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04646发布日期:2021-12-04 11:58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龙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抽拉式和瀑布式的多功能水龙头。


背景技术:

2.龙头,又称水龙头,是水阀的通俗称谓,用来控制水流大小的开关,有节水的功效,广泛运用于各种自来水水管的出水端,比如厨房水槽、卫生间洗漱盆等场所。
3.然而,相关技术的水龙头多为固定于水槽(或洗漱盆)周侧,仅能实现固定向下出水,功能单一,当需要对水槽周侧进行清洗时,则无法满足功能需要,使用不方便。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多功能水龙头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多功能水龙头。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水龙头,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板、与底板间隔相对的顶板、由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向所述顶板延伸并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的左板和右板,以及由所述底板的前后两侧分别向所述顶板延伸并与所述顶板固定的前板和后板;所述底板、所述顶板、所述左板、所述右板、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共同围成收容空间,前板设置贯穿其上的多个出水细孔;
7.隔板,所述隔板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安装空间和容水空间,所述容水空间呈密封结构,每一所述出水细孔均将所述容水空间与外界连通;
8.出水支架,所述出水支架固定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出水支架设有由上向下贯穿其上的管道以及分别形成于所述出水支架内部的冷水腔和热水腔,所述冷水腔和所述热水腔相互隔离且分别位于所述管道周侧;
9.第一冷热水开关,所述第一冷热水开关固定于所述壳体并贯穿所述壳体延伸至所述安装空间内;
10.第二冷热水开关,所述第二冷热水开关固定于所述壳体并贯穿所述壳体延伸至所述安装空间内;
11.弯管,所述弯管固定于所述顶板并贯穿所述顶板延伸至与所述出水支架固定相连,所述弯管与所述管道正对并相互连通;
12.抽拉管,所述抽拉管依次穿过所述弯管和管道后贯穿所述底板以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
13.千斤坠,所述千斤坠套设固定于所述抽拉管并位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侧,用于为所述抽拉管向下移动提供自动回复力;
14.冷水进水管,所述冷水进水管贯穿所述壳体延伸至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与所述冷水腔连通且密封;
15.热水进水管,所述热水进水管贯穿所述壳体延伸至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与所述热水腔连通且密封;
16.第一冷水管,所述第一冷水管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其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冷水腔和所述第一冷热水开关的冷水进水端;
17.第一热水管,所述第一热水管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热水腔和所述第一冷热水开关的热水进水端;
18.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冷热水开关的出水端,其另一端贯穿所述隔板并与所述容水空间连通并密封;
19.第二冷水管,所述第二冷水管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其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冷水腔和所述第二冷热水开关的冷水进水端;
20.第二热水管,所述第二热水管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热水腔和所述第二冷热水开关的热水进水端;
21.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冷热水开关的出水端,其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外并与所述抽拉管的进水端连通;
22.出水喷嘴,所述出水喷嘴与所述弯管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卡接并形成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出水喷嘴与所述抽拉管的出水端连通。
