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阀、发动机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33752发布日期:2022-11-03 02:36阅读:60来源:国知局
分流阀、发动机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流阀、发动机及车辆。


背景技术:

2.分流阀主要应用于双缸及多缸同步控制液压系统中,通过调整流经不同通道的流体流量,以控制车辆发动机的运转。
3.目前,车辆通常采用真空控制的分流阀,该分流阀由电磁阀、膜片式真空执行器、推杆、阀片等部件构成,其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控制电磁阀的占空比,控制通道真空执行器内的真空度,克服膜片弹簧的阻力,从而通过推杆推动阀片向左、或向右偏转,打开或封堵不同的流体通道,以控制流体流经不同的流道。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其真空程度降低,这导致分流阀分流控制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流器、发动机及车辆,能够解决分流阀分流控制稳定性差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流阀,包括基座、调节件和驱动机构;
7.所述基座设置有入口、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和第一通道,所述入口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均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端;
8.所述调节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内的板体和伸出所述基座的调节部;
9.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调节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板体在所述第一通道内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的流量。
10.可选的,所述第一通道的截面为轴对称的截面,所述板体的转轴与所述第一通道的截面的对称轴重合,所述板体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道的截面的二分之一。
11.可选的,所述基座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的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调节件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端之间,所述隔板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
12.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件,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设置有蜗杆,所述传动件包括涡轮,所述蜗杆和所述涡轮相啮合;
13.所述调节部与所述涡轮连接。
14.可选的,所述分流阀还包括位置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位置传感器及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调节件的位置信息,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调节件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驱动机构。
15.可选的,所述位置传感器包括霍尔传感器和磁性件,所述磁性件设置于所述调节部,所述霍尔传感器位于所述磁性件的磁感应区域,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霍尔传感器电连接。
16.可选的,所述分流阀还包括与所述基座配合连接的盖体,所述基座和所述盖体形成一容置腔,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
17.可选的,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
18.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中冷器和上述分流阀,所述分流阀设置在所述中冷器上,所述分流阀用于所述分流阀用于调节需通过所述中冷器进行冷却气体的流量。
19.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发动机。
20.本技术实施例中,该分流阀包括基座、调节件和驱动机构,基座上设置有入口、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和第一通道,入口位于第一通道的第一端,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均位于第一通道的第二端,调节件包括设置在第一通道内的板体和伸出基座的调节部,驱动机构与调节部连接,驱动板体在第一通道内转动,以调节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的流量。通过设置该分流阀,以实现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的流量调节,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采用真空控制的分流阀,其分流控制的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流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24.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流阀的结构示意图,该分流阀包括基座10、调节件20和驱动机构30;
25.基座10设置有入口、第一出口11、第二出口12和第一通道,入口位于第一通道的第一端,第一出口11和第二出口12均位于第一通道的第二端;
26.调节件20包括设置于第一通道内的板体21和伸出基座10的调节部22;
27.驱动机构30与调节部22连接,用于驱动板体21在第一通道内转动,以调节第一出口11和第二出口12的流量。
28.其中,该分流阀可适用于对流经的气体或液体进行流量的调节,流体从入口进入第一通道内,通过驱动机构30驱动设置于第一通道内的板体21转动,从而调节从第一出口11和第二出口12流出的流体的流量大小。
29.本技术实施例中,该分流阀包括基座10、调节件20和驱动机构30,基座10上设置有
入口、第一出口11、第二出口12和第一通道,入口位于第一通道的第一端,第一出口11和第二出口12均位于第一通道的第二端,调节件20包括设置在第一通道内的板体21和伸出基座10的调节部22,驱动机构30与调节部22连接,驱动板体21在第一通道内转动,以调节第一出口11和第二出口12的流量。通过设置该分流阀,以实现对第一出口11和第二出口12的流量调节,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采用真空控制的分流阀,其分流控制的稳定性高。
30.本技术实施例使用于具有涡轮增压系统的车辆,对于增压发动机来说,中冷器是增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压器和进气歧管之间安装中冷器,其作用在于降低增压后的高温空气温度、以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具体地,现有的中冷器仅有一个通道,所有从增压器出来的气体都必须通过中冷器的芯体进行冷却后方能进入发动机进气歧管,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进入发动机内部的空气温度低,不利于发动机燃油的蒸发、与空气的混合,从而导致燃烧不充分,发动机热效率下降;另外对于带有废气再循环系统(lp-egr)的发动机来说,由于从增压器出来的压缩气体内混有一定量的发动机废气,废气中包括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水蒸气在低于露点温度后会凝结成水,低于冰点时还会凝固成冰,当增压后的气体流经中冷器后,内部所含的水蒸气会凝结成水随着气流进入到发动机,或凝固成冰堵塞中冷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中冷器上设置有该分流阀,分流阀可对第一出口11和第二出口12的流量进行调节,从而中冷器可根据实际工况选择对应的冷却方式,从而提高中冷器的使用效果。
