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件、转轴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82231发布日期:2022-11-15 19:11阅读:45来源:国知局
弹性件、转轴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弹性件、转轴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子设备比如手机等的需要也越来越高。
3.在满足人们对电子设备具有较大显示屏需求以及便携性的趋势下,可折叠式的电子设备应运而生。目前,转轴装置作为可折叠的电子设备的核心功能装置,主要包括转轴机构和阻尼机构。其中,阻尼机构设置于转轴机构上,主要通过阻尼机构内的弹性件控制转轴机构的开合,为转轴装置提供一定的阻尼,以使转轴机构转动。
4.然而,如何使相关技术中转轴装置朝着轻薄化方向的发展,成为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弹性件、转轴装置及电子设备,能够有利于转轴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6.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弹性件,弹性件包括固定端部、施力部和至少一个形变组,形变组连接于固定端部和施力部之间,形变组包括多个可变形的弹性臂,多个弹性臂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连接,第一方向为固定端部朝向施力部的方向,各弹性臂均在第一平面内延伸,并在第一平面内弹性变形,以使施力部相对于固定端部弹性连接。
7.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弹性件中至少一个形变组的设置,由于形变组连接于固定端部和施力部之间,且形变组包括多个可变形的弹性臂,这样在弹性件应用于转轴装置内时,相较于传统的圆柱形弹簧,由于本实施例中各弹性臂均在第一平面内延伸,且各弹性臂将在第一平面内弹性变形,因此在外力作用于施力部时,各弹性臂将在第一平面内发生弹性形变,使得施力部相对于固定端部弹性连接,为转轴装置提供一定的阻尼,使转轴装置转动的同时,能够使得弹性件具有轻薄化的特点,有利于转轴装置朝向轻薄化的方向发展。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形变组中各弹性臂在垂直于第一平面的方向上的厚度相等。
9.这样能够使得形变组在垂直于第一平面的方向上等厚,有利于弹性件以及转轴装置的轻薄化。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性臂在厚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面分别与施力部的侧壁平齐;和/或,弹性臂在厚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面与固定端部的侧壁平齐。
11.这样能够使得弹性件在厚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面为平面,有助于弹性件的扁平化,以便于进一步减小弹性件的厚度。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个弹性臂在第一方向上依次首尾连接。
13.这样在实现各弹性臂连接的同时,能够便于各弹性臂之间力的传递。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性臂的至少部分臂段为圆弧状或者弯折状。
15.这样在确保弹性件具有轻薄化特点的同时,能够使得弹性件的结构更加多样化。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性臂包括两个第一形变臂段,两个第一形变臂段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且相互连接,两个第一形变臂段均位于第一平面内,且第一形变臂段的延伸方向和固定端部至施力部的连线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17.这样通过两个第一形变臂段的设置,不仅能够便于各弹性臂之间的连接,而且能够增大弹性臂的弹性,以便于各弹性臂在第一平面内发生弹性变形。
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形变组中与固定端部相邻的第一形变臂段与固定端部连接,形变组中与施力部相邻的第一形变臂段与施力部连接。
19.这样便于实现施力部通过形变组与固定端部弹性连接。
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形变臂段平行于固定端部,或者,第一形变臂段相对于固定端部倾斜设置。
21.这样在确保弹性臂在第一平面内发生弹性形变,使得弹性件具有轻薄化特点的同时,能够使得弹性件的结构更加多样化。
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性臂还包括连接臂段,连接臂段位于两个第一形变臂段之间,并连接于两个第一形变臂段的同一端。
23.这样通过连接臂段的设置,不仅能够实现弹性臂中两个第一形变臂段的连接,而且能够便于第一形变臂段以及弹性臂在第一平面内发生弹性形变。
2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臂段在弹性件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一长度,弹性件的宽度方向在第一平面内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一形变臂段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二长度;
25.第一长度等于第二长度,连接臂段构成弹性臂的第二形变臂段;
26.或者,第一长度大于第二长度。
27.这样通过连接臂段在能够实现弹性臂中两个第一形变臂段的连接,增强弹性臂结构的多样性的同时,还能够有助于增大弹性臂的弹性。
