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B转盘与马达一体化的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72638发布日期:2021-12-24 23:5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DB转盘与马达一体化的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db转盘与马达一体化的组合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db转盘与马达统一化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db转盘与马达一体化的组合结构,属于生产机台制造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公司的贴片设备主要有两类:esec和asm,其中esec设备包括esec2008xp和esec2008hs;asm设备有ad830和ad8312。
3.因现有的转盘控制连接,都是购买设备自带的连接方式,造成了多样化的运行机制,通过各样的联轴器进行连接马达和转盘轴。
4.现有技术的缺点:
5.1、转盘马达与转盘的连接,依靠中间的联轴器,联轴器内的圆孔固定连接,这样时间稍久些,可能造成联轴器紧固螺丝断裂,还有马达和转盘轴磨损。
6.2、因为转盘马达种类多,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库存统计。
7.3、部分转盘马达的购买周期长,长的周期可能达到8周以上。
8.4、因转盘马达的种类多,就需要建立不同转盘马达的安全库存,这样就会花掉更多的资金建立备件的安全库存。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db转盘与马达一体化的组合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db转盘与转盘马达的完全机械锁定,实现同步转动,提高转盘马达与db转盘的连接稳定性,解决现有db转盘与转盘马达连接不稳定、两周其紧固螺丝容易断裂、输出轴与中心轴磨损严重的问题。
10.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11.一种db转盘与马达一体化的组合结构,包括转盘马达、联轴器、db转盘以及机台支架,所述转盘马达的输出端连接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内置旋转轴承,所述内置旋转轴承过溢连接在所述联轴器的内部,所述内置旋转轴承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圆柱销,所述联轴器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联轴器轴承,所述联轴器轴承上朝向所述内置旋转轴承的一端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轴向孔,所述圆柱销与所述轴向孔相适配,所述联轴器轴承的中部开设有内圈,所述内圈的内部开设有限位销卡槽,所述db转盘上朝向所述联轴器轴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销,所述中心轴与所述内圈相适配,所述限位销与所述限位销卡槽卡合连接,所述db转盘上远离所述中心轴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旋转扩张把手。
12.优选的,所述db转盘设置在所述机台支架的上部,所述机台支架上设置有倾斜分布的感应器反光板,所述感应器反光板的最下端固定设置有对称分布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感应器,所述db转盘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条带,所述条带的另一端与所述感应器反光板连接。
13.优选的,所述机台支架上固定设置有电气控制箱,所述电气控制箱的内部固定设置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所述感应器电信号连接。
14.优选的,所述电气控制箱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条带运行控制开关、设备通电开关、感应器启动开关和时间控制继电器,所述条带运行控制开关与所述条带电性连接,所述感应器启动开关与所述感应器电性连接。
15.优选的,所述联轴器上朝向所述转盘马达的一侧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螺丝孔,所述转盘马达和所述联轴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螺丝孔与所述螺丝相适配。
16.优选的,所述内圈的内部开设有顶丝,所述顶丝和所述限位销卡槽上下对齐设置,所述顶丝与所述中心轴相适配。
17.优选的,所述感应器为sensor感应器,所述plc控制器为西门子s7

