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机电工程抗震支吊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99403发布日期:2020-12-25 07:59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机电工程抗震支吊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抗震支吊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机电工程抗震支吊架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国家对抗震减灾工作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抗震支吊架设备的强制标准规范。该国家标准全面阐述了抗震措施的设计基本要求,目的是使建筑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燃气、热力、电力、通讯、消防等机电工程设施经抗震设防后,能够减轻地震破坏,防止次生灾害,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护管理方便。目前常见的抗震支吊架为了满足设计规范和达到抗震效果,大多应用结构复杂的连接构件来进行各部件之间的连接,组装麻烦,安装效率低下,而且专用的抗震支吊架连接构件价格普遍比较高昂,造成施工成本的大幅提升。若是使用普通的钢架结构来进行抗震支吊架的安装,目前缺乏规范设计的成品构件,如果按传统的支吊架安装工艺,使用型钢进行现场切割、煨弯、焊接、钻孔等方式施工,浪费材料、工序繁多、施工周期长,而且难以达到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

经过检索发现,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9943686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建筑机电工程抗震支吊架系统,包括承力部件、斜撑杆和钢带,承力部件包括垂直吊杆,垂直吊杆和斜撑杆顶端均设置有活动铰接的锚栓支座,安装在顶部墙体。当承力部件为垂直吊杆时,斜撑杆底端连接在垂直吊杆下端侧面,机电管道吊挂在垂直吊杆下方,当承力部件为由横梁和垂直吊杆组成的门型框时,斜撑杆底端连接在横梁两端侧面或顶端,机电管道承托在横梁上。该抗震支吊架系统结构简易,便于安装,系统各部件可在工厂内预制成规格统一的成品件,并提前完成抗震验算,安装施工时现场装配,各部件组合方式灵活,可组装成三种吊架和三种门型支架的构型,适用于各种安装场合。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各个槽钢部件采用固定安装,仅通过阻尼器减振,只设置一层管道固定装置,因此还存在支吊架减振性较弱,且管道只能单方向安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机电工程抗震支吊架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支吊架减振性较弱,且管道只能单方向安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顶板,所述顶板底部分别设置有竖向机构和斜向机构,所述竖向机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横向机构,所述横向机构外部设置有支撑机构。

为了对横向机构进行支撑,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竖向机构包括膨胀螺丝、连接块和竖直槽钢,所述膨胀螺丝滑动连接于顶板内壁,所述竖直槽钢焊接于膨胀螺丝底部外壁,所述连接块焊接于竖直槽钢底部外壁。

为了对承力部件进行支撑,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斜向机构包括固定座、连接块、第一安装块、斜撑杆、转接块、第二安装块、第二中心轴和弹簧,所述固定座通过螺栓连接于顶板底部外壁,所述第一安装块分别焊接于固定座底部外壁和连接块外壁,所述转接块分别通过第二中心轴转动连接于第一安装块内壁。

为了对支吊架起到减震作用,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弹簧一端焊接于连接块一侧外壁,所述斜撑杆两端分别端焊接于弹簧另一端。

为了方便管道等设施安装,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横向机构包括第二螺帽、第二螺纹杆和横向槽钢,所述第二螺纹杆焊接于连接块底部外壁,所述横向槽钢滑动连接于第二螺纹杆外壁,所述第二螺帽转动连接于第二螺纹杆外壁。

为了对管道等设施进行固定,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螺帽、固定柱、第一螺纹杆、第一中心轴、钢带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焊接于横向槽钢顶部外壁,所述固定柱滑动连接于第一螺纹杆外壁,所述第一螺帽转动连接于第一螺纹杆外壁,所述连接杆焊接于横向槽钢外壁,所述钢带通过第一中心轴转动连接于连接杆外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膨胀螺丝可以对竖直槽钢进行固定,使用膨胀螺丝可以增强安装时的稳定性,通过竖直槽钢可以对横向机构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

2、通过斜撑杆可以对竖直钢槽受到的竖直方向的力进行分担,从而对受力部件进行支撑,斜撑杆同时对管道走向的两个方向对承力部件进行支撑,通过弹簧可以起到阻尼作用,有利于消减斜撑杆所承受的压力,提高了支吊架整体的稳定性。

