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16104发布日期:2021-11-09 23:54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合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传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离合器。


背景技术:

2.离合器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飞轮壳内,用螺钉将离合器总成固定在飞轮的后平面上,离合器的输出轴就是变速箱的输入轴。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可根据需要踩下或松开离合器踏板,使发动机与变速箱暂时分离和逐渐接合,以切断或传递发动机向变速器输入的动力。离合器是机械传动中的常用部件,可将传动系统随时分离或接合;
3.在驾校中学习科目考试时,需要学员长时间让离合器处于半联动状态,这就导致教练车离合器的摩擦片较一般车辆的磨损更加剧烈,当教练车正常行驶过程时,在需要超车时,驾驶员踩下油门踏板发动机转速瞬间增高,从而使得离合器载荷瞬间增大,当离合器内部的摩擦片无法承受发动机传递的载荷时,就会使离合器出现打滑现象,进而影响车辆的正常超车,对行车安全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2.由于离合器在分离时由分离轴承传递驾驶员踩离合器踏板的外力,使其挤压膜片弹簧分离飞轮与摩擦片,由于分离轴承与变速箱的传动轴之间存在2

3毫米的间隙,在车辆长时间使用后该间隙内部会存有磨屑与灰尘混合堆积形成的杂质,该杂质会影响分离轴承的自由行程,轻则会出现踏板力逐渐变大,踏板卡滞的情况,影响整车操作的舒适性,重则可能直接导致分离轴承烧毁,造成经济损失和较大的安全隐患。
4.为此,提出一种离合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合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离合器,包括飞轮、膜片弹簧、摩擦片、压板、框架、分离轴承,所述飞轮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框架,摩擦片位于飞轮与框架之间,所述压板位于摩擦片上方,所述压板上端外表面与膜片弹簧,所述膜片弹簧卡入框架内表面,所述摩擦片圆心部位开设有齿孔,且其内部插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插入齿孔的部分为花键轴结构设计,所述飞轮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有配重块,且配重块与空腔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空腔延伸至框架内部,且其开口处与摩擦片相对应,所述空腔与摩擦片对应位置内部活动连接有挤压块,且挤压块与配重块之间的空间密封。
7.优选的,所述空腔分为两段,位于飞轮内部的一段空腔直径大于位于框架内部空腔的直径,所述挤压块为工字形结构设计,并插接在空腔的端口,且挤压块靠近摩擦片的一端延伸至空腔外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驾驶员深踩油门准备超车,工作时,发动机带动飞轮转速迅速增加,此时空腔内部的配重块受到的离心力也随之增大,并拉伸复位弹簧沿着空腔向飞轮环形外侧面运动并通过在配重块环形侧面设置密封胶圈,保证气体压缩过程中的密封性,压缩配重块与挤压块之间的空气,迫使空气推动挤压块向摩擦片运动,对摩擦片的环
形外表面进行挤压,由于空腔内部的直径不同,使得挤压块的运动行程大于配重块的运动行程,从而提高挤压块对摩擦片的挤压力,进而增大摩擦片受到的摩擦力,有效的避免驾驶员在道路行驶超车时出现离合器打滑的现象,当发动机转速降低后配重块受到复位弹簧的牵引后复位,此时工字形结构的挤压块被卡在空腔端口,避免挤压块掉入空腔内部。
