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预留洞口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97726发布日期:2021-06-29 23:58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预留洞口套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预留洞口套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冷凝水管穿墙施工过程中,该部位是整个墙体防水的薄弱环节,外界水分容易渗透到室内。针对该部位墙体施工,需要做重点防水处理。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空调预留洞口套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预留洞口套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土建施工过程中,室外雨水容易通过空调冷凝水软管穿墙处往室内渗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调预留洞口套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为塑料套管一体式结构,套管两端直径不一,套管中间内外侧均设有凸起的防水翼环。

所述的管体以防水翼环为界,两端直径一大一小,管径较大一侧端为墙体安装部,管径较小一侧端为朝向室外安装部。

所述的管体设置在墙体时,朝向室外安装部呈5~30°向下倾的坡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位于套管中部的凸起防水翼环可有效阻断室外雨水渗透路径,可做到空调软管墙体处有效防水,预埋该管体时,靠墙体内侧直径略宽于外侧直径,可方便实际施工操作,便于空调冷凝水管穿墙安装。另外,可使空调挂机引出的冷凝水管经过套管时形成一个坡度,有益于冷凝水管的排水。

本实用新型简单实用,大大提交了墙体防水的有效性,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实用性及使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预留洞口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预留洞口套管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预留洞口套管纵向剖面图。

图中为:1管体、2防水翼环、11墙体内安装部、12朝向室外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空调预留洞口套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为塑料套管一体式结构,套管两端直径不一,套管中间内外侧均设有凸起的防水翼环2。

所述的管体1以防水翼环2为界,两端直径一大一小,管径较大一侧端为墙体内安装部11,管径较小一侧端为朝向室外安装部12。

所述的管体1设置在墙体时,朝向室外安装部12呈5~30°向下倾的坡度。

所述的管体1防水翼环内圈预留的洞口不应过小,预留洞口大小应比空调冷凝水排水管稍大,防水翼环2外环宽度考虑在1~5cm范围为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的过程中将该空调预留洞口管体预埋在墙体中,预留孔洞应找坡,管径较大一侧端为墙体内安装部11,管径较小一侧端为朝向室外安装部12,空调冷凝水管从管径大的一侧穿入。

位于套管中部的凸起防水翼环可有效阻断室外雨水渗透路径,可做到空调软管墙体处有效防水,预埋该管体时,靠墙体内侧直径略宽于外侧直径,可方便实际施工操作,便于空调冷凝水管穿墙安装。另外,可使空调挂机引出的冷凝水管经过套管时形成一个坡度,有益于冷凝水管的排水。

本实用新型简单实用,大大提交了墙体防水的有效性,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实用性及使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空调预留洞口套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为塑料套管一体式结构,套管两端直径不一,套管中间内外侧均设有凸起的防水翼环(2),所述的管体(1)以防水翼环(2)为界,两端直径一大一小,管径较大一侧端为墙体内安装部(11),管径较小一侧端为朝向室外安装部(12),所述的管体(1)设置在墙体时,朝向室外安装部(12)呈5~30°向下倾的坡度;

位于套管中部的凸起防水翼环可有效阻断室外雨水渗透路径,可做到空调软管墙体处有效防水,预埋该管体时,靠墙体内侧直径略宽于外侧直径,可方便实际施工操作,便于空调冷凝水管穿墙安装,另外,可使空调挂机引出的冷凝水管经过套管时形成一个坡度,有益于冷凝水管的排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预留洞口套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为塑料套管一体式结构,套管两端直径不一,套管中间内外侧均设有凸起的防水翼环。位于套管中部的凸起防水翼环可有效阻断室外雨水渗透路径,可做到空调软管墙体处有效防水,预埋该管体时,靠墙体内侧直径略宽于外侧直径,可方便实际施工操作,便于空调冷凝水管穿墙安装。另外,可使空调挂机引出的冷凝水管经过套管时形成一个坡度,有益于冷凝水管的排水。本实用新型简单实用,大大提交了墙体防水的有效性,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实用性及使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新;陈稳德;彭建良;侯栋文;邓志峰;黄楚熙;吉登松;刘波;左义旺;文诚;熊朝秀;张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天华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6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