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表面微流互通微结构及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27491368发布日期:2021-11-22 14:3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表面微流互通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表面的微沟槽,所述微沟槽沿滚道的圆周方向离散分布,且相互连通;所述微沟槽宽度为5

25μm,平均深度为3

8μm;位于滚道表面的微沟槽的面积之和为该滚道总面积的15

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表面微流互通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的平均表面硬度高于63hrc,且微凸起的最高点与微沟槽的最低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10μm。3.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表面微流互通微结构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超声波清洗机对待加工的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进行清洗,去除表面油迹并烘干;s2、采用冲研强化加工系统对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表面进行脉冲式冲研强化加工;s3、采用轴承滚道超精机床对冲研强化后的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表面进行超精加工;s4、采用超声波清洗机对超精加工后的圆锥滚子轴承的套圈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粘附杂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表面微流互通微结构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使用装有强化研磨料的冲研强化加工系统对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表面进行脉冲式冲研强化加工,其中,所述强化研磨料由钢珠、研磨粉、强化液中的其中两种物料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表面微流互通微结构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强化研磨料以1

3hz的频率冲击轴承滚道表面,包括以下步骤:ss1、调整强化研磨料喷头的出口轴线与轴承内圈冲击点切线的平面夹角大小为53

57
°
,并调整强化研磨料喷头出口中心与轴承内圈冲击点的距离为8

10cm;ss2、启动冲研强化加工系统,使圆锥滚子轴承内圈以0.05

0.08m/s的最大线速度自转;ss3、使用由直径为2.5

3mm、表面硬度高于60hrc的钢珠和强化液按100:1的质量比配制而成的强化研磨料以80

150m/s的速度对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表面进行冲研强化加工,直至滚道表面被全覆盖加工;ss4、使用由直径为0.5

1mm、表面硬度高于60hrc的钢珠和强化液按50:1的质量比配制而成的强化研磨料以80

150m/s的速度对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表面进行冲研强化加工,直至滚道表面被全覆盖加工;ss5、使用由粒径为500目的棕刚玉研磨粉和强化液按5:1的质量比配制而成的强化研磨料以80

150m/s的速度对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表面进行冲研强化加工,直至滚道表面被全覆盖加工;ss6、采用超声波清洗机对加工后的圆锥滚子轴承内圈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粘附杂质。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表面微流互通微结构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液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聚氧乙烯烷基醚5%,烷基硫酸酯钠3%、磷酸三丁酯1%、脂肪酸胺1%,其余为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表面微流互通微结构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对冲研强化后的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表面进行超精加工时,超精去除厚度为3

5μ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表面微流互通微结构及加工方法,其中,所述微结构包括设置在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表面的微沟槽,所述微沟槽沿滚道的圆周方向离散分布,且相互连通;所述微沟槽宽度为5


技术研发人员:萧金瑞 梁忠伟 刘晓初 安大伟 何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8.02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