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40566发布日期:2022-06-17 22:08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分水阀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水暖卫浴技术领域,尤其是分水阀。


背景技术:

2.目前,被普遍使用的淋浴龙头仅具有两功能出水选择,分别为手持花洒出水和顶喷花洒出水。
3.随着淋浴器产品的功能需求不断增加,出现了三功能的淋浴龙头,但是,传统的三功能分水阀体积普遍较大,结构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了分水阀,其克服了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分水阀,它包括:
6.固定部分,其设有进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第二出水通道、以及分别与第一出水通道、第二出水通道相连通的第一分水口和第二分水口;
7.转动换向部分,其转动装接在固定部分,其设有第三出水通道、转接盲孔和始终与第三出水通道相连通的第三分水口,转动换向部分转动以使第三分水口接通进水通道时第三出水通道出水,转动换向部分转动以使转接盲孔同时与进水通道出口、第一分水口相对应时第一出水通道出水,转动换向部分转动以使转接盲孔同时与进水通道出口、第二分水口相对应时第二出水通道出水。
8.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转动换向部分包括转动片,所述转动片具有正面和背面,转动片正面朝向第三出水通道,所述第三分水口贯穿转动片正背,所述转接盲孔设置在转动片背面且未贯穿转动片,所述进水通道出口、第一分水口和第二分水口位于同一平面且均位于转接盲孔一侧。
9.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进水通道出口、第一分水口和第二分水口沿着同一圆周方向间隔布置且进水通道出口位于第一分水口与第二分水口之间;所述转接盲孔与第三分水口沿着同一圆周方向间隔布置。
10.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转接盲孔横截面面积大于或等于进水通道出口面积与第一分水口面积之和;且,所述转接盲孔横截面面积大于或等于进水通道出口面积与第二分水口面积之和。
11.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转动换向部分还包括中空的转动轴杆,该转动轴杆转动装接在固定部分内且与固定部分同轴布置,所述转动片与转动轴杆相连接且可同步转动,所述转动轴杆内部形成所述第三出水通道。
12.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固定部分包括壳体、固定片和分水内芯,所述固定片和分水内芯均固接在壳体内且上下布置,所述分水内芯设有所述进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出口、第一分水口和第二分水口均贯穿设置在固定片上,且所述
固定片与转动片背面相密封接触。
13.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壳体具有上开口、下开口和侧开口,所述进水通道进口和第二出水通道出口均朝向壳体之下开口,所述第一出水通道出口与壳体之侧开口相对应,第三出水通道出口与壳体之上开口相对应。
14.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分水内芯包括内芯本体、定位接头、下连接件和分水阀杆,所述内芯本体顶端靠抵在固定片,所述定位接头靠抵在内芯本体底端,所述下连接件顶端压抵在定位接头且与壳体内壁相连接;所述定位接头设有出水内腔和围绕在出水内腔外周的进水外腔,所述分水阀杆固接在出水内腔且位于下连接件内,所述内芯本体设有所述第一出水通道以及均上下贯穿内芯本体的第一隔水腔和第二隔水腔,所述第一出水通道上端开口及侧面开口,且第一出水通道上端开口与第一分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分水口与出水内腔之间通过第一隔水腔相连通且第一隔水腔、出水内腔和分水阀杆内部形成所述第二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出口与进水外腔之间通过第二隔水腔相连通且进水外腔与第二隔水腔形成所述进水通道。
15.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转动换向部分还包括转动把手和轴套,所述轴套套接在转动轴杆外周,所述转动把手套接在壳体外且与轴套相传动配合。
16.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7.1.转动换向部分相对固定部分转动时可带动第三出水通道一起转动且不影响第三出水通道出水,同时通过第三分水口和转接盲孔切换接通进水通道出口、第一分水口和第二分水口以实现三个出水功能的切换,具体为:第三分水口接通进水通道时第三出水通道出水,转接盲孔同时与进水通道出口、第一分水口相对应时第一出水通道出水,转接盲孔同时与进水通道出口、第二分水口相对应时第二出水通道出水。整个分水阀结构更加的简单且紧凑,体积小巧,设计巧妙,用较少的零部件便能实现三个出水功能的切换,极大降低生产成本。
