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油缸式黏滞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17373发布日期:2022-09-23 21:3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油缸式黏滞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阻尼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复合油缸式黏滞阻尼器。


背景技术:

2.黏滞阻尼器的控制机理是利用阻尼介质的压缩变形或高速流体流动过程中将结构传递过来的部分能转化为热能耗散掉,达到缓解外部载荷冲击、减小结构振动,保护结构安全的目的,黏滞阻尼器作为建筑结构中常用的减震产品,被广泛的用于建筑抗震减震领域。
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震动活动幅度较小时,阻尼介质可以通过阻尼孔喷射在两边油缸内部进行交换,而当震动活动幅度较大时,因阻尼孔较小导致交换速率较慢,进而导致油缸内部增大,易产生爆缸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一般的黏滞阻尼器不便于避免爆缸防护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油缸式黏滞阻尼器。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合油缸式黏滞阻尼器,包括销头、活塞杆、第一衬套、活塞、外缸筒、连接管、耳板、内缸筒、第二衬套和阻尼介质,所述内缸筒内灌注有阻尼介质,内缸筒的一端与第一衬套封装连接,内缸筒的另一端与第二衬套封装连接,活塞杆依次贯穿第一衬套、第二衬套,所述销头与活塞杆靠近第一衬套的这端连接,活塞设置在内缸筒内且与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一衬套、第二衬套的外壁套接有外缸筒,外缸筒的内壁与内缸筒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衬套、第二衬套上开有使内缸筒与外缸筒连通的阻尼小孔,所述第二衬套通过连接管与耳板连接。
6.所述第一衬套、第二衬套与外缸筒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并且在外侧设置有螺纹压管,所述螺纹压管与第一衬套或第二衬套螺纹连接,通过螺纹压管限定外缸筒轴向移动,通过密封圈防止活塞杆在内缸筒中运动时,进入外缸筒间隙内的阻尼介质出现泄漏现象,保证黏滞阻尼器的密封效果。
7.所述第一衬套、第二衬套上开有安装阻尼螺钉的通孔,用于安装阻尼螺钉。
8.所述连接管的外壁与靠近第二衬套这端的外缸筒内壁连接,使结构更加稳定。
9.所述活塞的外径小于内缸筒内径1-10mm,当活塞杆滑动时,使活塞左、右两端的油缸内部阻尼介质的油压,通过活塞与内缸筒的缝隙,使得活塞左、右油缸内部阻尼介质相连通喷射,实现二者油压均匀;当震动幅度较大时,通过活塞与内缸筒的缝隙无法很好的将阻尼介质进行连通泄压,此时过大的油压会通过阻尼小孔排入到外缸筒的间隙内,再流回内缸筒内,进而实现活塞左、右油缸内部阻尼介质的连通泄压,避免泄压不及时造成的爆缸现象。
10.所述第一衬套、第二衬套与内缸筒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使连接更加稳定。
11.所述密封圈为o型圈和泛塞封组成,通过o型圈和泛塞封实现外缸筒与第一衬套、
第二衬套间的密封。
1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采用内缸和外缸复合式油缸结构;衬套上开有安装阻尼螺钉的通孔,阻尼介质在压力作用下从内缸通过阻尼小孔进入外缸而产生阻尼力;阻尼介质通过外缸通道与内缸产生一个结构回路,阻尼介质在外缸通道流动过程中通过薄壁充分向外部释放热能,从而达到有效散热的目的,保证阻尼器更有效、更稳定的耗散地震能量;阻尼螺钉安装在衬套上,在更换阻尼螺钉时比较方便,且不用将阻尼介质全部排出,在调整阻尼方面更简单,更有效,而且节约硅油的使用量。
附图说明
14.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视局部放大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标记为:1-销头,2-活塞杆,3-第一衬套,4-阻尼螺钉,5-活塞,6-外缸筒,7-连接管,8-耳板,9-内缸筒,10-螺纹压管,11-密封圈,12-第二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1
22.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油缸式黏滞阻尼器,包括销头1、活塞杆2、第一衬套3、活塞5、外缸筒6、连接管7、耳板8、内缸筒9、第二衬套12和阻尼介质,所述内缸筒9内灌注有阻尼介质,内缸筒9的一端与第一衬套3封装连接,内缸筒9的另一端与第二衬套12封装连接,活塞杆2依次贯穿第一衬套3、第二衬套12,所述销头1与活塞杆2靠近第一衬套3的这端连接,活塞5设置在内缸筒9内且与活塞杆2连接,所述第一衬套3、第二衬套12的外壁套接有外缸筒6,外缸筒6的内壁与内缸筒9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衬套3、第二衬套12上开有使内缸筒9与外缸筒6连通的阻尼小孔,所述第二衬套12通过连接管7与耳板8连接。
23.实施例2
2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衬套3、第二衬套12与外缸筒6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11,并且在外侧设置有螺纹压管10,所述螺纹压管10与第一衬套3或第二衬套12螺纹连接,通过螺纹压管10限定外缸筒6轴向移动,通过密封圈11防止活塞杆2在内缸筒9中运动
时,进入外缸筒6间隙内的阻尼介质出现泄漏现象,保证黏滞阻尼器的密封效果。
25.实施例3
2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衬套3、第二衬套12上开有安装阻尼螺钉4的通孔,用于安装阻尼螺钉4。
27.实施例4
2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连接管7的外壁与靠近第二衬套12这端的外缸筒6内壁连接,使结构更加稳定。
29.实施例5
3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活塞5的外径小于内缸筒9内径1-10mm,当活塞杆2滑动时,使活塞5左、右两端的油缸内部阻尼介质的油压,通过活塞5与内缸筒9的缝隙,使得活塞5左、右油缸内部阻尼介质相连通喷射,实现二者油压均匀;当震动幅度较大时,通过活塞5与内缸筒9的缝隙无法很好的将阻尼介质进行连通泄压,此时过大的油压会通过阻尼小孔排入到外缸筒6的间隙内,再流回内缸筒9内,进而实现活塞5左、右油缸内部阻尼介质的连通泄压,避免泄压不及时造成的爆缸现象。
31.实施例6
32.在实施例2或6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衬套3、第二衬套12与内缸筒9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11,使连接更加稳定。
33.实施例7
3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密封圈11为o型圈和泛塞封组成,通过o型圈和泛塞封实现外缸筒6与第一衬套3、第二衬套12间的密封。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油缸部分受外力作用进行压缩运动时,阻尼介质从油缸部分右腔压出,通过右侧的第二衬套12上的阻尼小孔输入内缸筒9与外缸筒6的间隙空腔内,阻尼介质在第二衬套12的阻尼小孔进入,再通过第一衬套3的阻尼小孔返回到油缸部分左腔内;进行拉伸运动时,阻尼介质从油缸部分左腔压出,通过第一衬套3的阻尼小孔输入到外缸筒6的间隙空腔内,之后阻尼介质通过第二衬套12的阻尼小孔输入到油缸部分右腔,阻尼介质通过外缸通道与内缸产生一个结构回路,阻尼介质在外缸通道流动过程中通过薄壁充分向外部释放热能,从而达到有效散热的目的,保证阻尼器更有效的更稳定的耗散地震能量;阻尼螺钉4安装在衬套上,在更换阻尼螺钉4时比较方便,且不用将阻尼介质全部排出,在调整阻尼方面更简单,更有效,而且节约硅油的使用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