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保温隔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32906发布日期:2022-07-05 20:17阅读:70来源:国知局
复合式保温隔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隔热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常规隔热材料层与涂装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相结合的复合式保温隔热结构。


背景技术:

2.50℃~800℃保温管线的保温工程中,目前较为成熟的施工工艺为:在现场根据设计对保温材料进行裁剪、裹覆,再用金属或者非金属外护层包覆,最终制成保温隔热结构。这种施工工艺有如下缺点:
3.(1)为满足中、高温管线作业的要求,往往需要缠绕多层保温材料,保温隔热结构较厚、较笨重;
4.(2)现场进行施工的工艺难度大、风险高、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加工精度不高且浪费材料。
5.(3)由于现场加工精度有限,因而采用传统保温材料制作的保温隔热结构很容易出现热穿透缝等现象,节能效果一般(参照gb50264-2013)。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常规隔热材料层与涂装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相结合的复合式保温隔热结构,解决了传统保温隔热结构不稳定、重复利用率低、现场拆卸困难、施工劳动强度大、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复合式保温隔热结构,由内部隔热材料层、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外部隔热材料层和外保护层组成;
9.在被保温物体的外部依次固定设置内部隔热材料层、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外部隔热材料层和外保护层,采用捆扎、抱箍、铆钉、锁扣或者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其中,内部隔热材料层紧挨着被保温物体安装,起到降温作用,将温度降至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的温度适用范围;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自身的隔热效果是普通隔热材料的5-100倍不等,将其安装在内部隔热材料层外面,利用其自身的超强隔热能力,以隔绝大部分热量,再安装外部隔热材料层,使得外部隔热材料层的外壁温度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10.所述内部隔热材料层和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未预先设置为整体式结构;在被保温物体的外部依次用捆扎的方式固定安装内部隔热材料层、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和外部隔热材料层,所述外保护层用抱箍、铆钉、锁扣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最外面。
11.所述内部隔热材料层和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预先设置为整体式结构;将内部隔热材料层和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用保温钉或粘接的方式固定设置为两瓣或者多瓣复合结构。在被保温物体的外部固定安装内部隔热材料层和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组成的整体式结构,所述外部隔热材料层用捆扎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整体式结构的外面,所述外保护层用抱箍、铆钉、锁扣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最外面。
12.捆扎的材料包括铁丝、不锈钢带或抱箍及其他可用于捆扎固定的材料。
13.所述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为有隔热涂层的金属结构层或有隔热涂层的非金属结构层,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的使用温度在150℃-450℃之间,其隔热效果远远高于普通隔热材料层,经过绝热计算,相较于传统保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隔热材料层的厚度,同时满足隔热要求。
14.金属结构层的材质可为不锈钢、碳钢、锰钢、钨钢、合金钢、耐热钢等钢材,铁、铝板、铝合金等金属材料;
15.非金属结构层的材质可为耐高温的塑料等非金属材料。
16.所述内部隔热材料层和外部隔热材料层分别由硬质隔热材料或软质隔热材料组成。
17.所述硬质隔热材料为高温岩棉硬质管壳或其他硬质隔热材料;
18.所述软质隔热材料为有机类隔热材料、无机类隔热材料或其他软质隔热材料。
19.所述内部隔热材料层和外部隔热材料层的厚度根据被保温物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得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的综合成本尽量优化,其总厚度降低,总成本更低,最终可以实现低价格、大批量生产。
20.所述复合式保温隔热结构能够根据被保温物体的实际情况设计成各种形状如圆形、平板、长方形、异形等任何形状。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式保温隔热结构使用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使得保温隔热结构在保证隔热效果的同时减少了整体厚度,降低了常规隔热材料层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安装后,被保温物体的外层厚度降低,对于一些复杂结构的管道,例如两根管道距离较小等复杂结构,提高了安装效率,节约了施工成本。有隔热涂层的金属结构层能够有效的防止塌陷事故的产生,使用寿命长且整体结构更坚固,在高空吊装施工时,更加方便。本复合式保温隔热结构可以提前在工厂预制,节约现场安装时间,工期有保障。
附图说明
23.图1为复合式保温隔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平板形的复合式保温隔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异形的复合式保温隔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其中,1-内部隔热材料层;2-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3-外部隔热材料层;4-外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28.如图1所示,复合式保温隔热结构,由内部隔热材料层1、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2、外部隔热材料层3和外保护层4组成;
