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55397发布日期:2021-11-29 21:2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弯管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管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弯管。


背景技术:

2.弯管是采用成套弯曲设备进行弯曲的的管件,分为冷煨与热推两种工艺。机器设备及管道大部分都用到弯管,主要用于输油、输气、输液、工程桥梁建设等。
3.相关技术中的弯管在使用时,通常将弯管的一端端部与进液管相连接、另一端端部与排液管相连接。当对液体进行运输并且液体中含有杂质时,杂质就会通过弯管进入到排液管中,很容易造成排液管或其他设备脏污的问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缓解杂质通过弯管流入排液管或其他设备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弯管。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弯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弯管,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直管部、弯管部以及第二直管部,所述第一直管部的内壁沿其径向方向设置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侧壁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的周向侧壁与所述第一直管部的内壁相抵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上述弯管时,将第一直管部与进液管连接,再将第二直管部与排液管或其他设备连接。当进液管的液体通过第一直管部、弯管部以及第二直管部进入到排液管或其他设备时,滤网能够对液体进行过滤,有效降低液体中的杂质通过弯管部和第二直管部进入到排液管或其他设备的风险。因此,此设计能够降低排液管或其他设备脏污的风险,进而提高弯管的使用稳定性。同时,安装轴还能对滤网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从而提高滤网的抗冲击能力,进而提高滤网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8.可选的,所述安装轴的一端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一直管部的外部并与所述第一直管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直管部与所述安装轴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安装轴转动的限位机构,所述第二直管部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其端口启闭的阀门,所述弯管部的外壁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排污孔,所述弯管部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排污孔进行封堵的堵盖。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第一直管部中的杂质进行清理时,将阀门关闭,并将堵盖打开。然后旋动安装轴带动滤网转动,此时,第一直管部中的杂质即可通过排污孔排出,从而实现杂质的快速清理。此设计巧妙,并且能够实现杂质的在线清理和快速清理,有效降低第一直管部堵塞的风险,进而提高弯管的使用稳定性。同时,当滤网转动后,第一直管部中的液体还能够对滤网进行自动清洗,从而提高滤网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10.可选的,所述安装轴位于所述第一直管部外的端部设置有控制块,所述控制块上滑动套设有控制帽,所述控制块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控制帽的内壁与所述控制块的周向侧壁契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套设于所述控制帽上的齿轮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直管部的外壁的齿槽,所述齿槽供所述齿轮卡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或推动控制帽带动齿轮运动,当齿轮脱离齿槽或卡
入齿槽内时,即可实现控制帽的解锁和锁定,从而实现安装轴的解锁和锁定。通过设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方便解锁和锁定的限位机构,实现安装轴以及滤网的快速解锁和锁定,从而提高对杂质进行清理时的工作效率。
12.可选的,所述齿轮采用铁质材料制成,所述齿槽的槽底设置有磁铁。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利用磁铁对齿轮进行吸引固定,避免齿轮从齿槽中脱出,从而提高限位机构的锁止稳定性以及使用稳定性。
14.可选的,所述控制帽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控制块的侧壁设置有供所述限位块滑移的条形的限位槽。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块和限位槽的相互配合,实现控制帽最大滑动距离的限定,避免控制帽脱离控制块,进而提高使用稳定性。
16.可选的,所述控制帽上设置有指针,所述第一直管部上设置有标线,当所述指针对准所述标线时,所述滤网的周向侧壁与所述第一直管部的内壁形成抵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指针和标线的配合,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指示效果,从而使得滤网能够快速复位,既能提高使用便利性,又能提高对滤网进行复位时的工作效率。
18.可选的,所述堵盖与所述排污孔螺纹连接,所述堵盖的外表面设置有拉环。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堵盖与排污孔螺纹连接,从而方便使用者对排污孔启闭的控制,进而提高操作便捷性。同时,拉环能够便于使用者对堵盖的转动,进而提高使用便利性。