9.优选的,所述飞轮上端外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片,所述摩擦片内部设有钢板,且钢板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摩擦涂层,所述压板内部设有磁铁,所述摩擦片的厚度小于花键轴的高度。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辆行驶需要换挡时,驾驶员踩下离合器踏板带动分离轴承挤压膜片弹簧,从而使得膜片弹簧的边沿向上翘起,进而带动压板向上运动降低压板对摩擦片施加的压力,此时在磁铁的作用下,对摩擦片内部的钢板进行磁力吸附,同时摩擦片受到凹槽内部的弹片对摩擦片施加的向上的弹力,在磁铁与弹片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摩擦片可以快速的脱离飞轮减少不必要的摩擦,驾驶员随后完成换挡,花键轴的高度大于摩擦片的厚度可以防止摩擦片受到磁铁的磁力吸附与压板持续接触。
11.优选的,所述框架环形内表面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且其二者相互对应匹配并均呈t形结构设计,所述滑块与压板的环形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下端外表面开设有导向槽,且导向槽内部活动连接有导杆,所述框架环形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导杆与连接杆铰接,所述导杆下端固定连接有摩擦板,且摩擦板与挤压块相互对应。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块与滑槽的相互配合下,使得滑块沿着滑槽精准导向,从而使得压板的运动更加精准,摩擦板与导杆固定连接,挤压块在向摩擦片运动时与摩擦板接触,通过摩擦板对摩擦片挤压提高摩擦片的摩擦力,导杆上端部分与导向槽相互匹配,从而使得导杆在以铰接处为支点转动时可以为压板提供动力。
13.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与导杆铰接处位于导杆自上而下三分之二处,所述导向槽为倾斜结构设计,且其两端为闭合状态,所述导杆位于导向槽内部的部分为圆柱形结构设计。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基于上述第一种实施例,挤压块向摩擦片运动首先与摩擦板接触,继续推动摩擦板对摩擦片进行夹紧,摩擦板受力向摩擦片运动,通过导杆将动力传递至压板,由于压板内部开设导向槽,导杆上端嵌入导向槽内部并与之滑动连接,导向槽为倾斜结构设计,通过杠杆原理以连接杆与导杆铰接处为支点将摩擦板的运动行程转变为导杆上端的运动行程,此时导杆上端沿着导向槽向框架运动,由于导杆长度恒定,从而向压板施加向摩擦片运动的拉力,进一步提高压板对摩擦片产生的压力,当车辆在高速行驶需要换挡时,驾驶员踩下离合器踏板,分离轴承挤压膜片弹簧,使得压板通过滑块沿着滑槽向上运动,从而断开其与摩擦片的接触,此时导杆上端受到导向槽的限制,迫使其沿着导向槽以铰接处为支点向压板方向转动,导杆的下端与摩擦板固定连接,导杆在转动时下端通过摩擦板推动挤压块向远离摩擦片的方向运动,从而将摩擦片受到的挤压力全部撤消,使得摩擦片与飞轮脱离接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保证该结构在车辆高速行驶时的换挡。
15.优选的,所述分离轴承包括压轴、挤轴和轴承主体,所述压轴外表面环形等距离开设有四组螺纹孔,所述轴承主体上端与压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压轴内部开设有伸缩腔,且伸缩腔内部设有伸缩块,所述伸缩块内部开设有导气槽,所述伸缩腔与伸缩块之间固
定连接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腔的开口处设有阻板,所述导气槽远离伸缩弹簧的一端设有过滤棉,所述伸缩弹簧的弹力远小于膜片弹簧的弹力,所述压轴为两片相同的半圆形金属通过螺栓相互固定连接,且连接处为伸缩腔的中间位置,并在连接处设有密封垫。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避免分离轴承与变速箱传动轴之间的间隙内部堆积杂质影响分离轴承的自由行程,工作时,驾驶员踩踏离合器踏板,使分离轴承挤压膜片弹簧,当压轴与膜片弹簧接触时,膜片弹簧响应微弱,驾驶员继续踩离合器踏板,迫使挤轴推动伸缩块挤压伸缩弹簧并沿着伸缩腔向下运动,伸缩块压缩伸缩腔内部空气并使空气推开阻板,对传动轴表面的灰尘进行吹拂驱赶,避免灰尘堆积在传动轴表面。
