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接阳接头和柔性管的快速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0078发布日期:2021-08-03 12:50阅读:67来源:国知局
用于连接阳接头和柔性管的快速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总体涉及快速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用于连接阳接头和柔性管的快速连接器。



背景技术:

快速连接器通常用于管路之间的连接,且结构形式多样。通常,快速连接器的一端可以与第一管道直接连接,另一端通过阳接头与第二管道连接,从而使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彼此连接。

快速连接器在车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可以应用于车辆中的液体和/或蒸汽管路,比如应用于涡轮增压系统。用于涡轮增压系统的快速连接器需要连接两个加压流体管路,快速连接器连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目前,用于涡轮增压系统的快速连接器采用金属材料一体成型,生产工艺复杂且难度较大,因而具有较高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用于连接阳接头和柔性管的快速连接器。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阳接头和柔性管的快速连接器,所述快速连接器包括:第一套接构件,所述第一套接构件包括关于轴向方向同轴设置的外套筒和内套筒,所述外套筒和所述内套筒是单独成型的部件并且彼此联接,所述柔性管适于沿所述轴向方向插入并被夹持在所述外套筒和所述内套筒之间;第二套接构件,所述第二套接构件和所述第一套接构件沿着所述轴向方向布置且彼此联接,所述第二套接构件构造成用于接纳所述阳接头;以及锁定件,所述锁定件构造成用于与所述第二套接构件配合以将所述阳接头锁定在所述第二套接构件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快速连接器采用分体式构造,相比于一体式构造,显著降低了生产工艺的难度,减少了生产成本。

根据上述技术构思,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包括任何一个或多个如下的可选形式。

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外套筒和所述内套筒通过联接结构、特别是穿插式联接结构彼此联接,优选地,所述联接结构构造成用于防止所述外套筒和所述内套筒之间的相对旋转。

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联接结构包括:舌状部,所述舌状部从所述外套筒的周向边沿突伸;通孔,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内套筒的周向壁中并且设置成允许所述舌状部沿所述轴向方向穿过所述通孔插入到所述内套筒中,其中,所述联接结构构造成使得:在所述舌状部插入到所述内套筒中时,所述舌状部的外表面抵接所述内套筒的周向壁的内表面。

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第一套接构件还包括抵接结构,所述抵接结构构造成使得所述外套筒的内表面与所述内套筒的外表面相抵接,

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抵接结构包括: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由所述外套筒的周向壁的第一环形部分限定;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由所述内套筒的周向壁的第二环形部分限定;其中,所述第一抵接部的内表面适于与所述第二抵接部的外表面相抵接。

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外套筒和所述内套筒还通过焊接彼此联接。

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第一套接构件包括用于对所述柔性管进行限位的限位部。通过设置限位部,可以在柔性管插入到位时给予安装人员反馈,安装人员收到反馈后可以例如进一步将内套筒的部分周向壁朝向外套筒挤压以将柔性管夹持在内外套筒之间。

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限位部呈凸片的形式,所述凸片从所述外套筒的周向壁沿径向方向向内突伸;和/或所述限位部呈台阶面的形式,所述台阶面设置于所述内套筒的周向壁。

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第一套接构件和所述第二套接构件通过卡接彼此联接。

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第一套接构件的所述外套筒包括沿径向方向向外隆起且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隆起部段;所述第二套接构件包括第二套接构件本体和从所述第二套接构件本体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且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卡爪,其中,所述多个卡爪适于与所述环形隆起部段卡接。

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第二套接构件和所述内套筒共同限定了沿所述轴向方向的用于接纳所述阳接头的接纳通道。

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锁定件适于沿与所述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在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运动,所述锁定件具有至少一个锁定部,其中,当所述锁定件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至少一个锁定部定位在所述接纳通道外,并且当所述阳接头在所述接纳通道内插入到位且所述锁定件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至少一个锁定部定位在所述阳接头外侧的周向凹槽中以锁定所述阳接头。

