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同心石墨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93439发布日期:2022-11-15 22:4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同心石墨轴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同心石墨轴承属于石墨配件领域,特别涉及利用双层石墨润滑体对轴套进行润滑和降速。


背景技术:

2.石墨轴承,一种利用石墨进行润滑的轴承,由于石墨耐高温、耐腐蚀、润滑效果好,通常用在高温和腐蚀性较强的环境当中。现有市场上的石墨轴承都是单层同心轴承,由于石墨轴承不适应高转速运行,因为高转速对石墨衬套的磨损过快,所以石墨轴承几乎都用在中低转速的运动装置上面。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同心石墨轴承解决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双层石墨润滑以及可以降低轴套转速的同心轴承。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同心石墨轴承采用了轴承内圈,所述在轴承内圈的外面安装了内层石墨衬套,所述在内层石墨衬套的外面安装了轴套、轴套的右边设置了外丝、在轴套的右边安装了挡圈、挡圈通过左边的内丝与外丝相互锁紧、挡圈右侧面的上下对称部位设置了定位丝孔、两个定位丝孔的里面分别安装了定位螺栓、定位螺栓的左边向左延伸至内丝及外丝的定位槽里面,所述轴套的外面安装了轴承外圈、轴承外圈的内壁上面与轴套结合的部位安装了外层石墨衬套。
5.进一步,所述轴承内圈为钢制圆环形、表面的中央为环形凸起、凸起部位的直径大于轴承内圈两端部位的直径4mm、凸起部位的表面和两个侧面的上面为环形的内层石墨衬套、内层石墨衬套的厚度大于5mm。
6.进一步,所述轴套为黄铜制作的圆筒状、左边的顶端为圆环形的定位环、定位环的外圆直径大于轴套外圆直径9mm、定位环的内圆直径大于轴承内圈左边顶端外圆直径0.5mm,轴套的内圆直径大于内层石墨衬套的外圆直径0.05mm,轴套的右边顶端为圆筒状的外丝、外丝的上方及底部对称部位均横向设置了半圆形的定位槽,所述外丝的上面安装了黄铜制作的环形内丝、内丝的外圆直径与轴套的外圆直径相等、内丝内部的上方及下方的对称部位均横向设置了半圆形的定位槽、内丝的定位槽与外丝的定位槽相互吻合并且组成为丝孔,所述内丝的右边为黄铜制作的圆环形挡圈、挡圈的外圆直径大于轴套外圆直径9mm、挡圈的内圆直径大于轴承内圈右边顶端外圆直径0.5mm、挡圈上方及下方的对称部位分别横向设置了一个圆形的定位丝孔、两个定位丝孔分别与挡圈左边内丝上面的两个定位槽连通并且在同一中心线上,所述轴套左边定位环的下方与挡圈的下方之间形成的环形凹槽的长度大于内层石墨衬套的长度0.05mm,所述轴套左边定位环的上方与挡圈的上方之间形成的环形凹槽的长度与轴套及挡圈下方之间的凹槽长度相等。
7.进一步,所述轴承外圈为钢制圆环形、内部的中央为环形凸起、凸起部位的直径小于轴承外圈两端部位的直径4mm、凸起部位的内圆和两个侧面的上面为环形的外层石墨衬
套、外层石墨衬套的厚度大于5mm、外层石墨衬套的内圆直径大于轴套的外圆直径0.05mm、外层石墨衬套的长度小于轴套及挡圈上方之间的凹槽长度0.05mm,所述轴承外圈两端的内圆直径分别大于轴套左边定位环的外圆直径以及挡圈的外圆直径0.5mm。
8.进一步,所述轴承内圈、内层石墨衬套、轴套、挡圈、外层石墨衬套、轴承外圈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9.有益效果:一种双层同心石墨轴承在轴承内圈的外面安装内层石墨衬套,在轴承外圈的内部安装外层石墨衬套,在内层石墨衬套与外层石墨衬套的之间安装轴套,使双层同心石墨轴承具有内外双层润滑效果,轴承内圈在旋转时通过内层石墨衬套的外圆与轴套的内壁之间进行摩擦、摩擦的同时也会带动轴套旋转、轴套在旋转时外圆会与外层石墨衬套的内壁进行摩擦、从而达到双层润滑,内层石墨衬套旋转时带动轴套依小于内层石墨衬套的转速旋转来降低内层石墨衬套与轴套之间的摩擦系数、而轴套旋转后与外层石墨衬套之间形成的摩擦降低了内层石墨衬套与轴套之间摩擦。
附图说明
10.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描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意图,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不需要创造性可以结合这些附图获得更多的附图。
11.图1为一种双层同心石墨轴承的主视图;
12.图2为一种双层同心石墨轴承的截面示意图;
