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连体式断轴分动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99134发布日期:2021-08-10 14:02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连体式断轴分动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动箱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型连体式断轴分动箱。



背景技术:

所谓分动箱,即是将发动机的动力进行分配的装置,可以实现将动力输出到后轴,或者同时输出到前/后轴。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分动箱实际上是四驱车上的一个配件。随着四驱技术的发展,分动箱也一直进行着改变,并逐渐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分动箱,匹配在不同诉求的四驱车上,它们的基本原理和功能也都是各不相同的。但无论是哪种风格的分动箱,其输入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仅装套一个轴承,整个输入轴的回转精度则仅由这一对轴承来保证,随着工作时间及使用次数的增加,其轴承必将会发生磨损,进而导致其使用寿命慢慢缩短直至失效。若其中某一个输入轴轴承失效则会导致整个输入轴的回转精度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整个分动箱的工作性能受到影响。另外,现有大都数分动箱的输入轴与输出轴的安装位置都比较集中,当其与专用汽车上的其它设备相连时,例如:与高压清洗吸污水车上的高压泵、水循环泵等连接时,其可供高压泵、水循环泵等后期保养及维修的操作空间通常比较狭小,进而增加了高压泵、水循环泵的后期保养及维修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连体式断轴分动箱,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连体式断轴分动箱,包含有断轴分动箱体,在所述断轴分动箱体的左侧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连体式输出结构,在所述断轴分动箱体的右侧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二连体式输出结构,在所述断轴分动箱体的上部连接有至少一个上输出结构;每个所述第一连体式输出结构第二连体式输出结构及上输出结构均与所述断轴分动箱体内穿设有的动力传输组件相传动配合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动力传输组件包含可转动式穿设在所述断轴分动箱体内的至少一个输入轴、至少一个第一中间轴及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轴;在每个所述输入轴上均装配有一个输入轴齿轮,在每个所述第一中间轴上均装配有一个第一中间轴齿轮,在每个所述第二中间轴上均装配有一个第二中间轴齿轮;

每个所述输入轴一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输入轴齿轮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一中间轴上装配有的第一中间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另一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输入轴齿轮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二中间轴上装配有的第二中间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

每个所述第一中间轴一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第一中间轴齿轮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输入轴上装配有的输入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或者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一中间轴上装配有的第一中间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另一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第一中间轴齿轮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一连体式输出结构相啮合传动连接或者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一中间轴上装配有的第一中间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

每个所述第二中间轴一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第二中间轴齿轮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输入轴上装配有的输入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或者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二中间轴上装配有的第二中间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另一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第二中间轴齿轮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二连体式输出结构相啮合传动连接或者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二中间轴上装配有的第二中间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每个所述输入轴的输入端上装套有至少一个输入轴轴承,输出端上装套有至少两个输入轴轴承;装配时,每个输入轴的输入端通过其上装套有的至少一个输入轴轴承对应与所述断轴分动箱体呈转动配合连接,输出端通过其上装套有的至少两个输入轴轴承对应与所述断轴分动箱体呈转动配合连接,且每个输入轴的输入端及输出端均贯穿所述断轴分动箱体并延伸至断轴分动箱体外;

在每个所述第一中间轴的输入端及输出端上均分别装套有至少一个第一中间轴轴承以及均分别装配有一个第一中间轴端盖;装配时,每个第一中间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通过其上各自装套有的至少一个第一中间轴轴承对应与所述断轴分动箱体呈转动配合连接,且每个第一中间轴的输入端及输出端均贯穿所述断轴分动箱体并分别通过一个第一中间轴端盖隐藏在断轴分动箱体内;

在每个所述第二中间轴的输入端及输出端上均分别装套有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轴轴承以及均分别装配有一个第二中间轴端盖;装配时,每个第二中间轴的输入端及输出端分别通过其上各自装套有的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轴轴承对应与所述断轴分动箱体呈转动配合连接,且每个第二中间轴的输入端及输出端均贯穿所述断轴分动箱体并分别通过一个第二中间轴端盖隐藏在断轴分动箱体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每个所述输入轴的输入端上至少装套有两个输入轴轴承,输出端上至少装套有一个输入轴轴承;装配时,每个输入轴的输入端通过其上装套有的至少两个输入轴轴承对应与所述断轴分动箱体呈转动配合连接,输出端通过其上装套有的至少一个输入轴轴承对应与所述断轴分动箱体呈转动配合连接,且每个输入轴的输入端及输出端均贯穿所述断轴分动箱体并延伸至断轴分动箱体外;

在每个所述第一中间轴的输入端及输出端上均分别装套有至少一个第一中间轴轴承以及均分别装配有一个第一中间轴端盖;装配时,每个第一中间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通过其上各自装套有的至少一个第一中间轴轴承对应与所述断轴分动箱体呈转动配合连接,且每个第一中间轴的输入端及输出端均贯穿所述断轴分动箱体并分别通过一个第一中间轴端盖隐藏在断轴分动箱体内;

