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杆式节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88506发布日期:2022-08-27 02:51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杆式节流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杆式节流阀。


背景技术:

2.节流阀是通过改变节流截面或节流长度以控制流体流量的阀门。例如,现有公开号为cn208520047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向节流阀及其双向节流阀》,包括有连接套管、阀芯、第一节流通道、第二节流通道、前阻挡部、后阻挡部;所述连接套管具有贯穿前、后两端的流体通道,所述阀芯设置在流体通道内;所述第一节流通道设置在阀芯内,连通阀芯前后两端的流体通道;所述第二节流通道设置连接套管内,连接阀芯前后两端的流体通道的;所述连接套管内还设有前阻挡部和后阻挡部;所述前阻挡部位于阀芯的前方,当阀芯在流体向前的推动力的作用下,向连接套管的前端移动至前阻挡部时,所述阀芯被前阻挡部限位,且所述第二节流通道被阀芯堵塞,所述第一节流通道流通;所述后阻挡部位于阀芯的后方,当阀芯在流体向后的推动力的作用下,向连接套管的后端移动至后阻挡部时,所述阀芯被后阻挡部限位,所述第一节流通道和第二节流通道均流通。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正向节流、反向回流的插杆式节流阀,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插杆式节流阀,包括阀体和阀芯,阀体内开设有阀芯腔,阀芯设置于阀芯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外部套设有阀套,阀套内形成有与阀芯腔连通的阀套腔,在阀套腔的出口端设置有快插接头,阀芯上纵向开设有贯穿孔,在阀芯的中部侧壁上开设有与阀芯腔连通的上进气孔,在阀芯下部侧壁上开设有与阀芯腔连通的下回气孔,在阀芯上位于上进气孔和下回气孔之间从上至下套设有支撑座和单向密封圈,在阀体的上部设置有插杆结构,插杆结构包括阀杆和控制阀杆上下移动的移动机构,阀杆的下端插入阀芯贯穿孔内用于对经过上进气孔的流量进行调节,阀体的下端形成有与阀芯贯穿孔相通的管接头部。
5.作为改进,所述单向密封圈的横截面呈倒v形结构,单向密封圈的内圈贴合于阀芯外侧壁上,单向密封圈外圈的外端贴合于阀体的阀芯腔内侧壁上。
6.再改进,所述支撑座上形成有倒锥形台,单向密封圈的顶部和倒锥形台的顶部相抵。
7.再改进,所述阀芯外侧壁上形成有切口槽,支撑座和单向密封圈限位于切口槽内。
8.再改进,所述快插接头包括依次设置于阀套腔内侧壁上的密封圈、压环和铜套,在铜套和压环之间设置有弹簧片,在铜套内设置有按钮,按钮的内端和弹簧片相抵。
9.再改进,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阀杆座、锁紧轮和调节轮,阀杆座固定设置于阀体上端,阀杆的上部外侧壁上形成有外螺纹,阀杆旋合于阀杆座上,锁紧轮旋合于阀杆上且压紧于阀杆座上,调节轮设置于阀杆的外端用于对阀杆进行旋转。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使用时,阀体的管接头部插入管接头,阀套的快插接头处插入连接管,进气时,由于单向密封圈的设置,进气时气流无法直接进入阀体的阀芯腔内,气流从管接头部进入阀芯的贯穿孔内,再通过阀芯的上进气孔进入阀套的阀套腔内,从连接管引出,在此过程中,利用插杆结构来调节阀杆的上下位置,实现流量大小控制;回气时,阀杆完全封堵贯穿孔,气流从快插接头处的连接管通过阀套腔进入阀芯腔内,再通过支撑座和单向密封圈,由阀芯的下回气孔回流进入管接头,实现了气流的正向节流和反向回流的动作,同时,使用时,只需对管接头部和快插接头进行连接,以及利用插杆结构对阀杆位置进行调节即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杆式节流阀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杆式节流阀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4.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中的插杆式节流阀,包括阀体1、阀芯2、阀套3、插杆结构、快插接头、单向密封圈5和支撑4座。
15.其中,阀体1内开设有阀芯腔11,阀芯2设置于阀芯腔11内,阀体1的外部套设有阀套3,阀套3内形成有与阀芯腔11连通的阀套腔31,在阀套腔31的出口端设置有快插接头,阀芯2上纵向开设有贯穿孔21,在阀芯2的中部侧壁上开设有与阀芯腔11连通的上进气孔22,在阀芯2下部侧壁上开设有与阀芯腔11连通的下回气孔23,在阀芯2上位于上进气孔22和下回气孔23之间从上至下套设有支撑座4和单向密封圈5,在阀体1的上部设置有插杆结构,插杆结构包括阀杆7和控制阀杆7上下移动的移动机构,阀杆7的下端插入阀芯2贯穿孔21内用于对经过上进气孔22的流量进行调节,阀体1的下端形成有与阀芯2贯穿孔21相通的管接头部12。
16.进一步地,阀芯2外侧壁上形成有切口槽,支撑座4和单向密封圈5限位于切口槽内。更进一步地,支撑座4上形成有倒锥形台,单向密封圈5的顶部和倒锥形台的顶部相抵。优选地,单向密封圈5的横截面呈倒v形结构,单向密封圈5的内圈贴合于阀芯2外侧壁上,单向密封圈5外圈的外端贴合于阀体1的阀芯腔11内侧壁上。
17.另外,快插接头包括依次设置于阀套腔31内侧壁上的密封圈61、压环62和铜套64,在铜套64和压环62之间设置有弹簧片63,在铜套64内设置有按钮65,按钮65的内端和弹簧片63相抵。铜套64和压环62对弹簧片63外侧壁进行压紧固定,连接管插入时,密封圈61对连接管进行密封,弹簧片63对连接管外壁进行限位,连接管插入后无法正常拔出,当需要将连接管拔出来时,需要按压按钮65,利用按钮65前端先将弹簧片63内端向外撑开,弹簧片63失去和连接管外壁之间的作用,此时,连接管才能拔出来。
18.此外,移动机构包括阀杆座71、锁紧轮72和调节轮73,阀杆座71固定设置于阀体1上端,阀杆7的上部外侧壁上形成有外螺纹,阀杆7旋合于阀杆座71上,锁紧轮72旋合于阀杆7上且压紧于阀杆座71上,调节轮73设置于阀杆7的外端用于对阀杆7进行旋转。这样,通过旋转调节轮73,即可对阀杆7的上下位置进行调节。
19.使用时,阀体1的管接头部插入管接头,阀套3的快插接头处插入连接管,进气时,由于单向密封圈5的设置,进气时气流无法直接进入阀体1的阀芯腔11内,气流只能从管接头部12进入阀芯2的贯穿孔21内,再通过阀芯2的上进气孔22进入阀套3的阀套腔31内,从连接管引出,在此过程中,利用插杆结构来调节阀杆7的上下位置,阀杆7下端对阀芯7内的贯穿孔21进行不同程度的封堵,实现流量大小控制;回气时,阀杆7完全封堵贯穿孔21,气流从连接管通过阀套腔31进入阀芯腔11内,再通过支撑座4和单向密封圈5,由阀芯2的下回气孔23回流进入管接头,实现了气流的正向节流和反向回流的动作,同时,使用时,只需对管接头部和快插接头进行连接,以及利用插杆结构对阀杆7位置进行调节即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


