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锅炉燃气管道的自力式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15699发布日期:2020-11-06 12:22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锅炉燃气管道的自力式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锅炉燃气管道的自力式调节阀。



背景技术:

目前,自力式调节阀作为压力控制的一种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燃气管道,包括锅炉燃气管道。现有自力式调节阀的结构如图1所示。现有自力式调节阀依靠调节弹簧、阀前取压管、阀后取压管、托盘等部件产生的合力改变阀芯的相对位置,从而控制燃气的流量。现有自力式调节阀用于锅炉燃气管道时,由于调节弹簧、托盘等部件存在机械惯性,响应速度较锅炉燃烧器慢,当锅炉燃烧器关闭,锅炉停止燃烧时,阀芯通常要延迟3s左右才能完全到达关闭位置,在这个过程中,燃气会持续进入自力式调节阀下游管道,使下游管道压力瞬间升高,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在锅炉正常运行过程中,自力式调节阀上游燃气压力的波动与自力式调节阀调节的滞后性相耦合,会给燃气压力的调节带来巨大的不稳定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锅炉燃气管道的自力式调节阀,对现有的自力式调节阀增加电磁感应线圈、压电变送器、脉冲电流发生器和控制器,在锅炉燃烧器关闭或自力式调节阀上游/下游管道压力出现波动时,通过电磁感应线圈给阀芯施加轴向的脉冲电磁力,提高调节阀的响应速度以及调节稳定性。

为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锅炉燃气管道的自力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电磁感应模块、压电变送器、控制器和脉冲电流发生器,其中,所述电磁感应模块环绕所述主体内的阀芯设置;所述压电变送器用于检测所述主体的内腔压差;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压电变送器和锅炉燃烧器的信号端相连,用于接收压差值和锅炉燃烧器的开闭信号;所述脉冲电流发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和电磁感应模块相连,用于产生脉冲电流,使所述阀芯受到额外的瞬时轴向电磁力,推动所述阀芯实时开闭所述主体内的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感应模块包括:电磁感应线圈。

进一步的,所述脉冲电流的方向为正向或负向。

进一步的,所述脉冲电流持续时间为2.2±0.3s。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包括:上膜盖、托盘和下膜盖,所述托盘设置于所述上膜盖和下膜盖之间,将所述主体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分别连接有取压管,且所述取压管与所述压电变送器相连。

进一步的,与所述上腔体相连的取压管为阀后取压管,与所述下腔体相连的取压管为阀前取压管。

进一步的,所述上腔体内设有调节弹簧,且所述调节弹簧一端与所述托盘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上腔体的内壁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下腔体的底部设有连通两侧流道的所述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阀芯位于所述下腔体内且所述阀芯的一端与所述托盘固定相连,所述阀芯的另一端用于开闭所述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锅炉燃气管道的自力式调节阀,特别适用于中低压供气、压力频繁波动或频繁启停的锅炉用燃气管道,比现有的自力式调节阀提供更稳定的压力控制以及更迅速实时的响应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调节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节阀结构示意图。

其中,调节弹簧1、上膜盖2、托盘3、下膜盖4、主体5、上腔体501、下腔体502、阀芯6、阀门7、阀后取压管8、阀前取压管9、压电变送器10、脉冲电流发生器11、控制器12、电磁感应线圈13、流道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图1为本领域现有技术,具体描述参见背景技术部分。

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节阀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锅炉燃气管道的自力式调节阀,除了常规结构中的调节弹簧、上膜盖、托盘、下膜盖、阀体、阀芯、阀门、阀后取压管及阀前取压管之外,本实用新型对其进行优化改进,增加了压电变送器、脉冲电流发生器、控制器和电磁感应线圈,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了安装于下腔体内部且环绕阀芯中部的电磁感应线圈,安装在阀后取压管管路上的压电变送器、阀前取压管管路上的压电变送器,以及脉冲电流发生器和控制器。

如图2所示,依靠控制器带有的三个输入端,分别接收来自两个压电变送器以及锅炉燃烧器的信号,通过输出端控制脉冲电流发生器发出正向或反向脉冲电流,激发电磁感应线圈形成瞬时轴向电磁力,解决了锅炉燃烧器关闭或自力式调节阀上游/下游管道压力出现波动时,由于调节弹簧、托盘等部件存在的机械惯性带来的响应速度慢、控制不稳定等问题。

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环绕阀芯的中段,且与脉冲电流发生器的电流输出端相接。脉冲电流发生器的脉冲电流持续时间固定为2.2s,误差在±0.3s。控制器的输出端为正负两种电信号,接入脉冲电流发生器的输入端,用于激发脉冲电流发生器产生正向或负向的脉冲电流,使阀芯受到额外的瞬时轴向电磁力,推动其迅速向着阀门或者远离阀门的方向运动,实现所述阀门的实时开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锅炉燃气管道的自力式调节阀,特别适用于中低压供气、压力频繁波动或频繁启停的锅炉用燃气管道,比现有的自力式调节阀提供更稳定的压力控制以及更迅速实时的响应速度。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

本技术:
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锅炉燃气管道的自力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电磁感应模块、压电变送器、控制器和脉冲电流发生器,其中,

所述电磁感应模块环绕所述主体内的阀芯设置;

所述压电变送器用于检测所述主体的内腔压差;

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压电变送器和锅炉燃烧器的信号端相连,用于接收压差值和锅炉燃烧器的开闭信号;

所述脉冲电流发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和电磁感应模块相连,用于产生脉冲电流,使所述阀芯受到额外的瞬时轴向电磁力,推动所述阀芯实时开闭所述主体内的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力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模块包括:电磁感应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力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电流的方向为正向或负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力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电流持续时间为2.2±0.3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力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上膜盖、托盘和下膜盖,所述托盘设置于所述上膜盖和下膜盖之间,将所述主体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力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分别连接有取压管,且所述取压管与所述压电变送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力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与所述上腔体相连的取压管为阀后取压管,与所述下腔体相连的取压管为阀前取压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力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体内设有调节弹簧,且所述调节弹簧一端与所述托盘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上腔体的内壁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力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体的底部设有连通两侧流道的所述阀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力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位于所述下腔体内且所述阀芯的一端与所述托盘固定相连,所述阀芯的另一端用于开闭所述阀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锅炉燃气管道的自力式调节阀,包括:主体、电磁感应模块、压电变送器、控制器和脉冲电流发生器,对现有的自力式调节阀增加电磁感应线圈、压电变送器、脉冲电流发生器和控制器,在锅炉燃烧器关闭或自力式调节阀上游/下游管道压力出现波动时,通过电磁感应线圈给阀芯施加轴向的脉冲电磁力,提高调节阀的响应速度以及调节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道曦;陈绍斌;黄桂林;杨剑赟;杜明坤;李青松;马冰洋;高峰;孙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珠海检测院
技术研发日:2020.01.17
技术公布日:2020.11.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