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头和会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69997发布日期:2023-01-07 03:22阅读:26来源:国知局
摄像头和会议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多媒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摄像头和会议系统。


背景技术:

2.摄像头是常用的视频输入设备,被广泛的运用于视频会议,远程医疗及实时监控等方面。普通的人也可以彼此通过摄像头在网络进行有影像、有声音的交谈和沟通。另外,人们还可以将其用于当前各种流行的数码影像,影音处理等。
3.在视频会议、视频聊天中,摄像头通常设置在屏幕的顶部,但现有的摄像头均是通过夹子夹紧在屏幕顶部上的,为了摄像头稳固设置,夹子的夹紧力较大,而液晶屏幕较为脆弱,易导致屏幕损坏,同时因为夹紧力较大,用户需要使用较大力气才能将摄像头夹固在屏幕上,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摄像头和会议系统,能够便捷的将摄像头固定在屏幕顶部,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摄像头,包括支撑件和摄像单元,所述摄像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固定钩,所述支撑件用于与第一载体的第一侧相抵接,所述固定钩用于跨过所述第一载体的顶部且抵接在所述第一载体的第二侧,以将所述摄像单元挂设在所述第一载体的顶部。
6.可选的,所述固定钩包括连接段和钩段,所述钩段通过所述连接段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摄像单元挂设在所述第一载体的顶部时,所述连接段与所述钩段呈角度设置,所述连接段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载体的上方,所述钩段抵接在所述第一载体的所述第二侧。
7.可选的,所述连接段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钩段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连接段上,所述钩段位于所述连接段远离所述摄像单元的一侧,所述钩段上连接有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对所述钩段施加朝向所述连接段的旋转力矩。
8.可选的,所述连接段在所述支撑件与所述钩段之间延伸,所述连接段在延伸方向上长度可调。
9.可选的,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固定钩能够旋转至所述容纳槽内;
10.所述固定钩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件相连接,所述容纳槽在所述支撑件上向远离所述固定钩的第一端的一侧延伸,所述固定钩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容纳槽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以在所述固定钩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形成避让空间。
11.可选的,所述摄像单元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摄像单元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
12.可选的,所述摄像单元与所述支撑件平行设置,且同向延伸,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固定钩沿所述摄像单元和所述支撑件的延伸方向排布,所述固定钩设置在所述支撑件沿延伸
方向的中部。
13.可选的,所述支撑件还用于与第二载体相抵接,以将所述摄像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载体上,所述固定钩在所述支撑件上的旋转路径包括支撑位置,所述固定钩处于所述支撑位置时,所述固定钩与所述摄像单元相抵接,以支撑所述摄像单元。
14.可选的,所述固定钩通过转轴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转轴上设置有阻尼。
15.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会议系统,包括如上述的摄像头。
