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轨截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61757发布日期:2021-10-09 09:30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轨截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滑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滑轨截面结构。


背景技术:

2.滑轨在各式家具、抽屉、机械设备上上具有广泛的用途。滑轨一般分为外轨、内轨,但是由于使用的需要,通常会在外轨和内轨之间再次设置一中轨。但是中轨的设置会增大整个导轨的体积,在安装过程当中会占用更多的空间,所以如何使中轨的体积变得更小以节省安装空间变得越来越重要。
3.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滑轨截面结构,能够较小整个结构体积,从而方便安装。
5.本实用新型保护一种滑轨截面结构,包括:
6.中轨截面结构,所述中轨截面结构包括第一腹板、内滑道结构、外滑槽;
7.所述内滑道结构为两个,所述内滑道结构包括内滑道板、第一滑槽,两个内滑道板的一侧分别与第一腹板连接,两个内滑道结构相对于第一腹板对称设置在其两侧,所述第一滑槽与内滑道板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滑槽由内滑道板另一侧向内轨侧延伸、向外弯折形成;
8.所述外滑槽与内滑道结构连接,所述外滑槽向内弯折形成。
9.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一腹板与内滑道板可以一体成型连接,所述内滑道板可以与第一滑槽一体成型连接,所述第一滑槽向外弯折的弧度与滚珠适配,所述第一滑槽用于内轨的滑动。所述外滑槽用于放置中轨与外轨产生相对运动时的滚珠。所述第一滑槽由内滑道板另一侧向内轨侧延伸、向外弯折形成和所述外滑槽向内弯折形成,从而使得中轨无外凸结构。解决了中轨一侧在设置两个珠槽时截面面积过大的技术问题,产生了方便安装的技术效果。
10.优选地,所述外滑槽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内滑道结构连接。
11.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可以与内滑道一体成型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设置使得结构连接更加合理、更加稳固。
12.进一步地,还包括与中轨截面结构配合的内轨截面结构,所述内轨截面结构包括第二腹板、分设在第二腹板两侧的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向内弯折形成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之间设置有滚珠。
13.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滚珠还可以设置一个保护架以方便内轨与中轨之间更有效的滑动,所述第二滑槽弯折的弧度与第一滑槽弯折的弧度适配,二者之间的间隙可以容纳滚珠。
14.优选地,所述第一腹板与第二腹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
15.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一间隙的设置可以防止第一腹板与第二腹板之间产生摩
擦,从而保证内轨相对于中轨更加顺畅的滑动。
16.优选地,所述第一间隙为5mm~10mm。
17.优选地,所述第一滑板靠近内滑道板一侧与内滑道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
18.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二间隙的设置可以防止第一滑板与内滑道板之间产生阻碍二者相对运动的摩擦,从而使得内轨相对于外轨滑动时更加顺畅。
19.优选地,所述第一滑板靠近内滑道板一侧呈圆弧形结构设置。
20.采用上述方案,如果出现滚珠掉落或者不使用滚珠进行滑动时,第一滑板会沿着内滑道板产生相对滑动,所述圆弧形结构的设置可以使得滑动更加顺畅。
21.优选地,还包括外轨截面结构,所述外轨截面结构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两侧的护板,所述护板向外弯折形成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与第一滑槽之间设置有滚珠。
22.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三滑槽向外弯折的弧度与第二滑槽适配,二者之间可以设置有滚珠,中轨可以通过第三滑槽与第二滑槽之间的滚珠,产生与外轨的相对滑动。从而延长整个滑轨的滑动距离。
23.优选地,所述第一腹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三间隙。
24.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三间隙的设置可以防止第一腹板与底板之间的阻碍摩擦,从而使得滑动更加顺畅。
25.优选地,所述第三间隙为5mm~10mm。
26.优选地,所述内滑道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第四间隙。
27.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四间隙的设置可以防止第一滑板与底板之间的阻碍摩擦,从而使得滑动更加顺畅。
28.优选地,所述第四间隙高度小于第三间隙高度。
2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30.1.所述第一腹板、内滑道结构、外滑槽的设置解决了中轨体积大的技术问题,产生了方便安装的技术效果。
31.2.所述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三间隙、第四间隙的设置解决了轨道在滑动时摩擦阻碍的技术问题,产生了使得轨道在滑动时更加顺畅的技术效果。
32.3.所述内轨截面结构、外轨截面结构的设置解决了滑轨使用时延伸长度有限的技术问题,产生了延长拉伸距离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轨截面结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35.图2为本实用新型滑轨截面结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36.附图标记说明:
37.通过上述附图标记说明,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8.11