23.优选的,所述第一冷热水开关固定于所述左板并贯穿所述左板延伸至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二冷热水开关固定于所述右板并贯穿所述右板延伸至所述安装空间内。
24.优选的,所述前板包括与所述顶板连接的第一段、由所述第一段远离所述顶板的一侧向所述后板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二段以及由所述第二段远离所述第一段的一侧向所述底板延伸并与底板连接的第三段,所述隔板连接于所述第三段与所述顶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左板和所述右板连接;所述顶板、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所述隔板、所述左板以及所述右板共同围成所述容水空间,所述出水细孔贯穿所述第一段设置。
25.优选的,所述出水细孔呈阵型排布。
26.优选的,所述顶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段由所述顶板向下延伸并向靠近所述后板的方向倾斜。
27.优选的,所述第一段与所述顶板的夹角为大于60度的锐角。
28.优选的,所述多功能水龙头还包括安装于每一所述出水细孔内的胶粒,用以加大所述出水细孔的出水水压。
29.优选的,所述多功能水龙头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并贯穿所述底板延伸至所述安装空间内的牙管,所述牙管与所述出水支架正对并相互连接;所述冷水进水管,所述热水进水管以及所述第二出水管均由所述壳体外穿过所述牙管延伸至与所述出水支架连接。
30.优选的,所述多功能水龙头还包括卡套,所述出水喷嘴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部分,垂直于所述第一部分延伸并相互连通的第二部分,所述卡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固定连接,所述卡套的另一端的外径小于所述弯管的内径且该端插入至所述弯管内形成可拆卸连接。
3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水龙头通过在壳体安装第一冷热水开关和第二冷热水开关,并将第一冷热水开关和第二冷热水开关的进水端分别与壳体内的出水支架连接,冷水进水管和热水进水管则通过出水支架固定并使冷水进水管和热水进水管同时与第一冷热水开关连通,使冷水进水管和热水进水管同时与第二冷热水开关连通,第一冷热水开关的出水端连通至壳体前侧的容水空间,通过与容水空间前侧连通的多个出水细孔
实现瀑布式出水功能,不仅出水面积大,清水方便,而且出水细孔的水流冲力大,清洗方便;同时,第二冷热水开关的出水端与抽拉管的进水端连通,抽拉管穿过出水支架和弯管,延伸至壳体上方的出水喷嘴,并使其别一端与出水喷嘴连通,因抽拉管的进水端一侧套设固定有千斤坠,当使用出水喷嘴时可拉离弯管至需要用水位置,抽拉管升出弯管调节,当使用完后慢慢撤销对出水喷嘴的拉力,则抽拉管在千斤坠的重力作用下自动回位缩回至弯管中,从而使得出水喷嘴卡设在弯管的一端复位,形成抽拉式出水功能,出水位置可调,自动复位,使用灵活方便。从而实现了瀑布式和抽位式出水功能。
附图说明
3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清晰,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其中: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水龙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水龙头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35.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水龙头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请同时参图1

3所示,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水龙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水龙头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水龙头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等并不作为限制,均为多功能水龙头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参照。
3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水龙头100,包括壳体1,隔板2、出水支架3,第一冷热水开关4,第二冷热水开关5,弯管6,抽拉管7,千斤坠8,冷水进水管9,热水进水管10,第一冷水管11,第一热水管12,第一出水管13,第二冷水管14,第二热水管15,第二出水管16,出水喷嘴17。
39.所述壳体1包括底板101、与底板101间隔相对的顶板102、由所述底板101的左右两侧分别向所述顶板102延伸并与所述顶板102固定连接的左板103和右板104,以及由所述底板101的前后两侧分别向所述顶板102延伸并与所述顶板102固定的前板105和后板106。
