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泄压结构及包括该泄压结构的减压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89834发布日期:2023-01-17 23:18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泄压结构及包括该泄压结构的减压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泄压结构及包括该泄压结构的减压阀。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活塞减压阀结构复杂,体积偏大,在出口压力升高时,不能泄压,下游产品关闭时,阀后压力易快速升高产生水锤,导致下游产品损坏。而现有的减压阀的减压装置一般采用两级泄压结构,加工装配复杂,且阀杆活动的限位孔腔较长,使阀杆在上下移动中摩擦力较大,影响减压的灵敏度。
3.如专利cn104633206a中公开一种过滤式活塞减压阀,其包括设有进口和出口的阀体和设在阀体中的阀芯组件,阀体中设有将进口和出口连通的介质通道,介质通道设有节流口,阀芯组件与节流口对应,所述阀芯组件包括固定在阀体中的阀芯架,设在阀芯架中相对阀芯架上下移动的阀杆和设在阀杆下端随阀杆上下移动的来改变介质通道及介质流量的阀瓣,阀杆与阀芯架之间设有密封装置将阀芯架上部和下部隔绝开来,在阀芯架下部与阀杆之间设有降低介质通道中介质压力的减压结构。专利cn102313054b 中公开的一种减压阀中,采用单弹簧内调式结构,通过改变节流面积,使流速及流体的动能改变,造成不同的压力损失,使出口压力自动保持恒定,其阀盘下端无任何减压功能,当出口压力异常升高时,不能泄压,且下游产品关闭时,阀后压力易快速升高产生水锤,导致下游产品损坏。
4.总之,该些专利公开的减压阀要么仅有阀杆上端的减压结构,减压功能有限,要么其阀盘一端通过套设泄压弹簧,并通过阀体内侧的凸台对弹簧进行定位形成减压结构,单这种定位方式需要将阀杆设计的很长,导致整个阀体体积偏大,整个减压阀结构的可调压范围也非常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泄压结构及包括该泄压结构的减压阀,主要解决现有减压阀调压能力差、不能很好避免阀内异常升压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泄压结构,所述泄压结构包括阀芯架、阀杆、阀瓣和阀盘,所述阀杆竖直穿设在所述阀芯架内,且其上端与所述阀芯架上端面抵接,其下端连接所述阀瓣,且所述阀瓣位于所述阀芯架外:
7.所述阀瓣下端面上开设有内孔,所述内孔由孔底面至孔口依次设置有第一弹性件、密封件及密封堵头,所述阀杆下端杆体上垂直于其中心轴线的方向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内孔连通;
8.所述阀芯架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通孔连通;
9.所述阀盘安装在所述阀瓣的端面,将所述内孔封闭。
10.进一步的,所述阀芯架呈多凸台中空圆筒结构,所述阀杆穿设在所述阀芯架内的部分为与所述阀芯架相配合的圆柱形多凸台结构。
11.进一步的,所述内孔由孔底面至孔口的方向包括三段直径由小到大的圆孔,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抵接在直径最小的圆孔底面上,其另一端与所述密封件接触,且所述密封件能将第一弹性件压缩至直径最小的圆孔长度,所述密封堵头安装在直径最大的圆孔中,将所述密封件限制在中间圆孔中。
12.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与所述内孔的中轴线垂直相交。
1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公开一种减压阀,所述减压阀包括阀体和如前任一所述的一种泄压结构,所述阀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口、腔体和出口,所述腔体设置在阀体侧面,所述泄压结构装配在所述腔体内且能在其中往复运动,以调节从进口进入所述阀体,并流经腔体后从所述出口流出的流体流量。
14.进一步的,所述腔体内还设置有主弹性件,所述主弹性件一端抵靠在腔体底面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阀杆的上端。