2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形变臂段在弹性臂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三长度,第三长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形变臂段的第二长度。
29.这样能够避免弹性臂以及弹性件在受到外力压缩后不会起拱,以确保弹性臂在第一平面内发生弹性形变,增强转轴装置结构的稳定性。
3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包括两个形变组,两个形变组对称设置在固定端部和施力部之间,且至少部分结构相互连接。
31.这样通过两个形变组的设置,不仅能够增大弹性件的弹性,以便为转轴装置提供较为稳定的阻尼,以使转轴机构转动,而且能够增强弹性件以及转轴装置结构的多样性。
32.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转轴装置,转轴装置包括转轴机构和阻尼机构,转轴机构包括相对转动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阻尼机构;阻尼机构包括阻尼件、阻尼摆臂和至少一个如上任一项的弹性件,阻尼摆臂与阻尼件和转轴机构滑动连接,并被配置为在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相对转动的过程中,阻尼摆臂在弹性件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于阻尼件滑动设置;弹性件与阻尼件连接,并与阻尼摆臂的侧壁抵接。
33.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转轴装置设置本技术实施例的弹性件,通过装配有弹性件的
阻尼机构,在为转轴装置提供一定的阻尼,以使转轴装置转动的同时,能够有利于转轴装置朝向轻薄化的方向发展。
3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阻尼摆臂朝向弹性件的侧壁具有多个抵接面,多个抵接面与阻尼摆臂的滑动方向呈不同的夹角;阻尼摆臂相对于阻尼件滑动的过程中,弹性件被配置为与不同的抵接面抵接,并在第一平面内发生弹性形变,以将第一支撑件相对于第二支撑件维持在不同的转动状态,转动状态包括折叠状态、展平状态以及预设开合角度的悬停状态。
35.这样通过多个抵接面的设置,在外力作用下使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阻尼摆臂相对于阻尼件滑动的过程中,通过弹性件与不同抵接面抵接,能够将第一支撑件相对于第二支撑件维持在折叠状态、展平状态以及悬停状态,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用户对电子设备的需求。
3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抵接面包括第一抵接面、第二抵接面和第三抵接面,第一抵接面为平行于阻尼摆臂的滑动方向的水平面,第二抵接面和第三抵接面分布于第一抵接面的两侧,且相对于阻尼摆臂的滑动方向倾斜设置;第一抵接面与弹性件的固定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抵接面和第三抵接面与固定端部之间的距离;
37.第一支撑件相对第二支撑件呈展平状态时,弹性件与第二抵接面抵接,第一支撑件相对第二支撑件呈折叠状态时,弹性件与第三抵接面抵接,第一支撑件相对第二支撑件呈悬停状态时,弹性件与第一抵接面抵接。
38.这样随着阻尼摆臂的滑动,在弹性件与第一抵接面抵接时,弹性件受到挤压将在外力的作用下朝向远离阻尼摆臂的一侧发生弹性形变,使得转轴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可以一直处于悬停状态。随着阻尼摆臂的继续滑动,在弹性件与第二抵接面或者第三抵接面抵接时,在外力消失后,转轴装置将在弹性件的弹力下自动回到第二抵接面对应的展平状态或者第三抵接面对应折叠状态。
3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阻尼摆臂的侧方具有朝向弹性件一侧凸起的抵接部,在阻尼摆臂的滑动方向上,抵接部具有凸起平面和两个倾斜面,两个倾斜面分布于凸起平面的两侧,凸起平面构成第一抵接面,两个倾斜面分别构成第二抵接面和第三抵接面。
40.这样随着阻尼摆臂的滑动,弹性件可以与抵接部的不同面抵接,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用户对电子设备的需求。
4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阻尼机构包括两个弹性件,弹性件位于阻尼摆臂相对的两侧,并与阻尼摆臂抵接。
42.这样通过两个弹性件的设置,不仅能够增强阻尼摆臂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而且能够增强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在不同转动状态下,转轴装置结构的稳定性。
4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阻尼件具有滑槽和与弹性件结构相适配的装配槽,阻尼摆臂通过滑槽滑动设置于阻尼件内;装配槽位于滑槽的侧方,并通过连通孔与滑槽相连通,弹性件装配于装配槽内,且弹性件的施力部穿设在连通孔内,并与阻尼摆臂抵接。
44.这样通过滑槽、装配槽以及连通孔的设置,不仅能够实现弹性件以及阻尼摆臂在阻尼件内的装配,而且能够便于弹性件与阻尼摆臂抵接。
45.本技术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设备主体、第二设备主体和如上任一项的转轴装置,转轴装置中的第一支撑件与第一设备主体连接,转轴
装置中的第二支撑件与第二设备主体连接。
46.本技术实施例的转轴装置由于采用上述的弹性件,在为转轴装置提供一定的阻尼,以使转轴装置转动的基础上,不仅能够有利于转轴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朝向轻薄化的方向发展,而且有助于将电子设备中的第一设备主体和第二设备主体维持在不同的转动状态下,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用户对电子设备的需求。
