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燃油压力波动的管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60938发布日期:2022-07-06 01:46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低燃油压力波动的管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油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燃油压力波动的管路结构。


背景技术:

2.对于缸内直喷发动机来说,所需求的燃油压力很高,一般在15-35mpa。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降低燃油消耗采取断油措施,燃油不喷射到气缸内,此时高压燃油将通过燃油管路回流到油箱,如果不采取降低压力波动措施将导致燃油管路内部压力波动过大,燃油管路受到压力波动发生位移磨损,长时间燃油管路磨损后燃油有泄漏风险。另外,再次泵油的时候燃油管路压力波动太大也会造成燃油喷射质量测量不准确,燃油消耗率升高,动力输出不稳定。现有的燃油管路普遍未采用降低压力波动措施,只是依靠管路自身容积来吸收压力波动,同时固定燃油管路,防止管路移动造成磨损。
3.cn104018963a公开了一种压力波动缓冲器,包括上接头、下接头、筒体、至少一块隔板、上盖板和下盖板,筒体上下端分别与上盖板和下盖板固定连接,上接头下端伸进上盖板且与上盖板固定连接;下接头上端与下盖板固定连接,至少一块隔板横置在筒体内,将筒体内分割成下小上大容积增大的腔体,上接头下端内和下接头上端内分别设有与螺纹沉孔相通的节流孔,隔板上也设有节流孔。该压力波动缓冲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拆装,有效地减缓了柴油机燃油管内的压力波动,提高了压力表等测量元件的实用寿命。毋庸置疑,上述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是所属技术领域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燃油压力波动的管路结构,能够降低燃油压力波动,减少管路的固定点,从而简化布置以及降低管路总长度。
5.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降低燃油压力波动的管路结构,包括第一油管、储油件以及第二油管,所述储油件的内部设置有储油腔,所述第一油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外部连接段和第一缓冲段,所述第二油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缓冲段和第二外部连接段,所述第一缓冲段和第二缓冲段均伸入所述储油腔内并使所述储油腔与外部相连通;所述第一缓冲段具有出油口,所述第二缓冲段具有进油口,并且所述出油口和进油口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缓冲段的管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沿径向贯通的出油孔,所述第二缓冲段的管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沿径向贯通的进油孔。
6.进一步,所述第一缓冲段的管壁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出油孔组,多个所述出油孔组均包括沿周向等间隔的多个所述出油孔。
7.进一步,所述第二缓冲段的管壁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进油孔组,多个所述进油孔组均包括沿周向等间隔的多个所述进油孔。
8.进一步,所述第一缓冲段的外径和所述第二缓冲段的外径均小于所述储油件的内径,多个所述出油孔以及多个所述进油孔均与所述储油件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9.进一步,所述第一油管、储油件以及第二油管同轴设置。
10.进一步,所述第一油管、储油件以及第二油管的材质均采用金属,所述第一油管与储油件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储油件与第二油管通过焊接连接。
11.进一步,所述第一油管、储油件以及第二油管的材质均采用pa66+gf30,所述第一油管与储油件通过过盈压装连接,所述储油件与第二油管通过过盈压装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的储油腔容积较大,能够降低燃油压力波动;(2)本实用新型通过间隔设置在第一缓冲段的管壁上的出油孔以及间隔设置在第二缓冲段的管壁上的进油孔,降低燃油通过时的燃油压力波动;(3)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管路的固定点,实现简化布置以及降低管路总长度的目的;(4)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1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燃油流动路径示意图。
