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清洁的管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57595发布日期:2023-01-07 00:12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清洁的管汇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易清洁的管汇装置。


背景技术:

2.油田开发过程中,压裂作为最直接有效的增产措施,其规模越来越大,所需要的聚合物压裂液比重就会逐渐增加,聚合物压裂液具有一定粘度,因其遇水急剧变粘的特性,为保证质量,聚合物压裂液包装一般使用塑料吨桶而不使用罐车拉运;在现场使用过程中需要用管汇将吨桶包装的聚合物压裂液连接,再供送给混砂车。
3.现有技术中的此类低压管汇装置,授权公告号cn212900308u公开了一种低压便携式易清洁管汇装置,包括:主管汇,主管汇的两端开口且开口处各由一可拆卸的盲板密封;主管汇的顶端设有与主管汇的内腔相连通的出液口以及排空口,排空口外连接的排空管上设置有放空阀;主管汇内腔的中上端设置有可拆卸的滤网;支线管汇,支线管汇设置有独立的多个,多个支线管汇沿主管汇的轴线方向并排设置且位于主管汇一侧或两侧的中间或下端位置,支线管汇与主管汇的内腔相连通;每个支线管汇上均安装有进液阀并连接输送泵;解决了结块过滤的问题;解决了现有低压便携式管汇中气泡来不及浮起,难以从排空口排出而直接进入到出料管线中,影响计量的问题;解决了结块累积在管汇中造成断流的问题。
4.上述专利通过设置可拆卸的滤网实现了主管汇内部的结块过滤,防止结块杂质进入出液总管汇内造成堵塞,但是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5.1、其直接利用滤网将液体中的结块杂质过滤拦截在主管汇内的方式,后续拆装时仍需要人员从主管汇内将杂质单独扒出;2、另外其通过在主管汇两端安装两个盲板实现对滤网封堵,清理杂质时需要单独拆装盲板后再对滤网另外拆装,操作繁琐不便捷,拆装清理效率低,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易清洁的管汇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清洁的管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清洁的管汇装置,包括管汇装置本体,所述管汇装置本体包括主管汇、连通并固定在主管汇前侧的多个支线管汇、连通并固定在主管汇顶部的放空阀和出液总管汇、以及固定连接在主管汇右端的盲板,所述主管汇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卡槽,所述主管汇内安装有快拆式过滤集渣机构,快拆式过滤集渣机构用于过滤集渣和快速拆组清渣;
8.所述快拆式过滤集渣机构包括活动卡装在盲板左侧的盒形滤网,盒形滤网的前侧设置为开口并与多个支线管汇的后端相连通,盒形滤网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卡接定位组件,卡接定位组件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活动套设在主管汇内的圆盒形活塞,卡接定位组件用于将盒形滤网与圆盒形活塞便捷组拆,设置的圆盒形活塞用于对主管汇内部封堵;
9.所述圆盒形活塞的左侧设置为开口并固定连接有挡板,挡板活动卡装在主管汇的
左端,挡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u形把手;
10.所述圆盒形活塞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安装有弹性卡装组件,两个弹性卡装组件相斥的一端均延伸至圆盒形活塞外并分别卡装至对应的卡槽内,弹性卡装组件用于将圆盒形活塞与主管汇卡装固定,两个弹性卡装组件相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安装在圆盒形活塞右侧内壁上的同步拉动组件,同步拉动组件的左端延伸至u形把手内并固定连接有拉环,同步拉动组件用于同步驱动两个弹性卡装组件分别与对应的卡槽分离。
11.优选地,所述卡接定位组件包括两个卡套和两个l形定位杆,两个所述卡套的右侧均与盒形滤网的左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l形定位杆的左端均与圆盒形活塞的右侧固定连接,卡套活动卡套在对应的l形定位杆上,设置的两个卡套和两个l形定位杆配合,利用卡套与l形定位杆的卡装套接实现盒形滤网与圆盒形活塞的快速组拆。
12.优选地,所述弹性卡装组件包括l形卡杆和弹簧,两个弹簧相斥的一端分别与圆盒形活塞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固定连接,两个弹簧相近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l形卡杆固定连接,两个l形卡杆对称设置,两个l形卡杆相斥的一端分别卡装至对应的卡槽内,圆盒形活塞滑动套设在两个l形卡杆上,设置的l形卡杆和弹簧配合,实现圆盒形活塞与主管汇的卡装固定。
