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连接行李箱底箱壳的铝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12844发布日期:2021-10-27 18:53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箱体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连接行李箱底箱壳的铝框结构。


背景技术:

2.行李箱,亦称旅行箱、拉杆箱,用来放置路途上所需要的行李物品,以方便出行。行李箱根据材质的不同分为软质行李箱和硬质行李箱。硬质行李箱的外壳由abs、pc、pp、eva或铝合金等硬质材料制成,将物品保护在硬质外壳之内,在物品与外加之间构造一保护屏障,从而保护容纳的物品不因挤压碰撞而损毁。
3.行李箱一般由至少两个箱体组成,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两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或周边永久封闭固定连接,以方便用户取放物品。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中国专利号为201310332889.9,公布日为2013.11.27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箱体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硬质行李箱的第一硬质箱体和第二硬质箱体,所述箱体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连接臂,所述连接臂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连接臂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侧及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侧形成连接第一硬质箱体的第一夹持槽,所述连接臂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侧及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侧形成连接第二硬质箱体的第二夹持槽。采用该发明提供的箱体连接结构,第一硬质箱体和第二硬质箱体的周边尺寸相同亦可实现周边封闭连接,对硬质行李箱的硬质箱体尺寸精度要求较低,便于加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5.但是,该连接结构,仅采用车缝或者胶水方式的连接件对箱体之间的固定,该种方式,车缝线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摩擦崩断,胶水在使用时间过久固化之后,容易因为外部的碰撞使得胶水无法粘紧而使得箱体脱离,从而造成行李箱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可靠,安装方便且不易损坏的连接结构。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连接行李箱底箱壳的铝框结构,包括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设置在箱体上,所述箱体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固定,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固定条、连接软条、连接压板和固定压板,所述固定条设置在上箱体和下箱体之间,在固定条上设有连接软条,所述连接压板压制连接软条并与固定条连接,所述固定压板设置在固定条的下方并与上箱体和下箱体连接,所述连接压板上设有压板连接柱,所述压板连接柱穿过连接软条、固定条和箱体与固定压板连接,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条与箱体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8.上述结构,在安装时,只需将上箱体和下箱体插入到箱体连接槽内,再通过固定件将第一固定条与上箱体和下箱体连接固定后,将连接软条卡入到固定条内再通过连接压板压在固定条上,使得压板连接柱穿过连接软条、固定条和箱体与固定压板连接,由此将整个连接结构固定在箱体上,安装方便,且上箱体和下箱体通过第一固定条与固定件进行一次
固定后,再通过连接压板与固定压板的相互连接形成二次固定,由此使得该结构的连接更加可靠,同时连接软条设置在固定条上,能对固定条进行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得固定条不易损坏。
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条包括第一固定条、第二固定条和固定连接条,所述第一固定条和第二固定条通过固定连接条连接,在第一固定条与第二固定条形成箱体连接槽,上箱体和下箱体连接在箱体连接槽内,第一固定条与上箱体以及下箱体通过固定件连接固定,由此设置,在安装时只需将上箱体和下箱体插入到箱体连接槽内,再通过固定件将第一固定条与上箱体和下箱体连接固定,即可完成固定条与箱体之间的连接,简单快捷。
