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37590发布日期:2022-12-21 02:15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的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套。


背景技术:

2.轴套是指螺旋桨轴或舰轴上的套筒,轴套通常是与转轴配合使用的,常见的轴套,包括轴套本体和轴套孔,轴套孔的内壁是光滑的,当转轴安装前,会在转轴或轴套孔的内壁上涂上一层润滑油,随着使用时间变长,由于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从而在旋转时会产生高温,使得转轴与轴套之间的润滑油劣化,润滑效果下降,灰尘及摩擦所产生的杂屑也积累,容易导致卡死现象。另外,目前多数的轴套的耐热性和耐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轴套的耐磨性和耐热性较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轴套。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套,包括:不锈钢轴套主体,所述不锈钢轴套主体具有轴套内侧壁和环绕所述轴套内侧壁的轴套外侧壁;所述不锈钢轴套主体中具有自轴套外侧壁延伸至部分不锈钢轴套主体中若干间隔设置的开口,所述开口包括:自轴套外侧壁延伸至部分不锈钢轴套主体中的主开口、以及位于所述主开口底部的不锈钢轴套主体中的副开口;若干金刚石卡块,所述金刚石卡块包括金刚石卡块主体和与金刚石卡块主体连接的卡接部,所述金刚石卡块主体位于所述主开口中,所述卡接部嵌入所述副开口中。
5.可选的,所述若干间隔设置主开口在不锈钢轴套主体的中心轴的方向上排布为若干排,相邻排的主开口相互错位设置。
6.可选的,所述主开口的侧壁的截面形状包括矩形。
7.可选的,所述金刚石卡块的宽度为所述不锈钢轴套主体的外周长的2%-5%。
8.可选的,在平行于所述不锈钢轴套主体的中心轴上的方向上,所述金刚石卡块的高度为所述不锈钢轴套主体的高度的2%-5%。
9.可选的,在平行于所述不锈钢轴套主体的中心轴上的方向上,相邻的主开口之间的纵向间距为不锈钢轴套主体的高度的1%-2%。
10.可选的,相邻的主开口之间的横向间距为所述不锈钢轴套主体的外周长的1%-2%。
11.可选的,所述卡接部包括自卡接部的高度方向上的依次连接的第一子卡接部、第二子卡接部和第三子卡接部,所述第二子卡接部中的背离所述金刚石卡块主体的一侧端面具有在第二子卡接部的高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二子卡接部的隔离槽;所述第一子卡接部在卡接部的高度方向上凸出于第二子卡接部的一侧表面,第一子卡接部暴露出部分第二子卡接部的表面;所述第三子卡接部在卡接部的高度方向上凸出于第二子卡接部的另一侧表面,所述第三子卡接部暴露出部分第二子卡接部的表面;所述第一子卡接部的宽度在自轴套内侧壁至轴套内侧壁的方向上逐渐递减,所述第三子卡接部的宽度在自轴套内侧壁至轴
套内侧壁的方向上逐渐递减;所述副开口的形状与所述卡接部相匹配,使得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副开口构成卯榫结构。
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套,不锈钢轴套主体,所述不锈钢轴套主体具有轴套内侧壁和环绕所述轴套内侧壁的轴套外侧壁;所述不锈钢轴套主体中具有自轴套外侧壁延伸至部分不锈钢轴套主体中若干间隔设置的开口,所述开口包括:自轴套外侧壁延伸至部分不锈钢轴套主体中的主开口、以及位于所述主开口底部的不锈钢轴套主体中的副开口;若干金刚石卡块,所述金刚石卡块包括金刚石卡块主体和与金刚石卡块主体连接的卡接部,所述金刚石卡块主体位于所述主开口中,所述卡接部嵌入所述副开口中,所述不锈钢轴套主体与所述金刚石卡块之间的间隙可以使由轴高速转动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从而提高轴套的耐热性。此外,所述轴套受到摩擦时,所述金刚石卡块相对所述轴套主体发生移动,可以提高所述轴套的耐磨性。因此,所述轴套具有较强的耐磨性和耐热性。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轴套结构的侧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轴套结构的横向剖面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金刚石卡块结构的俯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金刚石卡块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
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2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轴套,结合参考图1至图4,包括:
24.不锈钢轴套主体1,所述不锈钢轴套主体1具有轴套内侧壁和环绕所述轴套内侧壁的轴套外侧壁;所述不锈钢轴套主体1中具有自轴套外侧壁延伸至部分不锈钢轴套主体中若干间隔设置的开口,所述开口包括:自轴套外侧壁延伸至部分不锈钢轴套主体中的主开口、以及位于所述主开口底部的不锈钢轴套主体中的副开口;