16.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摄像头和会议系统,其中摄像头通过设置支撑件,并使支撑件与第一载体的第一侧相抵接,能够在第一载体的第一侧形成支撑。通过在支撑件上设置固定钩,并使固定钩跨过第一载体的顶部且抵接在第一载体的第二侧,能够在第一载体的第二侧形成支撑,也即在第一载体的两侧同时形成支撑,使摄像头稳固地挂设在第一载体的顶部,同时,因为摄像头挂设在第一载体的顶部,能够便捷地从第一载体上进行拆卸以及调整位置,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摄像头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摄像头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摄像头的第三立体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表示为:
22.1、支撑件;11、固定钩;111、连接段;112、钩段;12、容纳槽;121、避让空间;2、摄像单元;3、连接件;31、第一连接单元;32、第二连接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
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7.结合参见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摄像头,包括支撑件1和摄像单元2,摄像单元2设置在支撑件1上,支撑件1上设置有固定钩11,支撑件1用于与第一载体的第一侧相抵接,固定钩11用于跨过第一载体的顶部且抵接在第一载体的第二侧,以将摄像单元2挂设在第一载体的顶部。
28.通过设置支撑件1,并使支撑件1与第一载体的第一侧相抵接,能够在第一载体的第一侧形成支撑。通过在支撑件1上设置固定钩11,并使固定钩11跨过第一载体的顶部且抵接在第一载体的第二侧,能够在第一载体的第二侧形成支撑,也即在第一载体的两侧同时形成支撑,使摄像头稳固地挂设在第一载体的顶部,同时,因为摄像头挂设在第一载体的顶部,能够便捷地从第一载体上进行拆卸以及调整位置,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29.其中,摄像头挂设在第一载体上时,固定钩11为钩形,也即固定钩11跨过第一载体的顶部且钩挂在第一载体的第二侧上,进而对摄像单元2和支撑件1提供拉力,配合第一载体对固定钩11的支撑力以及第一载体对支撑件1的支撑力,使摄像头受力平衡,能够稳定地设置在第一载体上。
30.其中,第一载体可为电脑屏幕、电视屏幕等音视频播放设备,也可以为用于支撑摄像头的支架或支板等。
31.其中,第一侧和第二侧为第一载体相对的两侧。
32.具体的,当第一载体为电脑屏幕或电视屏幕时,第一侧为电脑屏幕或电视屏幕的背面,能够隐藏支撑件1,同时避免支撑件1较大面积地形成遮挡。第二侧为电脑屏幕或电视屏幕的正面,由于固定钩11位于第二侧的体积可以较小,只需钩挂在屏幕的边框上即可,避免对屏幕形成大面积遮挡。
33.其中,摄像单元2的摄像端朝向第一载体的第二侧设置,可实现对屏幕前方的场景进行拍摄。
34.固定钩11包括连接段111和钩段112,钩段112通过连接段111连接在支撑件1上,摄像单元2挂设在第一载体的顶部时,连接段111与钩段112呈角度设置,连接段11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载体的上方,钩段112抵接在第一载体的第二侧,保证了摄像头稳固地挂设在第一载体的顶部。
35.其中,摄像单元2挂设在第一载体的顶部时,连接段111与钩段112呈锐角或直角设置。
36.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连接段111与钩段112呈锐角或直角设置。
37.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载体的顶面与第二侧侧壁的相接处也算是顶面和第二侧侧壁的一部分。
38.在一个实施例中,摄像单元2挂设在第一载体的顶部时,连接段111与第一载体的顶面相接触且平行,连接段111与钩段112呈直角设置,钩段112与第一载体的第二侧侧壁相接触且平行。
39.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摄像单元2挂设在第一载体的顶部时,连接段111与第一载体的顶面不平行,且连接段111靠近钩段112的一端的高度高于连接段111远离钩段112的一端,此时第一载体第一侧侧壁与顶面的连接处与连接段111相接触。连接段111与钩段112呈锐角设置,钩段112与第一载体的第二侧侧壁相接触。