附图说明
4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4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轴装置与电子设备的装配示意图;
4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轴装置在悬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一;
5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轴装置在展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一;
5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轴装置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5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轴装置在展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二;
5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轴装置在悬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二;
5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性件的立体图;
55.图9为图8中弹性件的俯视图;
56.图10为图8中弹性件在厚度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57.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58.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59.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60.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弹性件的立体图;
61.图15为图14中弹性件的俯视图;
62.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63.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64.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65.图19为图14中弹性件在厚度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66.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5中a处弹性件与阻尼摆臂的装配示意图;
67.图2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6中b处弹性件与阻尼摆臂的装配示意图;
68.图2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7中c处弹性件与阻尼摆臂的装配示意图;
69.图2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阻尼摆臂相对于弹性件的运动过程示意图;
70.图2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阻尼摆臂的结构示意图;
71.图2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阻尼件的结构示意图。
72.附图标记说明:
73.100-第一设备主体;200-第二设备主体;
74.300-转轴装置;310-转轴机构;311-第一支撑件;312-第二支撑件;313-基座;314-转动摆臂;315-同步组件;
75.320-阻尼件;321-滑槽;322-装配槽;323-连通孔;324-避空槽;325-底部;
76.330-阻尼摆臂;331-抵接部;3311-第一抵接面;3312-第二抵接面;3313-第三抵接面;
77.340-弹性件;341-固定端部;342-施力部;343-形变组;3431-弹性臂;3432-第一形变臂段;3433-连接臂段。
具体实施方式
78.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技术。
79.屈服强度:指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是金属材料屈服的临界应力值。其中,屈服强度越大,金属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越强。
80.图1示意出了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81.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及转轴装置,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一设备主体100、第二设备主体200和转轴装置300,转轴装置300连接在第一设备主体100和第二设备主体200之间,以便在外力的作用下,通过转轴装置300带动第一设备主体100和第二设备主体200相对转动,以使电子设备从折叠状态到打开状态,或者,从打开状态到折叠状态(如图1中所示的状态),从而实现电子设备的折叠功能,便于用户的携带。
82.其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比如折叠手机、平板电脑(即pad)、笔记本电脑等。图1所示的为折叠手机的结构示意图。当电子设备为手机时,第一设备主体100和第二设备主体200可以为由壳体以及显示屏构成。或者,第一设备主体100和第二设备主体200中的至少一者还可以由电子设备中的其他结构构成。比如,当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时,第一设备主体100和第二设备主体200中的一者可以为由壳体以及显示屏构成,另一者可以由壳体以及键盘等构成。