技术特征:
1.一种插杆式节流阀,包括阀体(1)和阀芯(2),阀体(1)内开设有阀芯腔(11),阀芯(2)设置于阀芯腔(1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的外部套设有阀套(3),阀套(3)内形成有与阀芯腔(11)连通的阀套腔(31),在阀套腔(31)的出口端设置有快插接头,阀芯(2)上纵向开设有贯穿孔(21),在阀芯(2)的中部侧壁上开设有与阀芯腔(11)连通的上进气孔(22),在阀芯(2)下部侧壁上开设有与阀芯腔(11)连通的下回气孔(23),在阀芯(2)上位于上进气孔(22)和下回气孔(23)之间从上至下套设有支撑座(4)和单向密封圈(5),在阀体(1)的上部设置有插杆结构,插杆结构包括阀杆(7)和控制阀杆(7)上下移动的移动机构,阀杆(7)的下端插入阀芯(2)贯穿孔(21)内用于对经过上进气孔(22)的流量进行调节,阀体(1)的下端形成有与阀芯(2)贯穿孔(21)相通的管接头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杆式节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密封圈(5)的横截面呈倒v形结构,单向密封圈(5)的内圈贴合于阀芯(2)外侧壁上,单向密封圈(5)外圈的外端贴合于阀体(1)的阀芯腔(11)内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杆式节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4)上形成有倒锥形台,单向密封圈(5)的顶部和倒锥形台的顶部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杆式节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外侧壁上形成有切口槽,支撑座(4)和单向密封圈(5)限位于切口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杆式节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插接头包括依次设置于阀套腔(31)内侧壁上的密封圈(61)、压环(62)和铜套(64),在铜套(64)和压环(62)之间设置有弹簧片(63),在铜套(64)内设置有按钮(65),按钮(65)的内端和弹簧片(63)相抵。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杆式节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阀杆座(71)、锁紧轮(72)和调节轮(73),阀杆座(71)固定设置于阀体(1)上端,阀杆(7)的上部外侧壁上形成有外螺纹,阀杆(7)旋合于阀杆座(71)上,锁紧轮(72)旋合于阀杆(7)上且压紧于阀杆座(71)上,调节轮(73)设置于阀杆(7)的外端用于对阀杆(7)进行旋转。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杆式节流阀,包括阀体和阀芯,阀体内开设有阀芯腔,阀芯设置于阀芯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外部套设有阀套,阀套内形成有与阀芯腔连通的阀套腔,在阀套腔的出口端设置有快插接头,阀芯上纵向开设有贯穿孔,在阀芯的中部侧壁上开设有与阀芯腔连通的上进气孔,在阀芯下部侧壁上开设有与阀芯腔连通的下回气孔,在阀芯上套设有支撑座和单向密封圈,在阀体的上部设置有插杆结构,插杆结构包括阀杆和控制阀杆上下移动的移动机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正向节流、反向回流的插杆式节流阀,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特点。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张武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波特气动元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05
技术公布日:2022/8/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