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效果稳定的刹车片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68572发布日期:2022-07-08 21:3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节效果稳定的刹车片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节效果稳定的刹车片调整结构。


背景技术:

2.电动滑板车上的刹车组件通常由固定座、定刹车片、动刹车片和驱动组件组成。定刹车片和动刹车片间隔设置,驱动组件设置在动刹车片的一侧,用于驱动动刹车片的滑动。使用时,安装在轮子上的刹车盘位于定刹车片和动刹车片之间,当需要刹车时,驱动组件促使动刹车片轴向滑动压在刹车盘上,同时将刹车盘的另一面压在定刹车片上,从而完成刹车。
3.驱动组件包括转轴、驱动杆、扭簧、调节杆、支撑块和滚珠,固定座上设置有安装孔,支撑块固定在安装孔内,支撑块上设置有第一通孔,转轴配合在第一通孔内,动刹车片固定在转轴的第一端,滚珠配合在动刹车片和支撑块之间,支撑块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沿着支撑块的周向延伸,且第一凹槽的深度从其中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加;动刹车片上靠近第一凹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沿着动刹车片的周向延伸,且第二凹槽的深度从其中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加,且第二凹槽和第一凹槽对应设置,第二凹槽深度增加的方向和第一凹槽深度增加的方向相反,滚珠位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调节杆位于转轴的第二端,且调节杆和转轴螺纹连接,扭簧和驱动杆的一端均套设在转轴的第二端,驱动杆的一端在扭簧的作用下抵靠在调节杆的端部,扭簧位于支撑块和驱动杆之间。
4.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动刹车片会不断被磨损,动刹车片与定车片之间的间隙会不断变大,从而导致刹车效果减弱,因此需要转动调节杆来调整动刹车片的轴向位置,从而减小动刹车片与定刹车片之间的间隙,进行刹车补偿,使定刹车片恢复原先的刹车效果。调节时,转动调节杆,由于调节杆和转轴螺纹连接,因此调节杆的转动促使转轴发生轴向的移动,使得动刹车片发生滑动,动刹车片与定车片之间的间隙变小,达到刹车补偿的效果。
5.但是这种结构存在的问题在于,在长时间的使用后,调节杆会发生自转,从而促使转轴的轴向位置移动,影响调节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调节效果稳定的刹车片调整结构,调节杆不会随意转动,调节效果稳定。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调节效果稳定的刹车片调整结构,包括:固定座、转轴、驱动杆、扭簧、动刹车片、调节杆、限位件、支撑块、滚珠和弹性垫片,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支撑块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转轴转动配合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动刹车片固定在所述转轴的第一端,所述滚珠配合在所述动刹车片和所述支撑块之间;所述转轴内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调节杆配合在所述螺纹孔内,所述调节杆上位于所述螺纹孔外的一端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位于所述转轴的第二端处;所述弹性垫片、所述驱动杆
的端部和所述扭簧依次套设在所述转轴的第二端,所述限位件固定在所述驱动杆的端部,所述限位件、所述挡块、所述弹性垫片、所述驱动杆的端部、所述扭簧和所述支撑块依次布置,所述驱动杆和所述转轴之间周向固定,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和所述驱动杆及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限位件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限位槽沿着所述限位件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限位槽的内壁呈曲面设置,所述挡块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凸起沿所述挡块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凸起的表面呈曲面设置,所述凸起在所述弹性垫片的作用下始终配合在所述限位槽内。
9.优选的:所述限位件上设置有卡勾,且所述卡勾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驱动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卡勾插入所述第二通孔内。
10.优选的:所述挡块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呈六边形。
11.优选的:所述驱动杆的端部设置有保护套,所述扭簧位于所述保护套内。