20.可选的,所述堵盖上设置有用于抵接所述弯管部的外壁的限位件。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能够抵接弯管部的限位件,实现堵盖旋紧位置的快速确定,从而提高操作便利性。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通过在第一直管部内设置滤网,增加弯管的过滤能力,降低液体中的杂质通过弯管部和第二直管部进入到排液管或其他设备的风险,从而降低排液管或其他设备脏污的风险,进而提高弯管的使用稳定性;
24.通过设置能够转动的安装轴,并且弯管部上设置有排污孔,使得第一弯管部中的杂质以及滤网表面的杂质能够通过排污孔排出,从而实现杂质的快速清理,有效降低第一直管部堵塞的风险,进而提高弯管的使用稳定性;
25.通过设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方便解锁和锁定的限位机构,实现安装轴以及滤网的快速解锁和锁定,从而提高对杂质进行清理时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直管部的局部剖视图。
28.图3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图。
30.图5是图4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31.图6是图4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直管部;2、弯管部;3、第二直管部;4、安装轴;5、滤网;6、阀门;7、排污孔;8、堵盖;9、拉环;10、限位环;11、控制块;12、控制帽;13、限位机构;131、齿轮;132、齿槽;14、限位块;15、限位槽;16、磁铁;17、指针;18、标线。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弯管。参照图1,弯管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直管部1、弯管部2以及第二直管部3,并且第一直管部1、弯管部2以及第二直管部3一体成型连接。
35.参照图1和图2,第一直管部1的内壁沿其径向方向设置有安装轴4,并且安装轴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滤网5。同时,滤网5的周向侧壁与第一直管部1的内壁相抵接,以使得滤网5能够对第一直管部1中的液体进行过滤。
36.参照图3和图4,安装轴4的一端端部延伸至第一直管部1的外部并与第一直管部1通过密封轴承形成转动配合,第二直管部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其端口启闭的阀门6。
37.参照图4和图5,弯管部2的外壁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排污孔7,并且排污孔7内螺纹连接有堵盖8,以使得堵盖8能够控制排污孔7启闭。
38.将堵盖8从排污孔7中旋出,然后将阀门6关闭。然后旋动安装轴4带动滤网5转动时,此时,第一直管部1内的杂质即可通过排污孔7排出,以实现第一直管部1内的杂质的快速清理。
39.参照图4和图5,堵盖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拉环9,以便于使用者对堵盖8的快速转动。同时,堵盖8的侧壁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为固定套设于堵盖8上的限位环10,并且限位环10用于抵接弯管部2外壁,以实现堵盖8旋紧位置的快速确定。
40.参照图2和图6,安装轴4位于第一直管部1外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块11,控制块11上沿安装轴4的轴向方向滑动套设有控制帽12。控制块11的横截面为多边形,并且控制帽12的内壁与控制块11的周向侧壁契合,以实现控制帽12轴向方向的位置限定,进而使得控制帽12能够带动控制块11以及安装轴4转动。
41.参照图2和图6,为了避免第一直管部1中的液体冲击滤网5而造成滤网5转动,第一直管部1与安装轴4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安装轴4转动的限位机构13。限位机构13包括固定套设于控制帽12上的齿轮131,并且第一直管部1的外壁开设有供齿轮131卡入的齿槽132。
42.当拉动或推动控制帽12带动齿轮131运动,并使得齿轮131脱离齿槽132或卡入齿槽132内时,即可实现控制帽12的解锁和锁定,从而实现安装轴4的解锁和锁定。
43.参照图2和图6,控制帽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4,控制块11的侧壁开设有条形的限位槽15。限位槽15的长度方向与安装轴4的轴向方向平行,并且限位槽15供限位块14滑移,从而实现控制帽12滑移距离的限定。
44.参照图2和图6,齿轮131采用铁质材料制成,齿槽132的槽底固定嵌设有磁铁16,以使得齿轮131卡入齿槽132内时,磁铁16能够对齿轮131进行吸引固定。
45.参照图2和图6,控制帽12的外壁设置有指针17,第一直管部1的外壁设置有供指针17对准的标线18。当指针17对准标线18时,滤网5的周向侧壁与第一直管部1的内壁形成抵接,以实现滤网5复位位置的快速确定。
4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弯管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第一直管部1内的杂质进行清理
时,将阀门6关闭。然后旋动拉环9带动堵盖8转动,并使得堵盖8从排污孔7中旋出。与此同时,拉动控制帽12带动齿轮131朝向远离安装轴4的方向运动,并使得齿轮131脱离齿槽132。
47.随后,旋动控制帽12带动控制块11以及安装轴4转动,然后再通过安装轴4带动滤网5转动。紧接着,第一直管部1内的杂质以及滤网5表面的杂质在液体的冲击下通过排污孔7排出,从而实现第一直管部1内的杂质以及滤网5表面的杂质的清理。
48.随后,将堵盖8旋紧在排污孔7内,然后开启阀门6。与此同时,旋动控制帽12带动控制块11以及安装轴4转动,然后再通过安装轴4带动滤网5转动。当指针17队追标线18时,滤网5完成复位。随后,推动控制帽12带动齿轮131朝向安装轴4的方向运动,并使得齿轮131卡入齿槽132内,进而实现安装轴4以及滤网5的锁定。
4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