83.下面以折叠手机为例,对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作进一步阐述。
84.图2示意出了转轴装置与电子设备的装配示意图,图3和图4分别示意出了转轴装置在悬停状态下以及展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至图4中示意的为转轴装置的端部示意图。
85.参考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转轴装置300包括转轴机构310,转轴机构310包括相对转动的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示例性的,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支撑板。转轴装置300中的第一支撑件311与第一设备主体100连接,转轴装置300中的第二支撑件312与第二设备主体200连接,在实现转轴装置300与第一设备主体100和第二设备主体200连接的同时,能够便于第一设备主体100和第二设备主体200在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的带动下相对转动,以使第一设备主体100和第二设备主体200可以由图2的折叠状态,转动至图3的预设开合角度的悬停状态后,再转动至图4的展平状态,以实现电子设备的打开功能。其中,打开状态包括悬停状态和展平状态。本实施例中,可以结合转轴装置300的设计要求,将一定角度范围的开合角度区间作为预设开合角度。
86.或者,第一设备主体100和第二设备主体200也可以随着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的转动,由图4的展平状态,转动至图3的悬停状态后,再转动至图2的折叠状态,以使第一设备主体100和第二设备主体200叠设在一起,从而实现电子设备的折叠功能。
87.图5至图7依次示意出了转轴在折叠状态下、展平状态下以及悬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88.参考图5至图7所示,转轴机构310还包括转动摆臂314、基座313以及同步组件315,
其中,同步组件315设置于基座313内,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分布于基座313的相对两侧,并通过转动摆臂314与基座313转动连接。
89.参考图5至图7所示,转轴装置300还包括阻尼机构,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阻尼机构。图5至图7中的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上设置有两个阻尼机构。两个阻尼机构分布于第一支撑件311或者第二支撑件312的两端。其中,阻尼机构包括阻尼件320、阻尼摆臂330和至少一个弹性件340,阻尼件320设在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上。阻尼摆臂330与阻尼件320滑动连接的同时,与转轴机构310转动连接。阻尼摆臂330被配置为在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相对转动的过程中,阻尼摆臂330在弹性件340的宽度方向(比如图5中的x方向)上相对于阻尼件320滑动设置。
90.弹性件340与阻尼件320连接,并与阻尼摆臂330的侧壁抵接。其中,阻尼摆臂330的一端穿设在基座313内与同步组件315转动连接,阻尼摆臂330的另一端位于阻尼件320上与阻尼件320滑动连接。转动摆臂314背离基座313的一端与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上的阻尼件320转动连接,以便在外力作用下使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相对于基座313转动时,阻尼摆臂330将在弹性件340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于阻尼件320直线滑动。
91.在阻尼摆臂330相对于阻尼件320的滑动过程中,由于阻尼摆臂330与弹性件340抵接,弹性件340将会发生弹性形变,并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抵接在阻尼摆臂330的侧壁上,为转轴装置300提供所需的阻尼力,以使转轴机构310转动的同时,在同步组件315的驱动下,还能够使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可以相对于基座313同步转动。
92.其中,同步组件315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与阻尼机构啮合的齿轮同步组件。阻尼件320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卡接或者其他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上。
93.由于本实施例中,主要针对阻尼机构中各结构件比如弹性件340与阻尼摆臂330之间的配合关系进行改进,因此,本实施例中,对第一支撑件311、第二支撑件312和基座313的结构、转动摆臂314分别与第一支撑件311、第二支撑件312、基座313和阻尼机构的转动连接方式不再做进一步阐述,具体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转轴装置的相关描述。
94.相关技术中的阻尼机构的弹性件通常采用传统的圆柱形弹簧,由于该圆柱形弹簧为螺旋状,使得圆柱形弹簧的厚度较大,无法满足转轴装置300的轻薄化的设计需求。如若通过缩小圆柱形弹簧的尺寸来减小厚度,则缩小后的弹簧将无法为转轴装置300提供所需的阻尼力。