13.优选地,所述同步拉动组件包括两个软钢丝绳、两个定滑轮、移动杆和横导杆,两个所述定滑轮均转动安装在圆盒形活塞的右侧内壁上,两个软钢丝绳相斥的一端分别与两个l形卡杆相近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软钢丝绳的左端分别绕过对应的定滑轮的右侧并与移动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横导杆的右端与移动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横导杆的左端延伸至u形把手内并与拉环的右侧固定连接,挡板的右侧开设有与横导杆外侧滑动连接的滑动穿孔,通过设置的两个软钢丝绳、两个定滑轮、移动杆和横导杆配合,在向左拉动拉环时能够同步驱动两个l形卡杆相近移动,与两个卡槽同步分离。
14.优选地,所述盒形滤网的右侧开设有矩形插槽,盲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矩形插槽活动卡装的矩形插块。
15.优选地,所述主管汇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插柱,挡板的右侧开设有两个分别与对应的定位插柱外侧活动接触的定位插孔。
16.优选地,所述圆盒形活塞的外侧粘接套设有密封圈,且密封圈的外侧与主管汇的内壁活动接触。
17.优选地,所述盒形滤网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主管汇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活动接触。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易清洁的管汇装置,通过设置的盒形滤网能够对液体物料中的结块杂质过滤并集中收集,使其不会散落至主管汇的内壁上;
20.2、本易清洁的管汇装置,通过设置的拉环、同步拉动组件、弹性卡装组件、圆盒形活塞、卡槽和盒形滤网配合,能够在向左拉动拉环时快速解除圆盒形活塞与主管汇的卡装固定,并能够向左移出圆盒形活塞解除遮挡时一体带动盒形滤网移出,操作便捷,且配合将结块杂质集中过滤收集在盒形滤网内一体直接移出的方式,方便快速对结块杂质清理;
21.3、本易清洁的管汇装置,通过设置的盒形滤网、圆盒形活塞和卡接定位组件配合,方便快速将盒形滤网与圆盒形活塞拆组,以此方便后续便捷的对盒形滤网单独更换。
2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盒形滤网便于对液体物料中的结块杂质过滤并集中收集,便于通过简单拉动的方式快速便捷解除遮挡并一体带动盒形滤网快速移出,操作便捷,提高拆装效率,且配合将结块杂质集中收集在盒形滤网内一体直接移出的方式,方便快速对结块杂质清理,且通过设置的卡接定位组件能够便捷的对盒形滤网单独更换。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00、主管汇;101、支线管汇;102、出液总管汇;103、盲板;1、挡板;2、盒形滤网;3、圆盒形活塞;4、l形定位杆;5、卡套;6、u形把手;7、l形卡杆;8、弹簧;9、定滑轮;10、移动杆;11、横导杆;12、软钢丝绳;13、密封圈;14、矩形插块;15、卡槽;16、定位插柱。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易清洁的管汇装置,包括管汇装置本体,管汇装置本体包括主管汇100、连通并固定在主管汇100前侧的多个支线管汇101、连通并固定在主管汇100顶部的放空阀和出液总管汇102、以及固定连接在主管汇100右端的盲板103,主管汇100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卡槽15,主管汇100内安装有快拆式过滤集渣机构,快拆式过滤集渣机构用于过滤集渣和快速拆组清渣;
31.快拆式过滤集渣机构包括活动卡装在盲板103左侧的盒形滤网2,盒形滤网2的前侧设置为开口并与多个支线管汇101的后端相连通,设置的盒形滤网2起到对液体中的固体杂质过滤并集中收集的效果,盒形滤网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卡接定位组件,卡接定位组件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活动套设在主管汇100内的圆盒形活塞3,卡接定位组件用于将盒形滤网2与圆盒形活塞3便捷组拆,设置的圆盒形活塞3用于对主管汇100内部封堵;
32.圆盒形活塞3的左侧设置为开口并固定连接有挡板1,挡板1活动卡装在主管汇100
的左端,挡板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u形把手6;
33.圆盒形活塞3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安装有弹性卡装组件,两个弹性卡装组件相斥的一端均延伸至圆盒形活塞3外并分别卡装至对应的卡槽15内,弹性卡装组件用于将圆盒形活塞3与主管汇100卡装固定,两个弹性卡装组件相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安装在圆盒形活塞3右侧内壁上的同步拉动组件,同步拉动组件的左端延伸至u形把手6内并固定连接有拉环,同步拉动组件用于同步驱动两个弹性卡装组件分别与对应的卡槽15分离。
