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装式造雪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36327发布日期:2023-03-04 01:24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装式造雪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人工造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吊装式造雪机。


背景技术:

2.人工造雪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最早的造雪方法是利用碎冰机制取碎冰再鼓吹至滑雪场地。1950年,p.wayne率先提出利用压缩空气和喷嘴节流制取雪晶, 创造了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人工造雪机。时至今日, 随着冰雪运动的日益普及,人工造雪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3.目前内混型造雪机由于效率高、造雪效果好,迅速占据造雪机的主流市场,但受限于场地大小、空气流通状况、湿球温度、风速等条件影响,当前市场上室内型内混型造雪机普遍存在以下缺点:一、不能调节机体角度和旋转致使场地不能万全被雪覆盖,不能调节喷雪距离;二、造雪机不能提升与下降,维护操作人员不易操控等。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装式造雪机,其通过安装筒吊设在室内滑雪场的棚顶,通过雪炮本体喷出水雾,利用室内滑雪场的低温环境使水雾在下落过程中凝结实现造雪。
5.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装式造雪机,其设有轴承和电机,能够带动雪炮本体旋转,增大造雪的面积范围。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安装筒,其上端与室内滑雪场的棚顶连接;轴承,其由轴承外圈、轴承内圈以及设置在所述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之间的滚珠组成;所述轴承内圈的上端面与所述安装筒的下端连接;在所述轴承外圈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轮齿;电机,其设置在所述安装筒的一侧,并与所述轴承内圈连接;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轮齿相啮合的主动轮,用于带动所述轴承外圈旋转;以及内芯,其设置在所述轴承内圈内,并与所述轴承内圈连接,在所述内芯上设有轴向设置的水源连接口和气源连接口;倒u型支架,其上端的中心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所述轴承外圈连接,用于连接雪炮本体并使之随轴承外圈旋转;雪炮本体,其设置在所述连接环的正下方,并与所述倒u型支架的下端相铰接;所述雪炮本体通过水管和气管分别与所述水源连接口和气源连接口连接;所述雪炮本体用于产生和吹出水雾,水雾在室内滑雪场的低温环境内凝结实现造雪。
7.优选的是,还包括:俯仰调节气缸,其基部设置在所述雪炮本体上,所述俯仰调节气缸的缸杆末端与所述倒u型支架连接,用于调整所述雪炮本体的俯仰角度。
8.优选的是,所述安装筒包括:第一筒体,其上端设有与室内滑雪场的棚顶可拆卸连接的法兰;第二筒体,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的正下方,在所述第二筒体内设有吊梁,所述第二筒体的下端与所述轴承内圈连接;定滑轮,其固设在所述第一筒体的中部,在所述第一筒体的中部设有径向设置的开窗;牵引绳,其上端自所述开窗伸出与牵引装置连接,下部缠绕在所述定滑轮上,下端与所述吊梁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筒体升降,进而调整雪炮本体的高度。
9.优选的是,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的下端;第二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筒体的上端,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适配能够嵌入所述第一连接部内;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设有横向贯通的销孔;连接销依次穿过所述销孔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连接。
10.优选的是,还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其分别相对设置,并罩设在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的外部;所述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之间设有供所述牵引绳伸出的间隙。
