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灶的点火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89335发布日期:2023-01-12 22:43阅读:42来源:国知局
燃气灶的点火阀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燃气灶技术领域,涉及燃气灶的点火阀。


背景技术:

2.点火阀设置在燃气灶中,它是控制气源供应并使燃气灶能点火的手动操作阀。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711415798.6所公开的一种流量控制阀,它包括内空的阀门本体以及与阀门本体相连的前端盖,阀门本体外表面设置有轴向错开的进气管、出气管和引燃气管,在阀门本体内设置有使其内部形成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的隔块,在隔块上开设有使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相通的第一通孔,进气管与第二容纳腔相通,出气管和引燃气管分别与第一容纳腔相通,在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阀芯,阀芯后端开设有与第一通孔同轴的轴孔,在阀芯后端外表面开设有分别与轴孔相通的引燃气孔与出气孔,当阀芯在第一容纳腔内转动时引燃气管与引燃气孔相通且出气管与出气孔相通,引燃气孔为条形且横向开设于阀芯外表面,出气孔由横向倾斜开设的第一调节孔与横向垂直开设的第二调节孔组成,第一调节孔与第二调节孔横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一调节孔、第二调节孔与条形的引燃气孔在阀芯的横方向与轴向方向上均错开设置,在阀芯前端轴向开设有容纳孔,在阀芯上轴向开设有与容纳孔相通的第一缺口,在阀芯与前端盖之间设置有能轴向移动且贯穿前端盖的转轴,转轴上凸设有挡块,转轴插入容纳孔内且挡块能在第一缺口内移动,当挡块位于第一缺口内时引燃气管处于相通状态且出气管与出气孔相通状态或错开状态。在该流量控制阀中,引燃气路与燃烧气路分别由引燃气管和出气管两个不同的供气通道来实现,引燃气路在前且燃烧气路在后,二者分开进行,引燃气路点燃后负责将燃烧气路点燃,提高了点火过程的安全性。
3.然而,上述流量控制阀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结合其说明书附图可知,阀芯为旋塞式结构,其外表面具有锥度,同时第一容纳腔的内壁也要求与阀芯外表面相同的锥度,通过两个锥面相抵靠来形成密封,然而在实际加工中很难做到阀芯外表面与第一容纳腔内壁锥度的统一性而导致会存在着间隙,尤其是在阀门本体内部要加工出锥面本就对加工工艺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从而造成实际所取得的密封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燃气灶的点火阀,解决了密封效果不佳的问题。
5.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6.燃气灶的点火阀,包括设有进气通道、引燃通道及燃烧通道的阀体以及转动连接于阀体内且上端伸出阀体外的操作杆组件,所述的阀体内具有与进气通道连通的过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内于过渡腔的顶壁处具有密封面,阀体内具有连通引燃通道且槽口贯穿密封面的凹槽一以及连通燃烧通道且槽口贯穿密封面的凹槽二,凹槽一与凹槽二围绕操作杆组件的中心线分布,操作杆组件的下端穿过密封面并周向固定有硬度大于密封面
所在位置处的金属阀片,过渡腔内设有使金属阀片与密封面紧密抵靠的弹性件,本点火阀能随着金属阀片的转动依次切换为凹槽一与凹槽二同时关闭、仅凹槽一打开以及凹槽一与凹槽二同时打开。