18.2.转接盲孔横截面面积大于或等于进水通道出口面积与第一分水口面积之和;且,所述转接盲孔横截面面积大于或等于进水通道出口面积与第二分水口面积之和,可保证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正常出水。
19.3.转动轴杆转动装接在固定部分内且与固定部分同轴布置,可使得分水阀的尺寸设计的更小,同时增加用户的体验感;且转动轴杆内部形成所述第三出水通道,该转动轴杆既可以作为转动换向部分的转轴使用,又可以作为第三出水通道的水路使用,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1.图1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分水阀的整体示意图。
22.图2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分水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3.图3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分水阀的剖视图之一。
24.图4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分水阀的剖视图之二,此时第三出水通道出水。
25.图5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转动片的正面示意图。
26.图6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转动片的背面示意图。
27.图7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固定片的正面示意图。
28.图8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固定片的背面示意图。
29.图9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内芯本体的剖视示意图。
30.图10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定位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1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转动换向部分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33.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34.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可拆卸的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35.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36.请查阅图1至图11,分水阀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分水阀,它包括固定部分和转动换向部分。
37.所述固定部分设有进水通道13、第一出水通道11、第二出水通道12、以及分别与第一出水通道11、第二出水通道12相连通的第一分水口111和第二分水口121。
38.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部分包括壳体10、固定片20和分水内芯,所述固定片20和分水内芯均固接在壳体10内且上下布置,所述分水内芯设有所述进水通道13、第一出水通道11和第二出水通道12,所述进水通道出口131、第一分水口111和第二分水口121均贯穿设置在固定片20上。
39.如图7所示,为固定片20正面结构,所述进水通道出口131、第一分水口111和第二分水口121沿着同一圆周方向间隔布置且进水通道出口131位于第一分水口111与第二分水口121之间。如图8所示,固定片20背面除了进水通道出口131、第一分水口111和第二分水口121三个贯穿孔外,固定片20背面还设置有一个未贯穿固定片20正背的第一盲孔21,进水通道出口131、第一分水口111和第二分水口121三个贯穿孔与一个第一盲孔21均呈扇形形状且大体围成一个圆形,该第一盲孔21的设置便于固定片20的工艺成型,使得固定片20壁厚更加均匀,不会凹陷。根据需要,也可不设置该第一盲孔21。且,进水通道出口131、第一分水口111和第二分水口121三个贯穿孔与第一盲孔21的形状也可设置为圆形、方形、三角形不等,不以此为限。
40.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具有上开口14、下开口15和侧开口16,所述进水通道进口
132和第二出水通道出口122均朝向壳体之下开口15,所述第一出水通道出口112与壳体之侧开口16相对应。