11.优选的是,所述雪炮本体包括:外壳;环形管,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前端,在所述环形管的前端面沿圆周均布设有多个核子器,用于将水和压缩空气混合,将水剪切形成水雾;水管接头和气管接头,其设置在所述环形管的后端面上,并分别与所述水管和气管连接,用于向环形管内注入水和压缩空气;出风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位于所述环形管的后方,用于产生风力吹动水雾。
12.优选的是,所述出风装置包括:风扇筒,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位于所述外壳同心设置;风扇电机,其设置在所述风扇筒的中部,用于输出旋转动力;风扇总成,其设置在所述风扇筒的后部,并与所述风扇电机连接,用于在所述风扇电机的带动下旋转产生风力。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通过安装筒吊设在室内滑雪场的棚顶,通过雪炮本体喷出水雾, 水雾在低温的空气中冻结、膨胀过冷形成“晶核”,晶核在落地过程中不断聚集空气中的水汽和水滴继续冷却生长形成雪;由于无需再单独配置低温环境制冷系统,安装简便;设有轴承和电机,能够带动雪炮本体旋转,增大造雪的面积范围;设有俯仰调节气缸能够调节雪炮本体的俯仰角度。
附图说明
14.图1是发明一种吊装式造雪机的立体图1。
15.图2是发明一种吊装式造雪机的立体图2。
16.图3是发明中安装筒的剖视图。
17.图4是发明中转轴处的剖视图。
18.图5是发明中雪炮本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20.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21.如图1-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实现形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安装筒110的上端与室内滑雪场的棚顶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安装筒110包括:第一筒体111的上端设有与室内滑雪场的棚顶可拆卸连接的法兰;第二筒体112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111的正下方,在所述第二筒体112内设有吊梁112a,所述第二筒体112的下端与所述轴承内圈122连接。定滑轮113固设在所述第一筒体111的中部,在所述第一筒体111的中部设有径向设置的开窗111a;牵引绳114的上端自所述开窗111a伸出与牵引装置连接,牵引绳114的下部缠绕在所述定滑轮113上,牵引绳114的下端与所述吊梁112a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筒体112升降,进而调整雪炮本体160的高度。作为进一步优选,还包括:第一连接部115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111的下端;第二连接部116设置在所述第二筒体112的上端,所述第二连接部116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5相适配能够嵌入所述第一连接部115内;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15和第二连接部116上设有横向贯通的销孔;连接销117依次穿过所述销孔将所述第一连接部115和第一连接部116连接。
22.轴承120由轴承外圈121、轴承内圈122以及设置在所述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之间的滚珠123组成;所述轴承内圈122的上端面与所述安装筒110的下端连接;在所述轴承外圈121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轮齿124。
23.电机130设置在所述安装筒110的一侧,并与所述轴承内圈122连接;在所述电机130的输出轴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轮齿124相啮合的主动轮131,用于带动所述轴承外圈121旋转。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电机130通过电机安装架与所述轴承内圈122连接。
24.内芯140设置在所述轴承内圈122内,并与所述轴承内圈122连接,在所述内芯140上设有轴向设置的水源连接口141和气源连接口142。
25.倒u型支架150的上端的中心设有连接环151,所述连接环151与所述轴承外121圈连接,用于连接雪炮本体160并使之随轴承外圈121旋转。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俯仰调节气缸180的基部设置在所述雪炮本体160上,所述俯仰调节气缸180的缸杆末端与所述倒u型支架150连接,用于调整所述雪炮本体160的俯仰角度。
26.雪炮本体160设置在所述连接环150的正下方,并与所述倒u型支架150的下端相铰接;所述雪炮本体160通过水管171和气管172分别与所述水源连接口141和气源连接口142连接;所述雪炮本体160用于产生和吹出水雾,水雾在室内滑雪场的低温环境内凝结实现造雪。作为一种优选,外壳161;环形管162设置在所述外壳161的前端,在所述环形管162的前端面沿圆周均布设有多个核子器162a,用于将水剪切成水雾;水管接头163和气管接头164
