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速器以及带有该差速器的自走式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73708发布日期:2022-10-29 02:1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90)以及安装在壳体(90)内的活动部件,活动部件包括齿轮以及用于固定齿轮的轴;齿轮至少设有三个,包括第一输出轮(10)、第二输出轮(20)、第一传动轮(30),与之对应的,轴至少也有三个,包括用于安装第一输出轮(10)的第一轴(70)、用于安装第二输出轮(20)的第二轴(80)、用于安装第一传动轮(30)的第三轴;其中,第一输出轮(10)、第二输出轮(20)被构造为能与驱动轮进行连接,第一输出轮(10)与第一传动轮(30)啮合,第一传动轮(30)与第二输出轮(20)啮合;其中,壳体(90)内设有至少一个阻尼机构,阻尼结构设置在壳体(90)内,能随着壳体(90)的转动而一起转动,该阻尼机构至少能与活动部件中的一个零件进行接触,被接触的零件在相对阻尼结构转动时,阻尼结构能给运动的零件提供阻力,来抑制该零件的转动;当壳体(90)内设有多个阻尼机构时,不同的阻尼机构能与相同或者不同的零件进行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传动轮(40)以及用于安装第二传动轮(40)的第四轴,第一输出轮(10)与第二传动轮(40)啮合,第二传动轮(40)与第二输出轮(20)啮合;或者,还包括第二传动轮(40)以及用于安装第二传动轮(40)的第四轴、第三传动轮以及用于安装第三传动轮的第五轴、
……
第n传动轮以及用于安装第n传动轮的第(n+2)轴,这些传动轮均能分别和第一输出轮(10)、第二输出轮(20)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差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输出轮(10)、第二输出轮(20)的轴线重合;第一传动轮(30)、第二传动轮(40)的轴线重合;当阻尼结构与第一输出轮(10),和/或第二输出轮(20)接触时,阻尼结构沿第一输出轮(10),和/或第二输出轮(20)的轴线方向布置;当阻尼结构与第一传动轮(30),和/或第二传动轮(40)接触时,阻尼结构沿第一传动轮(30),和/或第二传动轮(40)的轴线方向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速器,其特征在于,阻尼机构能与壳体(90)的所有齿轮中至少一个齿轮进行接触,被阻尼机构接触的齿轮为接触齿轮;阻尼机构包括阻尼盘(50),阻尼盘(50)与接触齿轮进行接触,阻尼盘(50)上设有第一接触区域(51),和/或,接触齿轮上设有第二接触区域(21),第一接触区域(51)为阻尼盘(50)上能与接触齿轮接触的部分,第二接触区域(21)为接触齿轮上能与阻尼盘(50)接触的部分;第一接触区域(51)、第二接触区域(21)为平面,其表面粗糙;或者,第一接触区域(51)、第二接触区域(21)分别至少包括一个第一凸起区域(52)和第二凸起区域(22),第一凸起区域(52)和第二凸起区域(22)啮合时,能抑制接触齿轮与阻尼盘(50)的相对旋转;其中,第一凸起区域(52)、第二凸起区域(22)上分别设有第一斜面(53)、第二斜面(54)和第三斜面(23)、第四斜面(24),第一凸起区域(52)与第二凸起区域(22)啮合后,当两者之间作用力足够时,接触齿轮与阻尼盘(50)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使得第一凸起区域(52)能与第二凸起区域(22)错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差速器,其特征在于,阻尼盘(50)的第一接触区域(51)上呈圆周阵列的形式设有第一凸起区域(52),与之对应的,接触齿轮的第二接触区域(21)上呈圆周阵列的形式设有第二凸起区域(22),第一凸起区域(52)上的每个第一凸起区域(52)
均能与第二接触区域(21)上对应的第二凸起区域(22)进行啮合。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接触齿轮上设有第一凸出部(25),阻尼盘(50)上设有第一嵌入部(55),第一凸出部(25)至少部分地嵌入到第一嵌入部(55)中;阻尼盘(50)上设有延伸部(56),延伸部(56)能与壳体(90)的内壁配合,该配合能够限制阻尼盘(50)绕其轴线的转动,但不限制阻尼盘(50)沿轴线的平移;延伸部(56)设有两个,两个延伸部(56)对称布置,使得阻尼盘(50)上的两个延伸部(56)能分别与壳体(90)的两侧内壁配合;壳体(90)内设有第二嵌入部(92),延伸部(56)至少部分地进入到第二嵌入部(92)内;第二嵌入部(92)设有两个,阻尼盘(50)上的两个延伸部(56)分别进入到两个第二嵌入部(92)内。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差速器还包括弹性部件(60),弹性部件(60)与活动部件接触,或是,弹性部件(60)与阻尼盘(50)接触,使阻尼盘(50)与接触齿轮始终保持接触,其中,弹性部件(60)与接触齿轮接触;或者,弹性部件(60)与接触齿轮轴心位置的轴接触;或者,弹性部件(60)与阻尼盘(50)接触;弹性部件(60)为普通弹簧、或波纹/波浪弹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差速器,其特征在于,阻尼结构包括两个阻尼盘(50),两个阻尼盘(50)分别与两个接触齿轮进行接触,两个接触齿轮分别为:第一接触齿轮、第二接触齿轮;其中,第一接触齿轮的轴线、第二接触齿轮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两个阻尼盘(50)相对布置,弹性部件(60)位于两个阻尼盘(50)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差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接触齿轮中心位置的轴与第二接触齿轮中心位置的轴嵌合在一起,嵌合包括直接嵌合和间接嵌合;当第一接触齿轮中心位置的轴与第二接触齿轮中心位置的轴间接嵌合时,第一接触齿轮中心位置的轴、第二接触齿轮中心位置的轴内部贯穿,第一接触齿轮中心位置的轴可拆式连接有第一驱动轴,第二接触齿轮中心位置的轴可拆式连接有第二驱动轴,第一驱动轴与第二驱动轴嵌合在一起;第二驱动轴内设有插孔(81),第一驱动轴上设有第三嵌入部(71),第三嵌入部(71)至少部分地能插入到插孔(81)中;第三嵌入部(71)外壁与插孔(81)内壁间隙配合。10.一种自走式机械,其特征在于,其装配有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差速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差速器以及带有该差速器的自走式机械,其中,差速器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活动部件,活动部件包括齿轮以及用于固定齿轮的轴;齿轮至少设有三个,包括第一输出轮、第二输出轮、第一传动轮,与之对应的,轴至少也有三个,包括用于安装第一输出轮的第一轴、用于安装第二输出轮的第二轴、用于安装第一传动轮的第三轴;其中,第一输出轮、第二输出轮被构造为能与驱动轮进行连接,第一输出轮与第一传动轮啮合,第一传动轮与第二输出轮啮合;其中,壳体内设有至少一个阻尼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零件数量少,加工简单,组装方便,使得差速器整体造价低;此外,装配有本差速器的自走式机械能适应道路复杂的路况,能急转。能急转。能急转。


技术研发人员:邵灵敏 邵弋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邵灵敏
技术研发日:2022.05.12
技术公布日:2022/10/2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