95.因此,在确保弹性件的弹性可以满足转轴装置提供所需的阻尼力的基础上,如何将满足转轴装置的轻薄化的设计需求将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96.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弹性件340取代传统的圆柱形弹簧应用于本实施例的转轴装置300时,在为转轴装置300提供一定的阻尼,以使转轴装置300转动的基础上,不仅能够实现转轴装置300以及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而且还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用户对电子设备的需求。
9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弹性件340的结构作进一步阐述。
98.图8示意出了一种弹性件的立体图,图9示意出了图8中弹性件的俯视图。
99.参考图8和图9所示,弹性件340包括固定端部341、施力部342和至少一个形变组343,形变组343连接于固定端部341和施力部342之间。形变组343包括多个可变形的弹性臂3431,多个弹性臂3431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连接,第一方向为固定端部341朝向施力部342的
方向,各弹性臂3431均在第一平面内延伸,并在第一平面内弹性变形,以使施力部342相对于固定端部341弹性连接。也就是说,施力部342通过各弹性臂3431与固定端部341弹性连接。固定端部341可以通过焊接、紧固件连接或者其他的方式与阻尼件320连接,以实现弹性件340与阻尼件320的连接。其中,第一平面可以理解为图9中由x方向和y方向构成的平面。x方向可以看作弹性臂3431以及弹性件340的宽度方向,y方向可以看作弹性臂3431以及弹性件340的长度方向。第一方向也可以理解为y方向。图8和图9中示意出的变形组具有两个弹性臂3431。
100.这样在弹性件340应用于转轴装置300内时,相较于传统的圆柱形弹簧,当外力(即负载)作用于施力部342时,在施力部342的挤压下,各弹性臂3431将在第一平面内发生弹性形变,与阻尼摆臂330紧密抵接,在外力消失时,在各弹性臂3431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各弹性臂3431将在第一平面内朝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各弹性臂3431复位,使得施力部342相对于固定端部341弹性连接,通过弹性件340和阻尼摆臂330为转轴装置300提供一定的阻尼,以便通过阻尼产生的阻尼力使转轴装置300转动的同时,能够便于弹性件340做薄,使得弹性件340具有轻薄化的特点,有利于转轴装置300朝向轻薄化的方向发展。
101.弹性件340采用的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韧性较好的金属材料。示例性的,该金属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不锈钢或者弹簧钢(比如65mn钢)等。其中,不锈钢包括但不限于为弹簧用奥氏体冷轧不锈钢带、304不锈钢或者其他采用较好韧性材质制备的不锈钢等。这样使得弹性件340具有较好的韧性,以确保弹性件340在施力部342的挤压下不容易超过弹性件340其自身材料的屈服强度,从而避免弹性件340发生塑性变形对转轴装置300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10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金属材料可以通过激光切割、线切割或者压铸成型等加工工艺,加工并形成弹性件340。在本实施例中,对弹性件340的加工工艺不做进一步限定。
103.图10为图8中弹性件在厚度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104.参考图10所示,形变组343中各弹性臂3431在垂直于第一平面的方向(比如图10中的z方向)上的厚度相等,以便实现形变组343在弹性臂3431或者弹性件340的厚度方向上的等厚,有助于实现弹性臂3431以及弹性件340在其厚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面的平面化,有利于弹性件340以及转轴装置300的轻薄化。其中,z方向也可以理解为弹性臂3431或者弹性件340的厚度方向。
105.从图10中可以看出,弹性臂3431在厚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面分别与施力部342的侧壁平齐,弹性臂3431在厚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面与固定端部341的侧壁平齐,以使弹性件340其厚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面为平面化结构,有助于弹性件340的扁平化,以便于进一步减小弹性件340的厚度。由于本实施例的弹性件340在其厚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面为平面化结构,因此,本实施例的弹性件340也可以称为扁簧。
106.为确保弹性件340的扁平化,弹性件340的厚度小于弹性件340的长度和宽度,以便在确保弹性件340能够满足转轴装置300所需的阻尼力的同时,能够尽可能的将弹性件340的厚度减薄,减小弹性件340在转轴装置300中所占的装配空间的高度,便于转轴装置300的轻薄化设计。
107.如图8和图9中所示,多个弹性臂3431在第一方向上依次首尾连接,在实现各弹性
臂3431连接的同时,能够便于各弹性臂3431之间力的传递,以便实现施力部342与固定端部341的弹性连接,在转轴装置300提供所需的阻尼力。
108.图11至图13分别示意出了三种不同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109.参考图8至图13所示,弹性臂3431的至少部分臂段为圆弧状或者弯折状。如图8和图12中所示,弹性臂3431的部分臂段为圆弧状,部分臂段为弯折状。如图13中所示,弹性臂3431的全部臂段均为弯折状。其中,弹性臂3431的各臂段的厚度相等。这样在确保弹性件340具有轻薄化特点的同时,能够使得弹性件340的结构更加多样化。