40.连接段111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支撑件1上,钩段112能够转动地设置在连接段111上,钩段112位于连接段111远离摄像单元2的一侧,钩段112上连接有复位件,复位件用于对钩段112施加朝向连接段111的旋转力矩。
41.通过将连接段111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支撑件1上,能够实现连接段111在支撑件1上的角度调整,更便于摄像头处于第一载体顶部时的姿态调整,也即支撑件1与第一载体的第一侧侧壁的接触角度以及连接段111与第一载体顶面的角度调整,便于用户操作的同时,也能使摄像头的设置更为稳定。通过将钩段112能够转动地设置在连接段111上,并设置复位件,能够使钩段112贴合在第一载体的第二侧侧壁上,进一步保证了摄像头稳定性。
42.其中,连接段111通过第一转轴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支撑件1上。
43.具体的,支撑件1上开设有安装槽,连接段111通过第一转轴能够转动地连接在安装槽内。
44.其中,钩段112通过第二转轴能够转动地设置在连接段111上。
45.具体的,复位件可为扭簧,扭簧套设在第二转轴上,且扭簧的一端与连接段111相连接,另一端与钩段112相连接,进而对钩段112施加弹性力,以使钩段112具有向连接段111旋转的扭矩。
46.具体的,摄像单元2挂设在第一载体的顶部时,复位件对钩段112施力方向为朝向第一载体的第二侧侧壁的方向,例如钩段112与连接段111所呈角度为90
°
时,复位件对钩段112施力方向为使钩段112旋转90
°
移动至连接段111的方向,而并非为使钩段112旋转270
°
移动至连接段111的方向。
47.其中,连接段111远离摄像单元2一侧的外壁具有阶梯形结构,钩段112朝向连接段111转动后与阶梯形结构的一个阶梯面相接触,以使连接段111与钩段112形成的整体大致呈平板形结构,也即钩段112朝向连接段111转动至与连接段111相接触后,固定钩11整体大致呈平板形结构,具体为长方形平板结构。
48.连接段111在支撑件1与钩段112之间延伸,连接段111在延伸方向上长度可调,能够调整连接段111的长度,进而可使摄像头适应不同厚度的第一载体,扩展了摄像头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49.其中,连接段111可以为平板结构。
50.具体的,连接段111大致为长方形结构,在两条短边中,其中一条与支撑件1转动连接,另一条与钩段112转动连接。长方形结构的长度方向也即为连接段111的延伸方向。
51.其中,连接段111可为伸缩结构,进而实现在延伸方向上长度可调。
52.具体的,连接段111包括滑槽单元和滑动单元,滑槽单元内开设有滑槽,滑动单元滑动设置在滑槽内,并能够在连接段111在延伸方向滑动。滑槽单元的一端与支撑件1相连接,滑动单元的一端与钩段112相连接。滑槽单元内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还与滑动单元相连接,进而对滑动单元施加回缩至滑槽内的弹性力,进而使固定钩11能够适应不同厚度的第一载体,也即可根据第一载体的厚度调整连接段111的长度,以适应不同厚度的第一载体。
53.支撑件1上设置有容纳槽12,固定钩11能够旋转至容纳槽12内;固定钩11的第一端与支撑件1相连接,容纳槽12在支撑件1上向远离固定钩11的第一端的一侧延伸,固定钩11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容纳槽12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以在固定钩11远离第一端的一侧
形成避让空间121。
54.通过设置容纳槽12,为固定钩11提供了容纳空间,可在摄像头不挂设在第一载体上时,使固定钩11转动至容纳槽12内,避免固定钩11占用空间,同时提高了摄像头的美观性。通过设置避让空间121,能够便于用户将固定钩11旋转出容纳槽12。
55.其中,固定钩11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容纳槽12的深度,进而使固定钩11旋转至容纳槽内后,能够完全嵌入容纳槽12内。
56.其中,容纳槽12也可为长方形,容纳槽12所呈的长方形的长度大于连接段111所呈的长方形的长度,以形成避让空间121。容纳槽12所呈的长方形的宽度略大于连接段111所呈的长方形的宽度。
57.其中,钩段112旋转至与连接段111相贴合后,固定钩11可旋转至容纳槽12内。
58.摄像单元2还包括连接件3,连接件3的一端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支撑件1上,摄像单元2能够转动地设置在连接件3上。
59.通过设置连接件3,能够实现摄像单元2的转动,进而便于摄像头的角度调节,提高用户使用体验。例如,当摄像头挂设在第一载体上时,通过将摄像头在连接件3上旋转以及连接件3在支撑件1上转动,可调整摄像头的拍摄角度,使摄像头对准需要拍摄的场景。
