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角接触圆柱滚子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99523发布日期:2021-02-26 23:43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向角接触圆柱滚子轴承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角接触圆柱滚子轴承,主要应用于同时承受轴向负荷、径向负荷和倾覆力矩等综合载荷的场合,例如精密回转台立式磨床、滚齿机、铣齿机工件轴等精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轴承是用于确定旋转轴与其他零件相对运动位置,起支承或导向作用的零部件。轴承的主要功能是支承旋转轴或其它运动体,引导转动或移动运动并承受由轴或轴上零件传递而来的载荷。
[0003]
轴承是伴随人类工业文明的出现而开始步入历史舞台。十六世纪,西方开始兴起了工业革命,到了十八世纪中期,轴承作为独立的机械元件开始出现。到二十世纪初,轴承技术进入了现代发展时期,开始形成了规模庞大的轴承行业。进入二十一世纪,轴承已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不可或缺的基础零部件,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应用十分广泛,它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对主机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0004]
目前应用于同时承受轴向负荷、径向负荷和倾覆力矩等综合载荷的场合的轴承,如图1所示,结构复杂,安装工艺繁琐,且预紧调整不便,维修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向角接触圆柱滚子轴承,优化了轴承结构,便于安装和调节轴向预紧,更好的保持摩擦力矩的一致性,主要应用于同时承受轴向负荷、径向负荷和倾覆力矩等综合载荷的场合。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向角接触圆柱滚子轴承,包括第一内圈、第二内圈、第一圆柱滚子组件、第二圆柱滚子组件以及外圈,所述第一内圈位于第二内圈的上端,所述外圈套装在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的外侧边,所述第一圆柱滚子组件设置在第一内圈与外圈之间的滚道内,所述第二圆柱滚子组件设置在第二内圈与外圈之间的滚道内。
[0007]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呈相对称的结构。
[0008]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通过轴向预紧螺钉连接在一起。
[0009]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轴向预紧螺钉采用内六角圆柱头螺钉。
[0010]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双向角接触圆柱滚子轴承还包括隔圈,所述隔圈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之间。
[0011]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轴向预紧螺钉从上到下依次贯穿第一内圈、隔圈和第二内圈。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角接触圆柱滚子轴承,优化了轴承结构,便于安装和调节轴向预紧,更好的保持摩擦力矩的一致性,主要应用于同时承受
轴向负荷、径向负荷和倾覆力矩等综合载荷的场合。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现有技术中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向角接触圆柱滚子轴承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向角接触圆柱滚子轴承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双向角接触圆柱滚子轴承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第一内圈,2、第二内圈,3、第一圆柱滚子组件,4、第二圆柱滚子组件,5、外圈,6、轴向预紧螺钉,7、隔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9]
请参阅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0020]
一种双向角接触圆柱滚子轴承,包括第一内圈1、第二内圈2、第一圆柱滚子组件3、第二圆柱滚子组件4、外圈5、轴向预紧螺钉6和隔圈7。
[0021]
所述第一内圈1位于第二内圈2的上端,所述外圈5套装在第一内圈1和第二内圈2的外侧边,所述第一圆柱滚子组件3设置在第一内圈1与外圈5之间的滚道内,所述第二圆柱滚子组件4设置在第二内圈2与外圈5之间的滚道内,所述隔圈7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一内圈1和第二内圈2之间,所述轴向预紧螺钉6从上到下依次贯穿第一内圈1、隔圈7和第二内圈2。
[0022]
上述中,所述第一内圈1和第二内圈2呈相对称的结构;所述轴向预紧螺钉6采用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他螺钉或螺栓结构。
[0023]
组装时,第一内圈1水平放置,第一圆柱滚子组件3放在第一内圈1的滚道处,将外圈5放置在第一圆柱滚子组件3上,第二圆柱滚子组件4放在外圈5的滚道上,将隔圈7放在第一内圈1上,将第二内圈2放在隔圈7上,拧入轴向预紧螺钉6,完成轴承轴向预紧。
[0024]
本申请的轴承通过第一圆柱滚子组件3、第二圆柱滚子组件4与第一内圈1、第二内圈2和外圈5的滚道滚动接触,传递动力。
[0025]
本实施例中,隔圈7可以采用不同宽度的隔圈7,宽度不受限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设置,通过隔圈7用于调节轴承轴向预紧,同时便于替换。
[0026]
隔圈7为出厂调制预紧力零件,现场使用时可直接取出隔圈7,实现快速调节轴承轴向预紧大小,如图3所示。
[0027]
图4所示,为无轴向预紧螺钉6的结构,该结构出厂时无轴向预紧,可根据现场使用直接进行调节。
[0028]
区别于现有技术:
[0029]
1、隔圈7宽度不受限定,同时可取出,方便调节轴承的轴向预紧大小;
[0030]
2、可不使用轴向预紧螺钉6,工作时直接调节轴向预紧大小;
[0031]
3、能较好的保持轴承摩擦力矩的一致性。
[003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角接触圆柱滚子轴承,优化了轴承结构,便于安
装和调节轴向预紧,更好的保持摩擦力矩的一致性,主要应用于同时承受轴向负荷、径向负荷和倾覆力矩等综合载荷的场合,例如精密回转台立式磨床、滚齿机、铣齿机工件轴等精密装置。
[003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试验方法获知,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