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对张紧机构、例如链、带、绳或类似物进行张紧的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54552发布日期:2023-06-13 23:37阅读:45来源:国知局
用于对张紧机构、例如链、带、绳或类似物进行张紧的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张紧机构、例如链、带、绳、螺杆或类似物进行张紧的张紧装置,所述张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管状的张紧螺母以及至少一个沉入所述张紧螺母中并且与所述张紧螺母相互作用的螺栓。


背景技术:

1、用于张紧链、带、绳或类似物的张紧装置在按照wo 2018/073098a1的构成类别的教导的范畴内例如在起重和运输技术或一般物流领域中使用。例如有关的链、绳或带可以用于将货物例如固定在载重汽车上。为此,有关的张紧机构、例如链、绳或带在一个端部上与运输面耦合,而所述另一个端部借助张紧装置加载,以便将以这种方式要固定的待运输物料固定在装载面上。这原则上已证实可行。

2、除了按照wo 2018/073098a1的之前已经引用并且构成类别的现有技术,也结合对应于ep 2 301 816b1的绳索传动装置调节利用类似的张紧装置。

3、尽管如此,通过de 2 310 152已知一种张紧锁、尤其是金属丝和护套张紧器。所述张紧锁包括管状的张紧螺母,分别一个螺栓从两端拧紧到所述张紧螺母中。所述两个内螺纹是反向的并且通过螺母相对于螺栓的扭转进行张紧过程。

4、此外,所述内螺纹配备有不同的直径,其中,所述一个管状构成的螺栓拧入较大的直径的螺母螺纹中。

5、当涉及例如将待运输物料固定或绑牢在运输车辆的装载面上时,现有技术原则上证实可行。当然在该情况下经常或多或少地要完成大的张紧行程,以便例如补偿相关的张紧机构的下垂。利用现有的张紧装置,这只以显著的花费才能实现,因为为此螺栓必须拧入接纳所述螺栓的管状的张紧螺母中。本发明以此为出发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这样进一步改进用于对张紧机构如链、带、绳或类似物进行张紧的这样的张紧装置,使得可以简单和快速地实现大的张紧行程或可以无问题地控制张紧机构可能的下垂。

2、用于解决该技术问题,用于对张紧机构如链、带、绳或类似物张紧的同类的张紧装置在本发明的范围中的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螺母纵向分成至少两个张紧螺母半部并且具有至少一个与(位置固定的)导向销相互作用的、用于对两个张紧螺母半部径向加载的导向开口。

3、通过将张紧螺母纵向分成至少两个张紧螺母半部,存在可以构成不同的功能状态的原则上的可能性。实际上张紧螺母在第一变型方案中能够实现螺栓的正常的旋入。为此,所述两个张紧螺母半部在它们的接合面的区域中彼此贴靠,并且在张紧螺母内部设置的螺纹线嵌接到与张紧螺母相互作用的螺栓的对应的外螺纹中。在第二和第三变型方案的范围中,所述张紧螺母分别打开。对应于此,对两个张紧螺母半部分别径向加载。为此目的,导向销嵌接到导向开口中并且由此确保两个张紧螺母半部的希望的径向加载。

4、在此,所述两个上面提到的变型能够如下区分,即,在所述第二变型方案中,分别径向克服弹簧的力对所述两个张紧螺母半部加载,所述弹簧使两个张紧螺母半部在所述张紧螺母半部的通过压入螺栓引起的径向张开之后再次贴靠到所述螺栓的螺纹线上。

5、与此相对,第三变型方案的特征在于,连续并且在固定所述弹簧的情况下这样对张紧螺母加载,使得所述两个张紧螺母半部径向彼此间隔开,从而在该状态中,所述螺栓可以相对于所述张紧螺母或者说所述两个间隔开的张紧螺母半部无问题地来回滑动。由此能够总体上实现快速调节,或者在第二变型方案的范围中在考虑跳过一个或多个螺距的情况下,或者对应于第三变型方案,其方式为可以几乎完全灵活地预定用于事后的嵌接的螺纹线。在这方面可看出显著的优点。

6、为了详细实现之前所述的功能性,通常设置两个对置的导向开口。通常也实现两个对置的位置固定的导向销。所述两个对置的位置固定的导向销在此分别嵌接到相邻的配属的导向开口中。亦即一旦所述张紧螺母沿纵向方向运动,则出现相关的导向销和导向开口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由此的结果,可以对两个张紧螺母半部径向加载,从而由于所述张紧螺母半部与在其中沉入的螺栓的间隔,所述螺栓可以线性移动。

7、为了详细实现这一点,相应的导向开口通常两部分式地构造成具有引导区域和撑开区域。所述引导区域通常具有与所述导向销适配的净宽度。与此相对,所述撑开区域通常朝所述张紧螺母的接合面的方向倾斜收窄地构造。作为由此的结果,在相应的位置固定的导向销和在引导区域中的相邻的配属的导向开口之间的相对运动对应于如下情况,即,所述两个张紧螺母半部未被径向加载。然而如果出现相关的导向销与导向开口的撑开区域的相互作用,则由此所述两个张紧螺母半部被径向加载并且彼此撑开,从而所述两个张紧螺母半部以其内侧设置的螺纹线不(再)或者说不(再)能嵌接到所述螺栓的外螺纹中。所述螺栓能够在该情况中与此对应地相对于张紧螺母线性移动。

