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热式、烘干水龙头的进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83290发布日期:2022-08-03 01:03阅读:86来源:国知局
即热式、烘干水龙头的进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即热式、烘干水龙头的进风结构。


背景技术:

2.即热式、烘干水龙头是一种既能出热水洗手,又能烘干手的电器,主要用于人们在洗完手之后,将手烘干,从而提升使用体验。现有技术中,人们在使用该电器时,为了加快将手上的水烘干,一边通过甩手先将手上的水甩出去,一边进行烘干。但在此过程中,甩出去的水很容易通过电器的进风口而进入内部,对内部的发热组件造成损害。因此,需要对该电器的进风结构进行改进,使其更适应卫生间的使用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即热式、烘干水龙头的进风结构。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即热式、烘干水龙头的进风结构,包括壳体和进风盖,壳体开设有进风口,进风盖盖合在进风口处,所述进风盖的端壁开设有多个条形孔,多个所述条形孔的边沿向外延伸设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向下折压形成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的底部低于所述条形孔的边沿,且相邻条形孔的延伸板和挡水板之间形成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条形孔和进风口相通,所述进风结构还包括过滤盖,所述过滤盖位于所述进风盖内,过滤盖的端壁上开设有第一过滤孔,且过滤盖的一端抵靠在进风口边沿,过滤盖的端壁抵靠在进风盖的端壁上。
5.进一步的,所述延伸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支臂与所述挡水板连接,且支臂连接在条形孔的边沿上。
6.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的边沿向外延伸形成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壁上径向凸出形成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与所述固定环的外壁之间形成限位台阶,所述过滤盖套在所述固定环上,且过滤盖的一端抵靠在所述限位台阶上。
7.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盖的内壁上设有滑扣块,所述环形凸缘开设有滑扣槽,所述滑扣块扣合在所述滑扣槽内,以使所述进风盖盖合在进风口处。
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环的内壁上设有多个连接筋,相邻连接筋通过连接环连接,且连接筋与固定环的内壁之间形成卡槽;
9.所述进风结构还包括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开设有第二过滤孔,且过滤板卡在所述卡槽内。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多个条形孔的边沿向外延伸设有延伸板,延伸板向下折压形成挡水板,挡水板的底部低于条形孔的边沿,这样在人们甩手导致溅水时,挡水板挡住水滴,阻止水滴直接随着空气而顺着条形孔被吸入电器内部,且相邻条形孔的延伸板和挡水板之间形成进风通道,进风通道、条形孔和进风口相通,使进风顺畅。进风结构还包括过滤盖,过滤盖位于进风盖内,过滤盖的一端抵靠在进风口边沿,过滤盖的端壁抵靠在进风盖的端壁上,通过使过滤盖的端壁抵靠在进风盖的端壁上,起到阻挡作用,进一步阻止水滴
直接随着空气进入电器内部。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爆炸图(一);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爆炸图(二);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板的示意图。
16.图中,1-壳体,11-进风口,12-固定环,121-连接筋,122-连接环,123-卡槽,13-环形凸缘,131-滑扣槽,14-限位台阶,2-进风盖,21-条形孔,22-延伸板,23-挡水板,24-进风通道,25-支臂,26-滑扣块,3-过滤盖,31-第一过滤孔,4-过滤板,41-第二过滤孔。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18.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19.如附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即热式、烘干水龙头的进风结构,包括壳体1和进风盖2,壳体1开设有进风口11,进风盖2盖合在进风口11处,进风盖2的端壁开设有多个条形孔21,条形孔21作为进气孔,多个条形孔21的边沿向外延伸设有延伸板22,延伸板22向下折压形成挡水板23,挡水板23的底部低于条形孔21的边沿,这样在人们甩手导致溅水时,挡水板23挡住水滴,阻止水滴直接随着空气而顺着条形孔21被吸入电器内部,且相邻条形孔21的延伸板22和挡水板23之间形成进风通道24,进风通道24、条形孔21和进风口11相通,使进风顺畅。进风结构还包括过滤盖3,过滤盖3位于进风盖2内,过滤盖3的端壁开设有第一过滤孔31,过滤盖3的作用在于既能够使风通过,同时也能过滤杂物。过滤盖3的一端抵靠在进风口11边沿,过滤盖3的端壁抵靠在进风盖2的端壁上。因为条形孔21相比第一过滤孔31的孔径较大,通过使过滤盖3的端壁抵靠在进风盖2的端壁上,起到阻挡作用,进一步阻止水滴直接随着空气进入电器内部。
20.上述方案中,进一步改进,延伸板22的两端分别通过支臂25与挡水板23连接,且支臂25连接在条形孔21的边沿上,支臂25设置在挡水板23的两端,可以从侧面挡住水滴。
21.另外,如附图3所示,进风口11的边沿向外延伸形成固定环12,固定环12的外壁上径向凸出形成环形凸缘13,环形凸缘13与固定环12的外壁之间形成限位台阶14,过滤盖3套在固定环12上,且过滤盖3的一端抵靠在限位台阶14上。限位台阶14限制过滤盖3的晃动,起到固定过滤盖3的作用,并使过滤盖3的端壁稳稳抵靠在进风盖2的端壁上。
22.如附图3~4所示,进风盖2的内壁上设有滑扣块26,环形凸缘13开设有滑扣槽131,
通过旋转进风盖2,使滑扣块26扣合在滑扣槽131内,以使进风盖2盖合在进风口11处,方便拆装清洗过滤盖3;同时,使进风盖2的端壁稳稳抵靠在过滤盖3的端壁上,阻止水滴直接进入。
23.如附图3所示,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固定环12的内壁上设有多个连接筋121,相邻连接筋121通过连接环122连接,连接筋121和连接环122主要是起到固定过滤板4的作用,且连接筋121与固定环12的内壁之间形成卡槽123;进风结构还包括过滤板4,过滤板4上开设有第二过滤孔41,且过滤板4卡在卡槽123内。第二过滤孔41的孔径比第一过滤孔31的孔径小,进一步起到过滤空气中杂质的作用,使进入的空气得到一定的清洁效果。如附图5所示,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第二过滤孔41以漩涡状形式排列,其螺旋方向与电机扇叶转动方向一致,使流经的空气旋转向前,提高空气流动的速度,提高吹风的效率。另外,网罩中心部分的第二过滤孔41的孔径比外围四周孔径大,引导气流从中心聚拢的作用,让进去的空气更聚集,不会分散,也使得进风更通畅并诱导周围空气吸入,从而大大提高吸风量,中心的吸风量最大也有利于中部的电机散热。
24.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