60.摄像单元2与支撑件1平行设置,且同向延伸,连接件3和固定钩11沿摄像单元2和支撑件1的延伸方向排布,固定钩11设置在支撑件1沿延伸方向的中部。
61.通过将固定钩11设置在支撑件1沿延伸方向的中部,能够保证摄像头通过固定钩11稳定设置在第一载体的顶部,保证摄像头整体的平衡以及稳定性。通过将连接件3和固定钩11设置为沿摄像单元2和支撑件1的延伸方向排布,可使连接件3和固定钩11同时与第一载体的顶部相接触,进一步提高了摄像头的稳定性。
62.其中,连接件3包括第一连接单元31和第二连接单元32,第一连接单元31大致呈平板结构,第二连接单元32呈圆筒形结构,第一连接单元31与支撑件1转动连接,摄像单元2也为筒形结构,摄像单元2同轴连接在第二连接单元32上,且能够在第二连接单元32上以自身中轴线为旋转中心转动。
63.其中,固定钩11在支撑件1上的旋转中心与连接件3在支撑件1上的旋转中心共线设置。也即,固定钩11在支撑件1上的旋转中心与第一连接单元31在支撑件1上的旋转中心共线设置。
64.其中,摄像单元2的直径与第二连接单元32的直径大致相等,增加了摄像头的美观性。
65.其中,支撑件1可为平板形结构,具体可为长方形结构,支撑件1的长度方向与摄像头的轴线方向平行。也即摄像单元2和支撑件1沿摄像单元2的轴线方向和支撑件1的长度方向延伸。
66.其中,支撑件1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点、固定钩11的连接段111沿宽度方向的中心点、摄像头与第二连接单元32形成的整体沿轴线方向的中心点处于同一平面内。
67.支撑件1还用于与第二载体相抵接,以将摄像单元2设置在第二载体上,固定钩11在支撑件1上的旋转路径包括支撑位置,固定钩11处于支撑位置时,固定钩11与摄像单元2相抵接,以支撑摄像单元2。
68.通过将支撑件1设置在第二载体上,以对摄像单元2形成支撑,进而将摄像单元2设
置在第二载体上,增加了摄像头的设置方式,拓展了摄像头的适用范围。通过将固定钩11设置为处于支撑位置时,固定钩11与摄像单元2相抵接,能够为摄像单元2提供额外的支撑力,避免摄像单元2因自身重力过大而下落,进一步提高了摄像头的使用稳定性。
69.其中,第二载体可为桌面、平台等能够放置摄像头的区域。
70.其中,支撑件1还与第二载体的顶面相接,也即摄像单元2通过支撑件1放置在第二载体的顶面上。
71.其中,支撑件1呈平板结构,支撑件1中面积较大的面与第二载体相接触,进而对摄像单元2形成支撑,将摄像单元2设置在第二载体上。
72.其中,支撑件1还用于与第二载体相接时,通过调整连接件3在支撑件1上的设置角度可调整摄像单元2的高度,通过调整摄像单元2在连接件3上的角度,可实现调整摄像单元2的拍摄角度。
73.其中,固定钩11的长度大于连接件3中第一连接单元31的长度,进而可使固定钩11处于支撑位置时,固定钩11能够抵触在摄像单元2的外壁上,对摄像单元2形成支撑。
74.其中,固定钩11处于支撑位置时,固定钩11能够抵触在摄像单元2下半部的外壁上,保证了摄像头具有良好的美观性。
75.可以理解的是,支撑位置并非某一固定不变的位置,而是根据摄像单元2具体所处位置而改变。摄像单元2通过支撑件1设置在第二载体上,用户调整好摄像单元2所处位置和拍摄角度后,即可通过固定钩11对摄像单元2形成支撑,固定钩11与摄像单元2相抵触,此时固定钩11所处位置即为支撑位置。
76.固定钩11通过转轴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支撑件1上,转轴上设置有阻尼,通过设置阻尼,能够使固定钩11在支撑位置上对摄像单元2提供稳定的支撑力。
77.其中,连接件3与支撑件1也可以通过一转轴实现转动连接,该转轴上也可以设置阻尼,进一步提高了摄像单元2的设置稳定性。
78.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会议系统,包括如上述的摄像头。
7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摄像头和会议系统,其中摄像头通过设置支撑件1,并使支撑件1与第一载体的第一侧相抵接,能够在第一载体的第一侧形成支撑。通过在支撑件1上设置固定钩11,并使固定钩11跨过第一载体的顶部且抵接在第一载体的第二侧,能够在第一载体的第二侧形成支撑,也即在第一载体的两侧同时形成支撑,使摄像头稳固地挂设在第一载体的顶部,同时,因为摄像头挂设在第一载体的顶部,能够便捷地从第一载体上进行拆卸以及调整位置,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8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81.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