12.优选的: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着所述支撑块的周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从其中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加;所述动刹车片上靠近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着所述动刹车片的周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从其中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加,且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一凹槽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凹槽深度增加的方向和所述第一凹槽深度增加的方向相反,所述滚珠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凸起在弹性垫片的作用下始终配合在限位槽内,弹性垫片具有弹力,限位槽的内壁呈曲面设置,凸起的表面呈曲面设置,因此转动挡块时,挡块上的凸起受力也发生转动,进入不同的限位槽内,挡块的转动带动调节杆的转动,并且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凸起始终处于限位槽内,使得调节杆不会随意转动,调节效果稳定。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调节效果稳定的刹车片调整结构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调节效果稳定的刹车片调整结构的实施例的爆炸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调节效果稳定的刹车片调整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实施例中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实施例中的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实施例中的驱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实施例中的转轴和动刹车片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实施例中的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23.其中:
24.1、固定座;
25.2、转轴;21、螺纹孔;
26.3、驱动杆;31、第二通孔;32、保护套;
27.4、扭簧;
28.5、动刹车片;51、第二凹槽;
29.6、调节杆;61、挡块;611、凸起;612、卡槽;
30.7、限位件;71、限位槽;72、卡勾;
31.8、支撑块;81、第一通孔;82、第一凹槽;
32.9、滚珠;
33.10、弹性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上”、“下”、“左”、“右”、“前”、“后”、“竖直”、“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如图1至图8所示,
37.一种调节效果稳定的刹车片调整结构,包括:固定座1、转轴2、驱动杆3、扭簧4、动刹车片5、调节杆6、限位件7、支撑块8、滚珠9和弹性垫片10,固定座1上设置有安装孔,支撑块8固定在安装孔内,支撑块8上设置有第一通孔81,转轴2转动配合在第一通孔81内;动刹车片5固定在转轴2的第一端,滚珠9配合在动刹车片5和支撑块8之间;转轴2内设置有螺纹孔21,调节杆6配合在螺纹孔21内,调节杆6上位于螺纹孔21外的一端设置有挡块61,挡块61位于转轴2的第二端处;弹性垫片10、驱动杆3的端部和扭簧4依次套设在转轴2的第二端,限位件7固定在驱动杆3的端部,且限位件7、挡块61、弹性垫片10、驱动杆3的端部、扭簧4和支撑块8依次布置,驱动杆3和转轴2之间周向固定,扭簧4的两端分别和驱动杆3及固定座1连接;限位件7上设置有限位槽71,限位槽71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限位槽71沿着限位件7的周向间隔布置,限位槽71的内壁呈曲面设置,挡块61上设置有凸起611,凸起611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凸起611沿挡块61的周向间隔布置,凸起611的表面呈曲面设置,凸起611在弹性垫片10的作用下始终配合在限位槽71内。
38.这样一来,由于凸起611在弹性垫片10的作用下始终配合在限位槽71内,弹性垫片具有弹力,限位槽的内壁呈曲面设置,凸起的表面呈曲面设置,因此转动挡块时,挡块61上的凸起受力也发生转动,进入不同的限位槽内,挡块的转动带动调节杆的转动,并且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凸起始终处于限位槽内,使得调节杆不会随意转动,调节效果稳定。
39.另外的,限位件7上设置有卡勾72,且卡勾72对称设置有两个,驱动杆3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通孔31,卡勾72插入第二通孔31内。
40.这样一来,便于限位件7和驱动杆3之间的组装。
41.另外的,挡块61上设置有卡槽612,卡槽612的横截面呈六边形。
42.这样一来,便于用六角扳手转动挡块61,从而转动调节杆6。
43.另外的,驱动杆3的端部设置有保护套32,扭簧4位于保护套32内。
44.这样一来,保护套32能对扭簧4进行保护,避免扭簧4裸露在空气中。
45.另外的,支撑块8上设置有第一凹槽82,第一凹槽82沿着支撑块8的周向延伸,且第一凹槽82的深度从其中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加;动刹车片5上靠近第一凹槽82的一侧设置
有第二凹槽51,第二凹槽51沿着动刹车片5的周向延伸,且第二凹槽51的深度从其中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加,且第二凹槽51和第一凹槽82对应设置,第二凹槽51深度增加的方向和第一凹槽82深度增加的方向相反,滚珠9位于第一凹槽82和第二凹槽51内。
46.这样一来,刹车前,在扭簧4的轴向弹力作用下,滚珠9处于第一凹槽82和第二凹槽51中深度较大的一端,当进行进行刹车操作时,转动驱动杆3,驱动杆3的转动带动转轴2的转动,转轴2的转动带动第二凹槽51的转动,由于第二凹槽51的深度从其中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加,使得滚珠9在第二凹槽51中所处的位置深度逐渐变小,促使动刹车片5和支撑块8之间的间隙将不断加大,动刹车片5发生轴向的滑动;当刹车完成后,放开驱动杆3,驱动杆3在扭簧4的作用下回复原位,从而促使转轴2回复原位,滚珠9也回复原位。
47.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