17.优选的,所述伸缩腔远离伸缩块的一端外表面开设有位移槽,且位移槽内部活动连接有位移块,所述位移块远离位移槽的一端固定连接阻板,所述位移槽内部远离阻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磁块,且阻板内部开设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数量为两组并为八字形结构分布,所述过滤棉下端两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皮筋,且皮筋套在伸缩块的环形外表面,所述过滤棉下方位于导气槽内部固定连接有单通阀,所述阻板为磁吸材质构成。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于上述实施例,工作时,气体推动阻板,此时气体克服磁块对位移块产生的磁力吸附,使阻板通过位移块沿着位移槽向传动轴方向运动,位移块与位移槽均呈t形结构设计,当位移块运动至最大行程,阻板环形外表面依然与伸缩腔接触,此时阻板内部开设的两组导气管为打开状态,并将伸缩腔内部的气体分成两个方向对传动轴表面进行吹拂,提高吹拂面积,当伸缩腔内部的气体排除完毕后,磁块吸附位移块,使其拉动阻板复位,从而将导气管关闭,伸缩块受到伸缩弹簧的弹力作用向上运动,此时气体通过单通阀经导气槽流入伸缩腔内部,单通阀上方通过过滤棉过滤空气中的灰尘,防止灰尘进入伸缩腔内部,过滤棉以及过滤棉下端两侧的皮筋均为耐高温材质。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0.1.通过在该技术方案中添加配重块、空腔、挤压块、摩擦板、导杆、滑块等一系列部件,当发动机高速旋转时,配重块受到离心力向两侧运动,并挤压空腔内部的空气推动挤压块提高摩擦板对摩擦片进行抱紧,从而提高摩擦片受到的摩擦力,进而防止离合器在飞轮转速突然增大时出现打滑的情况;
21.2.通过在该技术方案中添加压轴、挤轴、伸缩腔、伸缩块、阻板、导气管等一系列结构,当驾驶员踩踏离合器踏板,迫使分离轴承挤压膜片弹簧,此时伸缩块通过挤轴推动压缩伸缩槽内部的空气,使得内部的空气推动阻板并将导气管打开,使伸缩腔内部的气体从导气管排出,对传动轴表面进行吹拂清理,防止其表面堆积杂质影响分离轴承的自由行程。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视图;
24.图2为本发明的摩擦片的结构视图;
25.图3为本发明的压板和框架的结构视图;
26.图4为本发明的分离轴承和飞轮的结合视图;
27.图5为本发明的图4中a处放大视图;
28.图6为本发明的图4中b处放大视图;
29.图7为本发明的图6中c处放大视图;
30.图8为本发明的图6中d处放大视图;
31.图9为图4中e

e处剖面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33.1、传动轴;2、膜片弹簧;3、飞轮;31、空腔;32、配重块;33、凹槽;34、弹片;35、复位弹簧;4、摩擦片;41、齿孔;42、摩擦涂层;43、钢板;5、压板;51、磁铁;52、滑块;53、导向槽;54、导杆;6、框架;61、滑槽;62、连接杆;63、挤压块;64、摩擦板;7、分离轴承;71、压轴;72、挤轴;73、伸缩腔;731、位移槽;732、磁块;733、阻板;734、位移块;735、导气管;74、伸缩弹簧;75、伸缩块;751、单通阀;752、皮筋;753、过滤棉;76、导气槽;77、轴承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请参阅图1至图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36.一种离合器,包括飞轮3、膜片弹簧2、摩擦片4、压板5、框架6、分离轴承7,所述飞轮3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框架6,摩擦片4位于飞轮3与框架6之间,所述压板5位于摩擦片4上方,所述压板5上端外表面与膜片弹簧2,所述膜片弹簧2卡入框架6内表面,所述摩擦片4圆心部位开设有齿孔41,且其内部插接有传动轴1,所述传动轴1插入齿孔41的部分为花键轴结构设计,所述飞轮3内部开设有空腔31,所述空腔31内部设有配重块32,且配重块32与空腔31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35,所述空腔31延伸至框架6内部,且其开口处与摩擦片4相对应,所述空腔31与摩擦片4对应位置内部活动连接有挤压块63,且挤压块63与配重块32之间的空间密封。