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第二套接构件与所述内套筒之间设置有y型密封圈用以密封所述内套筒与所述阳接头之间的环形间隙。通过采用y型密封圈可以减少阳接头插入接纳通道时的插入阻力,减少安装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外套筒和所述内套筒各自由金属件冲压而成,且/或所述第二套接构件由塑料注塑成型。用于连接柔性管的第一套接构件的内外套筒各自由金属件冲压,有效降低了生产工艺的难度,减少了生产成本。用于连接阳接头的第二套接构件采用注塑成型,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连接阳接头和柔性管的快速连接器采用了分体式构造,相比于一体式构造,显著降低了生产工艺的难度,还允许针对不同的部件选择更加合适的生产工艺和材质,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以及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可选实施方式更好地理解,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快速连接器和适于与该快速连接器连接的阳接头的立体图,其中阳接头与快速连接器处于连接状态;

图2是图1中的快速连接器和阳接头的分解图;

图3a和图3b分别是图1中的快速连接器和阳接头的侧视图和剖视图;

图4a和图4b分别是图1中的快速连接器的第一套接构件的正视图和剖视图;

图5a至图5c分别是图4a和图4b中的第一套接构件的外套筒从两个角度观察的立体图和剖视图;

图6a和图6b分别是图4a和图4b中的第一套接构件的内套筒的立体图和正视图;

图7a和图7b分别是图1中的快速连接器的第二套接构件和锁定件从两个角度观察的立体图,其中锁定件处于锁定位置;

图8a和图8b分别是图1中的快速连接器的第二套接构件和锁定件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其中锁定件处于解锁位置;

图9a和图9b分别是图1中的快速连接器的第二套接构件和锁定件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其中锁定件处于锁定位置;

图10是图1中的阳接头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中的快速连接器的锁定件的立体图;以及

图12a和图12b分别是适用于图1中的快速连接器的y型密封圈的立体图和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讨论实施方式的实施和使用。然而,应当理解,所讨论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示范性地说明实施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特定方式,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描述时各个部件的结构位置例如上、下、顶部、底部等方向的表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各个部件如图中所示布置时,这些方向表述是恰当的,但图中各个部件的位置改变时,这些方向表述也相应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筒形或环形部件的周向方向指的是沿部件周长的方向,部件的轴向方向指的是与部件的周向方向垂直的方向,部件的径向方向指的是与部件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

图1至图3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快速连接器100以及适于与快速连接器100连接的阳接头200。

参照图1至图3b,快速连接器100可以用于连接阳接头200和柔性管(未示出)。快速连接器100包括:第一套接构件102,该第一套接构件102包括关于轴向方向a同轴设置的外套筒104和内套筒106,外套筒104和内套筒106是单独成型的部件并且彼此联接,柔性管适于沿轴向方向a插入并被夹持在外套筒104和内套筒106之间;第二套接构件108,该第二套接构件108和第一套接构件102沿着轴向方向a布置且彼此联接,第二套接构件108构造成用于接纳阳接头200;以及锁定件110,该锁定件110构造成用于与第二套接构件108配合以将阳接头200锁定在第二套接构件108中。

图4a至图6b示出了第一套接构件102以及构成第一套接构件102的外套筒104和内套筒106。

参照图3b至图4b,第一套接构件102构造成用于与柔性管连接。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套接构件102可以包括大致圆筒形状的外套筒104和内套筒106。外套筒104和内套筒106是单独成型的两个部件。可选地,外套筒104和内套筒106各自可以由金属件冲压而成。相比于现有的一体式构造,外套筒104和内套筒106的分体式构造显著降低了生产工艺的难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外套筒104和内套筒106关于轴向方向a同轴地设置,并且彼此连接。外套筒104包括第一外套筒端部112和第二外套筒端部114。内套筒106包括第一内套筒端部116和第二内套筒端部118。其中,柔性管适于沿轴向方向a插入并被夹持在第一外套筒端部112和第一内套筒端部116之间。

第一套接构件102还可以包括用于对柔性管进行限位的限位部。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外套筒104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呈凸片120的形式,凸片120从外套筒104的周向壁沿径向方向向内突伸。可选地,凸片120可以直接从外套筒104的周向壁冲裁出并通过弯折形成。在图示实施的方式中,外套筒104包括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凸片120(例如,如图5a所示的四个凸片120)。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内套筒106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呈台阶面(即第一台阶面122)的形式,第一台阶面122设置于内套筒106的周向壁。第一台阶面122可以是内套筒106的凸出部段124的径向部分126的表面。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凸片120和第一台阶面122共同形成了对柔性管进行限位的限位部。可以理解的是,可以仅在外套筒104和内套筒106中的一者上设置柔性管的限位结构。

