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水龙头的防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42136发布日期:2022-05-25 18:03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水龙头的防烫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式水龙头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加热水龙头的防烫结构。


背景技术:

2.电热水龙头可以快速对水龙头出水进行加热,随着电热水龙头走进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了电热水龙头这一新型的家居产品。然而,以前的这类水龙头,主要用于生活用水,其出水温度一般不超过63℃,具加热体多采用浸入式,龙头外壁温升不高,大多能控制在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内,保证了使用者不被烫伤。随着使用者对热水方便快捷的要求,并可能使用开水的需求,因此在使用电加热功能时,由于水龙头结构的原因,其内部的热量可能快速传递到外部壳体,当水龙头将水加热至100℃时,其水龙头主体外部的温度也非常高,很容易造成烫伤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热水龙头的防烫结构,以减少水龙头外部壳体接收到的热量,避免使用者在接触外部壳体造成烫伤的事故发生。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加热水龙头的防烫结构,设置于加热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套筒和热水管;
5.所述外层套筒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套设于第二筒体的外侧,且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留有封闭的隔热间隙,且所述隔热间隙为真空状态;所述第二筒体套设于所述热水管的外侧,且所述第二筒体与所述热水管之间留有隔离空间;
6.所述热水管包括输出管主体和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缠绕所述输出管主体设置,且所述加热件作用于所述输出管主体;
7.所述外层套筒的上端与加热水龙头的出水端连通。
8.优选的,所述第二筒体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筒体的长度,且所述第二筒体的上下两端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
9.优选的,所述外层套筒的材质为不锈钢。
10.优选的,还包括内层支架,所述内层支架设置于所述隔离空间,位于所述热水管和外层套筒之间;
11.所述热水管的上端设有上固定件,所述热水管的下端设有下固定件,所述热水管通过所述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内层支架。
12.优选的,所述内层支架包括上内层支架和下内层支架;所述上内层支架的下端与所述下内层支架的上端可拆卸连接。
13.优选的,还包括隔热套,所述隔热套套设于所述外层套筒的外侧。
14.上述技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所述防烫结构通过双层不锈钢筒体结构,外层套筒与热水管之间存在隔离空间。隔离空间之中存在空气,而空气导热系数低,是一种绝佳的隔热层,减缓加热装置或热水管的热量传递。同理地,第一筒体和
第二筒体之间留有隔热间隙,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形成封闭的隔热间隙,且隔热间隙为真空状态,隔热间隙亦延缓热量的传递,隔绝热水管的热量散失,有效防止了加热件和输出管主体的热量传递到外层套筒的外侧,从而达到避免用户被烫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内层支架与热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外层套筒、内层支架和热水管的俯视示意图。
19.其中:外层套筒1、热水管2、内层支架3、隔热套4;
20.第一筒体11、第二筒体12;隔热间隙13、隔离空间14;输出管主体21、加热件22;上固定件23、下固定件24;上内层支架31、下内层支架32。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如图1~4所示,一种加热水龙头的防烫结构,设置于加热水龙头,包括外层套筒1和热水管2;
26.所述外层套筒1包括第一筒体11和第二筒体12,所述第一筒体11套设于第二筒体12的外侧,且所述第一筒体11和第二筒体12之间留有隔热间隙13,且所述隔热间隙13为真空状态;所述第二筒体12套设于所述热水管2的外侧,且所述第二筒体12与所述热水管2之间留有隔离空间14;
27.所述热水管2包括输出管主体21和加热件22,所述加热件22缠绕所述输出管主体21设置,且所述加热件22作用于所述输出管主体21;
28.所述外层套筒1的上端与加热水龙头的出水端连通。
29.加热水龙头可参照图2,热水管2为传输开水的管道,加热件22缠绕设置于热水管2的外侧,外层套筒1为加热水龙头壳体的一部分。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防烫结构通过双层不锈钢筒体结构,外层套筒1与热水管2之间存在隔离空间14。隔离空间14之中存在空气,而空气导热系数低,是一种绝佳的隔热层,减缓加热装置或热水管2的热量传递。同理地,第一筒体11和第二筒体12之间形成封闭的隔热间隙13,隔热间隙13能隔绝热量的传递,隔绝热水管2产生的热量,有效防止加热件22和输出管主体21的热量传递到外层套筒1的外侧,从而达到避免用户被烫伤的问题。
30.所述隔热间隙13为真空状态。采用这种结构,配合隔离空间14的空气,可能进一步隔绝热量的传递,有效防止加热件22和输出管主体21的热量传递到外层套筒1的外侧。
31.具体地,所述第二筒体12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筒体11的长度,且所述第二筒体12的上下两端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筒体11的内壁。所述第二筒体12的长度与所述输出管主体21的长度一致,且两者的两个端部分别齐平,能够确保所述输出管主体21的大部分热量能够被所述第二筒体12所接收,减低所述第一筒体11的热能接收量,再通过隔热间隙13的作用,使得第一筒体11保持在人体适应的范围内。
32.优选地,所述外层套筒1的材质为不锈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外层套筒1采用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产生锈迹,而且还具有耐热性和物理强度,不容易因温度变化或者重物撞击而形变,增强外层套筒1的使用寿命。
33.具体地,所述加热水龙头的防烫结构还包括内层支架3,所述内层支架3设置于所述隔离空间14,位于所述热水管2和外层套筒1之间;
34.所述热水管2的上端设有上固定件23,所述热水管2的下端设有下固定件24,所述热水管2通过所述上固定件23和下固定件24固定于所述内层支架3。
35.内层支架3起到支撑和固定热水管2的作用,防止热水管2发生抖动和位移,从而避免热水管2因位移而出现漏水的问题。而且内层支架3将隔离空间14分隔出两个区域,进一步延缓热量的传导。
36.具体地,所述内层支架3包括上内层支架31和下内层支架32;所述上内层支架31的下端与所述下内层支架32的上端可拆卸连接。
37.内层支架3采用上下分体式结构,使内层支架3在保证支撑强度的情况下,能够获得足够长的长度。上内层支架31与下内层支架32可拆卸连接,便于防烫结构安装和拆卸。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上内层支架31与下内层支架32通过卡勾与卡孔的配合卡接,以实现可拆卸连接。
38.可选地,所述加热水龙头的防烫结构还包括隔热套4,所述隔热套4套设于所述外层套筒1的外侧。
39.请参考图1、图2及图4,可选地,所述加热水龙头的防烫结构还包括隔热套4,所述隔热套4套设于所述外层套筒1的外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优实施例中,外层套筒1还套设有一层隔热套4,进一步隔绝热量传递,防止热水管2或加热装置传递的热量烫伤用户。
4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
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