3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空腔31分为两段,位于飞轮3内部的一段空腔31直径大于位于框架6内部空腔31的直径,所述挤压块63为工字形结构设计,并插接在空腔31的端口,且挤压块63靠近摩擦片4的一端延伸至空腔31外部。
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驾驶员深踩油门准备超车,工作时,发动机带动飞轮3转速迅速增加,此时空腔31内部的配重块32受到的离心力也随之增大,并拉伸复位弹簧35沿着空腔31向飞轮3环形外侧面运动,并通过在配重块32环形侧面设置密封胶圈,保证气体压缩过程中的密封性,压缩配重块32与挤压块63之间的空气,迫使空气推动挤压块63向摩擦片4运动,对摩擦片4的环形外表面进行挤压,由于空腔31内部的直径不同,使得挤压块63的运动行程大于配重块32的运动行程,从而提高挤压块63对摩擦片4的挤压力,进而增大摩擦片4受到的摩擦力,有效的避免驾驶员在道路行驶超车时出现离合器打滑的现象,当发动机转速降低后配重块32受到复位弹簧35的牵引后复位,此时工字形结构的挤压块63被卡在空腔31端口,避免挤压块63掉入空腔31内部。
3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飞轮3上端外表面开设有凹槽33,且凹槽33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片34,所述摩擦片4内部设有钢板43,且钢板43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摩擦涂层42,所述压板5内部设有磁铁51,所述摩擦片4的厚度小于花键轴的高度。
4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辆行驶需要换挡时,驾驶员踩下离合器踏板带动分离轴承7挤压膜片弹簧2,从而使得膜片弹簧2的边沿向上翘起,进而带动压板5向上运动降低压板5对摩擦片4施加的压力,此时在磁铁51的作用下,对摩擦片4内部的钢板43进行磁力吸附,同时摩擦片4受到凹槽33内部的弹片34对摩擦片4施加的向上的弹力,在磁铁51与弹片34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摩擦片4可以快速的脱离飞轮3减少不必要的摩擦,驾驶员随后完成换挡,花键轴的高度大于摩擦片4的厚度可以防止摩擦片4受到磁铁51的磁力吸附与压板5持续接触。
4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如图5所示,所述框架6环形内表面开设有滑槽61,且滑槽61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52,且其二者相互对应匹配并均呈t形结构设计,所述滑块52与压板5的环形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块52下端外表面开设有导向槽53,且导向槽53内部活动连接有导杆54,所述框架6环形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2,所述导杆54与连接杆62铰接,所述导杆54下端固定连接有摩擦板64,且摩擦板64与挤压块63相互对应。
4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块52与滑槽61的相互配合下,使得滑块52沿着滑槽61精准导向,从而使得压板5的运动更加精准,摩擦板64与导杆54固定连接,挤压块63在向摩擦片4运动时与摩擦板64接触,通过摩擦板64对摩擦片4挤压提高摩擦片4的摩擦力,导杆54上端部分与导向槽53相互匹配,从而使得导杆54在以铰接处为支点转动时可以为压板5提供动力。
4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杆62与导杆54铰接处位于导杆54自上而下三分之二处,所述导向槽53为倾斜结构设计,且其两端为闭合状态,所述导杆54位于导向槽53内部的部分为圆柱形结构设计。