7.初始状态,金属阀片在弹性件的作用下紧密抵靠在密封面上并处于将凹槽一与凹槽二同时关闭的状态。需要点火时,用户转动操作杆组件来控制金属阀片将凹槽一打开,使得燃气通过进气通道进入到阀体内后能依次经过渡腔及凹槽一进入到引燃通道内,并最终由引燃通道将燃气供向燃气灶的内圈处并配合在内圈处的点火装置进行引燃形成长明火。引燃完成后,用户沿同方向继续转动操作杆组件,此时金属阀片逐渐将凹槽二打开,这样进入到阀体内的一部分燃气就会经凹槽二进入到燃烧通道内,并最终由燃烧通道将燃气供向燃气灶的外圈并被内圈处形成的长明火点燃形成燃烧。通过金属阀片调节凹槽二的开度大小,能够对燃烧通道的流量进行调节,从而实现火势大小的调节。
8.通过在阀体内设置与引燃通道连通的凹槽一以及与燃烧通道连通的凹槽二,凹槽一与凹槽二将密封面同时贯穿的同时两者又是围绕操作杆组件的中心线布置的,由此使得本燃气灶的点火阀仅利用金属阀片的转动便能控制进气通道与引燃通道的连通或断开以及进气通道与燃烧通道的连通或断开,而金属阀片与密封面这种平面密封的方式在贴合度上更容易控制,无论是金属阀片还是密封面在加工时都更容易控制平整度,从而很好地提高了在使用时的密封效果。而且,金属阀片的硬度是大于密封面所在位置处的硬度的,在金属阀片频繁相对于密封面转动的过程中,密封面会被金属阀片磨得越来越平而使两者之间的贴合度更高,进而使密封效果变得更好。
9.在上述的燃气灶的点火阀中,所述的过渡腔的顶壁固连有向下凸出的凸台,密封面为凸台的底面。
10.在实际加工中,将阀体加工为在过渡腔的顶壁固连有向下凸出的凸台,密封面为凸台的底面,密封面的面积要小于过渡腔顶壁的面积,加工的时候能够更容易做到使密封面更加平整,这样一方面能保证金属阀片与密封面的初始贴合度,同时又能在后续的使用中通过金属阀片磨密封面而使两者的贴合度更好,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效果。
11.在上述的燃气灶的点火阀中,所述的凸台底部还设有若干凹槽三,凹槽一、凹槽二及各凹槽三同时围绕操作杆组件的中心线分布,且凹槽一与凹槽二相邻设置。
12.通过各凹槽三的设置,使得密封面的实体部分更少,在金属阀片相对于凸台的转动过程中能更容易将密封面磨得平整,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效果。
13.在上述的燃气灶的点火阀中,所述的凸台为圆形,凹槽一、凹槽二及各凹槽三均呈弧形窗口状,金属阀片的边缘设有弧形缺口,凹槽一与凹槽二的弧度和小于180
°
且凹槽二的弧度大于凹槽一的弧度,弧形缺口处的弧度不小于凹槽一与凹槽二的弧度和。
14.凹槽一及凹槽二均呈弧形窗口状,金属阀片的边缘设有弧形缺口,弧形缺口处的弧度不小于凹槽一与凹槽二的弧度和,这样设置保证了金属阀片实现对点火阀进行凹槽一与凹槽二同时关闭(此时弧形缺口与同时与凹槽一及凹槽二错开)、仅凹槽一打开(此时弧形缺口与凹槽二错开)以及凹槽一与凹槽二同时打开(此时弧形缺口同时与凹槽一及凹槽二相对)这样三个状态的切换,从而使得本点火阀能通过金属阀片与密封面贴合的方式来实现密封。
15.在上述的燃气灶的点火阀中,所述的阀体包括主体以及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于主
体上端的阀盖,主体顶部具有向下凹入的凹口,过渡腔由凹口内壁及阀盖底壁所围成,凸台一体固连于阀盖底部,主体与阀盖之间设有环形的密封垫且凹口的口部位于密封垫内侧。
16.装配时,将操作杆组件下端穿过阀盖且两者形成定位后,在操作杆组件下端套接金属阀片,然后将弹性件放入凹口内并将阀盖固定在主体上端,凹口内壁与阀盖底壁便围成过渡腔,凸台与金属阀片自然也就位于过渡腔内。凸台一体固连于阀盖底部,阀体由主体与阀盖通过紧固件相固定后形成,这样对于密封面的平整度能够在加工时更好地控制,从而在后续金属阀片相对凸台的转动中也能够更容易将密封面磨得更加平整以保证两者之间的贴合度,从而保证密封效果。
17.在上述的燃气灶的点火阀中,所述的金属阀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阀盖采用铝材料制成。