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柔性管首先被插入到第一外套筒端部112和第一内套筒端部116之间,在柔性管插入到位(即柔性管的端部抵接限位部)后,使用专用工具将内套筒106的部分周向壁向外套筒104挤压以将柔性管夹持在内套筒106和外套筒104之间。相应地,如在图5b中示出的,外套筒104的周向壁上还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开槽128,用于与专用工具配合。

继续参照图4a和图4b,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套筒104和内套筒106可以通过联接结构、特别是穿插式联接结构彼此联接。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联接结构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外套筒端部114处的舌状部130(图5c)和设置在第二内套筒端部118处的通孔132(图6a)。

结合参照图5c,舌状部130从外套筒104的第二外套筒端部114处的周向边沿134突伸。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舌状部130可以包括相对靠近周向边沿134的近端部分136和相对远离周向边沿134的远端部分138。近端部分136以与轴向方向a成角度的方式朝向外套筒104的中央延伸,远端部分138沿轴向方向a延伸,使得舌状部130整体呈弯折形状。结合参照图6a,通孔132在第二内套筒端部118处设置在内套筒106的周向壁中并且设置成允许舌状部130沿轴向方向a穿过通孔132插入到内套筒106中。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通孔132设置在内套筒106的截头圆锥形部段139(其周向壁与轴向方向a成角度)中,使得通孔132的彼此相对的第一边缘140和第二边缘142在径向方向上相距一定距离,以允许舌状部130沿轴向方向a穿过通孔132。如图4b所示,在舌状部130穿过通孔132插入到内套筒106中时,舌状部130的外表面(具体地,舌状部130的远端部分138的外表面)可以抵接内套筒106的周向壁的内表面,从而使外套筒104与内套筒106彼此联接。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外套筒104可以包括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舌状部130(例如,如图5b所示的四个舌状部130);相应地,内套筒106可以包括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通孔132(例如,四个通孔132),以与多个舌状部130配合。通过外套筒104和内套筒106的这种彼此穿插式的联接结构,可以使得外套筒104和内套筒106相互支撑,加强第一套接构件102的整体强度,有利于第一套接构件102整体更稳定地保持在第二套接构件108的端部处(具体的保持方式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其次,当采用专用工具对内套筒106的与穿插端相反的另一端进行挤压时,这种穿插式的联接结构可以有效地避免挤压作业对内套筒106的其他部段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种穿插式的联接结构可以阻止外套筒104和内套筒106之间的相对旋转,更有利于将柔性管稳定地保持在第一套接构件102中。

继续参照图4b,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套接构件102可以包括抵接结构,该抵接结构构造成使得外套筒104的内表面与内套筒106的外表面相抵接。可选地,抵接结构包括第一抵接部144和第二抵接部146。第一抵接部144可以由外套筒104的周向壁的第一环形部分限定。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环形部分可以是外套筒104的凹入部段150的轴向部分。第二抵接部146可以由内套筒106的周向壁的第二环形部分限定。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环形部分可以是内套筒106的凸出部段124的轴向部分。其中,第一抵接部144的内表面适于与第二抵接部146的外表面相抵接。这种抵接结构也可以增强外套筒104和内套筒106之间的彼此支撑,在采用专用工具对内套筒106的与穿插端相反的另一端进行挤压时也可以有效地避免挤压作业对内套筒106的其他部段的影响。

此外,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同时使用上述的联接结构和抵接结构,两种结构彼此配合能够更好地加强第一套接构件102的整体强度,防止挤压作业使内套筒106发生不期望的变形,有利于将柔性管更稳定地保持在第一套接构件102中。

上述的联接结构和抵接结构均可以通过冲压工艺容易地形成。

外套筒104和内套筒106还可以通过焊接彼此联接,以进一步加固外套筒104和内套筒106的联接。焊接位置包括但不限于舌状部130与内套筒106的抵接处以及第一抵接部144和第二抵接部146的抵接处。