4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基于上述第一种实施例,挤压块63向摩擦片4运动首先与摩擦板64接触,继续推动摩擦板64对摩擦片4进行夹紧,摩擦板64受力向摩擦片4运动,通过导杆54将动力传递至压板5,由于压板5内部开设导向槽53,导杆54上端嵌入导向槽53内部并与之滑动连接,导向槽53为倾斜结构设计,通过杠杆原理以连接杆62与导杆54铰接处为支点将摩擦板64的运动行程转变为导杆54上端的运动行程,此时导杆54上端沿着导向槽53向框架6运动,由于导杆54长度恒定,从而向压板5施加向摩擦片4运动的拉力,进一步提高压板5对摩擦片4产生的压力,当车辆在高速行驶需要换挡时,驾驶员踩下离合器踏板,分离轴承7挤压膜片弹簧2,使得压板5通过滑块52沿着滑槽61向上运动,从而断开其与摩擦片4的接触,此时导杆54上端受到导向槽53的限制,迫使其沿着导向槽53以铰接处为支点向压板5方向转动,导杆54的下端与摩擦板64固定连接,导杆54在转动时下端通过摩擦板64推动挤压块63向远离摩擦片4的方向运动,从而将摩擦片4受到的挤压力全部撤消,使得摩擦片4与飞轮3脱离接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保证该结构在车辆高速行驶时的换挡。
4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如图4和图6、图7、图8、图9所示,所述分离轴承7包括压轴71、挤轴72和轴承主体77,所述压轴71外表面环形等距离开设有四组螺纹孔,所述轴承主体77上端与压轴7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压轴71内部开设有伸缩腔73,且伸缩腔73内部
设有伸缩块75,所述伸缩块75内部开设有导气槽76,所述伸缩腔73与伸缩块75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74,所述伸缩腔73的开口处设有阻板733,所述导气槽76远离伸缩弹簧74的一端设有过滤棉753,所述伸缩弹簧74的弹力远小于膜片弹簧2的弹力,所述压轴71为两片相同的半圆形金属通过螺栓相互固定连接,且连接处为伸缩腔73的中间位置,并在连接处设有密封垫。
4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避免分离轴承7与变速箱传动轴1之间的间隙内部堆积杂质影响分离轴承7的自由行程,工作时,驾驶员踩踏离合器踏板,使分离轴承7挤压膜片弹簧2,当压轴71与膜片弹簧2接触时,膜片弹簧2响应微弱,驾驶员继续踩离合器踏板,迫使挤轴72推动伸缩块75挤压伸缩弹簧74并沿着伸缩腔73向下运动,伸缩块75压缩伸缩腔73内部空气并使空气推开阻板733,对传动轴1表面的灰尘进行吹拂驱赶,避免灰尘堆积在传动轴1表面,压轴71由两组相同的金属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方便使用者后期的维护更换。
4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如图7所示,所述伸缩腔73远离伸缩块75的一端外表面开设有位移槽731,且位移槽731内部活动连接有位移块734,所述位移块734远离位移槽731的一端固定连接阻板733,所述位移槽731内部远离阻板73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磁块732,且阻板733内部开设有导气管735,所述导气管735数量为两组并为八字形结构分布,所述过滤棉753下端两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皮筋752,且皮筋752套在伸缩块75的环形外表面,所述过滤棉753下方位于导气槽76内部固定连接有单通阀751,所述阻板733为磁吸材质构成。
4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于上述实施例,工作时,气体推动阻板733,此时气体克服磁块732对位移块734产生的磁力吸附,使阻板733通过位移块734沿着位移槽731向传动轴1方向运动,位移块734与位移槽731均呈t形结构设计,当位移块734运动至最大行程,阻板733环形外表面依然与伸缩腔73接触,此时阻板733内部开设的两组导气管735为打开状态,并将伸缩腔73内部的气体分成两个方向对传动轴1表面进行吹拂,提高吹拂面积,当伸缩腔73内部的气体排除完毕后,磁块732吸附位移块734,使其拉动阻板733复位,从而将导气管735关闭,伸缩块75受到伸缩弹簧74的弹力作用向上运动,此时气体通过单通阀751经导气槽76流入伸缩腔73内部,单通阀751上方通过过滤棉753过滤空气中的灰尘,防止灰尘进入伸缩腔73内部,过滤棉753以及过滤棉753下端两侧的皮筋752均为耐高温材质。