18.金属阀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阀盖采用铝材料制成,意味着金属阀片的硬度要较大于凸台的硬度,从而使得本燃气灶的点火阀能利用金属阀片的转动将密封面磨得更加平整以保证密封效果。
19.在上述的燃气灶的点火阀中,所述的弹性件包括圆环片以及沿周向分布的若干弹性连接片,操作杆组件下端穿过圆环片的中心孔,各弹性连接片的上端均一体固连于圆环片的边缘,各弹性连接片的下端分别抵靠在凹口的内壁上。
20.在组装时,经弹性件通过圆环片套在操作杆组件下端并抵靠在金属阀片上,当阀盖与主体固定连接形成阀体后弹性件的各弹性连接片下端抵靠在凹口的内壁上,由此产生对金属阀片向上的顶压力而使金属阀片与密封面紧密贴靠在一起形成密封。
21.在上述的燃气灶的点火阀中,所述的凹口内壁沿周向固定连接有若干定位块,各定位块上端均设有定位卡槽,各弹性连接片的下端分别抵靠在对应的定位块上并卡在定位卡槽内。
22.各弹性连接片的下端分别抵靠在对应的定位块上并卡在定位卡槽内,这样在用户通过操作杆组件带动金属阀片转动进行点火操作及火势大小的调节时,弹性件不会在摩擦力作用下随着金属阀片一同转动,这样可以减少弹性件的损耗以保证金属阀片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始终能与密封面形成紧密的配合。
23.在上述的燃气灶的点火阀中,作为另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的弹性件包括支撑弹簧,支撑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在金属阀片与凹口底壁上。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燃气灶的点火阀通过在阀体内设置与引燃通道连通的凹槽一以及与燃烧通道连通的凹槽二,凹槽一与凹槽二将密封面同时贯穿的同时两者又是围绕操作杆组件的中心线布置的,由此仅利用金属阀片的转动便能控制进气通道与引燃通道的连通或断开以及进气通道与燃烧通道的连通或断开,而金属阀片与密封面这种平面密封的方式在贴合度上更容易控制,无论是金属阀片还是密封面在加工时都更容易控制平整度,从而很好地提高了在使用时的密封效果。
25.此外,金属阀片的硬度是大于密封面所在位置处的硬度的,在金属阀片频繁相对于密封面转动的过程中,密封面会被金属阀片磨得越来越平而使两者之间的贴合度更高,进而使密封效果变得更好。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燃气灶的点火阀的示意图。
27.图2是本燃气灶的点火阀的俯视图。
28.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29.图4是图2中b-b向的剖视图。
30.图5是本燃气灶的点火阀中金属阀片与凸台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31.图6是本燃气灶的点火阀中金属阀片与凸台之间的分解示意图。
32.图7是本燃气灶的点火阀中凸台处的示意图。
33.图8是本燃气灶的点火阀中弹性件位于主体内的示意图。
34.图9是本燃气灶的点火阀中主体的俯视图。
35.图10是图9中c-c向的剖视图。
36.图中,1、阀体;1a、进气通道;1b、引燃通道;1b1、通气段一;1b2、通气段二;1b3、连接段;1c、燃烧通道;1d、过渡腔;1e、密封面;1f、主体;1f1、安装孔;1f2、环形分隔部;1f3、定位块;1f4、定位卡槽;1f5、弧形导气槽;1f6、通气孔;1f7、过气槽;1g、阀盖;1g1、凹槽一;1g2、凹槽二;1g3、凹槽三;1g4、凸台;1g5、活动孔;1g6、凸出部;1g61、限位缺口;1g62、限位卡槽;1g7、引燃入气孔;1g8、过气孔;1g9、燃烧入气槽;2、操作杆组件;2a、杆体;2b、弹簧座;2c、复位弹簧;3、金属阀片;3a、弧形缺口;4、弹性件;4a、圆环片;4b、弹性连接片;5、密封垫;6、限位销;7、调节螺钉;8、电磁阀芯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38.实施例一
