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卧式发动机的平衡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22269发布日期:2023-09-04 09:36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卧式发动机的平衡轴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的平衡轴机构,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卧式发动机的平衡轴机构,属于发动机。


背景技术:

1、目前国内生产的50-125型摩托车用卧式发动机一般需要设置平衡轴机构以降低发送机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该振动主要源自发动机主要运动件的运动而产生的往复惯性力、旋转惯性力和使发动机形成上下左右跳动的离心力等,在发动机工作时上述的力或力矩都在周期地发生变化并传给发送机支承以引起发动机振动,并最终影响摩托车的使用舒适性、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2、发动机曲轴的水平中心线与连杆中心线和缸体-缸头的中心连线呈5~20角度夹角的卧式发动机上加装平衡轴,平衡轴与曲轴的中心夹角范围为0°~±30°,平衡轴上的配重块需要与曲柄上的配重块具有基本一致的偏置方向,这样平衡轴才能抵消曲轴的旋转惯性力而起到相应的减振作用,否则反而增加发动机的振动。现有摩托车用卧式发动机的平衡轴机构的结构,使得在连杆沿曲轴中心旋转而运行到下止点时,其平衡作用的配重块与连杆端部产生干涉,造成无法正常安装平衡轴机构解决发动机振动或者改变配重块的偏置方向而影响平衡作用,最终使得现有的平衡轴机构不能很好解决摩托车用卧式发动机的振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以上背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且有效降低发动机振动的摩托车卧式发动机的平衡轴机构,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摩托车卧式发动机的平衡轴机构,包括平衡轴、曲轴和连杆,所述平衡轴与曲轴的中心连线与缸体-缸头的中心连线夹角范围为0°~±30°,所述平衡轴设有至少一个中心偏离于平衡轴轴心的配重件,平衡轴端部设有第一齿轮,所述曲轴设有中心偏离于曲轴轴心的第二配重块和曲柄销,曲柄销与第二配重块相对设置,曲轴端部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的传动比为1∶1,所述连杆通过曲柄销与曲轴活动连接,所述配重件相对于平衡轴轴心的偏离方向与所述第二配重块相对于曲轴轴心的偏离方向一致,所述配重件表面与平衡轴轴心的最大间距小于第二齿轮的半径。

4、配重件的重量配置为沿平衡轴轴心旋转时产生的惯性力相当于曲轴连杆产生的一阶往复惯性力的二分之一,由此平衡占发动机振动70%的一阶往复惯性力,从而降低发动机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使发动机获得良好的平衡。

5、作为优选,所述配重件包括第一配重块,所述第一配重块设于平衡轴中部,第一配重块的底面与平衡轴表面固定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第一配重块的截面为扇形或t型。

6、作为优选,所述配重件包括第三配重块,所述第三配重块设于平衡轴的至少一端端部,第三配重块的底端与平衡轴端部固定连接。

7、作为优选,所述平衡轴的至少一端端部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截面为扇形或t型,固定件一端固定连接平衡轴端部,第三配重块固定连接于固定件表面。

8、作为优选,该摩托车卧式发动机的平衡轴机构还包括壳体,所述平衡轴两端端部套设有第一滚动轴承,平衡轴通过第一滚动轴承与壳体活动连接,所述曲轴两端端部设有第二滚动轴承,曲轴通过第二滚动轴承与壳体活动连接。

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齿轮位于第一滚动轴承邻近于平衡轴的一侧,所述第三配重块位于第一滚动轴承背离于平衡轴的一侧,所述第二齿轮位于第二滚动轴承邻近于曲轴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摩托车卧式发动机的平衡轴机构,克服了在摩托车卧式发动机上加装平衡机构所产生的干涉问题,该平衡轴机构结构紧凑,降低发动机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使发动机获得良好的平衡。



技术特征:

1.一种摩托车卧式发动机的平衡轴机构,包括平衡轴(1)、曲轴(2)、连杆(3)、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所述平衡轴与曲轴的中心连线与缸体-缸头的中心连线夹角范围为0°~±30°,所述平衡轴(1)设有至少一个中心偏离于平衡轴(1)轴心的配重件,平衡轴(1)端部设有第一齿轮(4),所述曲轴(2)设有中心偏离于曲轴(2)轴心的第二配重块(201)和曲柄销(202),曲柄销(202)与第二配重块(201)相对设置,曲轴(2)端部设有第二齿轮(5),所述第二齿轮(5)与第一齿轮(4)啮合连接,第二齿轮(5)与第一齿轮(4)的传动比为1∶1,所述连杆(3)通过曲柄销(202)与曲轴(2)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件相对于平衡轴(1)轴心的偏离方向与所述第二配重块(201)相对于曲轴(2)轴心的偏离方向一致,所述配重件表面与平衡轴(1)轴心的最大间距小于第二齿轮(5)的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卧式发动机的平衡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件包括第一配重块(6),所述第一配重块(6)设于平衡轴(1)中部,第一配重块(6)的底面与平衡轴(1)表面固定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第一配重块(6)的截面为扇形或t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卧式发动机的平衡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件包括第三配重块(7),所述第三配重块(7)设于平衡轴(1)的至少一端端部,第三配重块(7)的底端与平衡轴(1)端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卧式发动机的平衡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轴(1)的至少一端端部设有固定件(103),所述固定件(103)截面为扇形或t型,固定件(103)一端固定连接平衡轴(1)端部,第三配重块(7)固定连接于固定件(103)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卧式发动机的平衡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摩托车卧式发动机的平衡轴(1)机构还包括壳体(8),所述平衡轴(1)两端端部套设有第一滚动轴承(9),平衡轴(1)通过第一滚动轴承(9)与壳体(8)活动连接,所述曲轴(2)两端端部设有第二滚动轴承(10),曲轴(2)通过第二滚动轴承(10)与壳体(8)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卧式发动机的平衡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4)位于第一滚动轴承(9)邻近于平衡轴(1)的一侧,所述第三配重块(7)位于第一滚动轴承(9)背离于平衡轴(1)的一侧,所述第二齿轮(5)位于第二滚动轴承(10)邻近于曲轴(2)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且有效降低发动机振动的摩托车卧式发动机的平衡轴机构。本机构包括平衡轴、曲轴和连杆,平衡轴与曲轴的中心连线与缸体、缸头的中心连线夹角范围为0°~±30°,平衡轴设有至少一个中心偏离于平衡轴轴心的配重件,平衡轴端部设有第一齿轮,曲轴的曲柄设有中心偏离于曲轴轴心的第二配重块和曲柄销,曲轴端部设有第二齿轮,配重件相对于平衡轴轴心的偏离方向与所述第二配重块相对于曲轴轴心的偏离方向一致,配重件表面与平衡轴轴心的最大间距小于第二齿轮的半径。本技术克服了在摩托车卧式发动机上加装平衡机构所产生的干涉问题,降低发动机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使发动机获得良好的平衡。

技术研发人员:税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税军
技术研发日:2022030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