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医用制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88809发布日期:2021-02-09 10:50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医用制氧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制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医用制氧机。


背景技术:

[0002]
氧气作为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气体,在日常生活尤其是医疗急救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通常,人们把制好的氧气低温加压存储在钢瓶之中,以备不时之需,但使用起来极不方便。
[0003]
因此,制氧机便应运而生,制氧机不仅可以用于医疗急救,健康的人常吸氧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头脑清晰,消除疲劳,有效地增进工作效率。
[0004]
医用制氧机,是以变压吸附技术为基础,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新型设备,其利用分子筛物理吸附和解吸技术在制氧机内装填分子筛,在加压时可将空气中氮气吸附,剩余的未被吸收的氧气被收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后即成为高纯度的氧气,整个制氧过程为物理吸附过程,无化学反应,原料为空气,对环境无污染。
[0005]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07435023u)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医用制氧机,其通过设置推手和万向轮,能够使医用制氧机机体便于移动和携带,通过设置支撑圆盘、放置腔、步进电机、螺杆导套、螺杆、活动块、滑动块、滑槽和轴承座,能够把医用制氧机机体利用支撑圆盘支撑起来,且支撑速度快,操作方便,这样可以使医用制氧机机体在使用时固定在地面上不宜倾倒,缓解万向轮的支撑压力。
[0006]
在制氧机的制氧过程中,制氧机本身会产生振动,但是,上述专利在制氧机的工作过程中,通过螺杆导套与螺杆的相互配合,对制氧机进行支撑,使得制氧机的整体质量,集中在螺杆导套与螺杆的螺纹上,从而导致螺纹非常容易损坏,整体使用寿命低。


