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管道预设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50813发布日期:2023-01-06 23:05阅读:55来源:国知局
暖通管道预设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定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暖通管道预设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暖通管道在安装时,会先在建筑内墙顶固定安装有管道固定卡子,用于对暖通管道进行固定,现有的管道固定卡子具有结构简单、便于使用的优点,但是,现有的固定卡子多为独立的个体,在将管道固定卡子固定在建筑内墙顶时,难以使管道固定卡子位于同一水平面,从而难以使通过管道固定卡子固定的暖通管道位于同一水平面,从而不便于对相邻的两个暖通管道之间进行连接固定,降低工作人员的安装效率,因此,本技术提出了暖通管道预设定位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的固定卡子多为独立的个体,在将管道固定卡子固定在建筑内墙顶时,难以使管道固定卡子位于同一水平面,带来不便于对相邻的两个暖通管道之间进行连接固定,降低工作人员的安装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暖通管道预设定位结构。
4.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暖通管道预设定位结构,包括:
6.基板,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基板相铰接;
7.固定部,其安装在所述基板的顶部,用于对所述基板与建筑内墙顶之间进行固定;
8.支撑部,其安装在所述基板上,对暖通管道进行支撑。
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包括:
10.固定杆,其安装在所述基板顶部;
11.套管,其套设在所述固定杆外部,且与其螺纹连接;
12.固定板,其安装在所述套管顶部,且可与建筑内墙顶相接触。
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包括:
14.l型支撑板,其竖直向一端与所述基板相固接,所述l型支撑板水平向一端构造有两个穿孔;
15.u型杆,其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穿孔,且螺纹连接有螺母。
16.进一步地,其中一个所述基板上铰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另外一个所述基板滑动铰接,且所述连接板与两个所述基板均相贴合。
1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套管球连接。
18.进一步地,还包括:
19.加固部,其安装在所述基板的顶部,且可与建筑内墙顶相连接。
20.进一步地,所述加固部包括:
21.加固杆,其安装在所述基板顶部;
22.套壳,其活动套设在所述加固杆外部,所述套壳上安装有可与建筑内墙顶相接触的接触板;
23.固定件,其安装在所述套壳上,且与所述加固杆相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于对所述套壳与所述加固杆之间固定或取消固定。
2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
25.螺纹杆,其与所述套壳螺纹连接,且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套壳与所述加固杆相抵触。
26.进一步地,所述加固杆铰接在所述基板上,所述接触板与所述套壳球连接。
2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基板、固定部和支撑部,取代了现有的独立个体式管道固定卡子,在将本定位结构固定在建筑内墙顶时,使两个基板位于同一水平面,从而即可实现使两个支撑部支撑的暖通管道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从而方便了对相邻的两个暖通管道之间进行连接固定,提高工作人员的安装效率,有利于设备的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立体结构剖视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部分立体结构剖视图;
3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部分立体结构剖视图;
3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1、基板;2、固定部;201、固定杆;202、套管;203、固定板;3、支撑部;301、l型支撑板;302、穿孔;303、u型杆;304、螺母;4、加固部;401、加固杆;402、套壳;403、接触板;404、固定件;4041、螺纹杆;5、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5.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出的暖通管道预设定位结构,包括:基板1,数量为两个,两个基板1相铰接;固定部2,其安装在基板1的顶部,用于对基板1与建筑内墙顶之间进行固定;支撑部3,其安装在基板1上,对暖通管道进行支撑,需要说明的是:在对本定位结构进行安装时,将本定位结构安装在两个暖通管道连接处,且使两个基板1上的支撑部3可分别对两个暖通管道进行支撑,对本定位结构与建筑内墙顶进行固定时,使两个基板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再通过两个基板1上的固定部2对基板1与建筑内墙顶之间进行固定,由于支撑部3安装在基板1上,此时,即可使两个支撑部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此时,通过两个支撑部3分别对相邻两个暖通管道进行支撑,从而即可使两个暖通管道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从而方便了对相邻的两个暖通管道之间进行连接固定,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安装效率,有利于设备的推广和使用,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基板1相铰接的设计,可以使两个基板1之间进行转动,从而使两个基板1相垂直,从而使本定位结构适用于建筑内墙角处。