在每个所述第二中间轴的输入端及输出端上均分别装套有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轴轴承以及均分别装配有一个第二中间轴端盖;装配时,每个第二中间轴的输入端及输出端分别通过其上各自装套有的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轴轴承对应与所述断轴分动箱体呈转动配合连接,且每个第二中间轴的输入端及输出端均贯穿所述断轴分动箱体并分别通过一个第二中间轴端盖隐藏在断轴分动箱体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断轴分动箱体内还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挂挡拨叉组件,且每个所述第一挂挡拨叉组件均对应设置在一个输入轴的一侧,并同装套在与之相邻对应的输入轴上的一个挂挡滑套相卡接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第一连体式输出结构均包含有一个与所述断轴分动箱体呈连体式连接的第一输出箱体、及一个与所述第一输出箱体呈连体式连接的第二输出箱体、及穿设在所述第一输出箱体的至少一个第一转接轴、及穿设在所述第二输出箱体内的一个中间转接轴、至少一个第二转接轴和至少一个第一输出轴、以及穿设在所述第一输出箱体内的至少一个第二挂挡拨叉组件或/和穿设在所述第二输出箱体内的至少一个第三挂挡拨叉组件;

在每个所述第一转接轴上均装配有一个第一转接轴齿轮;在每个所述中间转接轴上均装配有一个中间转接轴齿轮;在每个所述第二转接轴上均装配有一个第二转接轴齿轮;在每个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均装配有一个第一输出轴齿轮;每个所述第一转接轴一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第一转接轴齿轮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一中间轴上装配有的第一中间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或者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一转接轴上装配有的第一转接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另一侧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中间转接轴上装配有的中间转接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或者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一转接轴上装配有的第一转接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每个所述中间转接轴一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中间转接轴齿轮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一转接轴上装配有的第一转接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另一端通过其上装配有的中间转接轴齿轮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二转接轴上装配有的第二转接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二转接轴一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第二转接轴齿轮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中间转接轴上装配有的中间转接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或者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二转接轴上装配有的第二转接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另一侧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一输出轴上装配有的第一输出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或者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二转接轴上装配有的第二转接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输出轴一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第一输出轴齿轮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二转接轴上装配有的第二转接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或者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一输出轴上装配有的第一输出轴齿轮啮合传动连接,另一侧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一输出轴上装配有的第一输出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或者悬空;

每个所述第二挂挡拨叉组件对应与一个第一转接轴上装配有的第一转接轴齿轮相卡接配合;每个所述第三挂挡拨叉组件对应与一个第二转接轴上装配有第二转接轴齿轮相卡接配合或者与一个中间转接轴上装配有的中间转接轴齿轮相卡接配合或者与一个第一输出轴上装配有的第一输出轴齿轮相卡接配合;

在每个所述第一转接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分别装套有至少一个第一转接轴轴承以及均分别装配有一个第一转接轴端盖;装配时,每个第一转接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通过其上各自装配有的至少一个第一转接轴轴承同与之相对应的第一输出箱体呈转动配合连接,且每个第一转接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贯穿与之相对应的第一输出箱体并分别通过一个第一转接轴端盖隐藏在第一输出箱体内;

在每个所述中间转接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分别装套有至少一个中间转接轴轴承以及分别装配有一个中间转接轴端盖;装配时,每个中间转接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通过其上各装配有的至少一个中间转接轴轴承同与之相对应的第二输出箱体呈转动配合连接,并且每个中间转接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贯穿与之相对应的第二输出箱体并分别通过一个中间转接轴端盖隐藏在第二输出箱体内;

在每个所述第二转接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分别装套有至少一个第二转接轴轴承以及均分别装配有一个第二转接轴端盖;装配时,每个第二转接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通过其上各自装配有的至少一个第二转接轴轴承同与之相对应的第二输出箱体呈转动配合连接,并且每个第二转接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贯穿与之相对应的第二输出箱体并分别通过一个第二转接轴端盖隐藏在第二输出箱体内;