49.工作原理:当驾驶员深踩油门准备超车,发动机带动飞轮3转速迅速增加,此时空腔31内部的配重块32受到的离心力也随之增大,并拉伸复位弹簧35沿着空腔31向飞轮3环形外侧面运动并通过在配重块32环形侧面设置密封胶圈,保证气体压缩过程中的密封性,压缩配重块32与挤压块63之间的空气,迫使空气推动挤压块63向摩擦片4运动,对摩擦片4的环形外表面进行挤压,由于空腔31内部的直径不同,使得挤压块63的运动行程大于配重块32的运动行程,从而提高挤压块63对摩擦片4的挤压力,进而增大摩擦片4受到的摩擦力,有效的避免驾驶员在道路行驶超车时出现离合器打滑的现象,当发动机转速降低后配重块32受到复位弹簧35的牵引后复位,此时工字形结构的挤压块63被卡在空腔31端口,避免挤压块63掉入空腔31内部,车辆行驶需要换挡时,驾驶员踩下离合器踏板带动分离轴承7挤压膜片弹簧2,从而使得膜片弹簧2的边沿向上翘起,进而带动压板5向上运动降低压板5对摩擦片4施加的压力,此时在磁铁51的作用下,对摩擦片4内部的钢板43进行磁力吸附,同时摩擦片4受到凹槽33内部的弹片34对摩擦片4施加的向上的弹力,在磁铁51与弹片34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摩擦片4可以快速的脱离飞轮3减少不必要的摩擦,驾驶员随后完成换挡,花键轴
的高度大于摩擦片4的厚度可以防止摩擦片4受到磁铁51的磁力吸附与压板5持续接触,在滑块52与滑槽61的相互配合下,使得滑块52沿着滑槽61精准导向,从而使得压板5的运动更加精准,摩擦板64与导杆54固定连接,挤压块63在向摩擦片4运动时与摩擦板64接触,通过摩擦板64对摩擦片4挤压提高摩擦片4的摩擦力,导杆54上端部分与导向槽53相互匹配,从而使得导杆54在以铰接处为支点转动时可以为压板5提供动力,当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基于上述第一种实施例,挤压块63向摩擦片4运动首先与摩擦板64接触,继续推动摩擦板64对摩擦片4进行夹紧,摩擦板64受力向摩擦片4运动,通过导杆54将动力传递至压板5,由于压板5内部开设导向槽53,导杆54上端嵌入导向槽53内部并与之滑动连接,导向槽53为倾斜结构设计,通过杠杆原理以连接杆62与导杆54铰接处为支点将摩擦板64的运动行程转变为导杆54上端的运动行程,此时导杆54上端沿着导向槽53向框架6运动,由于导杆54长度恒定,从而向压板5施加向摩擦片4运动的拉力,进一步提高压板5对摩擦片4产生的压力,当车辆在高速行驶需要换挡时,驾驶员踩下离合器踏板,分离轴承7挤压膜片弹簧2,使得压板5通过滑块52沿着滑槽61向上运动,从而断开其与摩擦片4的接触,此时导杆54上端受到导向槽53的限制,迫使其沿着导向槽53以铰接处为支点向压板5方向转动,导杆54的下端与摩擦板64固定连接,导杆54在转动时下端通过摩擦板64推动挤压块63向远离摩擦片4的方向运动,从而将摩擦片4受到的挤压力全部撤消,使得摩擦片4与飞轮3脱离接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保证该结构在车辆高速行驶时的换挡,驾驶员踩踏离合器踏板,使分离轴承7挤压膜片弹簧2,当压轴71与膜片弹簧2接触时,膜片弹簧2响应微弱,驾驶员继续踩离合器踏板,迫使挤轴72推动伸缩块75挤压伸缩弹簧74并沿着伸缩腔73向下运动,伸缩块75压缩伸缩腔73内部空气并使空气推开阻板733,对传动轴1表面的灰尘进行吹拂驱赶,避免灰尘堆积在传动轴1表面,压轴71由两组相同的金属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方便使用者后期的维护更换,气体推动阻板733,此时气体克服磁块732对位移块734产生的磁力吸附,使阻板733通过位移块734沿着位移槽731向传动轴1方向运动,位移块734与位移槽731均呈t形结构设计,当位移块734运动至最大行程,阻板733环形外表面依然与伸缩腔73接触,此时阻板733内部开设的两组导气管735为打开状态,并将伸缩腔73内部的气体分成两个方向对传动轴1表面进行吹拂,提高吹拂面积,当伸缩腔73内部的气体排除完毕后,磁块732吸附位移块734,使其拉动阻板733复位,从而将导气管735关闭,伸缩块75受到伸缩弹簧74的弹力作用向上运动,此时气体通过单通阀751经导气槽76流入伸缩腔73内部,单通阀751上方通过过滤棉753过滤空气中的灰尘,防止灰尘进入伸缩腔73内部,过滤棉753以及过滤棉753下端两侧的皮筋752均为耐高温材质。
5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