17.附图中标记如下:1-第一油管,11-第一外部连接段,12-第一缓冲段,121-出油口,122-出油孔,2-储油件,21-储油腔,3-第二油管,31-第二缓冲段,311-进油口,312-进油孔,32-第二外部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18.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降低燃油压力波动的管路结构,包括第一油管1、储油件2以及第二油管3,沿周向等间隔的储油件2的内部设置有储油腔21,沿周向等间隔的第一油管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外部连接段11和第一缓冲段12,沿周向等间隔的第二油管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缓冲段31和第二外部连接段32,沿周向等间隔的第一缓冲段12和第二缓冲段31均伸入沿周向等间隔的储油腔21内并使沿周向等间隔的储油腔21与外部相连通;沿周向等间隔的第一缓冲段12具有出油口121,沿周向等间隔的第二缓冲段31具有进油口311,并且沿周向等间隔的出油口121和进油口311之间具有间隙,沿周向等间隔的第一缓冲段12的管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沿径向贯通的出油孔122,沿周向等间隔的第二缓冲段31的管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沿径向贯通的进油孔312。使用时,第一外部连接段11与燃油箱的出油口相连通,第二外部连接段32与发动机进油口相连通,来自燃油箱的燃油通过第一油管1进入储油腔21,并经过第二油管3流向发动机,实现发动机供油;一方面,容积较大的储油腔21能够降低燃油压力波动,另一方面,当燃油回流体积大,压力波动大的时候,燃油通过出油口121以及多个出油孔122从第一油管1流到储油腔21内,在这个过程中间隔设置在第一缓冲段12的管壁上的出油孔122能够降低燃油通过时的燃油压力波动,燃油通过进油口311以及多个进油孔312从储油腔21流到第二油管3内,在这个过程中间隔设置在第二缓冲段31的管壁上的进油孔312能够降低燃油通过时的燃油压力波动,燃油压力波动降低后,用于回流燃油的管路无位移磨损风险,从而能够减少管路的固定点,实现简化布置以及降低管路总长度的目的。
19.本实施例中,沿周向等间隔的第一缓冲段12的管壁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出油孔组,多个沿周向等间隔的出油孔组均包括沿周向等间隔的多个沿周向等间隔的出油孔122。多个出油孔122均匀分布在第一缓冲段12的管壁上,能够使燃油通过多个出油孔122时第一缓冲段12受力均匀,降低第一缓冲段12的振动。
20.本实施例中,沿周向等间隔的第二缓冲段31的管壁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进油孔组,多个沿周向等间隔的进油孔组均包括沿周向等间隔的多个沿周向等间隔的进油孔312。多个进油孔312均匀分布在第二缓冲段31的管壁上,能够使燃油从通过多个进油孔312时第二缓冲段31受力均匀,降低第二缓冲段31的振动。
21.本实施例中,沿周向等间隔的第一缓冲段12的外径和沿周向等间隔的第二缓冲段31的外径均小于沿周向等间隔的储油件2的内径,多个沿周向等间隔的出油孔122以及多个沿周向等间隔的进油孔312均与沿周向等间隔的储油件2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沿周向等间隔的第一油管1、储油件2以及第二油管3同轴设置,因此储油件2的内壁与多个出油孔122之间的间隙均相同,储油件2的内壁与多个进油孔312之间的间隙均相同,储油件2的内壁与多个出油孔122之间的间隙以及储油件2的内壁与多个进油孔312之间的间隙均能够用于供燃油通过,保证燃油能够通过出油孔122流畅流入储油腔21以及通过进油孔312流畅流入第二管路。
22.本实施例中,第一油管1、储油件2以及第二油管3的材质均采用金属,可以为不锈钢,第一油管1与储油件2通过焊接连接,储油件2与第二油管3通过焊接连接,从而使第一油管1、储油件2以及第二油管3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同时结构强度高,不易发生变形,稳定性好。当然,第一油管1、储油件2以及第二油管3的材质均采用pa66+gf30,pa66+gf30是指pa66(即聚酰胺66或尼龙66)里添加了30%的玻璃纤维的改性pa66的总称,pa66+gf30也叫做增强pa66、pa66+30%gf或者pa66加纤30等等,第一油管1与储油件2通过过盈压装连接,储油件2与第二油管3通过过盈压装连接,从而使第一油管1、储油件2以及第二油管3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23.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