设置在所述环形管162的后端面上,并分别与所述水管和气管连接,用于向环形管内注入水和压缩空气;出风装置165设置在所述外壳161内,并位于所述环形管162的后方,用于产生风力吹动水雾。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出风装置165包括:风扇筒165a设置在所述外壳161内,并位于所述外壳161同心设置;风扇电机165b设置在所述风扇筒165a的中部,用于输出旋转动力;风扇总成165c设置在所述风扇筒165a的后部,并与所述风扇电机165b连接,用于在所述风扇电机165b的带动下旋转产生风力。作为一种优选,在核子器162a内设有用于融冰防冻的电加热装置。作为一种优选,在所述风扇筒165a的外周设有用于融冰的加热带。作为进一步优选,还设有电控柜,所述电控柜与所述牵引装置、电机130、俯仰调节气缸180、风扇筒165a、电加热装置和加热带电连接,用于实现远程控制。
27.在使用过程中,先通过安装筒110吊装在室内滑雪场的棚顶连接;位于下方的雪炮本体160将水剪切成水雾并吹出,水雾在室内滑雪场的低温环境内凝结实现造雪。通过电机130带动轴承外圈121旋转进而带动雪炮本体160旋转,增大造雪的面积范围;通过俯仰调节气缸180调节雪炮本体110的俯仰角度。当需要调整雪炮本体160高度时,移除连接销117,通过调整牵引绳114的长度实现雪炮本体160的升降。
2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俯仰调节气缸180的基部设置在所述雪炮本体160上,所述俯仰调节气缸180的缸杆末端与所述倒u型支架150连接,用于调整所述雪炮本体160的俯仰角度。
2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筒110包括:第一筒体111的上端设有与室内滑雪场的棚顶可拆卸连接的法兰;第二筒体112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111的正下方,在所述第二筒体112内设有吊梁112a,所述第二筒体112的下端与所述轴承内圈122连接。定滑轮113固设在所述第一筒体111的中部,在所述第一筒体111的中部设有径向设置的开窗111a;牵引绳114的上端自所述开窗111a伸出与牵引装置连接,牵引绳114的下部缠绕在所述定滑轮113上,牵引绳114的下端与所述吊梁112a可拆卸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筒体112升降,进而调整雪炮本体160的高度。
3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连接部115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111的下端;第二连接部116设置在所述第二筒体112的上端,所述第二连接部116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5相适配能够嵌入所述第一连接部115内;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15和第二连接部116上设有横向贯通的销孔;连接销117依次穿过所述销孔将所述第一连接部115和第一连接部116连接。
3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罩体191和第二罩体192,其分别相对设置,并罩设在所述第一筒体111和第二筒体112的外部;所述第一罩体191和第二罩体192之间设有供所述牵引绳114伸出的间隙。
3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雪炮本体160包括:外壳161;环形管162设置在所述外壳161的前端,在所述环形管的前端面沿圆周均布设有多个核子器162a,用于将水和压缩空气混合,将水剪切形成水雾;水管接头163和气管接头164设置在所述环形管162的后端面上,并分别与所述水管和气管连接,用于向环形管内注入水和压缩空气;出风装置165设置在所述外壳161内,并位于所述环形管162的后方,用于产生风力吹动水雾。由于向环形管内注入水和压缩空气,压缩空气能够对水进行吹扫,能够避免停机时水在环形管内残留而引起冰冻和堵塞。作为一种优选,在核子器162a内设有用于融冰防冻的电加热装置。
3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装置165包括:风扇筒165a设置在所述外壳161内,并
位于所述外壳161同心设置;风扇电机165b设置在所述风扇筒165a的中部,用于输出旋转动力;风扇总成165c设置在所述风扇筒165a的后部,并与所述风扇电机165b连接,用于在所述风扇电机165b的带动下旋转产生风力。通过调节风扇电机165b的转速,能够调节喷雪的距离。作为一种优选,在所述风扇筒165a的外周设有用于融冰的加热带。
34.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吊装式造雪机1,其通过安装筒吊设在室内滑雪场的棚顶,通过雪炮本体喷出水雾, 水雾在低温的空气中冻结、膨胀过冷形成“晶核”,晶核在落地过程中不断聚集空气中的水汽和水滴继续冷却生长形成雪;设有轴承和电机,能够带动雪炮本体旋转,增大造雪的面积范围;设有俯仰调节气缸能够调节雪炮本体的俯仰角度;在需要维修时,可将连接销拔出,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离,在通过牵引绳和牵引装置将雪炮本体降下,便于维修。
35.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