在每个所述第一输出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装套有至少一个第一输出轴轴承;装配时,每个第一输出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通过其上各自装配有的第一输出轴轴承同与之相对应的第二输出箱体呈转动配合连接,并且每个第一输出轴的输入端均贯穿与之相对应的第二输出箱体并通过一个第一输出轴端盖隐藏在第二输出箱体内,输出端均贯穿与之相对应的第二输出箱体并延伸至第二输出箱体外。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第二连体式输出结构均包含有一个与所述断轴分动箱体呈连体式连接的第三输出箱体以及穿设在所述第三输出箱体内的至少一个第三转接轴和至少一个第二输出轴;在每个所述第三转接轴上均装配有一个第三转接轴齿轮,在每个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均装配有一个第二输出轴齿轮;每个所述第三转接轴一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第三转接轴齿轮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二中间轴上装配有的第二中间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或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三转接轴上装配有的第三转接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另一侧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二输出轴上装配有的第二输出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或者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三转接轴上装配有的第三转接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二输出轴一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第二输出轴齿轮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三转接轴上装配有的第三转接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或者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二输出轴上装配有的第二输出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另一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第二输出轴齿轮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二输出轴上装配有的第二输出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或悬空设置;

在每个所述第三转接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分别装套有至少一个第三转接轴轴承以及均分别装配有一个第三转接轴端盖;装配时,每个第三转接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通过其上各自装配有的至少一个第三转接轴轴承同与之相对应的第三输出箱体呈转动配合连接,且每个第三转接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贯穿与之相对应的第三输出箱体并分别通过一个第三转接轴端盖隐藏在第三输出箱体内;

在每个所述第二输出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分别装套有至少一个第二输出轴轴承;装配时,每个第二输出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通过其上各自装配有的至少一个第二输出轴轴承同与之邻对应的第三输出箱体呈转动配合连接,且每个第二输出轴的输入端均贯穿与之相对应的第三输出箱体并与一个压力油口相连,输出端均贯穿与之相对应的第三输出箱体并延伸至第三输出箱体外。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三输出箱体内还穿设有至少一个第四挂挡拨叉组件,每个所述第四挂挡拨叉组件对应与一个第三转接轴上装配有的第三转接轴齿轮相卡接配合或者与一个第二输出轴上装配有的第二输出轴齿轮相卡接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上输出结构均包含一个与所述断轴分动箱体呈连体式或可拆卸式相连的上输出箱体以及穿设在所述上输出箱体内的至少一个上输出轴;在每个所述上输出轴上均装配有一个上输出轴齿轮,在每个所述上输出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装套有至少一个上输出轴轴承;每个所述上输出轴一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上输出轴齿轮与断轴分动箱体内的一个输入轴上装配有的输入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或者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上输出轴上装配有的上输出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另一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上输出轴齿轮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上输出轴上装配有的上输出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或悬空设置;每个所述上输出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分别通过其上各自装套有的至少一个上输出轴轴承同与之相对应的上输出箱体呈转动配合连接,且每个上输出轴的输入端均贯穿与之相对应的上输出箱体并通过一个上输出轴端盖隐藏在上输出箱体内,输出端均贯穿与之相对应的上输出箱体并延伸至上输出箱体外。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上输出结构包含一个与所述断轴分动箱体呈连体式或可拆卸式相连的上输出箱体以及穿设在所述上输出箱体内的至少一个上中间轴和至少一个上输出轴;在每个所述上输出轴上均装配有一个上输出轴齿轮,在每个所述上中间轴上均装配有一个上中间轴齿轮;在每个所述上输出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装套有至少一个上输出轴轴承;在每个所述上中间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装套有至少一个上中间轴轴承;每个所述上输出轴一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上输出轴齿轮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上中间轴上装配有的上中间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或者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上输出轴上装配有的上输出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另一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上输出轴齿轮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上输出轴上装配有的上输出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或者悬空设置;每个所述上中间轴一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上中间轴齿轮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输入轴上装配有的输入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或者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上中间轴上装配有的上中间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另一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上中间轴齿轮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上输出轴上装配有的上输出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或者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上中间轴上装配有的上中间轴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每个所述上输出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分别通过其上各自装套有的至少一个上输出轴轴承同与之相对应的上输出箱体呈转动配合连接,且每个上输出轴的输入端均贯穿与之相对应的上输出箱体并通过一个上输出轴端盖隐藏在上输出箱体内,输出端均贯穿与之相对应的上输出箱体并延伸至上输出箱体外;每个所述上中间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分别通过其上各自装套有的至少一个上中间轴轴承同与之相对应的上输出箱体呈转动配合连接,并且每个上中间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贯穿与之相对应的上输出箱体并分别通过一个上中间轴端盖隐藏在上输出箱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工作性能好,使用寿命长;(2)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减轻底盘自重;(3)装车时无需副发动机,不仅大大提高了车辆运行稳定性,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尾气排放,还便于车辆的改装以及维护;(4)采用上、左、右三侧动力输出形式,不仅便于高压泵,水循环泵保养及维修,还增大了车辆底盘利用空间,水罐容积,有便于水罐制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5为第一或第二种实施例中左、右输出结构与断轴分动箱体连接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三种实施例中左、右输出结构与断轴分动箱体连接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四种实施例中左、右输出结构与断轴分动箱体连接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一种实施例中上输出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二种实施例中上输出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三种实施例中上输出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第四种实施例中上输出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中的上输出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六种实施例中的第一连体式输出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七种实施例中的第一连体式输出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八种实施例中的第一连体式输出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九种实施例中的第一连体式输出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十种实施例中的第一连体式输出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一种实施例中的第二连体式输出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二种实施例中的第二连体式输出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三种实施例中的第二连体式输出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十四种实施例中的第二连体式输出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五种实施例中的第二连体式输出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是如何实施的。