300plc。
18.优选的,所述轴向孔为圆形轴向孔,所述轴向孔与所述圆柱销卡合连接。
19.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0.1、本实用新型中内置旋转轴承左端加装三个圆柱销,内置旋转轴承通过圆柱面贴合方式固定在联轴器内,同时联轴器轴承的端面开设与马达左端圆柱销尺寸大小相同、尺寸位置相同的圆形轴向孔,圆柱销将插入圆形轴向孔内,实现联轴器断面与转盘马达端面的贴合连接,同时可实现转盘马达与内置旋转轴承、联轴器轴承以及联轴器的轴向固定,旋转扩张把手通过中心轴将db转盘、联轴器轴承进行轴向连接,db转盘通过过盈配合紧密贴合于中心轴以实现固定,db转盘将和中心轴一起同步旋转,联轴器内设有内置旋转轴承和联轴器轴承,其中联轴器轴承通过过盈配合紧密于联轴器以实现轴向固定,联轴器轴承与中心轴进行轴向固定,联轴器轴承上的内圈开设有限位销卡槽,可实现中心轴和联轴器轴承的径向固定,同时内圈内开设一个顶丝,径向顶死联轴器轴承和中心轴,完全保证联轴器轴承与中心轴的同步转动,转盘马达与联轴器、内置旋转轴承紧定固定、旋转扩张把手、db转盘与联轴器轴承也实现紧定固定,即最终实现db转盘与转盘马达的完全机械锁定,实现同步转动,提高转盘马达与db转盘的连接稳定性,解决现有db转盘与转盘马达连接不稳定、两周其紧固螺丝容易断裂、输出轴与中心轴磨损严重的问题。
21.2、本实用新型采用指定的输出轴、中心轴、联轴器轴承、联轴器和内置旋转轴承,减少设备使用的转盘马达的种类,方便对转盘马达整理库存,不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成本建立备件的安全库存,减少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2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db转盘、旋转扩张把手和中心轴的立体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联轴器轴承的立体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联轴器和联轴器轴承的侧视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控制箱的剖视图。
30.图中,1

转盘马达,2

输出轴,3

内置旋转轴承,4

圆柱销,5

联轴器,6

联轴器轴承,7

db转盘,8

旋转扩张把手,9

机台支架,10

感应器反光板,11

固定板,12

感应器,13

条带,14

电气控制箱,15

条带运行控制开关,16

设备通电开关,17

感应器启动开关,18

时间控制继电器,19

中心轴,20

限位销,21

内圈,22

限位销卡槽,23

轴向孔,24

顶丝,25

螺丝孔,26

plc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32.如图1

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db转盘与马达一体化的组合结构,包括转盘马达1、联轴器5、db转盘7以及机台支架9。
33.联轴器5上朝向转盘马达1的一侧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螺丝孔25,转盘马达1和联轴器5通过螺丝固定连接,螺丝孔25与螺丝相适配,转盘马达1的输出端连接有输出轴2,输出轴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内置旋转轴承3。
34.内置旋转轴承3过溢连接在联轴器5的内部,内置旋转轴承3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圆柱销4,联轴器5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联轴器轴承6,联轴器轴承6上朝向内置旋转轴承3的一端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轴向孔23,圆柱销4与轴向孔23相适配,轴向孔23为圆形轴向孔,轴向孔23与圆柱销4卡合连接,联轴器轴承6的中部开设有内圈21,内圈21的内部开设有限位销卡槽22。
35.db转盘7上朝向联轴器轴承6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中心轴19,中心轴19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销20,中心轴19与内圈21相适配,限位销20与限位销卡槽22卡合连接,内圈21的内部开设有顶丝24,顶丝24和限位销卡槽22上下对齐设置,顶丝24与中心轴19相适配;db转盘7上远离中心轴19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旋转扩张把手8。
36.本实用新型中内置旋转轴承3左端加装三个圆柱销4,内置旋转轴承3通过圆柱面贴合方式固定在联轴器5内,同时联轴器轴承6的端面开设与马达左端圆柱销尺寸大小相同、尺寸位置相同的圆形轴向孔23,圆柱销4将插入圆形轴向孔23内,实现联轴器5断面与转盘马达1端面的贴合连接,同时可实现转盘马达1与内置旋转轴承3、联轴器轴承6以及联轴器5的轴向固定。
37.旋转扩张把手8通过中心轴19将db转盘7、联轴器轴承6进行轴向连接,db转盘7通过过盈配合紧密贴合于中心轴19以实现固定。
38.db转盘7将和中心轴19一起同步旋转,联轴器5内设有内置旋转轴承3和联轴器轴承6,其中联轴器轴承6通过过盈配合紧密于联轴器5以实现轴向固定。
39.联轴器轴承6与中心轴19进行轴向固定,联轴器轴承6上的内圈21开设有限位销卡槽22,可实现中心轴19和联轴器轴承6的径向固定,同时内圈21内开设一个顶丝24,径向顶死联轴器轴承6和中心轴19,完全保证联轴器轴承6与中心轴19的同步转动。
40.转盘马达1与联轴器5、内置旋转轴承3紧定固定、旋转扩张把手8、db转盘7与联轴器轴承6也实现紧定固定,即最终实现db转盘7与转盘马达1的完全机械锁定,实现同步转动,提高转盘马达1与db转盘7的连接稳定性,解决现有db转盘7与转盘马达1连接不稳定、两周其紧固螺丝容易断裂、输出轴2与中心轴19磨损严重的问题。
41.本实用新型采用指定的输出轴2、中心轴19、联轴器轴承6、联轴器5和内置旋转轴承3,减少设备使用的转盘马达1的种类,方便对转盘马达1整理库存,不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成本建立备件的安全库存,减少生产成本。
4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7所示,db转盘7设置在机台支架9的上部,机台支架9上设置有倾斜分布的感应器反光板10,感应器反光板10的最下端固定设置有对称分布的固定板11,固定板11上固定设置有感应器12,db转盘7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条带13,条带13的另一端与感应器反光板10连接。
43.机台支架9上固定设置有电气控制箱14,电气控制箱14的内部固定设置有plc控制器26,plc控制器26与感应器12电信号连接,感应器12为sensor感应器,plc控制器26为西门子s7