39.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燃气灶的点火阀,包括设有进气通道1a、引燃通道1b及燃烧通道1c的阀体1以及转动设置于阀体1内上端伸出阀体1外的操作杆组件2,操作杆组件2具有弹性且当操作杆组件2克服自身弹力向下移动时能控制燃气灶内的点火器工作。具体地,进气通道1a沿水平设置,阀体1内还设有沿竖直设置的安装孔1f1,进气通道1a的出口与安装孔1f1侧向连通,安装孔1f1内设有电磁阀芯组件8,阀体1内具有过渡腔1d且阀体1内于过渡腔1d与安装孔1f1的上端孔口之间设有环形分隔部1f2,电磁阀芯组件8的上端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将环形分隔部1f2的中心孔封堵,操作杆组件2下端伸入过渡腔1d内且操作杆组件2下移能向下顶推电磁阀芯组件8。电磁阀芯组件8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可参照专利申请号为201711415798.6所公开的一种流量控制阀。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杆组件2包括杆体2a、卡接固定在伸出阀体1外的杆体2a上的弹簧座2b以及套设在杆体2a上的复位弹簧2c,复位弹簧2c两端分别抵靠在弹簧座2b与阀体1上端外。
40.进一步地,如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阀体1内于过渡腔1d的顶壁处具有密封面1e,阀体1内具有连通引燃通道1b且槽口贯穿密封面1e的凹槽一1g1以及连通燃烧通道1c且槽口贯穿密封面1e的凹槽二1g2,操作杆组件2的下端穿过密封面1e并周向固定有硬度密封面1e所在位置处的金属阀片3,过渡腔1d内设有作用在金属阀片3上使其与密封面1e紧密抵靠的弹性件4。杆体2a下端具有横截面呈非圆形的连接头,金属阀片3上具有与连接头横
截面形状相匹配的连接孔。其中,凹槽一1g1与凹槽二1g2围绕操作杆组件2的中心线分布,金属阀片3转动能使本点火阀依次切换为凹槽一1g1与凹槽二1g2同时关闭、仅凹槽一1g1打开以及凹槽一1g1与凹槽二1g2同时打开。在本实施例中,过渡腔1d的顶壁固连有向下凸出的凸台1g4,密封面1e为凸台1g4的底面。凸台1g4底部还设有若干凹槽三1g3,凹槽一1g1、凹槽二1g2及各凹槽三1g3同时围绕操作杆组件2的中心线分布,且凹槽一1g1与凹槽二1g2相邻设置。凸台1g4为圆形,凹槽一1g1、凹槽二1g2及各凹槽三1g3均呈弧形窗口状,金属阀片3的边缘设有弧形缺口3a,凹槽一1g1与凹槽二1g2的弧度和小于180
°
且凹槽二1g2的弧度大于凹槽一1g1的弧度,弧形缺口3a处的弧度不小于凹槽一1g1与凹槽二1g2的弧度和。
41.进一步地,如图1、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阀体1包括主体1f以及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主体1f上端的阀盖1g,主体1f顶部具有向下凹入的凹口,过渡腔1d由凹口内壁及阀盖1g底壁所围成,凸台1g4一体固连于阀盖1g底部,主体1f与阀盖1g之间设有环形的密封垫5且凹口的口部位于密封垫5的内侧。进气通道1a、引燃通道1b及燃烧通道1c均水平设置于主体1f上,引燃通道1b与燃烧通道1c相平行且进气通道1a与两者相垂直,环形分隔部1f2及安装孔1f1也均位于主体1f上。进一步地,阀盖1g内设有沿竖直设置的引燃入气孔1g7以及倾斜设置的过气孔1g8,引燃入气孔1g7的下端孔口贯穿凹槽一1g1的槽顶壁,过气孔1g8的两端孔口分别贯穿引燃入气孔1g7的孔壁及阀盖1g的底壁,主体1f上端设有弧形导气槽1f5且过气孔1g8贯穿阀盖1g底壁的一端孔口朝下的投影位于弧形导气槽1f5内,主体1f内还设有沿竖直竖直的通气孔1f6,通气孔1f6上端孔口贯穿弧形导气槽1f5的槽底壁且通气孔1f6的下端孔口与引燃通道1b侧向连通。阀盖1g内还设有燃烧入气槽1g9,燃烧入气槽1g9分别贯穿阀盖1g的底面以及凹槽二1g2的槽侧壁,主体1f内设有过气槽1f7,过气槽1f7的下端槽口与燃烧通道1c侧向连通,过气槽1f7的上端槽口与燃烧入气槽1g9贯穿阀盖1g底面的槽口相对接。引燃通道1b包括通道段一、通道段二以及连接于通道段一与通道段二之间的连接段,通道段二内螺纹连接有调节螺钉7,通气孔1f6的下端孔口与连接段相连通,且转动调节螺钉7能够调节通气孔1f6下端孔口的出气量大小。
