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凸台自动调节式行星齿轮回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42849发布日期:2021-06-01 23:19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新型凸台自动调节式行星齿轮回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机构领域,尤其涉及新型凸台自动调节式行星齿轮回转机构。



背景技术:

行星齿轮是指除了能像定轴齿轮那样围绕着自己的转动轴转动之外,它们的转动轴还随着行星架绕其它齿轮的轴线转动的齿轮系统,绕自己轴线的转动称为“自转”,绕其它齿轮轴线的转动称为“公转”,就象太阳系中的行星那样,因此得名。

目前的行星齿轮回转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零件脱离或者移位的情况,容易使得设备损坏,其次一般的行星齿轮只有一个电机驱动。从而很难实现不同速度的转动的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新型凸台自动调节式行星齿轮回转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新型凸台自动调节式行星齿轮回转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方均匀设置有第三支撑杆且第三支撑杆上转动连接有行星轮,所述行星轮上方固定连接第一凸台,所述行星轮外侧均啮合连接有外齿轮且外齿轮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均通过第二螺栓螺纹连接在外齿轮两侧,所述行星轮内侧啮合连接有轴齿轮,所述轴齿轮上方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轴齿轮下方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转轴下方的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转动齿轮且第一支撑杆向下延伸贯穿底板固定连接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所述转动齿轮啮合连接有行星轮,所述第二电机上设置有第二转轮,所述轴齿轮下方中间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向下延伸贯穿底板固定连接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机上设置有第一转轮,所述第二凸台上均匀设置有铁片且铁片的另一端均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在第一凸台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间通过传动带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板为圆形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电机固定架固定连接在底板下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环形孔且环形孔内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围绕第二支撑杆在环形孔上转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滑槽且滑槽内设置有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围绕第二支撑杆在滑槽上转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轴齿轮上的齿轮数是行星轮上齿轮数的两倍。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在外齿轮上下两端设置有限位板,并使用第二螺栓将限位板和外齿轮上下侧固定在一起,在使用时不会令外齿轮轻易脱落,在需要更换零件时也只需将螺栓取下即可,其次通过铁片将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连接起来,实现在使用的过程中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位置的相对稳定,从而防止了行星齿轮在使用过程中因零件脱离或者移位导致的设备损坏。

2、本实用新型中,在底板下设置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通过第二支撑杆带动轴齿轮转动,从而使得整个装置转动,第二电机带动第一支撑杆上的转动齿轮,从而带动行星轮转动,然后行星轮带动整个装置,由于轴齿轮是行星轮的齿轮数的两倍,在转动速度上也会有不同,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作用下,可以实现不同的转速的控制,从而面对不同的情况,十分好用,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新型凸台自动调节式行星齿轮回转机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新型凸台自动调节式行星齿轮回转机构的轴齿轮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新型凸台自动调节式行星齿轮回转机构的底板俯视图。

图例说明:

1、第一凸台;2、转动齿轮;3、第一支撑杆;4、转轴;5、轴齿轮;6、第二凸台;7、第一螺栓;8、第二支撑杆;9、电机固定架;10、第一电机;11、第一转轮;12、传动带;13、第二转轮;14、第二电机;15、底板;16、第三支撑杆;17、外齿轮;18、限位板;19、第二螺栓;20、行星轮;21、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新型凸台自动调节式行星齿轮回转机构,包括底板15,底板15上方均匀设置有第三支撑杆16且第三支撑杆16上转动连接有行星轮20,行星轮20上方固定连接第一凸台1,行星轮20外侧均啮合连接有外齿轮17且外齿轮17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板18,限位板18均通过第二螺栓19螺纹连接在外齿轮17两侧,行星轮20内侧啮合连接有轴齿轮5,轴齿轮5上方设置有第二凸台6,轴齿轮5下方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轴4且转轴4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3,转轴4下方的第一支撑杆3上设置有转动齿轮2且第一支撑杆3向下延伸贯穿底板15固定连接到第二电机14的输出端,转动齿轮2啮合连接有行星轮20,第二电机14上设置有第二转轮13,轴齿轮5下方中间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8,第二支撑杆8向下延伸贯穿底板15固定连接到第一电机10的输出端,第一电机10上设置有第一转轮11,第二凸台6上均匀设置有铁片21且铁片21的另一端均通过第一螺栓7设置在第一凸台1上。

首先在外齿轮17上下两端设置有限位板18,并使用第二螺栓19将限位板18和外齿轮17上下侧固定在一起,在使用时不会令外齿轮17轻易脱落,在需要更换零件时也只需将螺栓取下即可,其次通过铁片21将第一凸台1和第二凸台6连接起来,实现在使用的过程中第一凸台1和第二凸台6位置的相对稳定,从而防止了行星轮20在使用过程中因零件脱离或者移位导致的设备损坏,在底板15下设置有第一电机10和第二电机14,第一电机10通过第二支撑杆8带动轴齿轮5转动,从而使得整个装置转动,第二电机14带动第一支撑杆3上的转动齿轮2,从而带动行星轮20转动,然后行星轮20带动整个装置,由于轴齿轮5是行星轮20的齿轮数的两倍,在转动速度上也会有不同,可以实现了满足不同的转速,从而面对不同的情况,十分好用,值得大力推广。

第一转轮11与第二转轮13间通过传动带12连接。第二电机14可以围绕第一电机10转动,底板15为圆形板,第一电机10通过电机固定架9固定连接在底板15下方,将第一电机10固定,底板15上设置有环形孔且环形孔内设置有第一支撑杆3,第一支撑杆3围绕第二支撑杆8在环形孔上滑动,第一支撑杆可3以滑动,底板15上设置有滑槽且滑槽内设置有第三支撑杆16,第三支撑杆16围绕第二支撑杆8在滑槽上转动,第三支撑杆16可以滑动,轴齿轮5上的齿轮数是行星轮20上齿轮数的两倍,轴齿轮5转速是行星轮20两倍。

工作原理:首先在外齿轮17上下两端设置有限位板18,并使用第二螺栓19将限位板18和外齿轮17上下侧固定在一起,在使用时不会令外齿轮17轻易脱落,在需要更换零件时也只需将螺栓取下即可,其次通过铁片21将第一凸台1和第二凸台6连接起来,实现在使用的过程中第一凸台1和第二凸台6位置的相对稳定,从而防止了行星轮20在使用过程中因零件脱离或者移位导致的设备损坏,在底板15下设置有第一电机10和第二电机14,第一电机10通过第二支撑杆8带动轴齿轮5转动,从而使得整个装置转动,第二电机14带动第一支撑杆3上的转动齿轮2,从而带动行星轮20转动,然后行星轮20带动整个装置,由于轴齿轮5是行星轮20的齿轮数的两倍,在转动速度上也会有不同,可以实现了满足不同的转速,从而面对不同的情况,十分好用,值得大力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