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气塞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95105发布日期:2021-11-06 04:55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气塞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气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气塞结构。


背景技术:

2.汽车在路面行驶过程中,变速器内的齿轮高速旋转,在齿轮表面的润滑油因为齿轮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从切线方向甩出,由于排气塞内腔无任何遮挡介质,部分润滑油会飞溅到排气塞排气孔处,再从排气孔漏出,造成齿轮间润滑不够,从而导致整个变速器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塞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排气塞内腔无任何遮挡介质,润滑油从排气孔漏出,造成齿轮间润滑不够,从而导致整个变速器故障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排气塞结构,包括排气塞本体、引流条、丝网聚结板、卡圈和防漏组件;
5.所述排气塞本体具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纵向贯穿所述排气塞本体,并位于所述排气塞本体的内部;所述引流条与所述排气塞本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透气孔内,所述丝网聚结板与所述排气塞本体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透气孔内,所述卡圈与所述排气塞本体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透气孔内,且靠近所述丝网聚结板的一侧;
6.所述防漏组件包括复原弹簧、活塞和侧挡板,所述复原弹簧的一侧与所述排气塞本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排气塞本体的外侧,所述复原弹簧的另一侧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并所述活塞位于所述排气塞本体远离所述引流条的一侧,所述侧挡板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活塞远离所述复原弹簧的一侧。
7.其中,所述排气塞本体具有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排气塞本体靠近所述复原弹簧的一侧。
8.其中,所述排气塞结构还包括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与所述排气塞本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排气塞本体靠近所述复原弹簧的一侧。
9.其中,所述排气塞结构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与所述排气塞本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排气塞本体远离所述凸台的一侧。
10.其中,所述排气塞结构还包括防护垫,所述防护垫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基座远离所述排气塞本体的一侧。
11.本实用新型的排气塞结构,通过所述排气塞本体具有的所述透气孔用于排气,所述引流条的数量为多个,分别安装在所述排气孔的下方,形成引流槽,将所述排气孔内的润滑油引流回变速器中,同时增强所述排气塞本体的结构强度,所述丝网聚结板安装在所述排气孔内,分离油和气,所述卡圈卡合所述丝网聚结板,便于拆卸替换,所述复原弹簧连接所述活塞在所述排气塞本体的上方,并所述侧档板围绕所述活塞安装,防止外界灰尘进入,
并避免润滑油溅出影响其他零部件运行,避免故障发生,有利于变速器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气塞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半剖图。
[0015]1‑
排气塞本体、2

引流条、3

丝网聚结板、4

卡圈、5

安装柱、6

基座、7

防护垫、10

防漏组件、11

复原弹簧、12

活塞、13

侧挡板、100

排气塞结构、101

透气孔、102

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8]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气塞结构100,包括排气塞本体1、引流条2、丝网聚结板3、卡圈4和防漏组件10;
[0019]
所述排气塞本体1具有透气孔101,所述透气孔101纵向贯穿所述排气塞本体1,并位于所述排气塞本体1的内部;所述引流条2与所述排气塞本体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透气孔101内,所述丝网聚结板3与所述排气塞本体1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透气孔101内,所述卡圈4与所述排气塞本体1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透气孔101内,且靠近所述丝网聚结板3的一侧;
[0020]
所述防漏组件10包括复原弹簧11、活塞12和侧挡板13,所述复原弹簧11的一侧与所述排气塞本体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排气塞本体1的外侧,所述复原弹簧11的另一侧与所述活塞12固定连接,并所述活塞12位于所述排气塞本体1远离所述引流条2的一侧,所述侧挡板13与所述活塞1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活塞12远离所述复原弹簧11的一侧。
[0021]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塞本体1安装在变速器上,变速器工作时,废气通过所述透气孔101排出,飞溅的润滑油进入所述透气孔101内,所述引流条2的数量为多个,分别安装在所述透气孔101中,并沿所述透气孔101的中心线呈圆周分布,相互间分别形成引流槽,在润滑油飞溅进所述透气孔101内时,起到阻挡和引流作用,使润滑油倒流回变速器中,保障变速器的正常运行,同时增强所述排气塞本体1的结构强度,使用效果更佳;所述丝网
聚结板3由若干层平铺波纹型丝网组合而成,安装在所述透气孔101内,并位于所述引流条2的上方,变速器工作时还会产生油雾,油雾通过所述丝网聚结板3后再排出,油滴碰撞而被附着在细丝表面上,直到聚集的液滴大到其自身产生的重力超过上升力与液体表面张力的合力时,液滴就从细丝上分离下落,由所述引流条2引流回变速箱中,废气继续排出,减少润滑油的损失,促使变速箱的正常运行,所述卡圈4将所述丝网聚结板3卡合在所述排气塞本体1内,拆卸简单,便于替换;所述复原弹簧11连接所述活塞12在所述排气塞本体1的排气口的上方,并所述活塞12的周围连接所述侧挡板13,所述活塞12与排气塞本体1之间具有通道,供气体排出,并与所述侧挡板13结构,罩设在所述透气孔101的上方,阻挡外界灰尘进入,同时避免润滑油溅出影响其余零部件的正常运行,减少故障发生,促使变速器的正常运行。
[0022]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所述排气塞本体1具有凸台102,所述凸台102位于所述排气塞本体1靠近所述复原弹簧11的一侧。
[0023]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台102位于所述排气塞本体1的外侧,用于安装所述复原弹簧11,支撑所述复原弹簧11,进而支撑起所述活塞12,所述活塞12采用橡胶材质制成,材质轻便,在变速器工作时,所述活塞12受力向上运行,扩大与所述排气塞本体1之间的通道,有利于废气的排出,此时所述复原弹簧11受力变形,对所述活塞12起到牵引作用,在变速箱未工作时,所述复原弹簧11使所述活塞12恢复初始位置,并结合所述侧挡板13,对所述排气塞本体1起到防止灰尘进入的保护作用,使用效果更佳,有利于变速器的正常运行。
[0024]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所述排气塞结构100还包括安装柱5,所述安装柱5与所述排气塞本体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排气塞本体1靠近所述复原弹簧11的一侧。
[0025]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柱5固定在所述凸台102上,并位于所述复原弹簧11的内部,对所述复原弹簧11起到限位作用,并支撑所述复原弹簧11,进而能够稳固支撑所述活塞12,使所述活塞12与所述侧挡板13结合起到保护作用,使用效果更佳,有利于变速器的正常运行。
[0026]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所述排气塞结构100还包括基座6,所述基座6与所述排气塞本体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排气塞本体1远离所述凸台102的一侧。
[0027]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6固定安装在所述排气塞本体1的下方,对所述排气塞本体1起到支撑作用,同时用于所述排气塞本体1与变速箱之间连接,便于所述排气塞本体1的安装,促使使用效果更佳。
[0028]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所述排气塞结构100还包括防护垫7,所述防护垫7与所述基座6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基座6远离所述排气塞本体1的一侧。
[0029]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垫7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座6上,所述基座6用于所述排气塞本体1与变速器之间的连接,所述防护垫7避免所述基座6与变速器之间的硬物触碰,延长所述排气塞本体1的使用寿命,同时保障连接的气密性,促使使用效果更佳,有利于变速器的正常运行。
[0030]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