图7a至图9b和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套接构件108和适于与第二套接构件108配合的锁定件110。图10示出了适于与第二套接构件108连接的阳接头200的示例。可选地,第二套接构件108可以例如由塑料注塑成型,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可选地,锁定件110可以由金属制成,以获得较高的锁定力,保证阳接头200与第二套接构件108的牢固联接。

参照图2、图3b以及图7a和图7b,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套接构件102和第二套接构件108通过卡接彼此联接。第二套接构件108可以包括第二套接构件本体154和从第二套接构件本体154沿轴向方向a延伸且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卡爪156。每个卡爪156的自由端可以设置有凸块158(如图7b中最佳地示出的)。第一套接构件102的外套筒104可以包括沿径向方向向外隆起且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隆起部段160(图5c)。其中,第二套接构件108的多个卡爪156可以与外套筒104的环形隆起部段160卡接。

如图3b示例性地示出的,第二套接构件108的每个卡爪156的凸块158可以与环形隆起部段160抵接,内套筒106的第二内套筒端部118处的周向边缘161可以与第二套接构件本体154抵接,使得第一套接构件102和第二套接构件108彼此联接。

结合参照图3b、图7a和图10,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套接构件108和内套筒106共同限定了沿轴向方向a的用于接纳阳接头200的接纳通道162。第二套接构件108的周向内侧可以设置有导向凹部164(参见图7a)。阳接头200的外侧可以相应地设置有导向块202(参见图10)。在阳接头200插入接纳通道162期间,导向凹部164可以与导向块202接合以确定阳接头200的安装定位。

参照图7a和图7b,第二套接构件108包括允许锁定件110部分进入第二套接构件108内部的窗口168以及用于保持锁定件110的保持凸耳170。在图示实施例中,窗口168设置在第二套接构件本体154上,保持凸耳170从第二套接构件本体154向外突伸,并且包括保持凹部172和引导槽道174。这些结构的作用将在下文详细说明。

参照图11,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锁定件110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夹臂176。每个夹臂176均包括锁定部178,用于锁定阳接头200。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个夹臂176包括两个锁定部178,有助于更牢固地锁定阳接头200。锁定件110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保持臂180,用于将锁定件110保持在第二套接构件108上。每个保持臂180从相应的夹臂176的自由端垂直于夹臂176延伸。

锁定件110适于沿与轴向方向a垂直的方向在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运动。

参照图8a和图8b,当锁定件110处于解锁位置时,锁定件110的保持臂180与第二套接构件108上的保持凹部172接合,使得锁定件110能保持在第二套接构件108上。此时,锁定件110的锁定部178定位在接纳通道162外,从而允许阳接头200可以自由地插入接纳通道162以及从接纳通道162拔出。

参照图9a和图9b,当锁定件110从解锁位置沿与轴向方向a垂直的方向运动到锁定位置时,锁定件110的保持臂180会沿着引导槽道174向下运动直到与第二套接构件本体154抵接,同时,锁定件110的锁定部178会穿过第二套接构件本体154上的窗口168进入接纳通道162。当阳接头200在接纳通道162内插入到位且锁定件110处于锁定位置时,锁定部178则定位在阳接头200外侧的周向凹槽204(参见图10)中以锁定阳接头200。

参照图3b以及图12a和图12b,第二套接构件108与内套筒106之间设置有y型密封圈182用以密封内套筒106与阳接头200之间的环形间隙。如此,当流体在快速连接器100中从阳接头200流向内套筒106或从内套筒106流向阳接头200时不会发生流体泄漏。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套接构件108包括从第二套接构件本体154大致沿轴向方向a突伸的环形凸缘184(图7b)。在第二套接构件108的径向方向上,环形凸缘184位于卡爪156的内侧。y型密封圈182设置在第二套接构件108的环形凸缘184和内套筒106的第二台阶面186之间。y型密封圈182布置成使得其开口187朝向内套筒106的第二台阶面186。如此,可以减小阳接头200插入接纳通道162时的插入阻力。

应当理解的是,图1至图12b所示实施例仅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快速连接器的各个可选部件的形状、尺寸和布置方式,然而其仅为示意而非限制,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范围的情况下,亦可采取其他形状、尺寸和布置方式。

以上已揭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然而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创作思想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公开的构思作各种变化和改进,但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是例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所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