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截面板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04637发布日期:2021-02-09 14:33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截面板簧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板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截面板簧。


背景技术:

[0002]
板簧是汽车底盘悬架系统中主要的弹性元件,它把车架与车轴弹性地连接起来。板簧主要用在越野车、皮卡、面包车、大客车和货车上,主要任务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缓和不平路面的冲击载荷、衰减冲击载荷引起系统振动。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将是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
[0003]
在现有技术中,如公告号为cn20935457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垫块变截面板簧总成,包括上板簧片、中间板簧片、下板簧片、中心螺栓,上板簧片的两端均设有卷耳ⅰ,上板簧片的两个端部均为下压弯平端,中间板簧片的一端设有卷耳ⅱ,中间板簧片的两个端部为直平端,下板簧片的两个端部为上压弯平端,上板簧片、中间板簧片、下板簧片的端部之间通过卡箍卡紧;下板簧片的下端中间设有铸铁垫块,铸铁垫块与下板簧片之间设有中间垫板;中心螺栓依次贯穿铸铁垫块、中间垫板、下板簧片、中间板簧片、上板簧片的中心并由螺母紧固。该设计采用等应力梁结构,端部采用上、下压弯结构,增加了铸铁垫块,降低板簧的自由弧高。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使用了该板簧的汽车在过坑洼路段时,由于板簧的自由弧高较低,所以会导致汽车的减振效果变差,进而影响驾驶员的驾驶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截面板簧,使得使用该板簧的汽车在过坑洼路段时,增加板簧对车架的减振效果,进而增加驾驶员的驾驶体验感。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变截面板簧,包括多层呈弯曲状的簧片和中心螺栓,所述多层簧片叠放在一起,且中心螺栓依次贯穿多层簧片的中心,多层簧片的两端通过卡箍卡紧;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两片簧片之间均设置有间隔垫片,且中心螺栓穿过多个间隔垫片,且下一层簧片的两端与上一层簧片远离弯曲方向的一侧抵接。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安装了该板簧的汽车途径坑洼路段时,使得位于最上层的簧片先开始变形,然后再传递给下一层的簧片,从而实现先最上层簧片起作用,其次最上层和位于下一层的簧片一块且起作用的效果;间隔垫片使得相邻两层簧片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从而留给上一层簧片的变形空间,进而实现每层簧片单独起作用的效果,进而增加板簧对车架的减振效果,增加驾驶员的驾驶体验感。
[000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最上层所述簧片的两端均弯曲形成卷耳,其余簧片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滚动筒,滚动筒沿簧片的长度方向滚动。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板簧安装到车架上时,使用螺栓连接卷耳和车架,从而实现板簧的固定;在汽车满载时,最上层的簧片先受力,从而将力传递给下一层簧片,使得下一层的簧片与上层簧片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得滚动筒与上一层簧片的外壁发生相对滚动,进而减少相邻簧片之间的摩擦力,减少簧片出现裂纹现象,增加板簧的使用寿命。
[001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下层所述簧片的两端均对应滚动筒设置有转轴,滚动筒与转轴同轴套接。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滚动筒与上层的簧片发生相对滚动时,滚动筒与转轴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得滚动筒稳定工作。
[0013]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最上层所述簧片的两端垂直于其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固定筒,卡箍上的螺栓与固定筒同轴套接。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板簧受力时,上一层的簧片与下一层的簧片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得卡箍与多个簧片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位于最上层簧片上的固定筒可以使得卡箍与最上层的簧片始终处于连接状态,进而减少卡箍因相邻簧片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而沿簧片的长度方向运动的情况,保证卡箍始终在起作用。
