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性调节减震器阻尼力的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98992发布日期:2022-01-15 04:34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性调节减震器阻尼力的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性调节减震器阻尼力的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2.减震器 ,是用来抑制弹性件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传统的减震器,其阻尼往往是不能调节的,特别是赛车等特殊用途的汽车的在不同的路况上行驶时,汽车颠簸的幅度也会随之变化,导致减震器无法适应性地提供符合当前路况的减震力,针对上述问题,市面上也出现一些阻尼可调节的减震器,但是其结构普遍复杂,且调节效果较差,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3.如图1-2所示,为现有减震器的空心活塞杆b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通过调节阀芯a与底套c之间的相对间隙,来影响旁通流量,进而实现调整减震器比例阀开度x,达到调节减震器阻尼力范围的目的。其中,阀芯a的调节部为锥形,当阀芯a在空心活塞杆b中运动时,与空心活塞杆b上的通孔d形成的泄流孔的面积呈非线性变化,从而无法实现阻尼力的线性调节,使得减震器的调节效果不佳,且提高了减震器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实现减振器压缩阻尼力和复原阻尼力的独立调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线性调节减震器阻尼力的调节结构。
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线性调节减震器阻尼力的调节结构,设置于减震器内,包括活塞杆体,轴向设置在所述活塞杆体内的第一油道,贯穿于所述活塞杆体侧壁并与所述第一油道相通的泄流通道,往复设置在所述第一油道内用以开启或关闭所述泄流通道的调节阀芯;所述泄流通道靠近所述第一油道的一端设有线性阀口,所述线性阀口的端部设有用以在开启或关闭时使开度与流经所述线性阀口的液体流量呈线性相关的调节部。
6.优选地,所述线性阀口上设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调节部上设有截止边缘,所述截止边缘与所述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的形状一致。
7.优选地,所述线性阀口呈矩形开设。
8.优选地,所述第一油道包括供流体通过的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相接且供所述调节部移动的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相接的第三通道。
9.优选地,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调节部间隙配合。
10.优选地,所述调节部靠近第一通道的一端为平直面。
11.优选地,所述调节阀芯还包括与所述调节部固接的杆部。
12.优选地,所述杆部的直径大于所述调节部的直径。
13.优选地,所述泄流通道包括与所述第一油道相通的上油道,和以所述活塞杆体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的下油道。
1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震器用单向流通阀组件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的泄流通道上设置有线性阀口,并配以调节阀芯来实现流体的线性流量变化,影响阻尼力最显著的因素是单位时间内流体体积的变化量,且调节阀芯的调节部在开启或关闭线性阀口的过程中,开度与流经线性阀口的液体流量呈线性相关,开度越大,流量增大,阻尼力减小,反之,开度越小,阻尼力增大,因此调节阀芯在第一油道内移动,能够实现阻尼力的线性调节。
16.2、本实用新型将调节阀芯设置为调节部和杆部,调节部与第二通道的间隙配合,达到对流体进行封堵的目的,避免另外增加一密封件对流体进行封堵,使得结构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17.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现有减震器阻尼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现有减震器阻尼调节阀的泄流量与开度的变化关系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线性调节减震器阻尼力的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线性调节减震器阻尼力的调节结构的内部结构放大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线性阀口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线性阀口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活塞杆体;2、第一油道;201、第一通道;202、第二通道;203、第三通道;3、调节阀芯;301、调节部;301a、截止边缘;302、杆部;4、泄流通道;401、上油道;402、下油道;5、线性阀口;501、第一边缘;502、第二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26.实施例一:如图3-4所示,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设置于减震器内,包括活塞杆体1,轴向设置在所述活塞杆体1内的第一油道2,贯穿于活塞杆体1侧壁并与第一油道2相通的泄流通道4,往复设置在第一油道2内用以开启或关闭泄流通道4的调节阀芯3;泄流通道4靠近第一油道2的一端设有线性阀口5,线性阀口5的端部设有用以在开启或关闭时使开度与流经线性阀口5的液体流量呈线性相关的调节部301。
27.本实用新型中,线性阀口5上设有第一边缘501和第二边缘502,调节部301上设置有截止边缘301a,截止边缘301a与第一边缘501和第二边缘502的形状一致。
28.参照图5,线性阀口5的呈矩形开设,第一边缘501和第二边缘502为相互平行的直线,相应地,截止边缘301a为与第一边缘501和第二边缘502相平行的直线,并且线性阀口5上与第一边缘501和第二边缘502相邻的两个边缘所在的平面均为平直面;保证调节部301在开启或关闭线性阀口5的过程中,开度与流经线性阀口5的液体流量呈线性相关。
29.参照图6,线性阀口5还可以呈三角形开设,第一边缘501和第二边缘502为相邻的直线,相应的,截止边缘301a为第一截止边缘301a和第二截止边缘301a,第一截止边缘301a和第二截止边缘301a分别与第一边缘501和第二边缘502平行;保证调节部301在开启或关闭线性阀口5的过程中,开度与流经线性阀口5的液体流量呈线性相关。
30.另外,线性阀口5可以呈不规则形状开设,相应地,还需设置使开度与流经线性阀口5的液体流量呈线性相关的调节部301。但线性阀口5的形状和调节部301的形状的设置需要经过计算和实验所得,此处不做赘述。
31.一种线性调节减震器阻尼力的调节结构的工作原理:以减震器压缩工况为例,活塞将工作缸里面的流体分为两部分,活塞杆体1带动活塞在工作缸中运动,两部分的流体体积发生变化,两部分产生压力差,流体需要从压力较大的
32.一部分通过活塞孔和活塞杆体1中的第一油道2和泄流通道4到压力较小的另一部分来达到平衡,孔壁与流体间的摩擦以及流体分子内摩擦便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而影响阻尼力最显著的因素是单位时间内流体体积的变化量;将泄流通道4设置为矩形槽,并配以调节阀芯3来实现流体的线性流量变化,使得调节阀芯3的端部到活塞的距离与第一油道2和泄流通道4之间的线性阀口5的体积呈线性相关,开度越大,流量增大,阻尼力减小,反之,开度越小,阻尼力增大,因此调节阀芯3在第一油道2内移动,能够实现阻尼力的线性调节。
33.实施例二:如图2-3所示,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一种线性调节减震器阻尼力的调节结构中,第一油道2包括供流体通过的第一通道201,与第一通道201相接且供所述调节部301移动的第二通道202,与第二通道202相接的第三通道203。第二通道202与所述调节部301间隙配合,以实现第二通道202与调节部301之间的密封,从而提高阻尼力的调节精度。
34.杆部302的直径大于所述调节部301的直径,便于对活塞杆体1的行程进行限位。
35.泄流通道4包括与第一油道2相通的上油道401,和以活塞杆体1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的下油道402。上油道401和下油道402的横截面为矩形,调节阀芯3在第一油道2内移动,能够实现阻尼力的线性调节。这里应说明的是,上油道401和下油道402可以非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保证零件的强度,上油道401和下油道402采用对称设置。
36.上面描述的内容可以单独地或者以各种方式组合起来实施,而这些变型方式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上端”、“下端”、“底端”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含一系
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