第一腹板,12

内滑道板,13

第一滑槽,14

外滑槽,141

第一连接部,21

第二腹板,22

第一滑板,23

第二滑槽,31

底板,32

护板,33

第三滑槽,4

滚珠,51

第一间隙, 52

第二间隙,53

第三间隙,54

第四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39.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40.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 /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41.以下将通过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42.本实用新型保护一种滑轨截面结构,包括:
43.中轨截面结构,所述中轨截面结构包括第一腹板11、内滑道结构、外滑槽14;
44.所述内滑道结构为两个,所述内滑道结构包括内滑道板12、第一滑槽13,两个内滑道板12的一侧分别与第一腹板11连接,两个内滑道结构相对于第一腹板11对称设置在其两侧,所述第一滑槽13与内滑道板12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滑槽13由内滑道板12另一侧向内轨侧延伸、向外弯折形成;
45.所述外滑槽14与内滑道结构连接,所述外滑槽14向内弯折形成。
46.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一腹板11与内滑道板12可以一体成型连接,所述内滑道板12 可以与第一滑槽13一体成型连接,所述第一滑槽13向外弯折的弧度与滚珠适配,所述第一滑槽13用于内轨的滑动。所述外滑槽14用于放置中轨与外轨产生相对运动时的滚珠。所述第一滑槽13由内滑道板12另一侧向内轨侧延伸、向外弯折形成和所述外滑槽14向内弯折形成,从而使得中轨无外凸结构,解决了中轨一侧在设置两个珠槽时截面面积过大的技术问题,产生了方便安装的技术效果。
47.参考图1所示,所述外滑槽14包括第一连接部141,所述第一连接部141与内滑道结构连接。
48.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141可以与内滑道一体成型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41 的设置使得结构连接更加合理、更加稳固。
49.参考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中轨截面结构配合的内轨截面结构,所述内轨截面结构包括第二腹板21、分设在第二腹板21两侧的第一滑板22,所述第一滑板22向内弯折形成第二滑槽23,所述第二滑槽23与第一滑槽13之间设置有滚珠4。
50.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滚珠4还可以设置一个保护架以方便内轨与中轨之间更有效的滑动,所述第二滑槽23弯折的弧度与第一滑槽13弯折的弧度适配,二者之间的间隙可以容纳滚珠4。
51.参考图2所示,所述第一腹板11与第二腹板21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51。
52.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一间隙51的设置可以防止第一腹板11与第二腹板21之间产
生摩擦,从而保证内轨相对于中轨更加顺畅的滑动。
5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间隙51为5mm~10mm。
54.参考图2所示,所述第一滑板22靠近内滑道板12一侧与内滑道板12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52。
55.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二间隙52的设置可以防止第一滑板22与内滑道板12之间产生阻碍二者相对运动的摩擦,从而使得内轨相对于外轨滑动时更加顺畅。
56.参考图2所示,所述第一滑板22靠近内滑道板12一侧呈圆弧形结构设置。
57.采用上述方案,如果出现滚珠4掉落或者不使用滚珠4进行滑动时,第一滑板22会沿着内滑道板12产生相对滑动,所述圆弧形结构的设置可以使得滑动更加顺畅。
58.参考图2所示,还包括外轨截面结构,所述外轨截面结构包括底板31、设置在底板31 两侧的护板32,所述护板32向外弯折形成第三滑槽33,所述第三滑槽33与第一滑槽13 之间设置有滚珠4。
59.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三滑槽33向外弯折的弧度与第二滑槽23适配,二者之间可以设置有滚珠4,中轨可以通过第三滑槽33与第二滑槽23之间的滚珠,产生与外轨的相对滑动。从而延长整个滑轨的滑动距离。
60.参考图2所示,所述第一腹板11与底板31之间设置有第三间隙53。
61.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三间隙53的设置可以防止第一腹板11与底板31之间的阻碍摩擦,从而使得滑动更加顺畅。
6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间隙53为5mm~10mm。
63.参考图2所示,所述内滑道板12与底板31之间设置有第四间隙54。
64.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四间隙54的设置可以防止第一滑板22与底板31之间的阻碍摩擦,从而使得滑动更加顺畅。
65.参考图2所示,所述第四间隙54高度小于第三间隙53高度。
66.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