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点低于侧边的U型齿轮内折转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34364发布日期:2020-10-28 11:23阅读:71来源:国知局
切点低于侧边的U型齿轮内折转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轴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折连接轴,特指切点低于侧边的u型齿轮内折转动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无论是平板、手机或者其他带显示屏的电子产品,都在向柔性屏的方向发展,此技术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类似柔性屏功能的过渡产品也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的过渡产品就是实现双屏折叠,通过双屏折叠达到整屏折叠的效果,在弯折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破绽,整体给人以整屏折叠的使用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来测试或者反馈出消费者对屏幕折叠使用的态度。

要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最大的技术难题直接从屏的设计转移到了转轴的设计技术上,如何实现内折需要专门的转动机构来实现,不仅考虑转动折叠的可能性,更要考虑双边连接的有效性,尤其需要满足弯折同步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切点低于侧边的u型齿轮内折转动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切点低于侧边的u型齿轮内折转动机构,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包括双边对称分布的转轴,所述转轴包括圆弧滑槽活动块及双边对称的滑槽活动块、滑块活动块、半圆弧管位滑块,所述滑槽活动块上设有滑动柱、外侧边滑槽及内侧边滑槽,所述圆弧滑槽活动块上设有圆弧滑槽,所述滑块活动块包括滑块,所述滑动柱沿所述圆弧滑槽滑动实现转轴在转动切点不变的状态下开合,所述外侧边滑槽与半圆弧管位滑块滑动切点低于侧边结构,所述滑块在所述内侧边滑槽内滑动实现180度屏补偿。

特别的,所述转轴包括中间活动块,所述中间活动块与所述圆弧滑槽活动块组合连接。

特别的,所述滑块活动块一端设有凸轮活动块,所述凸轮活动块连接设有凹轮垫片,所述凸轮活动块上设有两组凸轮,所述凹轮垫片设有凹轮,所述凸轮与凹轮在0-180度转动过程中产生扭力功能作用,并在180度状态实现屏幕支撑,所述滑块活动块上设有半圆齿,所述半圆齿之间设有四组齿轮,所述半圆齿与所述齿轮啮合实现0度-180度同步转动。

特别的,所述滑块活动块上设有导向柱,所述凹轮垫片设置在所述导向柱上且所述导向柱上分别设有实现弹力及扭力作用的弹簧。

特别的,所述弹簧一端设有实现扭力平衡的平板垫片及防止垫片脱落的卡簧垫片。

特别的,所述结构主体包括一转轴盖,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转轴盖两端。

特别的,所述转轴盖两边设有机壳,所述转轴、转轴盖及机壳之间通过多组螺丝锁紧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切点低于侧边的u型齿轮内折转动机构,滑动柱沿所述圆弧滑槽滑动实现转轴在转动切点不变的状态下开合,所述外侧边滑槽与半圆弧管位滑块滑动切点低于侧边结构,所述滑块在所述内侧边滑槽内滑动实现180度屏补偿,配套弹簧提供弹力扭力,采用凹凸轮设计实现180度状态屏幕支撑,不仅满足转动的有效性,更实现了屏幕双边连接的有效性,解决同步内折的技术难题,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纯机械传动保障其折弯精度控制,双边对称的组件设计结构,多连杆实现杠杆式机构开合有效实现同步转动功能,结构本身通过多组连杆及齿轮组件实现转动连接,有效实现连接、同步转动及滑动,并实现屏补偿缓冲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切点低于侧边的u型齿轮内折转动机构180度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切点低于侧边的u型齿轮内折转动机构90度整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切点低于侧边的u型齿轮内折转动机构0度整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切点低于侧边的u型齿轮内折转动机构整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切点低于侧边的u型齿轮内折转动机构中转轴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切点低于侧边的u型齿轮内折转动机构中转轴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切点低于侧边的u型齿轮内折转动机构中转轴90度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切点低于侧边的u型齿轮内折转动机构中滑块活动块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切点低于侧边的u型齿轮内折转动机构中滑槽活动块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切点低于侧边的u型齿轮内折转动机构中圆弧滑槽活动块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10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切点低于侧边的u型齿轮内折转动机构,包括结构主体1,所述结构主体1包括双边对称分布的转轴2,所述转轴2包括中间活动块10、圆弧滑槽活动块3及双边对称的滑槽活动块4、滑块活动块5、半圆弧管位滑块26,所述滑槽活动块4上设有滑动柱8、外侧边滑槽27及内侧边滑槽7,所述圆弧滑槽活动块3上设有圆弧滑槽6,所述滑块活动块5包括滑块9,所述滑动柱8沿所述圆弧滑槽6滑动实现转轴在转动切点不变的状态下开合,所述外侧边滑槽27与半圆弧管位滑块26滑动切点低于侧边结构,所述滑块9在所述内侧边滑槽7内滑动实现180度屏补偿。