[0015]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卡箍对应其开口方向的两内壁均沿多层簧片的叠放方向均开设有滑槽,与滑槽滑动连接有多个滚动杆,且滚动杆置于相邻两层簧片之间。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板簧受力时,位于上层的簧片和下层的簧片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进而使得上、下两层簧片与滚动杆之间发生相对滚动,从而避免上层簧片的外壁和下层簧片的内壁之间发生相互接触,进一步减少相邻簧片之间的摩擦力,减少簧片出现裂纹,进而增加板簧的使用寿命。
[0017]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槽为呈t型的槽,滚动杆的两端均开设有凹槽,滚动杆的两端与对应的滑槽滑动连接。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板簧受力时,上、下两层簧片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得滚动杆与卡箍发生相对运动,进而使得滚动杆的两端与t型材发生相对滚动,进而减少上、下簧片之间的摩擦力。
[001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多层所述簧片的长度由上至下依次递减,且最下层簧片的刚度最大。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板簧受力时,位于最上层的簧片先受力变形,当最上层的板簧变形到与下层簧片的接触位置时,下层簧片开始变形,从而使得下层簧片起作用,进而使得每层簧片介入的时间不同,增加板簧的舒适性。
[002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多层所述簧片的厚度由中间位置向两端依次减小。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倡导节能减排的现在,减轻车重,是减少汽车排放的重要途径,簧片的厚度呈现中间厚,两端薄的状态可以有效减轻汽车重量。
[002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
1.通过设置簧片、中心螺栓、卡箍和间隔垫片,在使用安装了该板簧的汽车途径坑洼路段时,使得位于最上层的簧片先开始变形,然后再传递给下一层的簧片,从而实现先最
上层簧片起作用,其次最上层和位于下一层的簧片一块且起作用的效果;间隔垫片使得相邻两层簧片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从而留给上一层簧片的变形空间,进而实现每层簧片单独起作用的效果,进而增加板簧对车架的减振效果,增加驾驶员的驾驶体验感;
[0025]
2.通过设置卷耳和滚动筒,在将板簧安装到车架上时,使用螺栓连接卷耳和车架,从而实现板簧的固定;在汽车满载时,最上层的簧片先受力,从而将力传递给下一层簧片,使得下一层的簧片与上层簧片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得滚动筒与上一层簧片的外壁发生相对滚动,进而减少相邻簧片之间的摩擦力,减少簧片出现裂纹现象,增加板簧的使用寿命;
[0026]
3.通过设置转轴,在滚动筒与上层的簧片发生相对滚动时,滚动筒与转轴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得滚动筒稳定工作。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图1中a部位的放大图;
[0029]
图3是滚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0]
附图标记,100、簧片;110、卷耳;120、滚动筒;130、转轴;140、固定筒;150、滚动杆;151、凹槽;200、中心螺栓;300、卡箍;310、滑槽;400、间隔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
参照图1,一种变截面板簧,包括多层呈弯曲状的簧片100和中心螺栓200,簧片100的厚度由中间位置向两端依次减小,且多层簧片100叠放在一起,且中心螺栓200依次贯穿多层簧片100的中心,多层簧片100的两端通过卡箍300卡紧。多层簧片100的长度由上至下依次递减,且位于最下层的簧片100的刚度最大。相邻两层簧片100之间均安装有间隔垫片400,且中心螺栓200穿过多个间隔垫片400,且下一层簧片100的两端与上一层簧片100远离弯曲方向的一侧抵接。
[0033]
参照图2和图3,为方便将板簧和车架进行连接和增加板簧的使用寿命,最上层簧片100的两端均弯曲形成卷耳110,其余簧片100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滚动筒120,滚动筒120沿簧片100的长度方向滚动。多层簧片100的两端均对应滚动筒120固定安装有转轴130,滚动筒120与转轴130同轴套接。最上层簧片100的两端垂直于其长度方向固定焊接有固定筒140,卡箍300上的螺栓与固定筒140同轴套接。卡箍300对应其开口方向的两内壁均沿多层簧片100的叠放方向开设有滑槽310,滑槽310为呈t型的槽,与滑槽310滑动连接有多个滚动杆150,滚动杆150的两端开设有凹槽151,滚动杆150的两端卡在t型槽中且滚动杆150可以与卡箍300发生相对滚动,且滚动杆150置于相邻两层簧片100之间。
[0034]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将板簧安装到车架上时,将螺栓穿过板簧上的卷耳110,使得板簧与车架固定在一起。在板簧受力时,最上层的簧片100先受力,当最上层簧片100的形变位置到达下层簧片100与上层簧片100接触位置时,下层簧片100开始产生形变,从而使得多层簧片100依次产生形变,进而使得板簧可以根据所受力的不同,所起作用的簧片100数目不同的效果,从而增加安装该板簧汽车行驶时的驾驶体验感。
[0035]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