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连体式断轴分动箱的第一种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新型连体式断轴分动箱具体包含有断轴分动箱体100,在该断轴分动箱体100的左侧连接有一个第一连体式输出结构200,右侧连接有一个第二连体式输出结构300,上部连接有一个上输出结构400;且第一连体式输出结构200、第二连体式输出结构300及上输出结构400均与断轴分动箱体100内穿设有的动力传输组件相传动配合连接。

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5所示,断轴分动箱体100内设有的动力传输组件具体包含一个可转动式穿设在断轴分动箱体100内的输入轴101、一个可转动式穿设在断轴分动箱体100内第一中间轴102及一个可转动式穿设在断轴分动箱体100内第二中间轴103;在输入轴101上还装配有一个输入轴齿轮101a,在第一中间轴102上还装配有一个第一中间轴齿轮102a,在第二中间轴103上还装配有一个第二中间轴齿轮103a;其中,输入轴101的左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输入轴齿轮101a同第一中间轴102上装配有的第一中间轴齿轮102a相啮合传动连接,右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输入轴齿轮101a同第二中间轴103上装配有的第二中间轴齿轮103a相啮合传动连接;第一中间轴102的右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第一中间轴齿轮102a同输入轴101上装配有的输入轴齿轮101a相啮合传动连接,左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第一中间轴齿轮102a同第一连体式输出结构200相啮合传动连接;第二中间轴103的左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第二中间轴齿轮103a同输入轴101上装配有的输入轴齿轮101a相啮合传动连接,右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第二中间轴齿轮103a同第二连体式输出结构300相啮合传动连接。

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5所示,在输入轴101的输入端上装套有一个输入轴轴承101b,输出端上装套有两个输入轴轴承101b;在第一中间轴102的输入端及输出端上均分别装套有一个第一中间轴轴承102b;在第二中间轴103的输入端及输出端上均分别装套一个第二中间轴轴承103b;装配时,输入轴101的输入端通过其上装套有的一个输入轴轴承101b对应与断轴分动箱体100呈转动配合连接,输出端通过其上装套有的两个输入轴轴承101b对应与断轴分动箱体100呈转动配合连接,并输入轴101的输入端及输出端均贯穿断轴分动箱体100并延伸至断轴分动箱体100外;第一中间轴10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通过其上各自装套有的一个第一中间轴轴承102b对应与断轴分动箱体100呈转动配合连接,并第一中间轴102的输入端及输出端均贯穿断轴分动箱体100并分别通过一个第一中间轴端盖102c隐藏在断轴分动箱体100内;第二中间轴103的输入端及输出端分别通过其上各自装套有的一个第二中间轴轴承103b对应与断轴分动箱体100呈转动配合连接,并第二中间轴103的输入端及输出端均贯穿断轴分动箱体100并分别通过一个第二中间轴端盖103c隐藏在断轴分动箱体100内。

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5所示,第一连体式输出结构200包含有一个与轴分动箱体100呈连体式连接的第一输出箱体201、及一个与第一输出箱体201呈连体式连接的第二输出箱体202、及穿设在第一输出箱体201内的一个第一转接轴203、及穿设在第二输出箱体202内的一个中间转接轴204、两个第二转接轴205和一个第一输出轴206;在第一转接轴203上装配有一个第一转接轴齿轮203a;在中间转接轴204上装配有一个中间转接轴齿轮204a;在每个第二转接轴205上均装配有一个第二转接轴齿轮205a;在第一输出轴206上装配有一个第一输出轴齿轮206a;其中,第一转接轴203的右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第一转接轴齿轮203a同第一中间轴102上装配有的第一中间轴齿轮102a相啮合传动连接,左侧同中间转接轴204上装配有的中间转接轴齿轮204a相啮合传动连接;中间转接轴204通过其上装配有的中间转接轴齿轮204a同与之相邻的一个第二转接轴205上装配有的第二转接轴齿轮205a相啮合传动连接;与中间转接轴204相邻的一个第二转接轴205通过其上装配有的第二转接轴齿轮205a同另一个第二转接轴205上装配有的第二转接轴齿轮205a相啮合传动连接;远离中间转接轴204的一个第二转接轴205通过其上装配有的第二转接轴齿轮205a同第一输出轴206上装配有的第一输出轴齿轮206a相啮合传动连接。