40.所述底板101、所述顶板102、所述左板103、所述右板104、所述前板105和所述后板106中相邻两个之间相互连接,从而共同围成收容空间。其中,前板105设置贯穿其上的多个出水细孔107。
41.所述隔板2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安装空间21和容水空间22。所述容水空间22呈密封结构,每一所述出水细孔107均将所述容水空间22与外界连通,用于形成瀑布式出水方式。
42.具体的,所述前板105包括与所述顶板102连接的第一段1051、由所述第一段1051远离所述顶板102的一侧向所述后板106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二段1052以及由所述第二段1052远离所述第一段1051的一侧向所述底板101延伸并与底板101连接的第三段1053。所述隔板4连接于所述第三段1053与所述顶板102之间且分别与所述左板103和所述右板104连接。所述顶板102、所述第一段1051、所述第二段1052、所述隔板2、所述左板103以及所述右板104共同围成所述容水空间22。所述出水细孔107贯穿所述第一段1051设置。第一段1051的面积即为瀑布式出水功能的出水面积。
4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水细孔107呈阵型排布。
44.更优的,所述顶板102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段1051由所述顶板102向下延伸并向靠近所述后板106的方向倾斜。该设置有利用出水细孔107出水方向,使其运用于水槽时,出水细孔107的水流完全流入水槽中,同时利用角度增加出水水压。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段1051与所述顶板102的夹角为大于60度的锐角。
45.为了进一步增强出水细孔107的出水水压,以提高清洗效果,所述多功能水龙头100还包括安装于每一所述出水细孔107内的胶粒18,用以加大所述出水细孔107的出水水压。
46.所述出水支架3固定于所述安装空间21内,所述出水支架设有由上向下贯穿其上的管道31以及分别形成于所述出水支架3内部的冷水腔(图未示)和热水腔(图未示),所述冷水腔和所述热水腔相互隔离且分别位于所述管道31周侧。
47.所述第一冷热水开关4固定于所述壳体1并贯穿所述壳体1延伸至所述安装空间21内,用于控制出水大小和冷热。
48.所述第二冷热水开关5固定于所述壳体1并贯穿所述壳体1延伸至所述安装空间21内,用于控制出水大小和冷热。
49.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冷热水开关4和所述第二冷热水开关5的结构相同,均为现有技术中用于厨房和浴室内的冷热水开关结构。比如,以第一冷热水开关4为例说明,第一冷热水开关4包括一端封闭且开设通孔,另一端呈开口状的出水主体41、插设于所述出水主体41内形成滑动连接的平脚阀芯42、套设固定于夹脚阀芯42远离出水主体41一端的压盖43以及套设固定于压盖43的带有半圈盖(图未示)的手轮44,通过拉动手轮44实现出水打开状态,并通过转动手轮44实现冷热水调节功能。因所述第一冷热水开关4和所述第二冷热水开关5均为现有市面的常规结构,其结构和作用均与现在技术相同,在此则不再赘述。
5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冷热水开关4固定于所述左板103并贯穿所述左板103延伸至所述安装空间21内;所述第二冷热水开关5固定于所述右板104并贯穿所述右板104延伸至所述安装空间21内。从而实现上述两种方式的出水功能分别在壳体1外周的左右两侧。
51.所述弯管6固定于所述顶板102并贯穿所述顶板102延伸至与所述出水支架3固定相连,所述弯管6与所述管道31正对并插入至管道31内形成相互连通。
52.本实施方式中,弯管6与顶板102固定时采用了o形胶圈61和将o形胶圈61夹设的两个开口耐磨圈62共同套设于弯管6后再插入管道31内进行固定,实现弯管6的水平旋转时不松动的作用。
53.所述抽拉管7依次穿过所述弯管6和管道31后贯穿所述底板101以延伸至所述壳体1外部。
54.所述千斤坠8,套设固定于所述抽拉管7并位于所述底板101远离所述顶板102的一侧,用于为所述抽拉管7向下移动提供自动回复力。对抽拉管的上端施加拉力拉伸出弯管6后进行使用,使用完后慢慢撤销拉力,则抽拉管7在千斤坠8的重力作用下提供自动回复力,使得抽拉管向下回位,使用方便。
55.所述冷水进水管9贯穿所述壳体1延伸至所述安装空间21内并与所述冷水腔连通且密封。冷水水源则可通过冷水进水管9流入冷水腔内。
56.所述热水进水管10贯穿所述壳体1延伸至所述安装空间21内并与所述热水腔连通且密封。热水水源则可通过热水进水管10流入热水腔内。
57.所述第一冷水管11位于所述安装空间21内且其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冷水腔和所述第一冷热水开关4的冷水进水端(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冷热水开关均包括冷水进水端、热水进水端和了水端),从而可通过第一冷热水开关4的控制使得冷水经冷水腔流入第一冷热水开关4的冷水进水端。
58.所述第一热水管12位于所述安装空间21内且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热水腔和所述第一冷热水开关4的热水进水端,从而可通过第一冷热水开关4的控制使得热水经热水腔流入第一冷热水开关4的热水进水端。
