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气室汽车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39959发布日期:2022-10-26 02:49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气室汽车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震器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双气室汽车减震器。


背景技术:

2.为了使车架与车身的振动迅速衰减,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汽车悬架系统上一般都装有减震器,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双向作用筒式减震器。
3.目前的汽车减振器一般是采用在筒体内注入油液,并通过在阻尼活塞上设置溢流阀实现缓冲减震的作用,进一步还有配备一个气室进行辅助缓冲,但是由于液体压缩难度大,导致气室不易发生形变,存在气室难以进行缓冲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缓冲效果好的双气室汽车减震器。
5.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包括筒体、阻尼活塞、活塞杆和两个隔离活塞,阻尼活塞和两个隔离活塞均滑动设置在筒体内,两个隔离活塞分别设置在阻尼活塞两侧,两个隔离活塞将筒体分隔三个腔室,分别为中间段的储油室和两端的气腔,活塞杆一端与阻尼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其中一个隔离活塞以及筒体端部设置,且活塞杆与该隔离活塞和筒体端部滑动配合。
6.更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隔离活塞分别为第一隔离活塞和第二隔离活塞,所述活塞杆与第一隔离活塞滑动配合,还包括固定设置在筒体背离第一隔离活塞端部的定位杆,所述第二隔离活塞滑动设置在定位杆上。
7.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离活塞和第二隔离活塞为圆环结构,所述第一隔离活塞和第二隔离活塞的外圈与筒体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一隔离活塞的内圈与活塞杆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二隔离活塞与定位杆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8.更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杆与所述活塞杆同轴设置。
9.更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气腔的初始容积一致。
10.更进一步地,所述阻尼活塞上设置有两个贯穿阻尼活塞两端的进油通道,还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进油通道不同侧的溢流阀。
11.更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伸出筒体外侧一体成型有连接件。
12.更进一步地,所述筒体背离连接件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环,所述连接件与第一限位环之间抵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筒体外侧。
13.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环与筒体螺纹连接,还包括与筒体螺纹连接的第二限位环,第二限位环与第一限位环抵接。
14.更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为一侧开口结构,开口设置有密封盖,所述活塞杆与密封盖滑动配合。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筒体内阻尼活塞的两侧滑动设置两个隔离活塞,并通过两个隔离活塞将筒体分隔为两端两个气室和中间的储油室,两个隔离
活塞均滑动设置在筒体内,使得气室和储油室的体积均可以通过活塞的移动产生变化,使得活塞杆在驱动阻尼活塞进行上下移动时,分别对上下两个气室进行挤压,对阻尼活塞进行缓冲,提高汽车减振器阻尼活塞两个方向移动的整体缓冲效果,相对于目前单侧气室的汽车减震器而言,在阻尼活塞单向移动时,两个气室均能进行发生形变,便于气室对阻尼活塞的缓冲。
附图说明
16.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在图中,1、筒体;2、密封盖;3、活塞杆;4、连接件;5、第一限位环;6、第二限位环;7、复位弹簧;8、阻尼活塞;9、第一隔离活塞;10、第二隔离活塞;11、定位杆;12、进油通道;13、溢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物理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4.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筒体1、阻尼活塞8、活塞杆3和两个隔离活塞,阻尼活塞8和两个隔离活塞均滑动设置在筒体1内,两个隔离活塞分别设置在阻尼活塞8两侧,两个隔离活塞将筒体1分隔三个腔室,分别为中间段的储油室和两端的气腔,活塞杆3一端与阻尼活塞8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其中一个隔离活塞以及筒体1端部设置,且活塞杆3与该隔离活塞和筒体1端部滑动配合。
2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筒体1内阻尼活塞8的两侧滑动设置两个隔离活塞,并通过两个隔离活塞将筒体1分隔为两端两个气室和中间的储油室,两个隔离活塞均滑动设置在筒体1内,使得气室和储油室的体积均可以通过活塞8的移动产生变化,使得活塞杆3在驱动阻尼活塞8进行上下移动时,分别对上下两个气室进行挤压,对阻尼活塞8进行缓冲,提高汽车减振器阻尼活塞8两个方向移动的整体缓冲效果,相对于目前单侧气室的汽车减震器而言,在阻尼活塞8单向移动时,两个气室均能进行发生形变(阻尼活塞8移动方向前端的气室挤压容积变小,另一个气室拉伸容积变大,储油室的容积可以不产生变化或产生较小的变化),便于气室对阻尼活塞的缓冲。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隔离活塞分别为第一隔离活塞9和第二隔离活塞10,所述活塞杆3与第一隔离活塞9滑动配合,还包括固定设置在筒体1背离第一隔离活塞9端部的定位杆11,所述第二隔离活塞10滑动设置在定位杆11上,本实施例中,两个隔离活塞分别通过活塞杆3和定位杆11导向滑动设置在筒体1内,两个活塞仅能沿筒体1的轴线往复直线移动,避免两个隔离活塞在筒体1内部出现歪斜导致气室和储油室相互泄露和干扰,提高两个隔离活塞的稳定性。
2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活塞9和第二隔离活塞10为圆环结构,所述第一隔离活塞9和第二隔离活塞10的外圈与筒体1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一隔离活塞9的内圈与活塞杆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二隔离活塞10与定位杆1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通过密封圈是隔离活塞与筒体1、活塞杆3和定位杆11之间滑动密封配合,避免储油室内油液流入气室,提高气室与储油室的隔离性。
28.所述定位杆11与所述活塞杆3同轴设置,使活塞杆3位于下极限行程时,阻尼活塞8会与定位杆11相互抵接,定位杆11起到限位作用,同时定位杆11与活塞杆3同轴设置,可以保证两个隔离活塞的移动条件和移动效果一致。
29.两个所述气腔的初始容积一致,保证初始状态下,阻尼活塞8向上或向下运动时,气室对阻尼活塞8移动的缓冲效果一致。
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尼活塞8上设置有两个贯穿阻尼活塞8两端的进油通道12,还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进油通道12不同侧的溢流阀13,本实施例中,阻尼活塞8在上下移动过程中,通过单向的进油通道12和溢流阀13对储油室内的油液挤压,实现减震器进行减震缓冲。
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3伸出筒体1外侧一体成型有连接件4,一体成型的连接件4相对于传统焊接连接的方式而言,连接强度更好,不易断裂。
3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1背离连接件4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环5,所述连接件4与第一限位环5之间抵接有复位弹簧7,所述复位弹簧7套设在筒体1外侧,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复位弹簧7,进一步提高减震器的缓冲效果。
33.所述第一限位环5与筒体1螺纹连接,还包括与筒体1螺纹连接的第二限位环6,第二限位环6与第一限位环5抵接,第一限位环5与筒体1螺纹连接,便于调节复位弹簧7的安装和调节复位弹簧7的初始预压力。通过设置第二限位环6,在调节好复位弹簧7的位置后,有效避免第一限位环5的移动,保证稳定性。
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1为一侧开口结构,开口设置有密封盖2,所述活塞杆3与密封盖2滑动配合,设置密封盖2,便于两个隔离活塞、阻尼活塞8安装于筒体1内。
35.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