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气式润滑油供给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05713发布日期:2021-04-02 09:20阅读:54来源:国知局
压气式润滑油供给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漆包线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压气式润滑油供给箱。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漆包线润滑油多为溶有石蜡的120#溶剂油,120#溶剂油的挥发性极强且着火点低,容易引发火灾。目前漆包线厂家仍主要采用泵送的方式将润滑油输送至多个带润滑毛毡的涂油盒。一方面,输送泵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火花、静电和电磁干扰,并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涂油盒的润滑油储量有限,而常规输送泵又很难做到定量输送,因此难以保证涂油盒中润滑油的定量供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行安全且能实现润滑油的定量供给的压气式润滑油供给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气式润滑油供给箱,包括箱体及设于箱体顶部的供气管和出油管,其特殊之处在于,箱体内部设置相互独立的储油室和供油室。箱体外侧设有连通储油室和供油室的可开闭旁通结构,供气管和出油管均与供油室连通,出油管下端位于供油室底部,出油管上端伸出于箱体的顶部。箱体在顶部设置与储油室连通的排空管和注油管,排空管上装有排空阀,注油管上装有进油阀。

由上述方案可见,润滑油供给箱采取压气式的供油方式,外界气源通过供气管向供油室注入压缩空气挤占其内部空间并与外界产生压差,使润滑油进入输油管并输出,润滑油的输出量及流速分别与压缩空气的输入量和流速相对应,易于实现润滑油的定量供给,并且也不存在泵送方式带来的火灾隐患,更有利于生产安全。

独立于供油室之外的储油室可通过排空阀与大气连通,因此可以直接向其内部注入润滑油,关闭进油阀后储油室和供油室依靠可开闭旁通结构能够达到气压平衡和液位平衡,从而实现储油室向供油室的上油。相比直接从外界将润滑油注入供油室,上述间接上油方式对供油室及出油管内部气压的影响较小,有利于供油室的平稳上油。并且,以可开闭旁通结构连通储油室和供油室无需占用箱体内部的存储空间。

进一步的方案是,可开闭旁通结构包括第一旁通管和第二旁通管,第一旁通管和第二旁通管均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旁通管上装有第一旁通阀,第二旁通管上装有第二旁通阀。在竖直方向上,第一旁通管位于第二旁通管上方。

由上可见,储油室润滑油液位高度介于第一旁通管和第二旁通管之间时,单独打开第一旁通阀可使储油室和供油室达到气压平衡,之后再打开第二旁通阀即可实现供油室的平稳上油。

进一步的方案是,供气管上装有减压阀。

由上可见,引入减压阀可使外界气源以恒定气压向供油室输入压缩空气,保证润滑油补给箱能够稳定对外供给润滑油。

进一步的方案是,输油管下端装有笼型过滤器,输油管上端装有出油阀。

由上可见,引入笼型过滤器可防止润滑油中的杂质进入输油管,引入出油阀便于人为控制润滑油的输出。

进一步的方案是,油箱底部设有与供油室连通的排污管,排污管上装有排污阀。

由上可见,排污管用于排出沉积在供油室底部的润滑油杂质,引入排污管便于对供油室进行清理。

进一步的方案是,油箱顶部装有压力表和安全阀,压力表和安全阀均通过管道与供油室连通。

由上可见,压力表用于监控箱体的内部压力,安全阀则能为供油室提供泄压保护,引入这两者都有助于保障压气式润滑油补给箱的运行安全。

进一步的方案是,储油室的体积大于供油室的体积。

由上可见,箱体内部润滑油的储量主要取决于储油室的体积,因此体积较大的储油室有助于减少加油频次。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箱体内部以竖直的隔板分隔出储油室和供油室,隔板沿油箱的长度方向延伸,储油室的轴截面为倒梯形,并且储油室的底部宽度小于供油室的底部宽度。

