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损的角接触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88503发布日期:2022-09-03 01:57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磨损的角接触轴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磨损的角接触轴承。


背景技术:

2.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而角接触轴承的钢珠与内外圈接触点的连线与径向成一角度,主要承受较大单向轴向负荷,接触角度越大,承受负荷能力越大,因而磨损也更为严重,为了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为此提出一种耐磨损的角接触轴承。
3.经检索,专利公告号为cn204003951u公开一种新型角接触轴承,包括:轴承内圈、轴承外圈和滚珠,所述轴承内圈设置在轴承外圈内,滚珠设置在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所述轴承外圈上对称设置有进油孔,所述进油孔与轴承内圈、轴承外圈之间的间隙相连通。
4.现有的耐磨损的角接触轴承存在的缺陷是:
5.1、现有的耐磨损的角接触轴承在安装使用时,因轴承需承受较大单向轴向负荷,轴承内部滚道与钢珠摩擦力较大,长时间使用后轴承内部容易出现较快磨损,不利于轴承稳定运行;
6.2、现有的耐磨损的角接触轴承在需要为轴承注油时,虽能通过注油孔进行注油,但轴承高速运转时,因离心力会使润滑油从注油孔流出,使得润滑效果大幅减弱,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耐磨损的角接触轴承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损的角接触轴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损的角接触轴承,包括金属外圈、金属内圈和钢珠组件,所述金属外圈的内部放置有金属内圈,所述金属内圈的顶部两侧设有两组外槽,所述金属内圈的外部一侧设有两组注油孔,所述金属内圈的顶部设有外滚道,且外滚道的顶部设有第二镀层,所述金属外圈的内部两侧设有两组内槽,所述金属外圈的内部两侧通过内槽与外槽的配合安装有防尘圈,所述金属外圈的内部放置有保持架,所述保持架的内部安装有钢珠组件。
9.在轴承安装使用过程中,利用第二镀层可对外滚道表面进行强化,同时提高外滚道表面的光滑度,以便钢珠组件在与其接触滚动时降低钢珠组件的滚动摩擦力,从而降低轴承磨损,可有效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在轴承使用达到一定时间后需要为其补充润滑油时,可利用注油孔向轴承内部注入润滑油,因注油孔设置在金属内圈的一侧,在轴承高速旋转时,因离心力作用不会使润滑油从注油孔流出,从而保证润滑油的润滑效果。
10.优选的,所述金属外圈的内部设有内滚道,且内滚道的内部设有第一镀层。利用内滚道与第一镀层的配合可便于钢珠组件进行滚动,以便轴承运行运转。
11.优选的,所述防尘圈的外部一侧安装有第一标牌,且防尘圈的外部另一侧安装有
第二标牌。利用第一标牌与第二标牌可便于工作人员对轴承的运行参数进行标注,利用金属圈可提高保持架的结构强度。
12.优选的,所述保持架的内部安装有金属圈,且保持架的内部一侧安装有接触片。利用接触片可直接与钢珠组件接触,以便对钢珠组件的运行轨道进行保持。
13.优选的,所述钢珠组件内安装有钢珠体,所述钢珠体的外部设有抛光层。利用钢珠体与抛光层的配合可便于钢珠组件顺畅地在内滚道的内部进行滚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滚道的顶部设有第二镀层,在轴承安装使用过程中,利用第二镀层可对外滚道表面进行强化,同时提高外滚道表面的光滑度,以便钢珠组件在与其接触滚动时降低钢珠组件的滚动摩擦力,从而降低轴承磨损,可有效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金属内圈的外部一侧设有两组注油孔,在轴承使用达到一定时间后需要为其补充润滑油时,可利用注油孔向轴承内部注入润滑油,因注油孔设置在金属内圈的一侧,在轴承高速旋转时,因离心力作用不会使润滑油从注油孔流出,从而保证润滑油的润滑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内圈剖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珠组件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金属外圈;101、内滚道;102、第一镀层;103、内槽;2、金属内圈;201、外滚道;202、第二镀层;203、外槽;204、注油孔;3、防尘圈;301、第一标牌;302、第二标牌;4、保持架;401、金属圈;402、接触片;5、钢珠组件;501、钢珠体;502、抛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24.实施例一
25.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耐磨损的角接触轴承,包括金属外圈1、金属内圈2和钢珠组件5,金属外圈1的内部放置有金属内圈2,金属内圈2的顶部两侧设有两组外槽203,金属内圈2的外部一侧设有两组注油孔204,金属内圈2的顶部设有外滚道201,且外滚道201的顶部设有第二镀层202,金属外圈1的内部两侧设有两组内槽103,金属外圈1的内部两侧通过内槽103与外槽203的配合安装有防尘圈3,金属外圈1的内部放置有保持架4,保持架4的内部安装有钢珠组件5。