34.具体的,卡接定位组件包括两个卡套5和两个l形定位杆4,两个卡套5的右侧均与盒形滤网2的左侧固定连接,两个l形定位杆4的左端均与圆盒形活塞3的右侧固定连接,卡套5活动卡套在对应的l形定位杆4上,设置的两个卡套5和两个l形定位杆4配合,利用卡套5与l形定位杆4的卡装套接实现盒形滤网2与圆盒形活塞3的快速组拆,起到方便后续单独对盒形滤网2拆装更换的效果。
35.进一步的,弹性卡装组件包括l形卡杆7和弹簧8,两个弹簧8相斥的一端分别与圆盒形活塞3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固定连接,两个弹簧8相近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l形卡杆7固定连接,两个l形卡杆7对称设置,两个l形卡杆7相斥的一端分别卡装至对应的卡槽15内,圆盒形活塞3滑动套设在两个l形卡杆7上,其中圆盒形活塞3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矩形穿出孔,且矩形穿出孔的内壁与对应的l形卡杆7的外侧滑动连接,圆盒形活塞3通过两个矩形穿出孔滑动套设在两个l形卡杆7上,起到供l形卡杆7滑动穿过并对其导向的效果,设置的l形卡杆7和弹簧8配合,实现圆盒形活塞3与卡槽15的卡装连接,以此实现圆盒形活塞3与主管汇100的卡装固定。
36.进一步的,同步拉动组件包括两个软钢丝绳12、两个定滑轮9、移动杆10和横导杆11,两个定滑轮9均转动安装在圆盒形活塞3的右侧内壁上,两个软钢丝绳12相斥的一端分别与两个l形卡杆7相近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软钢丝绳12的左端分别绕过对应的定滑轮9的右侧并与移动杆10的右侧固定连接,横导杆11的右端与移动杆10的左侧固定连接,横导杆11的左端延伸至u形把手6内并与拉环的右侧固定连接,挡板1的右侧开设有与横导杆11外侧滑动连接的滑动穿孔,设置的滑动穿孔起到供横导杆11穿过并对其横向滑动导向的效果,通过设置的两个软钢丝绳12、两个定滑轮9、移动杆10和横导杆11配合,在向左拉动拉环时能够同步驱动两个l形卡杆7相近移动,与两个卡槽15同步分离,以此起到方便快速便捷解除固定将盒形滤网2移出的效果。
37.进一步的,盒形滤网2的右侧开设有矩形插槽,盲板10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矩形插槽活动卡装的矩形插块14,起到对盒形滤网2的右侧卡装支撑的效果。
38.进一步的,主管汇100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插柱16,挡板1的右侧开设有两个分别与对应的定位插柱16外侧活动接触的定位插孔,起到对挡板1插装定位防转的效果。
39.进一步的,圆盒形活塞3的外侧粘接套设有密封圈13,且密封圈13的外侧与主管汇100的内壁活动接触,起到在圆盒形活塞3与主管汇100之间进行密封的效果。
40.进一步的,盒形滤网2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主管汇100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活动接触。
41.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液体物料经多个支线管汇101进入时,会首先进入盒形滤网2内部,再自内向外穿透盒形滤网2后进入主管汇100,再进入出液总管汇102内,其中液体
物料自内向外穿透盒形滤网2时,盒形滤网2对液体物料中的结块杂质过滤并集中收集在其内部,使其不会散落至主管汇100的内壁上;
42.对集中收集的结块杂质清理时,直接向左拉动拉环使其带动横导杆11向左移动,横导杆11通过移动杆10带动两个软钢丝绳12分别在对应的定滑轮9的右侧滑动,两个软钢丝绳12带动两个l形卡杆7向相近的方向与两个卡槽15分离,并对两个弹簧8拉伸,解除卡固状态,此时直接向左拉动u形把手6使其带动挡板1向左移动,挡板1带动圆盒形活塞3向左从主管汇100内移出,圆盒形活塞3依次通过两个l形定位杆4和两个卡套5带动盒形滤网2向左移出,此时便可直接将盒形滤网2内集中收集的结块杂质倒掉清理,安装时,则将盒形滤网2和圆盒形活塞3依次向右回移插入主管汇100内,然后放松对拉环的拉力,此时处于拉伸状态的两个弹簧8的弹力带动两个l形卡杆7向相斥的方向分别卡入对应的卡槽15内,实现对圆盒形活塞3的卡装固定,安装完成,使得便于通过简单拉动的方式快速便捷解除遮挡并一体带动盒形滤网2快速移出,操作便捷,提高拆装效率,且配合将结块杂质集中过滤收集在盒形滤网2内一体直接移出的方式,方便快速对结块杂质清理,无需另外单独伸入主管汇100内进行清理;
43.后续长时间使用需要对盒形滤网2单独拆分更换时,则再将圆盒形活塞3和盒形滤网2向左移出主管汇100后,将盒形滤网2上移使其带动两个卡套5分别与对应的l形定位杆4分离,便可将新的盒形滤网2上的两个卡套5卡套在两个l形定位杆4上,通过简单上移的方式,方便快速将盒形滤网2与圆盒形活塞3拆组,以此方便后续便捷的对盒形滤网2单独更换。
4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