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冻自热保温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57708发布日期:2022-09-17 10:36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冻自热保温蝶阀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蝶阀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冻自热保温蝶阀。


背景技术:

2.蝶阀又叫翻板阀,是一种结构简单的调节阀,可用于抵压管道介质的开关控制的蝶阀是指关闭件为圆盘,围绕阀轴旋转来达到开启与关闭的一种阀。
3.相关技术中,蝶阀可用于控制空气、水和蒸汽等各种类型流体的流动。在管道上主要起切断和节流的作用。传统蝶阀的圆盘形蝶板绕着轴线旋转,通过调节蝶板的角度,调节介质的流量。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传统蝶阀虽然可以完成开启和关闭的功能,但是在暖气系统方面,传统蝶阀会丧失热量或吸收热量,导致介质温度的变化过大,还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蝶阀的保温能力,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冻自热保温蝶阀。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冻自热保温蝶阀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防冻自热保温蝶阀,包括阀体,还包括设置于阀体外侧的第一保温盒、第二保温盒、保温板以及固定架;
8.所述固定架用于连接并固定第一保温盒与第二保温盒,所述第一保温盒与第二保温盒上均开设有供固定架固定连接的卡接槽;
9.所述第一保温盒远离固定架的一端一体设置有钩板,所述钩板远离第一保温盒的一端一体设置有卡钩,所述第二保温盒上开设有供钩板与卡钩插入的定位槽;
10.所述第二保温盒上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螺纹穿设第二保温盒并固定卡钩,所述卡钩与螺栓互相限位;
11.所述保温板设置于第一保温盒与阀体之间,所述保温板设置于第二保温盒与阀体之间。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架与卡接槽的过盈配合,使第一保温盒与第二保温盒的一端连接,提高第一保温盒与第二保温盒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通过钩板插入定位槽,使第一保温盒与第二保温盒的一端连接,通过螺栓与卡钩的互相限位,使钩板与卡钩限位于定位槽中,提高钩板与定位槽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第一保温盒与第二保温盒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通过将保温板设置于第一保温盒内,通过将保温板设置于第二保温盒内,从而固定保温板的安装位置,提高阀体的保温效果,提高对保温板的防护。
13.可选的,所述第一保温盒和第二保温盒上均一体设置有插块,所述阀体上开设有供插块插入的插槽。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插块插入插槽内,使第一保温盒与阀体连接,使第二保温盒与阀体连接,提高第一保温盒与阀体的装配效率,提高第二保温盒与阀体之间的
装配效率。
15.可选的,所述插块上靠近阀体的一侧一体设置有凸起,所述阀体上开设有供凸起卡接的卡槽,所述卡槽与插槽互相连通。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块插入插槽的过程中,使凸起卡接入卡槽内,提高第一保温盒与阀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第二保温盒与阀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第一保温盒和第二保温盒的内向侧壁上均一体设置有固定柱,所述保温板上开设有供固定柱卡接的固定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保温板放入第一保温盒和第二保温盒内,使固定柱插入固定槽内,从而使保温板与第一保温盒连接,使保温板与第二保温盒连接,提高保温板与第一保温盒、保温板与第二保温盒的装配效率。通过第一保温盒、第二保温盒将保温板抵压在阀体上,提高保温板与第一保温盒之间、保温板与第二保温盒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固定柱上套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置于固定柱与保温板之间。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缓冲垫,提高保温板与固定柱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保温板与第一保温盒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保温板与第二保温盒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固定柱上开设有供缓冲垫安装的缓冲槽,所述缓冲垫的外径大于固定柱的外径。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设缓冲槽,从而固定缓冲垫的安装位置,使缓冲垫在进入固定槽内时,不易发生偏移,提高缓冲垫与固定柱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缓冲垫安装在缓冲槽内,缓冲垫的外径大于固定柱的外径,从而使缓冲垫与保温板紧密抵触,提高保温板与第一保温盒、保温板与第二保温盒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23.