技术实现要素: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便携式医用制氧机,用来解决现有制氧机结构缺陷导致的使用寿命低的问题。
[0008]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
一种便携式医用制氧机,包括制氧机主体,所述制氧机主体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可控双头电机,所述制氧机主体下端面还安装有四组相互对称的支撑组,所述支撑组包括转动安装在制氧机主体上转动轴、l形支撑块、第一转动齿轮、第二转动齿轮、第三转动齿轮和主齿轮,所述l形支撑块通过转动轴铰接在制氧机主体上,其中两个所述主动轮与可控双头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未与所述可控双头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主动轮和固定安装在可控双头电机的输出轴上对应的主动轮啮合,所述l形支撑块远离可控双头电机一侧转动安装有滚轮,所述l形支撑块与第一转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齿轮和第二转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转动齿轮和第三转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动齿轮与主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齿轮为不完全齿轮,所述制氧机主体的下端面还固定安装有四个第一支撑块和四个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分别位于l形支撑块两侧。
[0010]
进一步限定,所述l形支撑块的外侧面和下端面之间还设有弧形面,所述弧形面的圆心与转动轴的中轴线重合,所述弧形面所在的弧线与滚轮外轮廓所在的圆弧相切。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弧形面对形态的转换提供过渡,减小形态转换过程中,对l形支撑块、转动轴和制氧机主体形成的冲击。
[0011]
进一步限定,所述制氧机主体的下端面于第三转动齿轮与主齿轮之间还安装有齿轮传动组。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齿轮传动组完成第三转动齿轮与主齿轮之间的传动连接,相对于链条传动、带传动等传动方式,具有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传动比稳定、工作可靠、寿命长的优点。
[0012]
进一步限定,所述齿轮转动组为转动安装在制氧机主体下端面第四转动齿轮,所述第四转动齿轮分别与第三转动齿轮、主齿轮啮合。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第四转动齿轮完成第三转动齿轮与主齿轮之间的传动连接,相对于多个齿轮进行传动,可减少齿轮的数量,降低制造成本。
[0013]
进一步限定,所述l形支撑块上还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这样的结构设计,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分别与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相对应,当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顶靠在l形支撑块上时,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位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内,对l形支撑块施加在l形支撑块的转动轴上的横向推力进行一定支撑,延长l形支撑块的转动轴的使用寿命。
[0014]
进一步限定,所述可控双头电机为伺服双头电机。这样的结构设计,伺服电机相对于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在低速转动时,运转更加平稳,更适用于本装置的低速运转工况。
[0015]
进一步限定,所述l形支撑块的下端面为平面。这样的结构设计,l形支撑块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更大,制氧机放置更加稳定。
[0016]
进一步限定,所述l形支撑块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橡胶块。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橡胶块对制氧机主体的振动进行一定吸收,进一步稳定制氧机;同时,对制氧机从移动状态转换为使用状态时,l形支撑块对地面的冲击进行吸收。
[0017]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18]
在制氧机工作时,即便制氧机主体工作产生振动,由于第一转动齿轮与第二转动齿轮脱离啮合,l形支撑块由转轴和第一支撑块进行支撑,而不是由第一转动齿轮与第二转动齿轮的啮合进行限定,所有的齿轮之间处于无相互施加力的状态,可避免齿轮之间处于受力状态发生振动,而导致的损坏;
[0019]
推动时,第一转动齿轮与第二转动齿轮处于脱离啮合状态,推动过程中,由于地面不平造成的振动,亦不会对相互之间处于无相互施加的力状态的所有的齿轮造成影响,避免因齿轮之间处于受力状态发生振动,而导致的损坏的问题,从而延长各个齿轮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制氧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0]
本发明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一种便携式医用制氧机实施例中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发明一种便携式医用制氧机实施例中行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发明一种便携式医用制氧机实施例中支持组部分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
图;
[0024]
图4为本发明一种便携式医用制氧机实施例中支持组部分的行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5]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26]
制氧机主体1、转动轴10、可控双头电机2、
[0027]
l形支撑块3、主齿轮30、第一转动齿轮31、第二转动齿轮32、第三转动齿轮33、第四转动齿轮34、
[0028]
滚轮4、弧形面40、
[0029]
第一支撑块51、第一凹槽510、第二支撑块52、第二凹槽520。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都使用相同的图号,附图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另外,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左”、“右”、“前”、“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1]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便携式医用制氧机,包括制氧机主体1,制氧机主体1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可控双头电机2,制氧机主体1下端面还安装有四组相互对称的支撑组,支撑组包括转动安装在制氧机主体1上转动轴10、l形支撑块3、第一转动齿轮31、第二转动齿轮32、第三转动齿轮33和主齿轮30,l形支撑块3通过转动轴10铰接在制氧机主体1上,其中两个主动轮30与可控双头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未与可控双头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主动轮30和固定安装在可控双头电机2的输出轴上对应的主动轮30啮合,l形支撑块3远离可控双头电机2一侧转动安装有滚轮4,l形支撑块3与第一转动齿轮31固定连接,第一转动齿轮31和第二转动齿轮32啮合,第二转动齿轮32和第三转动齿轮33固定连接,第三转动齿轮33与主齿轮30传动连接,第二转动齿轮32为不完全齿轮,制氧机主体1的下端面还固定安装有四个第一支撑块51和四个第二支撑块52,第一支撑块51和第二支撑块52分别位于l形支撑块3两侧。
[0032]
l形支撑块3的外侧面和下端面之间还设有弧形面40,弧形面40的圆心与转动轴10的中轴线重合,弧形面40所在的弧线与滚轮4外轮廓所在的圆弧相切。通过弧形面40对形态的转换提供过渡,减小形态转换过程中,对l形支撑块3、转动轴10和制氧机主体1形成的冲击。
[0033]
制氧机主体1的下端面于第三转动齿轮33与主齿轮30之间还安装有齿轮传动组。通过齿轮传动组完成第三转动齿轮33与主齿轮30之间的传动连接,相对于链条传动、带传动等传动方式,具有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传动比稳定、工作可靠、寿命长的优点。
[0034]
齿轮转动组为转动安装在制氧机主体1下端面第四转动齿轮34,第四转动齿轮34分别与第三转动齿轮33、主齿轮30啮合。通过第四转动齿轮34完成第三转动齿轮33与主齿轮30之间的传动连接,相对于多个齿轮进行传动,可减少齿轮的数量,降低制造成本。
[0035]
l形支撑块3上还开设有第一凹槽510和第二凹槽520。第一凹槽510、第二凹槽520分别与第一支撑块51、第二支撑块52相对应,当第一支撑块51/第二支撑块52顶靠在l形支
撑块3上时,第一支撑块51/第二支撑块52位于第一凹槽510/第二凹槽520内,对l形支撑块3施加在l形支撑块3的转动轴10上的横向推力进行一定支撑,延长l形支撑块3的转动轴的使用寿命。
[0036]
可控双头电机2为伺服双头电机。伺服电机相对于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在低速转动时,运转更加平稳,更适用于本装置的低速运转工况。
[0037]
l形支撑块3的下端面为平面。l形支撑块3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更大,制氧机放置更加稳定。
[0038]
l形支撑块3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橡胶块。通过橡胶块对制氧机主体1的振动进行一定吸收,进一步稳定制氧机;同时,对制氧机从移动状态转换为使用状态时,l形支撑块3对地面的冲击进行吸收。
[0039]
本实施例中,在制氧机工作时,如图1和图3所示,l形支撑块3的下端面与地面接触,制氧机主体1由l形支撑块3进行支撑,放置稳定,此时,第一转动齿轮31与第二转动齿轮32的无齿部分相对应,即第一转动齿轮31脱离与第二转动齿轮32的啮合,第一支撑块51位于第一凹槽510内,通过第一支撑块51和转动轴10连接l形支撑块3和制氧机主体1,
[0040]
在需要移动时,启动可控双头电机2,使得主齿轮30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转动齿轮31和第二转动齿轮32重新啮合,主齿轮30继续转动,进而通过第二转动齿轮32带动第一转动齿轮31转动,并带动左侧的l形支撑块3逆时针转动,右侧的l形支撑块3顺时针转动,直至第一转动齿轮31重新脱离与第二转动齿轮32的啮合,此时,第二支撑块52位于第二凹槽520内,通过第二支撑块52和转动轴10连接l形支撑块3和制氧机主体1(如图2和图4所示),此时,即可对制氧机进行推动;
[0041]
移动到指定位置后,控制可控双头电机2反转,使得l形支撑块3重新与地面接触即可。
[0042]
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医用制氧机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