3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通道的截面为轴对称的截面,板体21的转轴与第一通道的截面的对称轴重合,板体21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通道的截面的二分之一。
32.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通道的截面为轴对称的截面,且板体21的转轴与第一通道的截面的对称轴重合,以使板体21可绕转轴在第一通道内转动,从而调节从第一出口11和第二出口12两个出口的流体流量。
33.具体地,板体21的转轴即为伸出基座10的调节部22,在驱动机构30驱动转轴转动的情况下,以带动板体21在第一通道内转动。具体地,在板体21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通道的截面面积的二分之一的情况下,且设置在第一通道第二端的第一出口11和第二出口12的口径一致,当驱动机构30驱动板体21在第一通道具有与流体流动方向相同的设置方向的情况下,从第一出口11和第二出口12流出的流体流量相等;当驱动机构30驱动板体21在第一通道内具有与流体流动方向具有第一角度的情况下,从而以对第一出口11和第二出口12流出的流体流量进行调节,其中,第一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90度;当驱动机构30驱动板体21在第一通道内具有与流体流动方向垂直的情况下,板体21以对第一出口11或第二出口12封闭,从而控制第一出口11和第二出口12开启和关闭。
34.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道为圆形通道,设置在第一通道内的板体21可为半圆形结构,具体地,在板体21的面积为第一通道的截面面积的二分之一的情况下,半圆形结构的直线边可固定于转轴上,弧形边则随该转轴在第一通道内转动。
3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基座10还设置有位于第一通道内的隔板13,隔板13位于调节件20与第一通道的第二端之间,隔板13用于形成第一出口11和第二出口12。
36.在具体实现时,隔板13设置于第一通道内,且将部分第一通道分隔成两个子通道,具体地,在两个子通道分别与第一出口11和第二出口12相连通,在板体21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板体21与隔板13处于同一水平面,此时,板体21不对流经第一出口11和第二出口12的流
量进行调节。
3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包括驱动电机31和传动件32,驱动电机31的驱动轴设置有蜗杆,传动件32包括涡轮,蜗杆和涡轮相啮合;
38.调节部22与涡轮连接。
3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该驱动机构30具有蜗轮蜗杆结构,蜗轮蜗杆结构用来传递两交错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驱动电机31作为蜗轮蜗杆结构的动力提供部件,为蜗轮蜗杆带动调节部22转动提供所需的动力。
40.具体地,驱动电机31驱动蜗轮转动,调节部22穿过蜗轮上设置的通孔,与蜗轮固定连接,在蜗轮转动以带动调节部22转动,从而使得板体21在第一通道内转动。
4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分流阀还包括位置传感器40和控制器,控制器与位置传感器40及驱动机构30电连接,位置传感器40用于检测调节件20的位置信息,控制器用于根据调节件20的位置信息控制驱动机构30。
42.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的输入端与位置传感器40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与驱动机构30连接,控制器通过接收到位置传感器40检测到的调节件20的位置信息,并根据该位置信息以控制驱动机构30对第一通道内的板体21进行角度调节,从而调节第一出口11和第二出口12的流量。
43.其中,位置信息可包括板体21与隔板13之间的角度信息,具体地,以隔板13为起点,在板体21旋转至与隔板13呈垂直状态时,板体21可将第一出口11或第二出口12覆盖,流体仅能从未被覆盖的另一个出口流出;在板体21旋转至与隔板13处于同一水平线时,板体21未对流出第一出口11和第二出口12的流体进行流量调节;在板体21与隔板13的夹角角度为第一角度时,板体21对第一出口11和第二出口12流出的流体流量进行调节,其中,第一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90度。
44.位置信息还可包括蜗轮蜗杆之间的运动信息,获取固定在蜗轮上的调节部22旋转的角度,从而获取板体21在第一通道内与隔板13之间的角度信息,进一步的,可根据实际工况选择对应的冷却量,从而提高中冷器的使用效果。
4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位置传感器40包括霍尔传感器41和磁性件42,磁性件42设置于调节部22,霍尔传感器41位于磁性件42的磁感应区域,控制器与霍尔传感器41电连接。
46.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磁性件42磁感应区域内的霍尔传感器41,通过感应磁性件42的磁场变化,以判断板体21在第一通道内的方向及位置角度,从而控制器板体21在第一通道内的旋转角度,进而调节第一出口11和第二出口12的流量。其中,磁感应区域的大小及强度,与磁性件42的大小及形状相关,对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4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分流阀还包括与基座10配合连接的盖体50,基座10和盖体50形成一容置腔,驱动机构30设置在容置腔内。
4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驱动机构30设置在由基座10和盖体50形成的容置腔内,以减少驱动机构30被从外部环境破坏的风险,从而提高该分流阀的使用寿命。
49.其中,该盖体50可采用塑性材料制作,并且该盖体50还可集成插接件以及电器线路等,以对整个驱动机构30进行密封。
5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盖板上设置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源接口,电源接口与
驱动机构30电连接。
51.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盖板上设置电源接口,以使该分流阀在内部电源不足或缺乏的情况下,可通过外部电源对驱动机构30供电,从而以提高该分流阀的适用场景。
5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中冷器,还包括上述分流阀,所述分流阀设置在所述中冷器上,所述分流阀用于调节需通过中冷器进行冷却气体的流量。
53.在具体实现时,中冷器左、右气室均有该分流阀,该分流阀的第一出口11与中冷器芯体相连接,第二出口12与短路通道相连接。当外界气温低于某个预先设定的值时,板体21在驱动机构30的驱动作用下,偏向第一侧,直至封堵左气室内与中冷器芯体相连通的第一出口11,此时,来自增压器的气体全部经第二出口12-短路通道-右气室的第二出口12进入到发动机内部,以避免气体温度下降过多;反之,板体21在驱动机构30的驱动作用下,偏向第二侧,直至封堵左气室内与中冷器芯体相连通的第一出口11,气体全部经左气室第一出口11-中冷器芯体-右气;另外,该板体21也可以在驱动机构30的驱动作用下,停留在第一通道内的任何位置,以调整流经第一出口11和第二出口12的气体比值,从而更好地控制中冷器出气口处的温度。
5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由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包含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能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5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