11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于弹性臂3431的各臂段的形状不做进一步限定。
111.为了实现弹性臂3431能够在第一平面内发生弹性形变,从图9、图11至图13中可以看出,弹性臂3431包括两个第一形变臂段3432,两个第一形变臂段3432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且相互连接,两个第一形变臂段3432均位于第一平面内,且第一形变臂段3432的延伸方向和固定端部341至施力部342的连线方向(比如弹性件340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其中,该夹角可以大于0度,且小于或者等于90度。这样通过两个第一形变臂段3432的设置,不仅能够通过两个第一形变臂段3432实现各弹性臂3431之间的连接,而且能够增大弹性臂3431的弹性。
112.两个第一形变臂段3432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即两个第一形变臂段3432之间具有间距d(如图9中所示),该间距d大于0,并可以构成两个第一形变臂段3432的形变空间。因此,通过形变空间的设置,能够对两个第一形变臂段3432在第一平面内发生的弹性形变进行避让,以便于各弹性臂3431在第一平面内发生弹性变形。
113.当上述夹角为90度时,如图9、图11和图13所示,第一形变臂段3432可以平行于固定端部341。或者,当上述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时,第一形变臂段3432可以相对于固定端部341倾斜设置。这样在确保弹性臂3431能够在第一平面内发生弹性形变,使得弹性件340具有轻薄化特点的同时,还能够使得弹性件340的结构更加多样化。
11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于弹性臂3431中第一形变臂段3432的延伸方向不做进一步限定,只要第一形变臂段3432可以在第一平面内发生弹性形变即可。
115.为了实现施力部342与固定端部341的连接,参考图8至图13所示,形变组343中与固定端部341相邻的第一形变臂段3432与固定端部341连接,形变组343中与施力部342相邻的第一形变臂段3432与施力部342连接。其中,形变组343中与固定端部341相邻的第一形变臂段3432的端部可以固定端部341的端部或者中部连接。形变组343中与施力部342相邻的第一形变臂段3432与施力部342连接时,施力部342可以与固定端部341的端部或者中部相对设置。这样在便于施力部342通过形变组343与固定端部341弹性连接的同时,还能够使得形变组343与施力部342和固定端部341的连接位置更加多样化,以增强弹性件340结构的多样性。
116.参考图8至图13所示,弹性臂3431还包括连接臂段3433,连接臂段3433位于两个第一形变臂段3432之间,并连接于两个第一形变臂段3432的同一端。这样在通过连接臂段3433实现弹性臂3431中两个第一形变臂段3432的连接的同时,由于连接臂段3433连接于两个第一形变臂段3432的同一端,使得连接臂段3433不会对弹性臂3431中的形变空间造成干涉,从而能够避免连接臂段3433的设置对两个第一形变臂段3432在第一平面内的弹性形变造成影响,能够便于第一形变臂段3432在第一平面内发生弹性形变。
117.其中,连接臂段3433在弹性件340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一长度w,第一形变臂段3432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二长度t。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9所示,第一长度w可以等于第二长度t,此时,连接臂段3433可以构成弹性臂3431的第二形变臂段。在施力部342的挤压下,整个弹性臂3431均可以在第一平面内发生弹性形变。
118.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3所示,第一长度w也可以大于第二长度t。此时,第一形变臂段3432相较于连接臂段3433在施力部342的挤压下更容易发生弹性形变。因此,在施力部342挤压时,弹性臂3431中弹性形变主要来自于第一形变臂段3432,连接臂段3433的弹性形变可以忽略。此时,连接臂段3433主要起连接的作用。这样通过连接臂段3433在实现弹性臂3431中两个第一形变臂段3432的连接,增强弹性臂3431结构的多样性的同时,在第一长度w可以等于第二长度t时,还能够有助于增大弹性臂3431的弹性。
119.其中,连接臂段3433可以为圆弧形、弯折形或者其他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对于连接臂段3433的形状不做进一步限定。
120.需要说明的是,如图8至图13中所示,弹性件340中形变组34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340中还可以包括两个或者更多个形变组343。
121.下面以两个形变组343为例,对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40的结构作进一步阐述。
122.图14示意出了另一种弹性件的立体图,图15示意出了图14中弹性件的俯视图,在图14的基础上,图16至图18还分别示意出了另外三种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123.参考图14至图18所示,弹性件340也可以包括两个形变组343,两个形变组343可以对称设置在固定端部341和施力部342之间,且至少部分结构相互连接。也就是说,两个形变组343互为对称结构(比如镜像对称结构)。这样通过两个形变组343的设置,不仅能够增大弹性件340的弹性,以便为转轴装置300提供较为稳定的阻尼,以使转轴机构310转动,而且能够增强弹性件340以及转轴装置300结构的多样性。
124.与此同时,由于两个形变组343互为对称结构,还能够使得弹性件340在固定端部341以及施力部342之间的整体厚度较为一致,能够减小弹性件340在固定端部341以及施力部342之间的整体厚度,有助于弹性件340以及转轴装置300的轻薄化。
