易被堵住,可保障溢流功能维持,从而可防止主台盆积满水并向外漫出。当主台盆内水排完后,竖排管内绝大部分积水会通过斜内排管排入主台盆,主不锈钢滤网、不锈钢滤筒浮块、配重体等可自动复位。

所述主台盆内底面与副台盆内底面齐平,防溢横管最低点与主台盆内底面的竖直距离大于25厘米,防溢横管最高点与主台盆开口的竖直距离小于5厘米,防溢横管最高点与副台盆开口的竖直距离小于5厘米。

所述后延伸板上设有穿过后延伸板的热护套42及穿过后延伸板的冷护套43,热水阀杆穿过热护套,热水旋体为一下端开口的热水旋罩,热水旋罩内设有滑套421,热水阀杆上端处在滑套内,滑套与热水阀杆滑动连接,滑套滑动方向竖直,热水旋罩内设有与滑套转动连接的上转环422,热护套上设有与热护套转动连接的下转环423,热水阀杆穿过下转环,热水阀杆上套设有拉簧424,拉簧上端连接上转环,拉簧下端连接下转环,热护套上设有开口于热护套上端的定位槽,定位槽内设有泄水弹性气囊425,热水旋罩下端设有可挤压泄水弹性气囊的定位压板426,定位压板可与定位槽滑动配合,泄水弹性气囊上设有泄水进气孔,泄水进气孔内设有泄水进气单向阀,泄水进气单向阀可通过方向为由大气经泄水进气单向阀至泄水弹性气囊,冷水旋体为一下端开口的冷水旋罩,冷水阀杆穿过冷护套,冷水旋罩连接冷水阀杆,当定位压板下端处在定位槽内时,总热水阀处在关闭状态;

还包括设于下集水箱下方的转换箱71,上集水箱最低点高于出水管最高点,下集水箱底部设有竖直布置的泄水锥管72,泄水锥管上端连通下集水箱,泄水锥管下端连通转换箱,转换箱顶部设有转换气孔71a,泄水锥管内设有用于阻断泄水锥管的堵球721,泄水锥管上端内径大于泄水锥管下端内径,堵球底部设有穿过泄水锥管下端的球杆722,球杆上端连接堵球;

转换箱内设有泄水缸体73,泄水缸体内设有与泄水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泄水内活塞731,泄水内活塞滑动方向竖直,泄水内活塞将泄水缸体内部分隔成泄水气腔73a及泄水空腔73b,泄水空腔内设有泄水弹簧732,泄水弹簧一端连接泄水内活塞,泄水弹簧另一端连接泄水缸体,泄水内活塞上设有穿过泄水空腔的泄水活塞杆733,泄水活塞杆与泄水缸体滑动密封配合,泄水活塞杆连接球杆,堵球的球心、球杆、泄水空腔及泄水气腔由上至下依次布置;

泄水缸体上设有与泄水气腔连通的大进气孔73c、与泄水气腔连通的小排气孔73d、与泄水空腔连通的大通气孔73e、穿过转换气孔的泄水第一气管74、穿过转换气孔的泄水第二气管75及穿过转换气孔的泄水第三气管76,泄水第一气管一端连通大进气孔,泄水第一气管另一端连通泄水弹性气囊,泄水第一气管内设有供气单向阀,供气单向阀可通过方向为由泄水弹性气囊经供气单向阀至泄水气腔,泄水第二气管一端连通小排气孔,泄水第二气管另一端处在转换箱外,泄水第二气管内设有排气单向阀,排气单向阀可通过方向为由泄水气腔经排气单向阀至大气,泄水第三气管一端连通大通气孔,泄水第三气管另一端连通大气,大进气孔孔径等于大通气孔孔径,大通气孔孔径为小排气孔孔径的3至10倍,第一气管内径与第三气管内径一致,第一气管内径等于大进气孔孔径,第二气管内径等于小排气孔孔径。