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5所示,在第一转接轴20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分别装套有一个第一转接轴轴承203b;在中间转接轴204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分别装套有一个中间转接轴轴承204b;在每个第二转接轴205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分别装套有一个第二转接轴轴承205b;在第一输出轴206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装套有一个第一输出轴轴承206b;装配时,第一转接轴20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通过其上各自装配有的一个第一转接轴轴承203b同第一输出箱体201呈转动配合连接,且第一转接轴20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贯穿第一输出箱体201并分别通过一个第一转接轴端盖203c隐藏在第一输出箱体201内;中间转接轴204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通过其上各装配有的一个中间转接轴轴承204b同第二输出箱体202呈转动配合连接,且中间转接轴204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贯穿第二输出箱体202并分别通过一个中间转接轴端盖204c隐藏在第二输出箱体202内;每个第二转接轴205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通过其上各自装配有的一个第二转接轴轴承205b同第二输出箱体202呈转动配合连接,且每个第二转接轴205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贯穿第二输出箱体202并分别通过一个第二转接轴端盖205c隐藏在第二输出箱体202内;第一输出轴206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通过其上各自装配有的第一输出轴轴承206b同第二输出箱体202呈转动配合连接,且第一输出轴206的输入端贯穿第二输出箱体202并通过一个第一输出轴端盖206c隐藏在第二输出箱体202内,输出端也贯穿第二输出箱体202并延伸至第二输出箱体202外。

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5所示,第二连体式输出结构300包含有一个与断轴分动箱体100呈连体式连接的第三输出箱体301以及穿设在第三输出箱体301内的一个第三转接轴302和两个第二输出轴303;在第三转接轴302上还装配有一个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在每个第二输出轴303上均还装配有一个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在第三转接轴30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分别装套有一个第三转接轴轴承302b;在每个第二输出轴30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分别装套有一个第二输出轴轴承303b;其中,第三转接轴302的左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同第二中间轴103上装配有的第二中间轴齿轮103a相啮合传动连接,左侧同与之相邻的一个第二输出轴303上装配有的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相啮合传动连接;与第三转接轴302相邻的一个第二输出轴303的左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同第三转接轴302上装配有的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相啮合传动连接,右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同另一个第二输出轴303上装配有的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相啮合传动连接;第三转接轴30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通过其上各自装配有的一个第三转接轴轴承302b同与第三输出箱体301呈转动配合连接,并第三转接轴30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贯穿第三输出箱体301并分别通过一个第三转接轴端盖302c隐藏在第三输出箱体301内;每个第二输出轴30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分别通过其上各自装配有的一个第二输出轴轴承303b同第三输出箱体301呈转动配合连接,并每个第二输出轴303的输入端均贯穿第三输出箱体301并与一个压力油接入口303c相连,输出端均贯穿第三输出箱体301并延伸至第三输出箱体301外。

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8所示,上输出结构400包含一个与断轴分动箱体100呈连体式或可拆卸式相连的上输出箱体401以及穿设在上输出箱体401内的一个上输出轴402;在上输出轴402上装配有一个上输出轴齿轮402a;在上输出轴40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分别装套有一个上输出轴轴承402b;其中,上输出轴02通过其上装配有的上输出轴齿轮402a与断轴分动箱体100内输入轴101上装配有的输入轴齿轮101a相啮合传动连接;上输出轴40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分别通过其上各自装套有的一个上输出轴轴承402b同上输出箱体401呈转动配合连接,并且上输出轴402的输入端贯穿上输出箱体401并通过一个上输出轴端盖402c隐藏在上输出箱体401内,输出端贯穿上输出箱体401并延伸至上输出箱体401外。

更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5所示,在断轴分动箱体100内还穿设有一个第一挂挡拨叉组件104,且该第一挂挡拨叉组件104对应设置在输入轴101的右侧,并同装套在输入轴101上的挂挡滑套101c相卡接配合;在第一输出箱体201内还穿设有一个第二挂挡拨叉组件207,且该第二挂挡拨叉组件207对应与第一转接轴203上装配有的第一转接轴齿轮203a相卡接配合;在第三输出箱体301内还穿设有一个第四挂挡拨叉组件304,且该第四挂挡拨叉组件304对应与第三转接轴302上装配有的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相卡接配。