8、按照另一种有利的设计,所述张紧螺母沉入外套筒的接纳部中。所述外套筒在此通常同样——如张紧螺母——管状地构造并且在其内部接纳张紧螺母并且因此也接纳沉入张紧螺母中的螺栓。在外套筒中的接纳部在此典型地配备有用于所述张紧螺母的配合贴靠区域的贴靠区域。所述贴靠区域通常是所述外套筒的锥形接纳部或者说在所述外套筒的接纳部内部的锥形接纳部。与此相对地,所述配合贴靠区域通常作为所述张紧螺母的锥形区域构造。

9、以这种方式,在外套筒的内部出现在一方面张紧螺母的锥形区域和另一方面外套筒内部中的锥形接纳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只要张紧螺母的锥形区域沉入外套筒的锥形接纳部中,则所述张紧螺母闭合并且所述两个张紧螺母半部沿接合面彼此贴靠。与此相反,所述张紧螺母到在外套筒内部中的连接到接纳部上的扩宽的区域中的运动对应于如下情况,即,所述张紧螺母可以在该扩宽的区域中张开,即通过对两个张紧螺母半部径向加载使张紧螺母张开。

10、对张紧螺母加载并且之前已经说明的弹簧现在确保,张紧螺母借助上述弹簧朝在外套筒中的接纳部的方向被预张紧或已预张紧。为此目的,所述弹簧通常相对于对其包围的弹簧套筒支撑。弹簧套筒本身支撑在外套筒的内部并且更确切地说是可纵向移动地支撑。在此,弹簧套筒在外套筒中的可移动的支承证实为特别有利的,因为由此不仅弹簧套筒而且伴随所述弹簧套筒还有所述弹簧和张紧螺母可以相对于外套筒线性偏移,并且因此张紧螺母可以从在外套筒内部的接纳部朝所述扩宽的区域的方向偏移。由此张紧螺母能够借助可移动的弹簧套筒转移到张开的位置中。在该位置上分别被径向加载的张紧螺母半部因此释放螺栓,所述螺栓在该位置中可以任意线性地相对于张紧螺母来回滑动。由此可以进行之前已经所述的快速调节。

11、此外通常这样进行所述设计,即,对张紧螺母加载的弹簧通常在弹簧套筒和适配器之间张紧。所述适配器在此通常可纵向移动地连接到两个张紧螺母半部上。也就是说,所述张紧螺母和借此所述两个张紧螺母半部的可能的纵向移动通过所述适配器传递到所述弹簧上。在该过程中,弹簧在之前所述的第二变型方案中被压缩,因为在这里弹簧套筒保持其在外套筒内部的位置并且所述张紧螺母与所述适配器一起朝弹簧运动。由此所述弹簧被压缩。

12、与此相对,在第三变型方案中实现的是,在这里移动的弹簧套筒与所述弹簧和中间连接的适配器一起总体上确保,张紧螺母也移动,即从在外套筒内部的接纳部中显露并且偏移到连接在其上的扩宽的区域中。由此张紧螺母张开并且两个张紧螺母半部因此被径向加载。作为由此的结果,随后沉入张紧螺母中的螺栓可以沿其纵向方向移动。

13、为了在用于两个张紧螺母半部的径向加载的可能性的同时详细实现两个张紧螺母半部相对于适配器的之前已经所述的纵向可移动性,适配器配备有相应的径向销。所述适配器的径向销在此嵌接到配属的张紧螺母半部的对应的销开口中。由此所述张紧螺母半部可以相对于适配器径向运动,即通过导向销和配属的导向开口的相互作用加载。同时适配器的嵌接到销开口中的径向销确保,适配器和张紧螺母或者说两个配属的张紧螺母半部可纵向移动地固定地相互耦合。

14、结果是提供一种用于对张紧机构、例如链、带、绳或类似物进行张紧的张紧装置,所述张紧装置与张紧过程优化地适配。即按照要完成的张紧行程,能够总体上区分三个变型方案,可以怎样跨接或完成该张紧行程。在第一变型方案中,张紧螺母以其两个张紧螺母半部闭合并且张紧机构的张紧如下进行,即,螺栓旋入包围所述螺栓的张紧螺母中或从中旋出。

15、与此相对,第二变型方案对应于如下情况,螺栓压入接纳张紧螺母的外套筒中。在这里张紧螺母克服弹簧的力张开并且弹簧同时被张紧。之前带动张紧螺母的螺栓因此以其外螺纹相对于在张紧螺母内部的螺纹线滑动,直至对张紧螺母加载的弹簧已经确保,所述两个张紧螺母半部重新与螺栓置于嵌接中。

16、最后还可能的第三变型方案对应于如下情况,所述螺母与在外套筒内部的弹簧一起纵向移动,从而由此两个张紧螺母半部张开。只要所述弹簧与所述螺母一起保持相对于外套筒占据的移动位置,则该状态可以理论上维持任意长时间。作为由此的结果,所述螺栓能够置于相对于张紧螺母的任意的位置中。当所述弹簧与所述张紧螺母一起移动到其初始位置中并且由此两个之前张开的张紧螺母半部再次被施加到螺栓上,则第三变型方案在此能够在任何时候反转。以这种方式提供了根据需要的快速调节以及精调,这在以前是未知的。在此显示出了显著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