平时在使用冷水、热水时,有这样一种不利情况:前人刚使用完热水,出水管内水温较高(烫手的程度),后人因不知情或忽视,使用冷水洗手,但最开始被推出来的是留存在出水管内的烫手热水,从而容易导致人员被烫,若水温过高,还会导致人员烫伤。本案中,使用冷水时,直接旋动冷水旋体(冷水旋罩)来开、关主冷水阀即可。使用热水时,直接旋动热水旋体(热水旋罩)则不行(定位压板下端插在定位槽内),需要向上提一下热水旋体,带动定位压板离开定位槽,然后可旋动热水旋体来开、关主热水阀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开热水阀后,定位压板下端顶在热护套上端,关热水阀后,在拉簧作用下定位压板下端回到定位槽内。每次使用完热水后,当定位压板下端再次回到定位槽内并挤压泄水弹性气囊,泄水弹性气囊内的一部分气体经泄水第一气管、大进气孔进入泄水气腔,由于大进气孔孔径大,小排气孔孔径相对小得多,所以虽然泄水气腔内气体会不断从小排气孔排出,但在短时间内,泄水气腔还是会变大,从而泄水内活塞、泄水活塞杆、球杆、堵球会上升,留在出水管、下集水箱内的热水会通过泄水锥管流入转换箱。随后,在泄水弹簧作用下,泄水气腔内一部分气体从小排气孔排出,直至堵球再次阻断泄水锥管。上述功能保障了每次使用完热水后,出水管内不会留存热水,这样后人在使用冷水时,也不会将留存在出水管内的烫手热水推出,可避免人员被烫到甚至被烫伤。而每次使用热水时,定位压板离开定位槽、离开泄水弹性气囊,泄水弹性气囊利用自身弹性鼓起,并通过泄水进气单向阀从大气中抽气。

还包括上端开口的上集水箱81,所述冷水阀杆上设有转换齿轮82,台板下方设有转换缸体83及与转换齿轮啮合的转换齿条84,转换缸体内设有与转换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转换内活塞831,转换内活塞将转换缸体内部分隔成转换液腔83a及与大气连通的转换空腔83b,转换内活塞上设有穿过转换液腔的转换活塞杆832,转换活塞杆连接转换齿条,转换齿条、转换空腔及转换液腔沿转换内活塞滑动方向依次布置,转换缸体上设有转换第一水管77及转换第二水管78,上集水箱最低点所处高度高于出水管最高点所处高度,上集水箱侧壁上设有与上集水箱内部连通的进水箱孔81a,上集水箱底部设有与上集水箱内部连通的出水箱孔,上集水箱上设有水源管811,上集水箱内部设有与上集水箱滑动连接的第一浮箱812,第一浮箱上设有可封住进水箱孔的第一密封体813,台板下方设有减压阀,热水源、进热水管、减压阀及下集水箱依次连通,冷水源、水源管、进水箱孔、上集水箱内部、出水箱孔、主冷水管及下集水箱依次连通,下集水箱底部设有转换孔,转换第一水管一端连通转换液腔,转换第一水管另一端连通转换孔,转换第一水管内设有抽水单向阀,抽水单向阀可通过方向为由转换孔经抽水单向阀至转换液腔,转换第二水管一端连通转换液腔,转换第二水管另一端连通上集水箱内部,转换第二水管内设有升水单向阀,升水单向阀可通过方向为由转换液腔经升水单向阀至上集水箱内部。

如前所述,使用完热水后,出水管、下集水箱内的热水会流到转换箱内。每次使用冷水时,当打开总冷水阀时,冷水阀杆带动转换齿轮转动,转换齿轮带动转换齿条移动,转换齿条带动转换活塞杆、转换内活塞移动,转换液腔变大,通过转换第一水管从集水箱中抽水,关闭总冷水阀时,冷水阀杆带动转换齿轮转动,转换齿轮带动转换齿条移动,转换齿条带动转换活塞杆、转换内活塞移动,转换液腔变小,通过转换第二水管向上集水箱中供水。上述过程实现了将转换箱内的水转换到上集水箱的功能。而上集水箱是冷水的暂留处,冷水源的水也是通过水源管、进水箱孔先将水供到上集水箱,在浮力作用下,上集水箱内水位达到某个位置时,第一浮箱带动第一密封体达到封住进水箱孔的位置,冷水源对上集水箱的供水暂停。当上集水箱内的冷水用掉一定量后,第一浮箱带动第一密封体再次回到未能封住进水箱孔的位置,冷水源对上集水箱继续供水(可见,冷水源对上集水箱的供水、暂停供水都是自动的)。

由上可见,本方案中,冷水的最终供应属于重力供水(上集水箱最低点所处高度高于出水管最高点所处高度,上集水箱的上端是开口的,箱内密封体可以封住进水箱孔,因此对于出水管而言,冷水源可以认为就是上集水箱,且是重力供水)。这就导致了冷水的供水水压会比原来低,因此,相应的,设置了热水管路上的减压阀,保障了冷水、热水的实际供水水压接近,从而同时使用冷、热水时(即使用温水时),不会因水压差距过大而导致影响使用体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