可选的,所述保温板上远离阀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吸合磁体,所述第一保温盒与第二保温盒上均设置有与第一吸合磁体相互吸合的第二吸合磁体。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吸合磁体与第二吸合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保温板与第一保温盒紧密连接,提高保温板与第一保温盒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使保温板与第二保温盒紧密连接,提高保温板与第二保温盒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25.可选的,所述保温板上开设有供第一吸合磁体安装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保温盒和第二保温盒上均开设有供第二吸合磁体安装的第二凹槽。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设第一凹槽,从而固定第一吸合磁体的安装位置,通过将第一吸合磁体安装在第一凹槽内,使第一吸合磁体不易从保温板上脱落,提高第一吸合磁体与保温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通过开设第二凹槽,从而固定第二吸合磁体的安装位置,提高第二吸合磁体与第一保温盒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第二吸合磁体与第二保温盒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27.可选的,所述保温板上设置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上连接有电线,所述电热丝设置于保温板与阀体之间,所述保温板上开设有供电线安装的电线槽,所述第一保温盒与第二保温盒上均开设有供电线穿过的开孔,所述电线槽与开孔互相连通。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电热丝,使电热丝发热,并用保温板将热量与外界隔绝,提高蝶阀的自热效果和保温效果。通过设置电线,使电线与电热丝连接,从而使电线为电热丝供电。通过开设电线槽和开孔,从而固定电线的安装位置以及电线与外界联通
的位置,提高电线与保温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29.可选的,所述电热丝的外侧套设有导热套,所述保温板上开设有供导热套安装的电热槽,所述电热槽与电线槽互相连通。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热套,减少电热丝与阀体之间的磨损,提高电热丝与保温板之间的摩擦力,提高电热丝与保温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通过开设电热槽,从而固定导热套与电热丝的安装位置,提高电热丝与保温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3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2.1.将保温板安装在第一保温盒和第二保温盒内,使第一保温盒将保温板抵压在阀体上,使第二保温盒将保温板抵压在阀体上,提高蝶阀的保温效果,将电热丝安装在保温板上,使电热丝发热,保温板隔绝热量,提高蝶阀的自热效果;
33.2.将钩板插入定位槽,并使用螺栓与卡钩互相限位,提高第一保温盒与第二保温盒的装配效率,提高第一保温盒与第二保温盒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通过固定架与卡接槽的过盈配合,提高第一保温盒与第二保温盒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3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防冻自热保温蝶阀的整体示意图。
3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阀体、第一保温盒与第二保温盒之间的爆炸示意图。
3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保温盒、第二保温盒、保温板和电热丝的剖面示意图一。
3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保温盒、第二保温盒、保温板和电热丝的剖面示意图二。
3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热丝与导热套的剖面示意图。
39.附图标记说明:1、阀体;2、第一保温盒;3、第二保温盒;4、插块;5、插槽;6、保温板;7、电热丝;8、电线;9、凸起;10、卡槽;11、钩板;12、定位槽;13、卡接槽;14、第二吸合磁体;15、第一凹槽;16、固定柱;17、固定槽;18、缓冲垫;19、缓冲槽;20、电热槽;21、第二凹槽;22、电线槽;23、开孔;24、第一吸合磁体;25、固定架;26、卡钩;27、螺栓;28、导热套。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1.参照图1与图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防冻自热保温蝶阀,包括阀体1,阀体1的外侧安装有第一保温盒2、第二保温盒3、保温板6和电热丝7。第一保温盒2与第二保温盒3均为c字型。第一保温盒2内安装有保温板6,保温板6位于第一保温盒2与阀体1之间。第二保温盒3内安装有保温板6,保温板6位于第二保温盒3与阀体1之间。第一保温盒2与第二保温盒3互相连接将保温板6限位并固定在阀体1的外侧。保温板6上安装有电热丝7,电热丝7位于保温板6与阀体1之间。