更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5和图8所示,输入轴齿轮101a与输入轴101之间、第一中间轴齿轮102a与第一中间轴102之间、第二中间轴齿轮103a与第二中间轴103之间、中间转接轴齿轮204a与中间转接轴204之间、第二转接轴齿轮205a与第二转接轴205之间、第一输出轴齿轮206a与第一输出轴206之间、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与第二输出轴303之间、上输出轴齿轮402a与上输出轴402之间均分别是固定连接的(例如:键连接);第一转接轴齿轮203a与第一转接轴203之间、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与第三转接轴302之间均是滑动配合连接;且在本实施例中,输入轴齿轮101a与第一中间轴齿轮102a及第二中间轴齿轮103a之间、第一中间轴齿轮102a与第一转接轴齿轮203a之间、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同与之相邻的一个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之间、中间转接轴齿轮204a同与之相邻的一个第二转接轴齿轮205a之间、两个第二转接轴齿轮205a之间、第一输出轴齿轮206a同与之相邻的一个第二转接轴齿轮205a之间以及两个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之间均为常啮合;而第一转接轴齿轮203a与中间转接轴齿轮204a之间则是通过第二挂挡拨叉组件207的推动来实现啮合,进而实现将输入轴101的动力最终传递至第一输出轴206;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与第二中间轴齿轮103a之间则是通过第四挂挡拨叉组件304的推动来实现啮合,进而实现将输入轴101的动力最终传递至第二输出轴303。

参阅图2和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连体式断轴分动箱的第二种实施例,其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上输出结构400中,上输出轴402上装配有一个上输出轴同步齿套402d,且该上输出轴同步齿套402d与上输出轴402及上输出轴齿轮402a之间均是固定连接的,上输出轴齿轮402a与上输出轴402之间是转动配合的。

参阅图3、图6和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连体式断轴分动箱的第三种实施例,其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输入轴101的输入端上装套有两个输入轴轴承101b,输出端上装套有一个输入轴轴承101b;装配时,输入轴101的输入端通过其上装套有的两个输入轴轴承101b对应与断轴分动箱体100呈转动配合连接,输出端通过其上装套有的一个输入轴轴承101b对应与断轴分动箱体100呈转动配合连接;上输出结构400包含一个与断轴分动箱体100呈连体式或可拆卸式相连的上输出箱体401以及穿设在上输出箱体401内的一个上中间轴403和一个上输出轴402;在上输出轴402上还装配有一个上输出轴齿轮402a,在上中间轴403上还装配有一个上中间轴齿轮403a;在上输出轴40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还分别装套有一个上输出轴轴承402b;在上中间轴40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还分别装套有一个上中间轴轴承403b;其中,上中间轴403的下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上中间轴齿轮403a同位于断轴分动箱体100内的输入轴101上装配有的输入轴齿轮101a相啮合传动连接,上侧通过其上装配有的上中间轴齿轮403a同上输出轴402上装配有的上输出轴齿轮402a相啮合传动连接;上输出轴40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分别通过其上各自装套有的一个上输出轴轴承402b同上输出箱体401呈转动配合连接,并且上输出轴402的输入端还贯穿上输出箱体401并通过一个上输出轴端盖402c隐藏在上输出箱体401内,输出端贯穿上输出箱体401并延伸至上输出箱体401外;上中间轴40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分别通过其上各自装套有的一个上中间轴轴承403b同上输出箱体401呈转动配合连接,并且上中间轴40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贯穿上输出箱体401并分别通过一个上中间轴端盖403c隐藏在上输出箱体401内。更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上输出轴齿轮402a与上输出轴402之间、上中间轴齿轮403a与上中间轴403之间均分别是固定连接的(例如:键连接),且上中间轴齿轮403a与输入轴齿轮101a及上输出轴齿轮402a均是常啮合的。

参阅图4、图7和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连体式断轴分动箱的第四种实施例,其与第三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输入轴10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装套有两个输入轴轴承101b;装配时,输入轴10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通过其上各自装套有的两个输入轴轴承101b对应与断轴分动箱体100呈转动配合连接;在上输出箱体401内穿设有一个第五挂挡拨叉组件404,且第五挂挡拨叉组件404是与上中间轴齿轮403a相卡接配合的;上中间轴齿轮403a与上中间轴403之间是滑动配合连接的;上中间轴齿轮403a与输入轴齿轮101a之间是常啮合的,与上输出轴齿轮402a之间则是通过第五挂挡拨叉组件404的推动来实现啮合的。

参阅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连体式断轴分动箱的第五种实施例,其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上输出轴402的输出端上连接有一个第一动力输出装置500,且该第一动力输出装置500包含一个第一动力输出轴501、一个第一滑动齿套502及一个第一拨叉503;其中,第一滑动齿套502套设在第一动力输出轴501上,第一拨叉503与第一滑动齿套502卡接配合;使用时,第一拨叉503通过推动第一滑动齿套502来带动第一动力输出轴501与上输出轴402相结合,从而实现动力输出。

参阅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连体式断轴分动箱的第六种实施例,其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一连体式输出结构200中,第一转接轴齿轮203a与中间转接轴齿轮204a之间是常啮合的,与第一中间轴齿轮102a之间则是通过第二挂挡拨叉组件207的推动来实现啮合。