300plc,电气控制箱14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条带运行控制开关15、设备通电开关16、感应器启动开关17和时间控制继电器18,条带运行控制开关15与条带13电性连接,感应器启动开关17与感应器12电性连接。
44.本机械装置使用时,本机械装置完全通电,转盘马达1及db转盘7处于待旋转预备状态,然后按动感应器启动开关17,感应器12开始启动,感应器12开始捕捉是否有遮挡物存在,设备开启伊始,启动条带运行控制开关15,条带13将覆盖在db转盘7的外表面,随后db转盘7转动,牵引条带13开始运动,条带13随db转盘7做通向运动,当条带13运动至感应器12的感应辐射作用区域时,此时感应器12被条带13遮挡,设备输出电流至转盘马达1,转盘马达1开始转动,转盘马达1转动时带动db转盘7做同向转动,db转盘7同时带动条带13运动,db转盘7动作将条带13逐渐收紧,到达时间控制继电器18预设的时间,条带13将离开感应器12感应捕捉区域,将此时感应器12不再被条带13遮挡,设备不在输出电流至转盘马达1,转盘马达1将停止转动,工作时只需按动相应的启动开关即可完成对上述的各个部件进行控制,并协同各部件工作,提高装置的运行智能化,保障装置的正常运行。
45.如图1

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db转盘与马达一体化的组合结构的原理如下:使用时,本机械装置完全通电,转盘马达1及db转盘7处于待旋转预备状态,然后按动感应器启动开关17,感应器12开始启动,感应器12开始捕捉是否有遮挡物存在,设备开启伊始,启动条带运行控制开关15,条带13将覆盖在db转盘7的外表面,随后db转盘7转动,牵引条带13开始运动,条带13随db转盘7做通向运动。当条带13运动至感应器12的感应辐射作用区域时,此时感应器12被条带13遮挡,设备输出电流至转盘马达1,转盘马达1开始转动,转盘马达1转动时带动db转盘7做同向转动,db转盘7同时带动条带13运动,db转盘7动作将条带13逐渐收紧,到达时间控制继电器18预设的时间,条带13将离开感应器12感应捕捉区域,将此时感应器12不再被条带13遮挡,设备不在输出电流至转盘马达1,转盘马达1将停止转动,工作时只需按动相应的启动开关即可完成对上述的各个部件进行控制,并协同各部件工作。
46.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47.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
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8.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