41.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水内芯包括内芯本体30、定位接头40、下连接件50和分水阀杆60,所述内芯本体30顶端靠抵在固定片20,所述定位接头40靠抵在内芯本体30底端,所述下连接件50顶端压抵在定位接头40且与壳体10内壁相连接;所述定位接头40设有出水内腔41和围绕在出水内腔41外周的进水外腔42,所述分水阀杆60固接在出水内腔41且位于下连接件50内,所述内芯本体30设有所述第一出水通道11以及均上下贯穿内芯本体30的第一隔水腔31和第二隔水腔32,所述第一出水通道11上端开口及侧面开口,且第一出水通道11上端开口与第一分水口111相连通,所述第二分水口121与出水内腔41之间通过第一隔水腔31相连通且第一隔水腔31、出水内腔41和分水阀杆60内部形成所述第二出水通道12,所述进水通道出口131与进水外腔42之间通过第二隔水腔32相连通且进水外腔42与第二隔水腔32形成所述进水通道13。
42.如图9和图10所示,内芯本体30下端设有一扇形缺口33,所述定位接头40顶端设有与该扇形缺口33相对应的扇形凸块43,该扇形凸块43顶端设有与第一隔水腔31、出水内腔41均相连通的过水孔431,所述扇形凸块43靠抵在扇形缺口33下端且二者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垫432。且,定位接头40外周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台44,所述壳体10底端内壁设有限位台阶17,所述限位台44靠抵在限位台阶17下方;定位接头40外周与壳体10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5。所述下连接件50为中空的螺母件,该下连接件50顶端压抵在定位接头40底端面且其与壳体10内壁相螺接配合;下连接件50与壳体10之间设置有密封圈51。所述分水阀杆60与出水内腔41之间为螺纹连接,二者之间也设置有密封圈61。
43.如图2所示,内芯本体30还设有上下贯穿内芯本体30的第三隔水腔34,第一出水通道11、第三隔水腔34、第一隔水腔31和第二隔水腔32依次间隔布置以围成大体的圆形。第三隔水腔34顶端与第一盲孔21相对应、底端与进水外腔42相连通,第三隔水腔34的设置便于内芯本体30的工艺成型,保证壁厚均匀,不容易变形、凹陷等,根据需要,也可不设置第三隔水腔34。内芯本体30顶端与固定片20之间设置有密封垫35。
44.所述转动换向部分转动装接在固定部分,其设有第三出水通道71、转接盲孔73和始终与第三出水通道71相连通的第三分水口72,转动换向部分转动以使第三分水口72接通进水通道13时第三出水通道71出水,转动换向部分转动以使转接盲孔73同时与进水通道出口131、第一分水口111相对应时第一出水通道11出水,转动换向部分转动以使转接盲孔73同时与进水通道出口131、第二分水口121相对应时第二出水通道12出水。如图3所示,转动换向部分位于固定片20的上方,第三出水通道71出口与壳体之上开口14相对应。
45.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换向部分包括转动片70,所述转动片70具有正面和背面,转动片70正面朝向第三出水通道71且所述固定片20与转动片背面相密封接触,所述第三分水口72贯穿转动片70正背,所述转接盲孔73设置在转动片70背面且未贯穿转动片70,所述进水通道出口131、第一分水口111和第二分水口121位于同一平面且均位于转接盲孔73一侧。如图6所示,转动片70背面还设有第二盲孔74,所述转接盲孔73与第三分水口72、第二盲孔74沿着同一圆周方向间隔布置。
46.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盲孔73横截面面积大于或等于进水通道出口131面积与第一分水口111面积之和;且,所述转接盲孔73横截面面积大于或等于进水通道出口131面积
与第二分水口121面积之和。
47.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换向部分还包括中空的转动轴杆80,该转动轴杆80转动装接在固定部分内且与固定部分同轴布置,所述转动片70与转动轴杆80相连接且可同步转动,所述转动轴杆80内部形成所述第三出水通道71。
48.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换向部分还包括转动把手90和轴套91,所述轴套91套接在转动轴杆80外周,所述转动把手90套接在壳体10外且与轴套91相传动配合。
49.如图11所示,转动把手90内壁设有限位环92,该限位环92下端设有两个限位臂93,两个限位臂93之间形成限位槽94;所述轴套91外周设有限位凸台95,所述壳体10顶端设有开槽18,所述轴套91从该开槽18处伸入壳体10内,且限位凸台95伸出壳体10,所述转动把手90套置在该开槽18外且该限位凸台95伸入限位槽94内且靠抵在限位环92下端。所述转动轴杆80底端设有若干个向下延伸的插块81,所述转动片70外周设有若干个纵向布置的插槽76,插块与插槽相插接配合以实现二者的同步转动配合。且,所述转动轴杆80顶端还套设有上接头82。
50.该分水阀的工作原理为:初始状态时,如图4所示,第三分水口72连通进水通道出口131和第三出水通道71,此时第三出水通道71出水,也即,为上出水。
51.转动把手90顺时针转动90度,此时,第三分水口72与进水通道出口131错开,转接盲孔73与进水通道出口131和第一分水口111相对应,进水通道13的水通过转接盲孔73进入第一分水口111,再从第一出水通道11流出,为侧出水。
52.转动把手90继续顺时针转动90度,此时,转接盲孔73与进水通道出口131和第二分水口121相对应,进水通道13的水通过转接盲孔73进入第二分水口121,再从第二出水通道12流出,为下出水。
5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