59.所述第一出水管13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冷热水开关4的出水端,其另一端贯穿所述隔板2并与所述容水空间22连通并密封。从而使得冷水和/或热水可经第一冷热水开关4注入至容水空间22,并从容水空间22经出水细孔107流出,形成瀑布式出水功能,因出水细孔107贯穿前板105设置,则出水细孔107的数量可设置较多,从而使得出水范围大,出水冲力大,使用方便,且使用时美感效果好。
60.同理,所述第二冷水管14位于所述安装空间21内且其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冷水腔和所述第二冷热水开关5的冷水进水端。
61.所述第二热水管15位于所述安装空间21内且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热水腔和所述第二冷热水开关5的热水进水端。
62.所述第二出水管16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冷热水开关5的出水端,其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1外并与所述抽拉管7的进水端连通。
63.所述出水喷嘴17与所述弯管6远离所述壳体1的一端卡接并形成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出水喷嘴17与所述抽拉管7的出水端连通。从而,第二冷水管14、第二热水管15、出水支架3、第二出水管16、抽拉管、出水喷嘴17共同围形成了另一出水路径,即抽拉式出水功能。本实施方式中,此处的出水喷嘴17与弯管6形成的可拆卸连接是指弯管6可插入至出水喷嘴17的一端,作为支撑,但二者不会固定,对出水喷嘴17稍加施拉力,则可将出水喷嘴17从弯管6处抽出,同时抽拉管7一同抽出,使得出水喷嘴17可随任意方向角度,在抽拉管抽出的距离范围内对其它物品进行冲洗等,使用便捷且用户体验效果更优,使用完后,慢慢撤销对出水喷嘴17的外力,则抽拉管7在千斤坠8的重力作用下带动抽拉管7向下移动,则抽拉管7靠近出水喷嘴17的一端缩收至弯管6内,并带动出水喷嘴17回位至插入弯管,使用便捷和方便。从而实现了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水龙头100的多功能作用。
6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功能水龙头100还包括卡套27,所述出水喷嘴17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部分171,垂直于所述第一部分171延伸并相互连通的第二部分172,第二部分172用于出水。所述卡套2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171固定连接,所述卡套27的另一端的外径小
于所述弯管6的内径且该端插入至所述弯管6内形成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抽出使用。
65.更优的,所述多功能水龙头10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101并贯穿所述底板101延伸至所述安装空间21内的牙管19。所述牙管19与所述出水支架3正对并相互连接。所述冷水进水管9,所述热水进水管10以及所述第二出水管16均由所述壳体1外穿过所述牙管19延伸至与所述出水支架3连接。即均设置于由壳体1下方进入壳体内,方便安装和管线布置。具体的,通过从下向下依次将胶圈20、胶平垫23、钢垫圈24及螺母25套设于牙管19,再通过螺钉26与螺母25配合,从而将牙管19固定在壳体1下方。当然,牙管19及其固定方式均为现有结构和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6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但凡是水流流经的结构部件中,任意相互连接的两个部件的连接处均实现密封,这是容易想到的。
6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水龙头通过在壳体安装第一冷热水开关和第二冷热水开关,并将第一冷热水开关和第二冷热水开关的进水端分别与壳体内的出水支架连接,冷水进水管和热水进水管则通过出水支架固定并使冷水进水管和热水进水管同时与第一冷热水开关连通,使冷水进水管和热水进水管同时与第二冷热水开关连通,第一冷热水开关的出水端连通至壳体前侧的容水空间,通过与容水空间前侧连通的多个出水细孔实现瀑布式出水功能,不仅出水面积大,清水方便,而且出水细孔的水流冲力大,清洗方便;同时,第二冷热水开关的出水端与抽拉管的进水端连通,抽拉管穿过出水支架和弯管,延伸至壳体上方的出水喷嘴,并使其别一端与出水喷嘴连通,因抽拉管的进水端一侧套设固定有千斤坠,当使用出水喷嘴时可拉离弯管至需要用水位置,抽拉管升出弯管调节,当使用完后慢慢撤销对出水喷嘴的拉力,则抽拉管在千斤坠的重力作用下自动回位缩回至弯管中,从而使得出水喷嘴卡设在弯管的一端复位,形成抽拉式出水功能,出水位置可调,自动复位,使用灵活方便。从而实现了瀑布式和抽位式出水功能。
68.以上实施例仅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