13.图3为挡圈、轴套、定位丝孔、内丝、外丝、定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定位螺栓的主视图;
15.图中标记为,1、轴承内圈;2、挡圈;3、定位螺栓;4、轴承外圈;5、轴套;6、定位丝孔;7、内层石墨衬套;8、外层石墨衬套;9、内丝;10、外丝;11、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16.现结和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和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17.参见附图1-4,所述一种双层同心石墨轴承采用了轴承内圈1,所述在轴承内圈1的外面安装了内层石墨衬套7,所述在内层石墨衬套7的外面安装了轴套5、轴套5的右边设置了外丝10、在轴套5的右边安装了挡圈2、挡圈2通过左边的内丝9与外丝10相互锁紧、挡圈2右侧面的上下对称部位横向设置了定位丝孔6、两个定位丝孔6的里面分别安装了定位螺栓3、定位螺栓3的左边向左延伸至内丝9及外丝10的定位槽11里面,所述轴套5的外面安装了轴承外圈4、轴承外圈4的内壁上面与轴套5结合的部位安装了外层石墨衬套8,上述相互连接组成了双层同心石墨轴承。
18.参见附图2,所述轴承内圈1为钢制圆环形、表面的中央为环形凸起、凸起部位的直径大于轴承内圈1两端部位的直径4mm、凸起部位的表面和两个侧面的上面为环形的内层石墨衬套7、内层石墨衬套7的厚度大于5mm,上述轴承内圈1的凸起以及凸起上面镶嵌的内层石墨衬套7是为了对轴套5的定位和润滑。
19.参见附图2和3,所述轴套5为黄铜制作的圆筒状、左边的顶端为圆环形的定位环、定位环的外圆直径大于轴套5外圆直径9mm、定位环的内圆直径大于轴承内圈1左边顶端外
圆直径0.5mm,轴套5的内圆直径大于内层石墨衬套7的外圆直径0.05mm,轴套5的右边顶端为圆筒状的外丝10、外丝10的上方及底部对称部位均横向设置了半圆形的定位槽11,所述外丝10的上面安装了黄铜制作的环形内丝9、内丝9的外圆直径与轴套5的外圆直径相等、内丝9内部的上方及下方的对称部位均横向设置了半圆形的定位槽11、内丝9的定位槽11与外丝10的定位槽11相互吻合并且组成为丝孔,所述内丝9的右边为黄铜制作的圆环形挡圈2、挡圈2的外圆直径大于轴套5外圆直径9mm、挡圈2的内圆直径大于轴承内圈1右边顶端外圆直径0.5mm、挡圈2上方及下方的对称部位分别横向设置了一个圆形的定位丝孔6、两个定位丝孔6分别与挡圈2左边内丝9上面的两个定位槽11连通并且在同一中心线上,所述轴套5左边定位环的下方与挡圈2的下方之间形成的环形凹槽的长度大于内层石墨衬套7的长度0.05mm,所述轴套5左边定位环的上方与挡圈2的上方之间形成的环形凹槽的长度与轴套5及挡圈2下方之间的凹槽长度相等,上述轴套5与挡圈2通过内丝9和外丝10的相互咬合连接为一体、目的是将外层石墨衬套8和轴承外圈4进行定位及相互润滑。
20.参见附图1和 2,所述轴承外圈4为钢制圆环形、内部的中央为环形凸起、凸起部位的直径小于轴承外圈4两端部位的直径4mm、凸起部位的内圆和两个侧面的上面为环形的外层石墨衬套8、外层石墨衬套8的厚度大于5mm、外层石墨衬套8的内圆直径大于轴套5的外圆直径0.05mm、外层石墨衬套8的长度小于轴套5及挡圈2上方之间的凹槽长度0.05mm,所述轴承外圈4两端的内圆直径分别大于轴套5左边定位环的外圆直径以及挡圈2的外圆直径0.5mm,上述轴承外圈4与轴皮连接后可以对整个双层同心石墨轴承进行定位。
21.参见附图1-3,所述轴承内圈1、内层石墨衬套7、轴套5、挡圈2、外层石墨衬套8、轴承外圈4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上述为双层同心石墨轴承的中心线。
22.现结合上述一种双层同心石墨轴承在使用时,中轴带动轴承内圈旋转,轴承内圈在旋转时通过内层石墨衬套的外圆与轴套的内壁之间进行摩擦由内层石墨衬套提供润滑、由于摩擦产生的阻力内层石墨衬套会带动轴套依小于内层石墨衬套的转速旋转,轴套在旋转时外圆会与外层石墨衬套的内壁进行摩擦由外层石墨衬套提供润滑,内层石墨衬套旋转时带动轴套依小于内层石墨衬套的转速旋转来降低内层石墨衬套与轴套之间的摩擦系数、而轴套旋转后与外层石墨衬套之间形成的摩擦降低了内层石墨衬套与轴套之间摩擦。
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常规揭示,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熟悉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实施对以上所述技术作出的任何等同变化的调整、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