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1810发布日期:2021-08-03 12:53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承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使用的大型设备仍有部分采用滑动轴承型式,轴承运行需要润滑站强迫润滑。润滑油液在使用过程中因不断循环,加上主轴运转速度较快,造成温度升高,特别是夏季高温阶段,如没有有效的冷却装置,随着油温的升高,滑动轴瓦温度容易接近65℃的极限要求。高温会影响润滑油的使用寿命,同时加快滑动轴承的磨损,增加维修次数。因此必须确保油温控制在较低范围,以确保对滑动轴承良好的润滑,使设备能够正常运转。现在油液降温普遍采用的是风冷或水冷形式,但这两种形式冷却速度慢,效果不佳,同时水冷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因此急需一种快速冷却形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润滑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润滑油冷却速度慢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润滑系统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轴承润滑系统,包括润滑回路和冷却回路,润滑回路包括润滑站、润滑油泵、润滑进油管路和润滑回油管路,润滑进油管路的前端伸入润滑站内形成润滑油路吸油口,润滑回油管路的后端伸入润滑站中形成润滑油路回油口;冷却回路包括冷却油管及通过冷却油管依次相连接的冷却油泵、多通、第二调节阀和钛炮,冷却油管的前端伸入润滑站中而形成冷却油路吸油口,冷却油管的后端伸入润滑站中而形成冷却油路回油口,冷却油路吸油口位于润滑油路吸油口上方,润滑油路回油口与冷却油路回油口间隔设置,润滑油路回油口位于润滑站的上端;冷却回路还包括空调及空调管路,钛炮包括壳体及其内的冷却结构,壳体上间隔开设有供冷却油管伸入向内送油的冷却油管进口及供冷却油管连接以将其内油液排出的冷却油管出口;所述冷却结构包括介质进口与介质出口,空调的制冷剂出口通过空调管路连接钛炮的介质进口,空调的制冷剂入口通过另一路空调管路连接钛炮的介质出口。

所述冷却结构呈螺旋状布置在壳体内部。

所述润滑站上开设有卸荷口,冷却回路包括卸荷油路,所述多通为三通,卸荷油路连接在所述三通的第三出口与卸荷口之间,卸荷油路包括卸荷管及串联在卸荷管中的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一调节阀的开启压力大于第二调节阀的开启压力。

所述润滑站内于冷却油路吸油口处设置有用于过滤油液中杂质的过滤网。

所述润滑站上还设置有用于监测其内温度的温控器。

所述冷却油泵为额定压力与所述钛炮额定压力一致的低压油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润滑系统包括润滑回路和冷却回路,润滑回路包括润滑站、润滑油泵、润滑进油管路、润滑回油管路、润滑油路吸油口、润滑油路回油口。冷却回路包括冷却油管、冷却油泵、多通、第二调节阀、钛炮、空调和空调管路,冷却油管包括冷却油路吸油口和冷却油路回油口。润滑站中的润滑油经润滑回路为轴承系统润滑并循环一周,润滑站中温度较高的油会与温度较低的油自然分层而处于上层,冷却油路吸油口位于润滑油路吸油口上方,冷却油泵可将上层的热油抽送到钛炮中。空调中的制冷剂通过空调管路被送入冷却结构中,在冷却结构中因压力减小而蒸发,蒸发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热,进入钛炮内的高温油液被快速降温,从而起到良好的冷却效果,从而有效解决了因润滑站油液温度过高造成的滑动轴承温度超限、润滑效果差等问题。冷却油路吸油口位于润滑油路吸油口上方还可以保证润滑回路与冷却回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确保冷却回路故障后不会影响轴承系统的正常运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润滑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钛炮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润滑系统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润滑系统的具体结构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润滑回路和冷却回路。润滑回路包括润滑站1、润滑进油管路2和润滑回油管路3,润滑进油管路2的前端伸入润滑站1内形成润滑油路吸油口1-1,润滑回油管路3的后端伸入润滑站1中形成润滑油路回油口1-2,润滑油路回油口1-2位于润滑站1的上端。润滑进油管路2通过润滑油泵4将润滑站1内的油液吸出送入需要润滑的轴承系统5中,润滑回油管路3将经过轴承系统5后升温的润滑油液吸出并经润滑油路回油口1-2送回润滑站1中,实现润滑回路的油路循环。