所述转轴2包括中间活动块10,所述中间活动块10与所述圆弧滑槽活动块3组合连接。所述滑块活动块5一端设有凸轮活动块12,所述凸轮活动块12连接设有凹轮垫片13,所述凸轮活动块12上设有两组凸轮14,所述凹轮垫片13设有凹轮15,所述凸轮14与凹轮15在0-180度转动过程中产生扭力功能作用,并在180度状态实现屏幕支撑,所述滑块活动块5上设有半圆齿16,所述半圆齿16之间设有四组齿轮17,所述半圆齿16与所述齿轮17啮合实现0度-180度同步转动。所述滑块活动块5上设有导向柱18,所述凹轮垫片1设置在所述导向柱18上且所述导向柱18上分别设有实现弹力及扭力作用的弹簧19。所述弹簧19一端设有实现扭力平衡的平板垫片20及防止垫片脱落的卡簧垫片21。所述结构主体1包括一转轴盖22,所述转轴2设置于所述转轴盖22两端。所述转轴盖22两边设有机壳23,所述转轴2、转轴盖22及机壳23之间通过多组螺丝24锁紧并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技术原理:

滑动柱沿所述圆弧滑槽滑动实现转轴在转动切点不变的状态下开合,滑动柱沿所述圆弧滑槽滑动实现转轴在转动切点不变的状态下开合,所述外侧边滑槽与半圆弧管位滑块滑动切点低于侧边结构,所述滑块在所述内侧边滑槽内滑动实现180度屏补偿,配套弹簧提供弹力扭力,采用凹凸轮设计实现180度状态屏幕支撑,不仅满足转动的有效性,更实现了屏幕双边连接的有效性,解决同步内折的技术难题,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纯机械传动保障其折弯精度控制,双边对称的组件设计结构,多连杆实现杠杆式机构开合有效实现同步转动功能,结构本身通过多组连杆及齿轮组件实现转动连接,有效实现连接、同步转动及滑动,并实现屏补偿缓冲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装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切点低于侧边的u型齿轮内折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包括双边对称分布的转轴,所述转轴包括圆弧滑槽活动块及双边对称的滑槽活动块、滑块活动块、半圆弧管位滑块,所述滑槽活动块上设有滑动柱、外侧边滑槽及内侧边滑槽,所述圆弧滑槽活动块上设有圆弧滑槽,所述滑块活动块包括滑块,所述滑动柱沿所述圆弧滑槽滑动实现转轴在转动切点不变的状态下开合,所述外侧边滑槽与半圆弧管位滑块滑动切点低于侧边结构,所述滑块在所述内侧边滑槽内滑动实现180度屏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点低于侧边的u型齿轮内折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包括中间活动块,所述中间活动块与所述圆弧滑槽活动块组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点低于侧边的u型齿轮内折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活动块一端设有凸轮活动块,所述凸轮活动块连接设有凹轮垫片,所述凸轮活动块上设有两组凸轮,所述凹轮垫片设有凹轮,所述凸轮与凹轮在0-180度转动过程中产生扭力功能作用,并在180度状态实现屏幕支撑,所述滑块活动块上设有半圆齿,所述半圆齿之间设有四组齿轮,所述半圆齿与所述齿轮啮合实现0度-180度同步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点低于侧边的u型齿轮内折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活动块上设有导向柱,所述凹轮垫片设置在所述导向柱上且所述导向柱上分别设有实现弹力及扭力作用的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点低于侧边的u型齿轮内折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一端设有实现扭力平衡的平板垫片及防止垫片脱落的卡簧垫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点低于侧边的u型齿轮内折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构主体包括一转轴盖,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转轴盖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切点低于侧边的u型齿轮内折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盖两边设有机壳,所述转轴、转轴盖及机壳之间通过多组螺丝锁紧并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切点低于侧边的U型齿轮内折转动机构,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包括双边对称分布的转轴,所述转轴包括圆弧滑槽活动块及双边对称的滑槽活动块、滑块活动块、半圆弧管位滑块,所述滑槽活动块上设有滑动柱、外侧边滑槽及内侧边滑槽,所述圆弧滑槽活动块上设有圆弧滑槽,所述滑块活动块包括滑块,所述滑动柱沿所述圆弧滑槽滑动实现转轴在转动切点不变的状态下开合,所述外侧边滑槽与半圆弧管位滑块滑动切点低于侧边结构,所述滑块在所述内侧边滑槽内滑动实现180度屏补偿。

技术研发人员:文秀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1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