42.如图1、图3、图4和图7所示,阀盖1g上设有同轴设置的活动孔1g5与配合孔,活动孔1g5的孔径大于配合孔,活动孔1g5的下端孔口贯穿密封面1e,凹槽一1g1、凹槽二1g2及各凹槽三1g3分布在活动孔1g5的外侧且金属阀片3将活动孔1g5的下端孔口封闭。杆体2a自下向上依次穿过活动孔1g5与配合孔至阀盖1g外,杆体2a靠近下端位置处具有环形挡肩,环形挡肩位于活动孔1g5内且环形挡肩外径大于配合孔的孔径。阀盖1g上端外具有呈圆柱状的凸出部1g6,配合孔沿轴向贯穿凸出部1g6,凸出部1g6的上端设有限位缺口1g61,杆体2a的侧部固定连接有位于限位缺口1g61内的限位销6,凸出部1g6的侧部还设有限位卡槽1g62,限位卡槽1g62的上端槽口贯穿限位缺口1g61的底壁,限位卡槽1g62上端槽口到限位缺口1g61一侧槽壁的距离大于限位卡槽1g62上端槽口到限位缺口1g61另一侧槽壁的距离,当金属阀片3转动使本点火阀从凹槽一1g1与凹槽二1g2同时关闭切换至仅凹槽一1g1打开时,限位销6从限位缺口1g61的一侧槽壁沿限位缺口1g61移动至限位卡槽1g62的上方。
43.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所示,弹性件4包括圆环片4a以及沿周向分布的若干弹性连接片4b,操作杆组件2的下端穿过圆环片4a的中心孔,各弹性连接片4b的上端均一体固连于圆环片4a的边缘,各弹性连接片4b的下端分别抵靠在凹口的内壁上。凹口内壁沿周向固定连接有若干定位块1f3,各定位块1f3上端均设有定位卡槽1f4,各弹性连接片4b的下端分别
抵靠在对应的定位块1f3上并卡在定位卡槽1f4内。
44.初始状态,金属阀片3在弹性件4的作用下紧密抵靠在密封面1e上并处于将凹槽一1g1与凹槽二1g2同时关闭的状态,固定连接在杆体2a侧部的限位销6位于限位缺口1g61距离限位卡槽1g62的上端槽口较近的一侧槽壁位置处。需要点火时,用户一边旋转操作杆组件2并一边将操作杆组件2向下压,金属阀片3随着操作杆组件2的转动将凹槽一1g1打开,在该过程中操作杆因为限位销6被限位缺口1g61底壁所阻挡而不会向下移动,因此电磁阀芯组件8仍封堵在环形分隔部1f2的中心孔处而导致燃气不会进入到过渡腔1d内。直到限位销6移动至限位卡槽1g62的上端槽口位置处时,操作杆组件2会因为限位销6失去了阻挡而向下移动,这样一来操作杆组件2就会顶压电磁阀芯组件8的上端而使环形分隔部1f2的中心孔被打开,这样进气通道1a内的燃气就会依次经安装孔1f1、过渡腔1d及凹槽一1g1进入到引燃通道1b内,并最终由引燃通道1b将燃气供向燃气灶的内圈处并配合在内圈处的点火装置形成引燃。完成引燃后,用户将手松开,操作杆组件2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复位,此时电磁阀芯组件8上端在热电效应作用下仍保持将环形分隔部1f2的中心孔打开的状态,使得引燃通道1b的燃气能持续不断地供应以保证内圈保持燃烧状态而形成长明火。
45.当燃气灶的内圈完成引燃后,用户沿同方向继续转动操作杆组件2,此时金属阀片3逐渐将凹槽二1g2打开,这样进入到阀体1内的一部分燃气就会经凹槽二1g2进入到燃烧通道1c内,最终由燃烧通道1c将燃气供向燃气灶的外圈并被内圈处形成的长明火点燃形成燃烧。通过金属阀片3调节凹槽二1g2的开度大小,能够对燃烧通道1c的流量进行调节,从而实现火势大小的调节。
46.实施例二
47.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包括支撑弹簧,支撑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在金属阀片3与凹口底壁上。
48.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