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弹簧的卡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28021发布日期:2021-08-20 16:40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弹簧的卡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卡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弹簧的卡箍。



背景技术:

卡箍是连接带沟槽的管件、阀门以及管路配件的一种连接装置,用在对快接头之间起紧箍连接作用,一般接头带有垫片,橡胶,硅胶和四氟。其性能良好,密封度高。卡箍要求既要有足够的紧固强度又要制造简单、操作方便。

现有的卡箍具体使用时还是不够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更便捷的带有弹簧的卡箍。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弹簧的卡箍,包括均为半圆形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本体的另一端与第二本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本体的铰接端朝远离连接端方向延伸有第一手握部,所述第二本体的铰接端朝远离连接端方向延伸有第二手握部,所述第一手握部与所述第二手握部之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一手握部和所述第二手握部之间安装有弹簧。

优选地,所述第一手握部靠近所述第二手握部的一面设置有第一盲孔,所述第二手握部对应地设置有第二盲孔,所述弹簧一端抵于所述第一盲孔,另一端抵于所述第二盲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一u型件,所述第二本体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二u型件,所述第一u型件内固定有销轴;所述卡箍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包括套筒、螺杆和调节螺柱,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销轴外,所述螺杆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螺柱一端面上设置通孔,所述通孔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杆相适配的内螺纹。

优选地,所述调节螺柱远离所述螺杆的一端外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旋转部。

优选地,所述旋转部为四边形棱柱,所述旋转部的上、下两面均设置有波浪条纹或锯齿条纹。

优选地,所述第二u型件靠近所述调节螺柱的一侧对应所述调节螺柱设置有凹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手握部与所述第二手握部之间的夹角为4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卡箍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铰接端设置第一手握部和第二手握部,并在第一手握部和第二手握部之间设置弹簧,使用时可通过对第一手握部和第二手握部的作用使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打开分离。分离后将卡箍靠近需要紧固的管路,再通过连接端对管路进行紧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手握部、第二手握部和弹簧,使得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分离打开更加便捷省力,安装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卡箍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第一本体,2-第二本体,3-第一手握部,4-第二手握部,5-弹簧,6-第一盲孔,7-第一u型件,8-第二u型件,9-销轴,10-紧固件,11-套筒,12-螺杆,13-调节螺柱,14-旋转部,15-条纹,16-凹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实用新型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如图1-4所示,展示了一种带有弹簧的卡箍,包括均为半圆形的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所述第一本体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本体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本体1的另一端与第二本体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本体1的铰接端朝远离连接端方向延伸有第一手握部3,所述第二本体2的铰接端朝远离连接端方向延伸有第二手握部4,所述第一手握部3与所述第二手握部4之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一手握部3和所述第二手握部4之间安装有弹簧5。

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手握部3与所述第二手握部4之间的夹角为40°。

本实施例卡箍在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铰接端设置第一手握部3和第二手握部4,并在第一手握部3和第二手握部4之间设置弹簧5,使用时可通过对第一手握部3和第二手握部4的作用使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打开分离。分离后将卡箍靠近需要紧固的管路,再通过连接端对管路进行紧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手握部3、第二手握部4和弹簧5,使得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分离打开更加便捷省力,安装更加简单。

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手握部3靠近所述第二手握部4的一面设置有第一盲孔6,所述第二手握部4对应地设置有第二盲孔,所述弹簧5一端抵于所述第一盲孔6,另一端抵于所述第二盲孔。本实施例中的弹簧5通过两端分别抵于第一盲孔6和第二盲孔(图中未示出)安装于第一手握部3和第二手握部4之间,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第一手握部3和第二手握部4作用,使第一手握部3和第二手握部4相互靠近以打开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形成夹住管路的口,在夹住管路后可松开对第一手握部3和第二手握部4的作用,使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在弹簧5作用下自然夹住管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本体1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一u型件7,所述第二本体2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二u型件8,所述第一u型件7内固定有销轴9;所述卡箍还包括紧固件10,所述紧固件10包括套筒11、螺杆12和调节螺柱13,所述套筒11套设在所述销轴9外,所述螺杆12与所述套筒11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螺柱13一端面上设置通孔,所述通孔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杆12相适配的内螺纹。

本实施例的紧固件10通过套筒11套设在销轴9外达到可相对第一u型件7转动的目的。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在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夹住管路后,转动紧固件10使其与螺杆12连接的端面与第二u型件8远离第一u型件7的一侧相对。在通过转动调节螺柱13,使调节螺柱13抵于第二u型件8,达到紧固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调节螺柱13的旋转在所述调节螺柱13远离所述螺杆12的一端外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旋转部14。更具体的,所述旋转部14为四边形棱柱,所述旋转部14的上、下两面均设置有波浪条纹15或锯齿条纹15。设置条纹15的目的在于增大旋转部14的摩擦系数,方便对旋转部14施加作用力。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u型件8靠近所述调节螺柱13的一侧对应所述调节螺柱13设置有凹面16。在调节螺柱13的端面抵于第二u型件8后,可以继续拧懂旋转部14是调节螺柱13进入凹面16,防止卡箍松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以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在不背离上述展示的原则下可任意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