冷却回路包括冷却油管6及通过冷却油管6依次相连接的冷却油泵7、三通8、第二调节阀9和钛炮10,冷却油管6的前端伸入润滑站1中而形成冷却油路吸油口1-3,冷却油管6的后端伸入润滑站1中而形成冷却油路回油口1-4,冷却油路吸油口1-3位于润滑油路吸油口1-1上方,冷却油路回油口1-4位于润滑站1的上端。冷却回路还包括空调11及空调管路12,钛炮10包括壳体及其内的冷却结构13,壳体上间隔开设有供冷却油管6伸入向内送油的冷却油管进口及供冷却油管连接以将其内油液排出的冷却油管出口。冷却结构13由管体制成,呈螺旋状布置在壳体内部,包括介质进口13-1与介质出口13-2,空调的制冷剂出口通过空调管路连接钛炮的介质进口13-1,空调的制冷剂入口通过另一路空调管路连接钛炮的介质出口13-2。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却油路回油口1-4还可位于润滑站1的下部。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却结构还可以是n字形结构或其他结构,但此时其面积较小,冷却效果会略有下降。

空调的制冷剂通过介质进口13-1被送入冷却结构13中,在冷却结构中因压力减小而蒸发,蒸发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热,通过冷却油管6进入钛炮10内的高温油液被快速降温,从而起到良好的冷却效果。润滑站1中温度较高的油会与温度较低的油自然分层而处于上层,冷却油泵7将上层的热油抽送到钛炮中降温,被降温后的油液再经冷却油管6回到润滑站1中,实现冷却回路的油路循环。而润滑油路回油口1-2位于润滑站1上端更有利于热油液与冷油液的上下分层。

由于钛炮10的额定压力一般较低,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油泵7为低压油泵。为了更好地保护钛炮10,润滑站1上开设有卸荷口1-5,冷却回路包括卸荷油路,卸荷油路连接在三通8的第三出口与卸荷口1-5之间。卸荷油路包括卸荷管14及串联在卸荷管中的第一调节阀15,所述第一调节阀15的开启压力大于第二调节阀9的开启压力。在冷却油管6中流量增大至第一调节阀15可打开时,部分油液由卸荷油路回到润滑站1,从而可以控制油量大小。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卸荷油路还可以省去,此时三通可被二通管代替。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监测润滑站1内油液温度,润滑站1上设置了温控器16。可以设定温控器16的温度范围,并根据温控器16的监测值自动控制冷却油泵7的电机和空调11的启动继电器,实现冷却回路的自动控制。在其他实施例中,温控器16也可以省去。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轴承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润滑回路和冷却回路,润滑回路包括润滑站、润滑油泵、润滑进油管路和润滑回油管路,润滑进油管路的前端伸入润滑站内形成润滑油路吸油口,润滑回油管路的后端伸入润滑站中形成润滑油路回油口;冷却回路包括冷却油管及通过冷却油管依次相连接的冷却油泵、多通、第二调节阀和钛炮,冷却油管的前端伸入润滑站中而形成冷却油路吸油口,冷却油管的后端伸入润滑站中而形成冷却油路回油口,冷却油路吸油口位于润滑油路吸油口上方,润滑油路回油口与冷却油路回油口间隔设置,润滑油路回油口位于润滑站的上端;冷却回路还包括空调及空调管路,钛炮包括壳体及其内的冷却结构,壳体上间隔开设有供冷却油管伸入向内送油的冷却油管进口及供冷却油管连接以将其内油液排出的冷却油管出口;所述冷却结构包括介质进口与介质出口,空调的制冷剂出口通过空调管路连接钛炮的介质进口,空调的制冷剂入口通过另一路空调管路连接钛炮的介质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呈螺旋状布置在壳体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站上开设有卸荷口,冷却回路包括卸荷油路,所述多通为三通,卸荷油路连接在所述三通的第三出口与卸荷口之间,卸荷油路包括卸荷管及串联在卸荷管中的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一调节阀的开启压力大于第二调节阀的开启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站内于冷却油路吸油口处设置有用于过滤油液中杂质的过滤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站上还设置有用于监测其内温度的温控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轴承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油泵为额定压力与所述钛炮额定压力一致的低压油泵。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润滑系统。包括润滑回路和冷却回路,润滑站中的润滑油经润滑回路为轴承系统润滑并循环一周,润滑站中温度较高的油会与温度较低的油自然分层而处于上层,冷却油泵可将上层的热油抽送到钛炮中。空调中的制冷剂通过空调管路被送入冷却结构中,在冷却结构中因压力减小而蒸发,蒸发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热,进入钛炮内的高温油液被快速降温,从而起到良好的冷却效果,从而有效解决了因润滑站油液温度过高造成的滑动轴承温度超限、润滑效果差等问题。冷却油路吸油口位于润滑油路吸油口上方还可以保证润滑回路与冷却回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确保冷却回路故障后不会影响轴承系统的正常运转。

技术研发人员:马胜华;马翘楚;宋明明;梁春雨;王明星;张泽群;李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胜华
技术研发日:2020.12.03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