25.若干金刚石卡块2,所述金刚石卡块2包括金刚石卡块主体21和与所述金刚石卡块主体连接的卡接部22,所述金刚石卡块主体21位于所述主开口中,所述卡接部22嵌入所述副开口中。
26.本实施例提供的轴套,所述不锈钢轴套主体与所述金刚石卡块之间的间隙可以使由轴高速转动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从而提高轴套的耐热性。此外,所述轴套受到摩擦时,所述金刚石卡块相对所述轴套主体发生移动,可以提高所述轴套的耐磨性。因此,所述轴套具有较强的耐磨性和耐热性。
27.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轴套主体还可以包括其他硬度大,耐磨性强的轴套主体。
2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刚石卡块2包括人造钻石卡块;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金刚石卡块还可以包括其他硬度大,耐磨性强的卡块。
2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若干间隔设置主开口在不锈钢轴套主体的中心轴的方向上排布为若干排,相邻排的主开口相互错位设置。这样设置可以使由轴高速转动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从而提高轴套的耐热性。
3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开口的侧壁的截面形状包括矩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主开口的侧壁的截面形状还可以包括其他形状。
3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刚石卡块的宽度为所述不锈钢轴套主体的外周长的2%-5%,例如3%,若所述金刚石卡块的宽度小于所述不锈钢轴套主体的外周长的2%,则金刚石卡块的宽度过小,会增大工艺难度,若所述金刚石卡块的宽度大于所述不锈钢轴套主体的外周长的5%,则在垂直于所述轴套主体的轴向上所述金刚石卡块的数量过少,提高所述轴套的耐磨性和耐热性的程度小。
32.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平行于所述不锈钢轴套主体的中心轴上的方向上,所述金刚石卡块的高度为所述不锈钢轴套主体的高度的2%-5%,例如3%,若所述金刚石卡块的高度小于所述不锈钢轴套主体的高度的2%,会增大工艺难度,若所述金刚石卡块的高度大于所述不锈钢轴套主体的高度的5%,则在平行于所述轴套主体的轴向上所述金刚石卡块的数量过少,提高所述轴套的耐磨性和耐热性的程度小。
33.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平行于所述不锈钢轴套主体的中心轴上的方向上,相邻的主开口之间的纵向间距为不锈钢轴套主体的高度的1%-2%,例如1.5%;若相邻的主开口之间的纵向间距小于不锈钢轴套主体的高度的1%,则需形成的开口过多,提高所述轴套的制备效率程度较低,若相邻的主开口之间的纵向间距大于不锈钢轴套主体的高度的2%,则需形成的开口过少,形成的轴套中金刚石卡块过少,提高所述轴套的耐磨性和耐热性的程度小。
34.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主开口之间的横向间距为所述不锈钢轴套主体的外周长的1%-2%,例如1.5%,相邻的主开口之间的横向间距小于所述不锈钢轴套主体的外周长
的1%,则需形成的开口过多,提高所述轴套的制备效率程度较低,相邻的主开口之间的横向间距大于所述不锈钢轴套主体的外周长的2%,则需形成的开口过少,形成的轴套中金刚石卡块过少,提高所述轴套的耐磨性和耐热性的程度小。
35.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参考图3和图4,所述卡接部22包括自卡接部的高度方向上的依次连接的第一子卡接部221、第二子卡接部222和第三子卡接部223,所述第二子卡接部222中的背离所述金刚石卡块主体21的一侧端面具有在第二子卡接部222的高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二子卡接部222的隔离槽;所述第一子卡接部221在卡接部22的高度方向上凸出于所述第二子卡接部222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一子卡接部221暴露出部分第二子卡接部222的表面;所述第三子卡接部223在卡接部的高度方向上凸出于第二子卡接部222的另一侧表面,所述第三子卡接部223暴露出部分第二子卡接部222的表面;所述第一子卡接部221的宽度在自轴套内侧壁至轴套内侧壁的方向上逐渐递减,所述第三子卡接部223的宽度在自轴套内侧壁至轴套内侧壁的方向上逐渐递减。
3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副开口的形状与所述卡接部22相匹配,使得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副开口构成卯榫结构。
37.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