由上可见,底部窄于供油室的倒梯形储油室可保证在箱体内润滑油的整体液位低于第二旁通管时仍有较多润滑油位于供油室内,同时保证储油室对供油室的补给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压气式润滑油供给箱实施例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气式润滑油供给箱包括箱体1及设于箱体1顶部的供气管2和出油管3。箱体1内部以竖直的隔板11分隔出相互独立的储油室12和供油室13。箱体1外侧设置连通储油室12和供油室13的第一旁通管4和第二旁通管5作为可开闭旁通结构,第一旁通管4和第二旁通管5均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旁通管4上装有第一旁通阀41,第二旁通管5上装有第二旁通阀51。在竖直方向上,第一旁通管4位于第二旁通管5上方。供气管2和出油管3均与供油室13连通,出油管3下端位于供油室13底部,出油管3上端伸出箱体1的顶部。箱体1在顶部设置与储油室13连通的排空管6和注油管7,排空管6上装有排空阀61,注油管7上装有进油阀71。

上述润滑油供给箱采取压气式的供油方式,外界气源通过供气管2向供油室13内注入压缩空气挤占其内部空间并与外界产生压差,使润滑油进入出油管3并输出,润滑油的输出量及流速分别与压缩空气的输入量和流速相对应,易于实现润滑油的定量供给,并且也不存在泵送方式带来的火灾隐患,更有利于生产安全。

独立于供油室13之外的储油室12可通过排空阀61与大气连通,因此可以直接向其内部注入润滑油,关闭进油阀71后储油室12和供油室13依靠具备一定高度差的第一旁通管4和第二旁通管5可分别达到气压平衡和液位平衡,从而实现储油室12向供油室13的上油。相比直接从外界将润滑油注入供油室13,上述间接上油的方式对于供油室13及出油管3内部气压的影响较小,有利于供油室13的平稳上油。并且,第一旁通管4和第二旁通管5作为可开闭旁通结构设于箱体1外侧不会占用箱体1内部的存储空间。

供气管2上装有减压阀21,引入减压阀21可使外界气源以恒定气压向供油室13输入压缩空气,保证润滑油补给箱能够稳定对外供给润滑油。

出油管3下端装有笼型过滤器31,出油管3上端装有出油阀32,引入笼型过滤器31可防止润滑油中的杂质进入出油管3,润滑油中的杂质主要来自于石蜡,笼型过滤器31基本能够满足相应过滤需求。引入出油阀32便于人为控制润滑油的输出。具体实施时,供气管2处输入的压缩空气气压达到0.1mpa即可保证稳定对外供油。

对供油室13进行上油操作前需先关闭第一旁通阀41和第二旁通阀51,再打开排空阀61和进油阀71,通过注油管7向储油室12注入润滑油,待润滑油液位达到接近第一旁通管4的管口高度后停止注油并关闭排空阀61和进油阀71。打开第一旁通阀41,待储油室12和供油室13气压平衡后再打开第二旁通阀51使储油室12与供油室13达到液位平衡。

箱体1底部设有与供油室13连通的排污管8,排污管8上装有排污阀81。排污管8用于排出沉积在供油室13底部的润滑油杂质,引入排污管8便于对供油室13进行清理。

箱体1顶部装有压力表14和安全阀15,压力表14和安全阀15均通过管道与供油室13连通。压力表14用于监控箱体1的内部压力,安全阀15则能为供油室13提供泄压保护,引入这两者都有助于保障压气式润滑油供给箱的运行安全。

储油室12的体积大于供油室13的体积,箱体1内部润滑油的储量主要取决于储油室12的体积,因此体积较大的储油室12有助于减少加油频次。

箱体1内部沿长度方向设置隔板11,储油室12的轴截面为倒梯形,并且储油室12的底部宽度小于供油室13的底部宽度。底部窄于供油室13的倒梯形储油室12可保证在箱体1内润滑油的整体液位低于第二旁通管5时仍有较多润滑油位于供油室13内,同时保证储油室12对供油室13的补给速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