42.参照图2与图3,第一保温盒2与第二保温盒3的一端安装有固定架25,固定架25为u字型。第一保温盒2与第二保温盒3上开设有卡接槽13,将固定架25插入卡接槽13中,使固定架25与卡接槽13过盈配合,从而使第一保温盒2与第二保温盒3的一端固定。
43.第一保温盒2上一体设置有钩板11,钩板11位于第一保温盒2上远离固定架25的一
端。钩板11上远离第一保温盒2的一端一体设置有卡钩26。第二保温盒3上开设有定位槽12,定位槽12位于第二保温盒3与钩板11相抵触的一侧,通过将钩板11和卡钩26插入定位槽12内,使第一保温盒2与第二保温盒3的一端连接。第二保温盒3上安装有螺栓27,螺栓27螺纹穿设第二保温盒3后,与卡钩26互相限位。从而将钩板11与卡钩26限位并固定于定位槽12内,使第一保温盒2与第二保温盒3互相限位。
44.参照图2,第一保温盒2与第二保温盒3上均一体设置有插块4,插块4设置于第一保温盒2与阀体1相抵触的一侧,插块4设置于第二保温盒3与阀体1相抵触的一侧,插块4的个数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技术设置一个。阀体1上开设有插槽5,插槽5远离阀体1的一侧与外界连通,通过将插块4插入插槽5内,使第一保温盒2与阀体1预连接,使第二保温盒3与阀体1预连接。
45.参照图2,插块4上一体设置有凸起9,所述凸起9设置在插块4靠近阀体1的一侧。阀体1上开设有卡槽10,插块4插入插槽5内,使凸起9卡接入卡槽10内,提高第一保温板6与阀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第二保温板6与阀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卡槽10与插槽5互相连通。
46.参照图3与图4,第一保温盒2内与第二保温盒3的内向侧壁上均一体设置有固定柱16。保温板6上开设有固定槽17,通过将保温板6安装入第二保温盒3内,使固定板插入固定槽17内,提高保温板6与第二保温盒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保温板6与第一保温盒2之间的连接方式和保温板6与第二保温盒3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47.参照图3,固定柱16上套设有缓冲垫18,本技术中缓冲垫18为橡胶垫。保温板6上开设有缓冲槽19,通过将缓冲垫18安装在缓冲槽19内,从而固定缓冲垫18的安装位置。缓冲垫18安装进缓冲槽19后,缓冲垫18的外径仍大于固定柱16的外径。缓冲垫18与缓冲槽19之间的固定可采用环氧树脂胶水。
48.参照图3与图4,保温板6上安装有第一吸合磁体24,第一吸合磁体24设置于保温板6上远离阀体1的一侧。保温板6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5,通过将第一吸合磁体24安装在第一凹槽15内,从而固定第一吸合磁体24的安装位置。第一吸合磁体24与第一凹槽15之间的固定可采用环氧树脂胶水。
49.第一保温盒2和第二保温盒3上均安装有第二吸合磁体14,第二吸合磁体14位于第一保温盒2与第一吸合磁体24相抵触的一侧,第二吸合磁体14位于第二保温盒3与第一吸合磁体24相抵触的一侧。第二吸合磁体14与第一吸合磁体24的极性相反。第一保温盒2与第二保温盒3上均开设有第二凹槽21,通过将第二吸合磁体14安装在第二凹槽21内,从而固定第二吸合磁体14的安装位置。第二吸合磁体14与第二凹槽21之间的固定可采用环氧树脂胶水。通过第一吸合磁体24与第二吸合磁体14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使保温板6与第一保温盒2紧密连接,使保温板6与第二保温盒3紧密连接。
50.参照图3与图4,保温板6上安装有电热丝7,电热丝7设置于保温板6与阀体1相抵触的一侧。电热丝7上连接有电线8,保温板6上开设有供电线8走线的电线槽22。通过将电线8安装在电线槽22内,从而固定电线8的安装位置,使电线8可以穿过保温板6与电热丝7相连。第一保温盒2和第二保温盒3上均开设有开孔23,开孔23贯穿第一保温盒2,开孔23贯穿第二保温盒3。开孔23位于第一保温盒2与电线槽22对应的位置,开孔23位于第二保温盒3与电线槽22对应的位置。电线8穿过开孔23,与外界电源相连,为电热丝7提供电能。
51.参照图3与图5,电热丝7的外侧套设有导热套28,导热套28采用导热硅胶套。保温板6上开设有电热槽20,电热槽20位于保温板6与阀体1相抵触的一侧。通过将套设有导热套28的电热丝7安装在电热槽20内,从而固定电热丝7与导热套28的安装位置。通过套设导热套28,提高电热丝7与电热槽20之间的摩擦力,减少电热丝7与阀体1之间的磨损。导热套28与电热槽20之间的固定可采用环氧树脂胶水。
5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防冻自热保温蝶阀的安装过程为:
53.将套设有导热套28的电热丝7安装在电热槽20内,使电线8从电线槽22和开孔23中走线并与电热丝7连接。使固定柱16插入固定槽17,并使缓冲垫18与固定槽17紧密抵触,从而使保温板6与第一保温盒2连接,使保温板6与第二保温盒3连接。通过第一吸合磁体24与第二吸合磁体14的相互作用力,使保温板6与第一保温盒2紧密连接,使保温板6与第二保温盒3紧密连接。将插块4插入插槽5内,使凸起9卡接于卡槽10内,从而使第一保温盒2与阀体1预连接,使第二保温盒3与阀体1预连接。通过固定架25与卡接槽13的过盈配合,使第一保温盒2与第二保温盒3的一端连接。将钩板11与卡钩26插入定位槽12内,并使用螺栓27限位固定卡钩26,使钩板11与卡钩26限位固定于定位槽12内,完成第一保温盒2与第二保温盒3的连接,使第一保温盒2与第二保温盒3将保温板6紧密包裹在阀体1的外侧。
5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