15.进一步的,所述腔体内侧中部还设有止挡结构,所述阀芯架上端面抵接在所述止挡结构上。
16.进一步的,所述腔体底面上还设置有主弹性件的高度调节元件,所述主弹性件的一端抵靠在所述高度调节元件上。
17.进一步的,所述阀体上与所述腔体相对的侧面还开设有阀后端口,所述阀后端口上安装有阀后凸盖将所述阀后端口封闭;
18.所述阀后凸盖内设置有第二弹性件和活塞,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抵靠在所述阀后凸盖内底面,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抵接,所述活塞限制在所述凸盖内并能压缩第二弹性件。
19.进一步的,所述阀后凸盖盖口边缘还设置有止挡件,所述止挡件将所述活塞限制在所述阀后凸盖内。
20.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备以下优点:
21.1.本实用新型的泄压结构与阀杆集成于一体,阀杆下端有一带台阶内孔,里面装有弹簧,密封件及密封堵头,密封堵头上硫化有橡胶密封垫而形成单向密封结构,密封堵头中间有一通孔,阀杆中部有一通孔与下端的通孔垂直,介质可以流通,当减压阀正常工作时,密封球在弹簧及上游介质压力的作用下与密封堵头密封,从而进行正常减压,当阀后管道异常升压时,阀后端压力高于上游压力,密封球向上运动打开泄压,保护阀后相关设备。
22.2.本实用新型的阀体上还设置有阀后端口,阀后端口上安装有阀后凸盖,阀后凸盖内设置有弹性件和活塞作为缓冲结构,弹性件一端抵靠在阀后凸盖内底面,另一端与活塞抵接,活塞限制在凸盖内并能压缩弹性件,当阀后流体异常升压时,活塞压缩弹性件产生缓冲空间,避免阀体或阀后相关设备受损。
23.3.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泄压结构的腔体内还设置有主弹性件,主弹性件与腔体底面之间还设置有高度调节元件,其能调节主弹性件的高度,从而调整主弹性件与泄压结构之间的作用力,进而调整泄压结构的泄压能力。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泄压结构的俯视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泄压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照图1中的b-b方向的泄压结构剖视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泄压阀的剖视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阀后凸盖的俯视图;
29.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阀后凸盖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照图5中a-a方向的阀后凸盖剖视图。
31.图中:1-第一弹性件,2-第一密封件,3-密封堵头,4-阀口端盖,5
‑ꢀ
第二弹性件,6-活塞,7-止挡件,8-第二密封件,9-阀盘,10-阀体,101
‑ꢀ
进口,102-出口,103-腔体,1031-止挡结构,1032-高度调节元件,11-矩形密封圈,12-阀芯架,121-通槽,13-阀杆,131-内孔,132-通孔,14-第一密封垫圈,15-第二密封垫圈,16-主弹性件,17-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3.实施例1
34.如图1-3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泄压结构,该泄压结构包括阀芯架12、阀杆13、阀瓣22和阀盘9,阀杆13竖直穿设在阀芯架12内,且其上端与阀芯架12上端面抵接,其下端连接阀瓣22,阀瓣22限制在阀芯架12外。
35.阀瓣22下端面上开设有内孔131,内孔131由孔底面至孔口依次设置有第一弹性件1、第一密封件2及密封堵头3,阀杆13下端杆体上垂直于其中心轴线的方向开设有通孔132,通孔132与内孔131连通,在优选实施例中,通孔132与内孔131的中轴线垂直相交。
36.阀芯架12上开设有通槽121,通槽121与通孔132连通。
37.阀盘9安装在阀瓣22的端面,将内孔131封闭,二者之间还设置有矩形密封圈11。
