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化的垃圾分类教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36640发布日期:2022-06-01 23:04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视化的垃圾分类教学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视化的垃圾分类教学设备。


背景技术:

2.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因此垃圾分类处理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近年来,为了提高人们垃圾分类意识,各种垃圾分类宣传手段层出不穷,其中可视化的垃圾分类教学方式成果最为明显,然而现有的垃圾分类教学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一方面,可视化的教学设备多配合相应显示器、投影仪等进行,其在使用的过程中,难以实现角度的调节很容易出现反光,影响可视化教学设备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缺乏相应的移动结构,难以满足使用者的特殊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可视化的垃圾分类教学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视化的垃圾分类教学设备,具有可移动、可调节、可远程控制等优点,详见下文阐述。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视化的垃圾分类教学设备,包括底板、调节部、可视化教学部、信号交流部和控制器;
6.所述底板为矩形板状结构,所述底板的下端面设有均匀分布的移动部;
7.所述调节部位于底板的中部;
8.所述可视化教学部和调节部相连接;
9.所述信号交流部位于底板上;
10.所述控制器固定在底板上,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电连接外在电源的输出端,通过调节部实现该教学设备的角度调节功能,通过可视化教学部保证该教学设备的可视化教学功能,通过信号交流部实现该教学设备和远程控制端之间的信号交流,通过移动部实现该教学设备的移动。
11.作为优选,所述移动部包括支腿,所述支腿的上端和底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支腿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滚轮座,所述滚轮座上设有滚轮,为该教学设备的移动奠定基础。
12.作为优选,所述支腿的外侧套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和底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下端和滚轮座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效提高移动部的减震性能,保证该教学设备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13.作为优选,所述调节部包括两个左右相对的立板和步进电机,两个立板之间的上端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立板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右端贯穿右端
的立板且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步进电机固定在右端立板的内侧,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右端的立板且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为该教学设备中可视化教学部的角度调节奠定基础。
14.作为优选,所述立板和转轴的连接处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为密封轴承,减少转轴所受到的转动摩擦,减少转轴所受到的磨损。
15.作为优选,所述可视化教学部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固定在转轴的中部,所述连接座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为该可视化教学设备的可视化教学奠定基础。
16.作为优选,所述信号交流部包括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发射器和控制器双向电连接,所述信号接收器和控制器双向电连接,为该可视化教学设备的远程控制奠定基础。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8.具备相应的调节部,通过调节部的存在可以实现对可视化教学部的角度调节,有效避免传统可视化教学设备不能进行角度调节可能出现的反光,进而避免反光对可视化教学过程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有效保证垃圾分类教学的教学效果;
19.具备相应的信号交流部,通过信号交流部的存在,可以实现该设备和远程控制端之间的信心交流,为该设备的远程控制奠定基础,功能更为全面化;
20.具备相应的移动部,通过移动部的存在,不仅可以实现该教学设备的移动,满足使用者的特殊使用需求,还可以通过移动部中弹簧的存在有效的缓解该教学设备在移动过程中所受到的振动,保证该教学设备的稳定性,设计更为人性化,便于产品的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后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6.1、底板;2、调节部;21、立板;22、转轴;23、步进电机;24、从动齿轮;25、主动齿轮;26、轴承;3、可视化教学部;31、安装板;32、显示器;33、连接座;4、信号交流部;41、信号发射器;42、信号接收器; 5、移动部;51、支腿;52、滚轮;53、弹簧;54、转动座;55、滚轮座; 6、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28.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的垃圾分类教学设备,包括底板1、调节部2、可视化教学部3、信号交流部4和控制器6;底板1为矩形板状结构,底板1的下端面设有均匀分布的移动部5,移动部 5包括支腿51,支腿51的上端和底板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支腿51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座54,转动座5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滚轮座55,滚轮座 55上设有滚轮52,为该教学设备的移动奠定基础,支腿51的外侧套有弹簧53,弹簧53的上端和底板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弹簧53的下端和滚轮座55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效提高移动部5的减震性能,保证该教学设备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调节部2位于底板1的中部,调节部2包括两个左右相对的立板21和步进电机23,两个立板21之间的上端通过转轴22相连接,转轴22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立板21转动连接,立板21和转轴22的连接处设有轴承26,轴承26为密封轴承,减少转轴22所受到的转动摩擦,减少转轴22所受到的磨损,转轴22的右端贯穿右端的立板21且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24,步进电机23固定在右端立板21的内侧,步进电机23的输出轴贯穿右端的立板21且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25,主动齿轮25和从动齿轮24相啮合,步进电机23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器6的输出端,为该教学设备中可视化教学部3的角度调节奠定基础;可视化教学部3和调节部2 相连接,可视化教学部3包括连接座33,连接座33固定在转轴22的中部,连接座3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1,安装板3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显示器32,显示器32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器6的输出端,为该可视化教学设备的可视化教学奠定基础;信号交流部4位于底板1上,信号交流部4包括信号发射器41和信号接收器42,信号发射器41和控制器6双向电连接,信号接收器42和控制器6双向电连接,为该可视化教学设备的远程控制奠定基础;控制器6固定在底板1上,控制器6的输入端通过导线电连接外在电源的输出端,通过调节部2实现该教学设备的角度调节功能,通过可视化教学部3保证该教学设备的可视化教学功能,通过信号交流部4实现该教学设备和远程控制端之间的信号交流,通过移动部5实现该教学设备的移动。
2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的可视化的垃圾分类教学设备,通过控制器6控制显示器32工作可以实现该教学设备的可视化教学,通过控制器6控制步进电机23工作带动主动齿轮25转动,主动齿轮 25转动带动从动齿轮24转动,从动齿轮24转动带动转轴22转动,转轴 22转动带动连接座33和连接座33上的安装板31和显示器32转动,从而实现对该可视化教学设备的角度调节,通过控制器6控制信号发射器41和信号接收器42可以实现该可视化教学设备和远程控制端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移动部5中的滚轮52保证该教学设备的移动性能,通过移动部5中的弹簧53来缓解该设备在移动过程中所受到的振动,保证该设备的稳定性。
30.值得注意的是,控制器6控制步进电机23和显示器32工作采用现有技术,控制器6控制信号发射器41和信号接收器42工作采用现有技术,控制器6可选用intel公司生产的8051单片机;
31.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连接优选螺钉连接的连接方式;
32.本实用新型中从动齿轮24和步进电机23输出轴的连接处设有防止从动齿轮24绕步进电机23输出轴转动的定位键一;
33.本实用新型中主动齿轮25和转轴22的连接处应设有防止主动齿轮25 绕转轴22转
动的定位键二。
34.本实施例的可视化的垃圾分类教学设备,具有如下优点:
35.具备相应的调节部2,通过调节部2的存在可以实现对可视化教学部3 的角度调节,有效避免传统可视化教学设备不能进行角度调节可能出现的反光,进而避免反光对可视化教学过程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有效保证垃圾分类教学的教学效果;
36.具备相应的信号交流部4,通过信号交流部4的存在,可以实现该设备和远程控制端之间的信心交流,为该设备的远程控制奠定基础,功能更为全面化;
37.具备相应的移动部5,通过移动部5的存在,不仅可以实现该教学设备的移动,满足使用者的特殊使用需求,还可以通过移动部5中弹簧53的存在有效的缓解该教学设备在移动过程中所受到的振动,保证该教学设备的稳定性,设计更为人性化,便于产品的推广和使用。
3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