29.在被保温物体的外部依次固定设置内部隔热材料层1、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2、外部隔热材料层3和外保护层4,采用捆扎、抱箍、铆钉、锁扣或者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30.安装方案1:内部隔热材料层1和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2未预先设置为整体式结构;在被保温物体的外部依次用捆扎的方式固定安装内部隔热材料层1、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2和外部隔热材料层3,所述外保护层4用抱箍、铆钉、锁扣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最外面。
31.安装方案2:内部隔热材料层1和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2预先设置为整体式结构;在被保温物体的外部固定安装内部隔热材料层1和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2组成的整体式结构,所述外部隔热材料层3用捆扎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整体式结构的外面,所述外保护层4用抱箍、铆钉、锁扣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最外面。
32.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2为有隔热涂层的金属结构层或有隔热涂层的非金属结构层。
33.内部隔热材料层1和外部隔热材料层3分别由硬质隔热材料或软质隔热材料组成。
34.内部隔热材料层1和外部隔热材料层3的厚度根据被保温物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5.如图2和图3所示,复合式保温隔热结构能够根据被保温物体的实际情况设计成各种形状。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具体实施方式都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下的不同实现方式,而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复合式保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内部隔热材料层(1)、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2)、外部隔热材料层(3)和外保护层(4)组成;在被保温物体的外部依次固定设置内部隔热材料层(1)、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2)、外部隔热材料层(3)和外保护层(4),采用捆扎、抱箍、铆钉、锁扣或者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保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隔热材料层(1)和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2)未预先设置为整体式结构;在被保温物体的外部依次用捆扎的方式固定安装内部隔热材料层(1)、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2)和外部隔热材料层(3),所述外保护层(4)用抱箍、铆钉、锁扣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最外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保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隔热材料层(1)和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2)预先设置为整体式结构;在被保温物体的外部固定安装内部隔热材料层(1)和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2)组成的整体式结构,所述外部隔热材料层(3)用捆扎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整体式结构的外面,所述外保护层(4)用抱箍、铆钉、锁扣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最外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保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2)为有隔热涂层的金属结构层或有隔热涂层的非金属结构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保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隔热材料层(1)和外部隔热材料层(3)分别由硬质隔热材料或软质隔热材料组成;所述硬质隔热材料为高温岩棉硬质管壳;所述软质隔热材料为有机类隔热材料或无机类隔热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保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隔热材料层(1)和外部隔热材料层(3)的厚度根据被保温物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保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式保温隔热结构能够根据被保温物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式保温隔热结构,由内部隔热材料层、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外部隔热材料层和外保护层组成;在被保温物体的外部依次固定设置内部隔热材料层、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外部隔热材料层和外保护层,并进行固定。复合式保温隔热结构使用有隔热涂层的隔热材料层,使得保温隔热结构在保证隔热效果的同时减少了整体厚度,降低了常规隔热材料层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安装后,被保温物体的外层厚度降低,提高了安装效率,节约了施工成本。有隔热涂层的金属结构层能够有效的防止塌陷事故的产生,使用寿命长且整体结构更坚固,在高空吊装施工时,更加方便。本复合式保温隔热结构可以提前在工厂预制,节约现场安装时间,工期有保障。工期有保障。工期有保障。


技术研发人员:徐正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正强
技术研发日:2022.01.19
技术公布日:2022/7/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