125.两个形变组343对称设置在固定端部341和施力部342之间时,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至图17中所示,两个形变组343的各弹性臂3431的第一形变臂段3432可以一一对应,并相互连接。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中所示,两个形变组343的各弹性臂3431的第一形变臂段3432在一一对应,且之间具有间隙,此时,两个形变组343的分别朝向施力部342和固定端部341的两端可以相互连接。这样可以使得弹性件340的结构更加多样化。
126.下面以图14和图15中所示的弹性件340为例,对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40的结构作进一步阐述。
127.图19示意出了图14中弹性件在厚度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128.为避免施力部342挤压弹性件340的过程中弹性件340朝向其厚度方向上发生弹性形变(即起拱),参考图19并结合图15所示,第一形变臂段3432在弹性臂3431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三长度h,第三长度h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形变臂段3432的第二长度t。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弹性臂3431以及弹性件340在受到外力压缩后起拱,以确保弹性臂3431在第一平面内发生弹性形变,增强转轴装置300结构的稳定性。
129.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弹性件340的扁平化,在弹性件340的各段等厚时,弹性臂
3431的宽度应大于弹性臂3431的厚度。每个形变组343中弹性臂3431的数量还可以为四个、六个或者等多个,可以根据弹性件340在转轴装置300中的设计约束条件进行调整。
130.本实施例的弹性件340也可以理解为异型扁簧。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可以根据转轴装置300所需的阻尼力,对弹性件340的材料、弹性件340中形变组343的数量、第一形变臂段3432的第二长度t以及间距d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弹性件340在施力部342挤压的过程中不会在第一平面内朝向某一侧发生过度形变,使得弹性件340的弹性形变在自身的屈服强度内。
131.下面结合附图对阻尼机构中各部件之间的配合作进一步阐述。
132.图20示意的是图5中a处弹性件与阻尼摆臂的装配示意图,图21示意的是图6中b处弹性件与阻尼摆臂的装配示意图,图22示意的是图7中c处弹性件与阻尼摆臂的装配示意图。其中,图20至图22分别为图5、图6以及图7中对应部分的局部剖视图,以便于观察弹性件与阻尼摆臂的抵接。
133.参考图20至图22所示,阻尼摆臂330朝向弹性件340的侧壁具有多个抵接面,多个抵接面与阻尼摆臂330的滑动方向呈不同的夹角。阻尼摆臂330相对于阻尼件320滑动的过程中,弹性件340被配置为与不同的抵接面抵接,并在第一平面内发生弹性形变,以将第一支撑件311相对于第二支撑件312维持在不同的转动状态。转动状态可以包括折叠状态、展平状态以及预设开合角度的悬停状态。这样在用户需要改变电子设备的形态时,会在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上施加外力,在外力作用下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将发生相对转动,随着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的相对转动,阻尼摆臂330将相对于阻尼件320滑动,在阻尼摆臂330滑动的过程中,阻尼摆臂330相对于弹性件340的位置将发生改变,弹性件340将与不同抵接面抵接,通过弹性件340形变时施加在阻尼摆臂330上的反作用力,能够将第一支撑件311相对于第二支撑件312维持在折叠状态、展平状态以及悬停状态,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用户对电子设备的需求。
134.从图20至图22可以看出,抵接面可以包括第一抵接面3311、第二抵接面3312和第三抵接面3313,第一抵接面3311为平行于阻尼摆臂330的滑动方向的水平面。第二抵接面3312和第三抵接面3313分布于第一抵接面3311的两侧,且相对于阻尼摆臂330的滑动方向倾斜设置。
135.其中,第一抵接面3311与弹性件340的固定端部34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抵接面3312和第三抵接面3313与固定端部341之间的距离。第一抵接面3311、第二抵接面3312和第三抵接面3313构成了阻尼摆臂330侧壁上的凹凸面,以便弹性件340通过施力部342抵接在第一抵接面3311上时,能够在第一平面内朝向固定端部341的一侧发生弹性形变,以便通过弹性件340施加在阻尼摆臂330上的反作用力将第一支撑件311相对于第二支撑件312维持在悬停状态,以实现转轴装置300以及电子设备在预设开合角度范围内的悬停功能的同时,通过弹性件340在不同抵接面上对阻尼摆臂330施加的反作用力,能够使得用户获得摩擦阻尼手感。
136.图2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阻尼摆臂相对于弹性件的运动过程示意图。
137.参考图20至图23所示,第一支撑件311相对第二支撑件312呈折叠状态时,弹性件340与第三抵接面3313抵接(如图20中所示),第一支撑件311相对第二支撑件312呈展平状态时,弹性件340与第二抵接面3312抵接(如图21中所示),第一支撑件311相对第二支撑件
312呈悬停状态时,弹性件340与第一抵接面3311抵接(如图22中所示)。其中,第一抵接面3311、第二抵接面3312和第三抵接面3313所在的区域构成了阻尼摆臂330相对于弹性件340的滑动区间,第三抵接面3313、第一抵接面3311和第二抵接面3312分别对应于滑动区间中的滑动区间s1、滑动区间s2以及滑动区间s3。