26.基于实施例一的耐磨损的角接触轴承工作原理是:在轴承安装使用过程中,利用第二镀层202可对外滚道201表面进行强化,同时提高外滚道201表面的光滑度,以便钢珠组件5在与其接触滚动时降低钢珠组件件5的滚动摩擦力,从而降低轴承磨损,可有效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在轴承使用达到一定时间后需要为其补充润滑油时,可利用注油孔204向轴承内部注入润滑油,因注油孔204设置在金属内圈2的一侧,在轴承高速旋转时,因离心力作
用不会使润滑油从注油孔204流出,从而保证润滑油的润滑效果。
27.实施例二
28.如图1、3、4或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耐磨损的角接触轴承,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金属外圈1的内部设有内滚道101,且内滚道101的内部设有第一镀层102,防尘圈3的外部一侧安装有第一标牌301,且防尘圈3的外部另一侧安装有第二标牌302,保持架4的内部安装有金属圈401,且保持架4的内部一侧安装有接触片402,钢珠组件5内安装有钢珠体501,钢珠体501的外部设有抛光层502。
29.本实施例中,利用内滚道101与第一镀层102的配合可便于钢珠组件5进行滚动,以便轴承运行运转,利用第一标牌301余第二标牌302可便于工作人员对轴承的运行参数进行标注,利用金属圈401可提高保持架4的结构强度,利用接触片402可直接与钢珠组件5接触,以便对钢珠组件5的运行轨道进行保持,利用钢珠体501与抛光层502的配合可便于钢珠组件5顺畅地在内滚道101的内部进行滚动。
30.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耐磨损的角接触轴承,包括金属外圈(1)、金属内圈(2)和钢珠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圈(1)的内部放置有金属内圈(2),所述金属内圈(2)的顶部两侧设有两组外槽(203),所述金属内圈(2)的外部一侧设有两组注油孔(204),所述金属内圈(2)的顶部设有外滚道(201),且外滚道(201)的顶部设有第二镀层(202),所述金属外圈(1)的内部两侧设有两组内槽(103),所述金属外圈(1)的内部两侧通过内槽(103)与外槽(203)的配合安装有防尘圈(3),所述金属外圈(1)的内部放置有保持架(4),所述保持架(4)的内部安装有钢珠组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损的角接触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圈(1)的内部设有内滚道(101),且内滚道(101)的内部设有第一镀层(1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损的角接触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圈(3)的外部一侧安装有第一标牌(301),且防尘圈(3)的外部另一侧安装有第二标牌(30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损的角接触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4)的内部安装有金属圈(401),且保持架(4)的内部一侧安装有接触片(40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损的角接触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珠组件(5)内安装有钢珠体(501),所述钢珠体(501)的外部设有抛光层(50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磨损的角接触轴承。其技术方案包括:金属外圈、金属内圈和钢珠组件,金属外圈的内部放置有金属内圈,金属内圈的顶部两侧设有两组外槽,金属内圈的外部一侧设有两组注油孔,金属内圈的顶部设有外滚道,且外滚道的顶部设有第二镀层,金属外圈的内部两侧设有两组内槽,金属外圈的内部放置有保持架,保持架的内部安装有钢珠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滚道的顶部设有第二镀层,在轴承安装使用过程中,利用第二镀层可对外滚道表面进行强化,同时提高外滚道表面的光滑度,以便钢珠组件在与其接触滚动时降低钢珠组件的滚动摩擦力,从而降低轴承磨损,可有效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可有效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可有效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王邦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绍兴轴研轴承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2
技术公布日:2022/9/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