38.在优选实施例中,阀芯架12呈多凸台中空圆筒结构,阀杆13穿设在阀芯架12内的部分为与阀芯架12相配合的圆柱形多凸台结构,且多凸台中空圆筒结构与圆柱形多凸台结构的接触面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垫进行密封,在一些实施例中,二者之间设置有靠上端接触面间的第一密封垫圈15 和靠下端接触面间的第二密封垫圈14。
39.在优选实施例中,内孔131由孔底面至孔口的方向包括三段直径由小到大的圆孔,第一弹性件1一端抵接在直径最小的圆孔底面上,其另一端与第一密封件2接触,且第一密封件2能将第一弹性件1压缩至直径最小的圆孔长度,密封堵头3安装在直径最大的圆孔中,将第一密封件2限制在中间圆孔中,在其他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2为一个密封球,密封堵头3上硫化有橡胶密封垫而形成单向密封结构,第一弹性件1为弹簧。
40.在优选实施例中,阀杆13与阀芯架12相接触的面之间设置有密封件,作为更优选的实施例,阀杆13与阀芯架12相接处的上端设置有o形密封圈15进行密封,二者相接处的下端设置有o形密封圈14进行密封。
41.当减压阀正常工作时,第一密封件2在第一弹性件1及上游流体介质压力的作用下与密封堵头3密封实现正常工作减压,当阀后管道异常升压时,阀后压力高于阀上游压力,由于通孔132、内孔131及通槽121连通形成泄压通道,因此第一密封件2在流体介质作用下向上压缩弹簧运动,从而缓冲水锤并通过泄压通道泄压,起到保护阀后相关设备的作用。
42.实施例2
43.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压阀,该减压阀包括阀体10和如前任一所述的一种泄压结构,阀体10包括进口101、出口102以及设置在阀体侧面的腔体103,腔体103与进口101以及出口102连通,泄压结构装配在腔体103内,且能沿腔体103的中心轴线方向往复做活塞运动,从而调节进口101和出口102之间的流体速度。
44.作为优选实施例,腔体103内还设置有主弹性件16,主弹性件16一端抵靠在腔体103底面上,另一端抵接在阀杆13的上端。在其他优选实施例中,主弹性件16为一个弹簧,且阀杆13上端呈由上至下凸台直径变大的结构,且弹簧一端套在阀杆13端部较小直径的凸台上,并抵靠在相邻的大直径凸台的端面上。在优选实施例中,腔体103的底部为一个可拆卸的端盖17,其通过螺接或卡接方式将腔体103封闭。
45.作为优选实施例,腔体103内侧中部还设有止挡结构1031,阀芯架12 上端面抵接在止挡结构1031上,使主弹性件16能够保持一定的长度。
46.作为优选实施例,腔体103底面上还设置有主弹性件16的高度调节元件1032,主弹性件16的一端抵靠在高度调节元件1032上,该高度调节元件可以为调节螺丝、调节螺杆等任何可以在腔体13内改变主弹性件16的高度的元件,本实施例中优先选用调节螺丝。
47.作为优选实施例,如图5-7所示,阀体10上与腔体103相对的侧面还开设有阀后端口,发后端口与腔体103同轴,且阀后端口上安装有阀后凸盖4将阀后端口封闭,阀口端盖4与阀体10接触的面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密封件8,该第二密封件8为一个密封垫圈。阀后凸盖为带有空腔的盖体,空腔内设置有第二弹性件5和活塞6,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5为弹簧,其一端抵靠在阀后凸盖4内底面,另一端与活塞6抵接,若产生阀后水锤时,活塞6会被压向阀后凸盖4的内底面,实现缓冲作用。在优选实施例中,阀口端口上有内螺纹,阀后凸盖4上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二者螺接装配于一体。
48.作为优选实施例,阀后凸盖4的腔口内侧边缘还设置有止挡件7,止挡件7将活塞6限制在阀后凸盖4内,在其他优选实施例中,止挡件为一个o 型密封圈,且阀后凸盖4的腔口内侧边缘开设有凹槽,该o形密封圈的一部分嵌入凹槽内,未嵌入的一部分凸出阀后凸盖4的内侧壁,能够将活塞阻挡在阀后凸盖4内部。
49.活塞6在阀后压力及第二弹性件5作用下稳定在一位置,当阀后使用设备突然关闭而产生水锤时,会推动阀端盖内设置的活塞向下压缩弹簧进行运动,起到缓冲水锤的作用,从而防止阀芯及阀后设备及管道等的损坏。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