参阅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连体式断轴分动箱的第七种实施例,其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一连体式输出结构200中,第一转接轴齿轮203a与第一转接轴203之间是固定连接的,且第一转接轴齿轮203a与中间转接轴齿轮204a及第一中间轴齿轮102a之间均是常啮合的;与第一输出轴齿轮206a相邻的一个第二转接轴齿轮205a与其所对应的第二转接轴205之间是滑动配合连接的;在第二输出箱体202内穿设有一个第三挂挡拨叉组件208,且该第三挂挡拨叉组件208与同第一输出轴齿轮206a相邻的一个第二转接轴齿轮205a相卡接配合;与第一输出轴齿轮206a相邻的第二转接轴齿轮205a与第一输出轴齿轮206a之间是通过第三挂挡拨叉组件208的推动来实现啮合或分离。

参阅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连体式断轴分动箱的第八种实施例,其与第七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一连体式输出结构200中,在第一输出轴206上还装套有一个第一输出轴同步齿套206d,且该第一输出轴同步齿套206d分别与第一输出轴206及第一输出轴齿轮206a相固定连接;第一输出轴齿轮206a与第一输出轴206之间是转动配合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出轴206是通过第一输出轴同步齿套206d来带动其转动的,而第一输出轴同步齿套206d是由第一输出轴齿轮206a来带动其运转的。

参阅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连体式断轴分动箱的第九种实施例,其与第八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一连体式输出结构200中,在第一输出轴206上还装套有一个第一输出轴同步齿套206d,且该第一输出轴同步齿套206d分别与第一输出轴206及第一输出轴齿轮206a相固定连接;第一输出轴齿轮206a与第一输出轴206之间是转动配合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出轴206是通过第一输出轴同步齿套206d来带动其转动的,而第一输出轴同步齿套206d是由第一输出轴齿轮206a来带动其运转的。

参阅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连体式断轴分动箱的第十种实施例,其与第七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一连体式输出结构200中,第一输出轴206的输出端上连接有一个第二动力输出装置600,该第二动力输出装置600包含一个第二动力输出轴601、一个第二滑动齿套602及一个第二拨叉603;其中,第二滑动齿套602套设在第二动力输出轴601上,第二拨叉603与第二滑动齿套602卡接配合;使用时,第二拨叉603通过推动第二滑动齿套602来带动第二动力输出轴601与第二输出轴206相结合,从而实现动力输出。

参阅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连体式断轴分动箱的第十一种实施例,其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二连体式输出结构300中,第二中间轴齿轮103a与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之间常啮合,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同与之相邻的一个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之间通过第四挂挡拨叉组件304的推动来实现啮合或分离。

参阅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体式断轴分动箱的第十二种实施例,其与第十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二连体式输出结构300中,在每个第二输出轴303上均固定装配有一个第二输出轴同步齿套303d,且每个第二输出轴同步齿套303d均同与之相邻对应的同轴套设在第二输出轴303上的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相固定连接;每个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均与其对应的第二输出轴303之间呈转动配合。

参阅图2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连体式断轴分动箱的第十三种实施例,其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二连体式输出结构300中,第四挂挡拨叉组件304对应与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相邻的一个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相卡接配合;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与第三转接轴302之间是固定连接的;与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相邻的一个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与其对应的第二输出轴303是滑动配合连接的;远离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的一个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与其对应的第二输出轴303是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二中间轴齿轮103a与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是常啮合的,而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与其相邻的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则是通过第四挂挡拨叉组件304的推动来实现啮合或分离;在远离第三转接轴302的一个第二输出轴303上固定装配有一个第二输出轴同步齿套303d,且该第二输出轴同步齿套303d同与之相对应第二输出轴303及其同轴套设在对应第二输出轴303上的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相固定连接。

参阅图2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连体式断轴分动箱的第十四种实施例,其与第十三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二连体式输出结构300中,第四挂挡拨叉组件304是与远离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的一个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相卡接配合;与第三转接轴302相邻的一个第二输出轴303上装配的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与其所对应的第二输出轴303是转动配合连接的,而远离第三转接轴302的一个第二输出轴303上装配的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则是与其所对应的第二输出轴303滑动配合连接的;与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相邻的一个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与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是常啮合的,远离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的一个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同与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相邻的一个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之间是通过第四挂挡拨叉组件304的推动来实现啮合或分离;在靠近第三转接轴302的一个第二输出轴303上固定装配有一个第二输出轴同步齿套303d,且该第二输出轴同步齿套303d同与之相对应第二输出轴303及其同轴套设在对应第二输出轴303上的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相固定连接。