3、通过钢带可以在与横向槽钢垂直的方向对另外的管道进行固定,从而通过在一个支吊架系统内实现对两个方向的管道等设施进行支吊,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吊挂的效率,通过第一中心轴可以对管道起到减震的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板;2-固定座;3-第一螺帽;4-膨胀螺丝;5-第二螺帽;6-第二螺纹杆;7-固定柱;8-连接块;9-第一螺纹杆;10-第一安装块;11-斜撑杆;12-第一中心轴;13-横向槽钢;14-钢带;15-连接杆;16-竖直槽钢;17-转接块;18-第二安装块;19-第二中心轴;2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包括顶板1,所述顶板1底部分别设置有竖向机构和斜向机构,所述竖向机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横向机构,所述横向机构外部设置有支撑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竖向机构和斜向机构通过螺栓固定在顶板1外壁,斜向机构可以起到抗震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减振的作用,同时将横向机构通过螺栓固定在竖向机构底部,横向机构可以用来固定安装管道等设施。

具体的,所述竖向机构包括膨胀螺丝4、连接块8和竖直槽钢16,所述膨胀螺丝4滑动连接于顶板1内壁,所述竖直槽钢16焊接于膨胀螺丝4底部外壁,所述连接块8焊接于竖直槽钢16底部外壁。

本实施例中:通过膨胀螺丝4可以对竖直槽钢16进行固定,使用膨胀螺丝4可以增强安装时的稳定性,通过竖直槽钢16可以对横向机构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方便管道等所述进行吊挂安装。

具体的,所述斜向机构包括固定座2、连接块8、第一安装块10、斜撑杆11、转接块17、第二安装块18、第二中心轴19和弹簧20,所述固定座2通过螺栓连接于顶板1底部外壁,所述第一安装块10分别焊接于固定座2底部外壁和连接块8外壁,所述转接块17分别通过第二中心轴19转动连接于第一安装块10内壁,所述弹簧20一端焊接于连接块8一侧外壁,所述斜撑杆11两端分别端焊接于弹簧20另一端。

本实施例中:通过斜撑杆11可以对竖直钢槽受到的竖直方向的力进行分担,从而对受力部件进行支撑,斜撑杆11同时对管道走向的两个方向对承力部件进行支撑,通过弹簧20可以起到阻尼作用,有利于消减斜撑杆11所承受的压力,提高了支吊架整体的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横向机构包括第二螺帽5、第二螺纹杆6和横向槽钢13,所述第二螺纹杆6焊接于连接块8底部外壁,所述横向槽钢13滑动连接于第二螺纹杆6外壁,所述第二螺帽5转动连接于第二螺纹杆6外壁。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螺帽5和第二螺纹杆6可以对横向槽钢13进行固定,横向槽钢13可以用来安装和固定支撑机构。

具体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螺帽3、固定柱7、第一螺纹杆9、第一中心轴12、钢带14和连接杆15,所连接杆15焊接于横向槽钢13顶部外壁,所述固定柱7滑动连接于第一螺纹杆9外壁,所述第一螺帽3转动连接于第一螺纹杆9外壁,所述连接杆15焊接于横向槽钢13外壁,所述钢带14通过第一中心轴12转动连接于连接杆15外壁。

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柱7可以在横向对放置于横向槽钢13顶部外壁的管道进行固定和限位,通过第一螺纹杆9和第一螺帽3可以对固定柱7进行固定和锁止,通过钢带14可以在与横向槽钢13垂直的方向对另外的管道进行固定,从而通过在一个支吊架系统内实现对两个方向的管道等设施进行支吊,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吊挂的效率,通过第一中心轴12可以对管道起到减震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通过膨胀螺丝4可以对竖直槽钢16进行固定,使用膨胀螺丝4可以增强安装时的稳定性,通过竖直槽钢16可以对横向机构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方便管道等所述进行吊挂安装,通过斜撑杆11可以对竖直钢槽受到的竖直方向的力进行分担,从而对受力部件进行支撑,斜撑杆11同时对管道走向的两个方向对承力部件进行支撑,通过弹簧20可以起到阻尼作用,有利于消减斜撑杆11所承受的压力,提高了支吊架整体的稳定性,通过第二螺帽5和第二螺纹杆6可以对横向槽钢13进行固定,横向槽钢13可以用来安装和固定支撑机构,通过固定柱7可以在横向对放置于横向槽钢13顶部外壁的管道进行固定和限位,通过第一螺纹杆9和第一螺帽3可以对固定柱7进行固定和锁止,通过钢带14可以在与横向槽钢13垂直的方向对另外的管道进行固定,从而通过在一个支吊架系统内实现对两个方向的管道等设施进行支吊,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吊挂的效率,通过第一中心轴12可以对管道起到减震的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