10.进一步的,在固定压板上设有连接固定孔,所述连接固定孔与压板连接柱相对应,由此设置,将上箱体和下箱体固定到箱体连接槽内后,再将连接压板压在固定条上,使得压板连接柱穿过连接软条、固定条和箱体与固定压板连接,由此将整个连接结构固定在箱体上。
11.进一步的,在固定压板上还设有放置槽,所述第二固定条位于该放置槽内,通过放置槽的设置,连接时,第二固定条被设置在放置槽内,使得固定压板与上箱体与下箱体之间的连接平整,简洁。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条的顶端的两侧设有向上向内延伸的软条限制条,在两侧的软条限制条之间形成软条放置槽,连接软条设置在该软条放置槽内;在所述软条限制条的侧边设有向内凹陷的软条卡槽,由此,设置连接软条,使得连接压板与固定条通过软条卡槽实现连接,进一步增强固定条与连接软条之间的固定,且通过在第一固定条两侧设置软质的限制条,使得固定条与连接软条之间固定不会由于过于僵硬从而导致两者之间连接处容易破坏。
1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软条包括软条主体和设置在软条主体两侧的软条卡齿,所述软条卡齿设置在软条卡槽内,由此通过软条卡齿即可将连接软条固定在固定条上,简单实用。
14.进一步的,在软条主体上还设有铆钉槽,所述固定件的上端容纳在该铆钉槽内,由此,通过铆钉槽的设置,在连接时不会因为固定件挤压使得连接软条产生突起现象。
15.进一步的,固定件为连接铆钉,由此设置,使得安装简单且紧固。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条与连接软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0.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可连接行李箱底箱壳的铝框结构,包括连接结构1,所述连接结构1设置在箱体2上。
21.所述箱体2包括上箱体21和下箱体22,所述上箱体21和下箱体22通过连接结构1连接固定,所述连接结构1包括固定条11、连接软条12、连接压板13和固定压板14(在图2中示
出),所述固定条11设置在上箱体21和下箱体22之间,在固定条11上设有连接软条12,所述连接压板13压制连接软条12并与固定条11连接,所述固定压板14设置在固定条11的下方并与上箱体21和下箱体22连接,所述连接压板13上设有压板连接柱131,所述压板连接柱131穿过连接软条12、固定条11和箱体2与固定压板14连接,所述连接结构1还包括固定件15,所述固定条11与箱体2通过固定件15固定连接。
22.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固定条11包括第一固定条111、第二固定条112和固定连接条113,所述第一固定条111和第二固定条112通过固定连接条113连接,在第一固定条111与第二固定条112形成箱体连接槽114,上箱体21和下箱体22连接在箱体连接槽114内,第一固定条111与上箱体21以及下箱体22通过固定件15连接固定,由此设置,在安装时只需将上箱体和下箱体插入到箱体连接槽内,再通过固定件将第一固定条与上箱体和下箱体连接固定,即可完成固定条与箱体之间的连接,简单快捷。
23.如图2所示,在固定压板14上设有连接固定孔141,所述连接固定孔141与压板连接柱131相对应,由此设置,将上箱体和下箱体固定到箱体连接槽内后,再将连接压板压在固定条上,使得压板连接柱穿过连接软条、固定条和箱体与固定压板连接,由此将整个连接结构固定在箱体上。
24.如图2所示,在固定压板14上还设有放置槽142,所述第二固定条112位于该放置槽142内,通过放置槽的设置,连接时,第二固定条被设置在放置槽内,使得固定压板与上箱体与下箱体之间的连接平整,简洁。
25.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固定条111的顶端的两侧设有向上向内延伸的软条限制条1111,在两侧的软条限制条1111之间形成软条放置槽1112,连接软条12设置在该软条放置槽1112内;在所述软条限制条1111的侧边设有向内凹陷的软条卡槽1113,由此,设置连接软条,使得连接压板与固定条通过软条卡槽实现连接,进一步增强固定条与连接软条之间的固定,且通过在第一固定条两侧设置软质的限制条,使得固定条与连接软条之间固定不会由于过于僵硬从而导致两者之间连接处容易破坏。
26.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软条12包括软条主体121和设置在软条主体121两侧的软条卡齿122,所述软条卡齿122设置在软条卡槽1113内,由此通过软条卡齿即可将连接软条固定在固定条上,简单实用。
27.如图3所示,在软条主体121上还设有铆钉槽1211,所述固定件15的上端容纳在该铆钉槽1211内,由此,通过铆钉槽的设置,在连接时不会因为固定件挤压使得连接软条产生突起现象。
28.固定件15为连接铆钉,由此设置,使得安装简单且紧固。
29.上述结构,在安装时,只需将上箱体和下箱体插入到箱体连接槽内,再通过固定件将第一固定条与上箱体和下箱体连接固定后,将连接软条卡入到固定条内再通过连接压板压在固定条上,使得压板连接柱穿过连接软条、固定条和箱体与固定压板连接,由此将整个连接结构固定在箱体上,安装方便,且上箱体和下箱体通过第一固定条与固定件进行一次固定后,再通过连接压板与固定压板的相互连接形成二次固定,由此使得该结构的连接更加可靠,同时连接软条设置在固定条上,能对固定条进行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得固定条不易损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