参阅图2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连体式断轴分动箱的第十五种实施例,其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二连体式输出结构300中,第四挂挡拨叉组件304对应与远离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的一个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相卡接配合;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与第三转接轴302之间是固定连接的;远离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的一个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与其所对应的第二输出轴303是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同第二中间轴齿轮103a及与之相邻的一个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均常啮合,远离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的一个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同与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相邻的一个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之间则是通过第四挂挡拨叉组件304的推动来实现啮合或分离。

在上述实施例一~十五中,第一连体式输出结构200、第二连体式输出结构300以及上输出结构400的数量均为一个,但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连体式输出结构200、第二连体式输出结构300及上输出结构400的数量及设置位置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即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第一连体式输出结构200可以设置在断轴分动箱体100的左侧或右侧,第二连体式输出结构300可以设置在断轴分动箱体100的右侧或左侧。

在上述实施例一~十五中,输入轴101、第一中间轴102及第二中间轴103数量均为一个,但在实际应用中,输入轴101、第一中间轴102及第二中间轴103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增加,即设置为多个;当输入轴101、第一中间轴102及第二中间轴103有多个时,每个输入轴101一侧通过其上装配的输入轴齿轮101a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一中间轴102上装配的第一中间轴齿轮102a相啮合连接,另一侧会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二中间轴103上装配的第二中间轴齿轮103a相啮合连接;每个第一中间轴102一侧通过其上装配的第一中间轴齿轮102a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输入轴101上装配的输入轴齿轮101a相啮合连接或者同另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一中间轴102上装配的第一中间轴齿轮102a相啮合连接,另一侧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一连体式输出结构200相啮合连接或者同另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一中间轴102上装配的第一中间轴齿轮102a相啮合连接;每个第二中间轴103一侧通过其上装配的第二中间轴齿轮103a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输入轴101上装配的输入轴齿轮101a相啮合连接或者同另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二中间轴103上装配的第二中间轴齿轮103a相啮合传动连接,另一侧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二连体式输出结构300相啮合连接或者同另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二中间轴103上装配的第二中间轴齿轮103a相啮合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一~十五中,第一连体式输出结构200中的第一转接轴203、中间转接轴204、第一输出轴206的数量均为一个、第二转接轴205的数量为两个;第二连体式输出结构300中的第三转接轴302的数量为一个,第二输出轴303的数量为两个;但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转接轴203、中间转接轴204、第二转接轴205、第一输出轴206、第三转接轴302及第二输出轴303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即设置多个;例如:当第一转接轴203、中间转接轴204、第二转接轴205、第一输出轴206、第三转接轴302及第二输出轴303均为多个时,每个第一转接轴203一侧通过其上装配的第一转接轴齿轮203a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一中间轴102上装配的第一中间轴齿轮102a相啮合传动连接或者同另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一转接轴203上装配的第一转接轴齿轮203a相啮合传动连接,另一侧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中间转接轴204上装配的中间转接轴齿轮204a相啮合传动连接或者同另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一转接轴203上装配的第一转接轴齿轮203a相啮合传动连接;每个中间转接轴204一侧通过其上装配的中间转接轴齿轮204a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一转接轴203上装配的第一转接轴齿轮203a相啮合传动连接,另一侧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二转接轴205上装配的第二转接轴齿轮205a相啮合传动连接;每个第二转接轴205一侧通过其上装配的第二转接轴齿轮205a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中间转接轴204上装配的中间转接轴齿轮204a相啮合传动连接或者同另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二转接轴205上装配的第二转接轴齿轮205a相啮合传动连接,另一侧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一输出轴206上装配的第一输出轴齿轮206a相啮合传动连接或者同另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二转接轴205上装配的第二转接轴齿轮205a相啮合传动连接;每个第一输出轴206一侧通过其上装配的第一输出轴齿轮206a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二转接轴205上装配的第二转接轴齿轮205a相啮合传动连接或者同另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一输出轴206上装配的第一输出轴齿轮206a相啮合传动连接,另一侧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一输出轴206上装配的第一输出轴齿轮206a相啮合传动连接或者悬空;每个第三转接轴302一侧通过其上装配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二中间轴103上装配第二中间轴齿轮103a相啮合传动连接或同另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三转接轴302上装配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相啮合传动连接,另一侧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二输出轴303上装配的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相啮合传动连接或者同另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三转接轴302上装配的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相啮合传动连接;每个第二输出轴303一侧通过其上装配的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三转接轴302上装配的第三转接轴齿轮302a相啮合传动连接或者同另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二输出轴303上装配的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相啮合传动连接,另一侧同一个与之相邻对应的第二输出轴303上装配的第二输出轴齿轮303a相啮合传动连接或悬空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输入轴101输入、输出端的输入轴轴承101b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例如:输入端设置一个,输出端设置两个;或者输入端设置两个,输出端设置一个;或者输入、输出端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各挂挡拨叉组件的数量及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与不同的齿轮进行卡接配合,进而实现不同的换挡输出方式。

最后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