138.这样在弹性件340的施力部342位于滑动区间s1并与第三抵接面3313抵接时,随着阻尼摆臂330在滑动区间s1内滑动,以使转轴装置300从折叠状态向悬停状态运动,或悬停状态向折叠状态运动时,由于第三抵接面3313相对于阻尼摆臂330的滑动方向倾斜设置,弹性件340会在第一平面内发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形变,弹性件340施加在阻尼摆臂330上的反作用力也随着阻尼摆臂330的滑动而发生相对变化。如若施加在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上的外力一旦撤销,转轴便会自动回到折叠状态。
139.当弹性件340的施力部342位于滑动区间s2并与第一抵接面3311抵接时,由于第一抵接面3311为平行于阻尼摆臂330的滑动方向的水平面,随着阻尼摆臂330在滑动区间s2内滑动,弹性件340施加在阻尼摆臂330上的反作用力为恒定值。因此,转轴装置300将在预设开合角度内一直处于悬停状态,即便施加在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上的外力撤销,转轴装置300也会保持在稳定的悬停状态。
140.同理的,在弹性件340的施力部342位于滑动区间s3并与第二抵接面3312抵接时,随着阻尼摆臂330在滑动区间s3内滑动,以使转轴装置300从展平状态向悬停状态运动,或悬停状态向展平状态运动时,由于第二抵接面3312相对于阻尼摆臂330的滑动方向倾斜设置,弹性件340会在第一平面内发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形变,弹性件340施加在阻尼摆臂330上的反作用力也随着阻尼摆臂330的滑动而发生相对变化。如若施加在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上的外力一旦撤销,转轴便会自动回到展平状态。
141.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转轴装置300无需悬停功能,去除滑动区间s2即可,也就是说,将第一抵接面3311设计成弧形面,或者其他与阻尼摆臂330的滑动方向呈一定夹角倾斜设置的抵接面。
14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0至图22中所示,阻尼机构可以包括两个弹性件340,弹性件340位于阻尼摆臂330相对的两侧,并与阻尼摆臂330抵接。这样不仅能够增强阻尼摆臂330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而且能够增强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在不同转动状态下,转轴装置300结构的稳定性。
143.图24示意了阻尼摆臂的结构示意图。
144.参考图24所示,阻尼摆臂330的侧方具有朝向弹性件340一侧凸起的抵接部331。在阻尼摆臂330的滑动方向上,抵接部331具有凸起平面和两个倾斜面,两个倾斜面分布于凸起平面的两侧,凸起平面构成第一抵接面3311,两个倾斜面构成第二抵接面3312和第三抵接面3313。这样随着阻尼摆臂330在阻尼件320上的滑动,弹性件340可以与抵接部331的不同面抵接,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用户对电子设备的需求。
145.第三抵接面3313对应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θ1,第二抵接面3312对应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θ2。为确保实现转轴装置300的展平功能以及折叠功能,θ1大于0度,θ2小于90度,θ1可以等于θ2,或者,θ1和θ2也可以不等,θ1和θ2的取值取决于根据转轴装置300对展平状态以及折叠状态的保持力的设计要求。在本实施例中,对θ1和θ2不做进一步限定。
146.为了实现弹性件340和阻尼摆臂330在阻尼件320内的装配,参考图25所示,阻尼件
320具有滑槽321和与弹性件340结构相适配的装配槽322,阻尼摆臂330可以通过滑槽321滑动设置于阻尼件320内。其中,滑槽321的延伸方向与阻尼摆臂330的滑动方向相同,阻尼摆臂330的两侧可以装配在滑槽321内,以实现阻尼摆臂330与阻尼件320的滑动连接。装配槽322可以位于滑槽321的侧方,并通过连通孔323与滑槽321相连通,弹性件340装配于装配槽322内,且弹性件340的施力部342穿设在连通孔323内,并与阻尼摆臂330抵接。其中,连通孔323可以位于阻尼件320上滑槽321与装配槽322之间,以便实现滑槽321和装配槽322的连通。这样通过滑槽321、装配槽322以及连通孔323的设置,不仅能够实现弹性件340以及阻尼摆臂330在阻尼件320内的装配,而且能够便于弹性件340与阻尼摆臂330抵接。
147.固定端部341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装配槽322内,在实现弹性件340在阻尼件320内固定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装配槽322以及连通孔323对弹性件340进行限位。
148.需要说明的是,当阻尼机构中具有两个弹性件340时,阻尼件320在滑槽321的相对两侧可以设置有两个装配槽322,以便实现两个弹性件340的装配。
149.为了减少阻尼摆臂330在滑动过程中与阻尼件320的摩擦,参考图25所示,阻尼件320的底部325上还设有避空槽324,避空槽324可以位于滑槽321之下,以便通过避空槽324有效的避免阻尼摆臂330在滑动的过程中与阻尼件320的底部325产生摩擦,影响阻尼摆臂330的滑动。
150.本技术实施例弹性件340中固定端部341、施力部342以及多个弹性臂3431的设置,在通过弹性臂3431实现施力部342与固定端部341弹性连接的同时,能够有利于转轴装置300朝向轻薄化的方向发展。
151.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152.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