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膜宽度控制仪的阀体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5442发布日期:2020-09-11 22:2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吹膜宽度控制仪的阀体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吹膜宽度控制仪的改进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吹膜宽度控制仪的阀体总成的改进发明。



背景技术:

吹膜机生产的薄膜宽度,在膜泡稳定情况下,主要由膜泡中所充气体体积所决定,气体多,薄膜的宽度就宽,反之亦然。为了提高吹膜宽度控制精度和水平,现有技术采用机械仪器检测控制薄膜的宽度,具体采用控制器和电磁阀,其中当电磁阀关闭后,气流通道内残留的多余气体需要通过排气孔进行外排,该排气过程为自然排气,如此排气效率非常低,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负压快速排气的吹膜宽度控制仪的阀体总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种吹膜宽度控制仪的阀体总成,包括有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内设有第一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第三气流通道和第四气流通道,安装座上设有进气接口、出气接口和排气口,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进气接口,第二气流通道连通出气接口,相应的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之间通过第一电磁阀相连通;所述第三气流通道连通排气口,相应的第三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之间通过第二电磁阀相连通;所述第四气流通道连通排气口,并在排气口处形成对第二气流通道的负压引流,相应的第四气流通道与第一气流通道之间通过第三电磁阀相连通。

所述第一电磁阀设有并联的若干个,若干个并联的第一电磁阀分别连通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

所述进气接口与出气接口设置在安装座的上侧面或下侧面上。

所述排气口设置在安装座的左侧面或右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改进后的吹膜宽度控制仪的阀体总成,通过设置第四气流通道,用以引流第一气流通道内的高压气体在排气口进行排放,使排气口产生负压,用以引导加快第二气流通道内残留的多余气体进行快速外排,以此提高吹膜控制精度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下面再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其有关细节。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该吹膜宽度控制仪的阀体总成,包括有安装座1,所述安装座1内设有第一气流通道2、第二气流通道3、第三气流通道4和第四气流通道5,安装座1上设有进气接口6、出气接口7和排气口8,所述第一气流通道2连通进气接口6,第二气流通道3连通出气接口7,相应的第一气流通道2与第二气流通道3之间通过第一电磁阀9相连通;所述第三气流通道4连通排气口8,相应的第三气流通道4与第二气流通道3之间通过第二电磁阀10相连通;所述第四气流通道5连通排气口8,并在排气口8处形成对第二气流通道3的负压引流,即通过高压气体排空排气口,在排气口处形成负压区域,用以对第二气流通道进行加速排气,相应的第四气流通道5与第一气流通道2之间通过第三电磁阀11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进气接口6与正压气源相连,出气接口7与待吹气泡膜相连,开启第一电磁阀9,高压气体依次经进气接口6、第一气流通道2、第二气流通道3、出气接口7进入泡膜,完成吹膜工作,之后关闭第一电磁阀9,开启第二电磁阀10和第三电磁阀11,高压气体依次经进气接口6、第一气流通道2、第四气流通道5、排气口8进行外排,并在排气口8处形成负压,使得第二气流通道3内残留的多余气体经第三气流通道4、排气口8进行负压快速外排。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电磁阀9设有并联的若干个,优选两个,若干个并联的第一电磁阀9分别连通第一气流通道2与第二气流通道3。通过设置多组并联的第一电磁阀9,用以加大进气量的可调范围,以适应更多的吹膜宽度需求。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进气接口6与出气接口7设置在安装座1的上侧面或下侧面上。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排气口8设置在安装座1的左侧面或右侧面上。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吹膜宽度控制仪的阀体总成,包括有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内设有第一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第三气流通道和第四气流通道,安装座上设有进气接口、出气接口和排气口,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进气接口,第二气流通道连通出气接口,相应的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之间通过第一电磁阀相连通;所述第三气流通道连通排气口,相应的第三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之间通过第二电磁阀相连通;所述第四气流通道连通排气口,并在排气口处形成对第二气流通道的负压引流,相应的第四气流通道与第一气流通道之间通过第三电磁阀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膜宽度控制仪的阀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阀设有并联的若干个,若干个并联的第一电磁阀分别连通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膜宽度控制仪的阀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接口与出气接口设置在安装座的上侧面或下侧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膜宽度控制仪的阀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设置在安装座的左侧面或右侧面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吹膜宽度控制仪的阀体总成,包括有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内设有第一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第三气流通道和第四气流通道,安装座上设有进气接口、出气接口和排气口,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进气接口,第二气流通道连通出气接口,相应的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之间通过第一电磁阀相连通;所述第三气流通道连通排气口,相应的第三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之间通过第二电磁阀相连通;所述第四气流通道连通排气口,并在排气口处形成对第二气流通道的负压引流,相应的第四气流通道与第一气流通道之间通过第三电磁阀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排气口形成负压,加快残留气体的快速排出。

技术研发人员:倪华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倪华秀
技术研发日:2020.01.14
技术公布日:2020.09.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