36.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2包括:固定杆201,其安装在基板1
顶部;套管202,其套设在固定杆201外部,且与其螺纹连接;固定板203,其安装在套管202顶部,且可与建筑内墙顶相接触,在对本定位结构进行安装时,使两个基板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此时,使套管202在固定杆201上进行转动,由于套管202与固定杆201之间螺纹连接,从而即可使套管202在固定杆201上进行螺旋移动,从而即可使固定板203沿基板1方向靠近或远离,从而使固定板203与建筑内墙顶进行接触,此时,对固定板203与建筑内墙顶之间进行固定,从而即可实现对基板1的位置进行固定,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203上构造有多个安装孔,便于对固定板203与建筑内墙顶之间进行固定。
37.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3包括:l型支撑板301,其竖直向一端与基板1相固接,l型支撑板301水平向一端构造有两个穿孔302,在使用时,将暖通管道放置在l型支撑板301上且位于两个穿孔302的相对侧,由于l型支撑板301竖直向一端与基板1相固接,从而即可实现对暖通管道进行支撑;u型杆303,其两端分别贯穿两个穿孔302,且螺纹连接有螺母304,使用时,使u型杆303的两端分别穿过l型支撑板301水平向一端上的两个穿孔302,且使螺母304与u型杆303端部螺纹连接,从而使u型杆303与暖通管道进行接触,由于暖通管道位于两个穿孔302的相对侧,从而即可使暖通管道位于u型杆303内,从而即可对暖通管道进行固定。
38.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个基板1上铰接有连接板5,连接板5与另外一个基板1滑动铰接,且连接板5与两个基板1均相贴合,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板5上构造有滑槽,其中一个基板1上固设有一圆柱,圆柱位于滑槽内,圆柱可在滑槽内滑动,且圆柱可在滑槽内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板5的设计,增加了两个基板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在使两个连接板5之间发生转动时,此时,连接板5在其中一个基板1上进行绕自身铰接点进行转动,另外一个基板1上的圆柱在连接板5上的滑槽内滑动,且圆柱滑槽内进行转动,从而即可实现对两个基板1之间连接,增加两个基板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39.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板203与套管202球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板203与套管202球连接的设计,当建筑内墙顶不平整时,固定板203与建筑内墙顶进行接触时,固定板203会在套管202上进行转动,从而使固定板203与建筑内墙顶更加贴合,从而便于对固定板203与建筑内墙顶之间进行固定,提高工作人员的安装效率。
40.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固部4,其安装在基板1的顶部,且可与建筑内墙顶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加固部4的设计,在对基板1位置进行固定后,使加固部4另一端与建筑内墙顶相连接,从而即可提高对基板1与建筑内墙顶之间的固定效果。
41.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固部4包括:加固杆401,其安装在基板1顶部;套壳402,其活动套设在加固杆401外部,套壳402上安装有可与建筑内墙顶相接触的接触板403;固定件404,其安装在套壳402上,且与加固杆401相连接,固定件404用于对套壳402与加固杆401之间固定或取消固定,在使用时,取消固定件404对套壳402与加固杆401之间的固定,此时,即可使套壳402在加固杆401上沿加固杆401进行滑动,从而即可使接触板403与建筑内墙顶进行接触,此时,对接触板403与建筑内墙顶之间进行固定,再通过固定件404对套壳402与加固杆401之间进行固定,从而即可实现对基板1与建筑内墙顶之间进行加固。
42.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404包括:螺纹杆4041,其与套壳402螺纹连
接,且螺纹杆4041的一端贯穿套壳402与加固杆401相抵触,使用时,使螺纹杆4041在套壳402上进行转动,由于使螺纹杆4041与套壳402螺纹连接,从而即可使螺纹杆4041在套壳402上螺旋移动,使螺纹杆4041不与加固杆401之间进行接触,从而即可取消对加固杆401与套壳402之间进行固定,反之,使螺纹杆4041在套壳402上进行转动,使螺纹杆4041与加固杆401相抵触,从而即可对加固杆401与套壳402之间进行固定,便于使用。
43.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固杆401铰接在基板1上,接触板403与套壳402球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加固杆401与基板1之间相铰接的设计,使用时,可使加固杆401在基板1上绕自身铰接点进行转动,使加固杆401呈倾斜状,从而带动接触板403沿固定板203方向远离,此时,使套壳402在加固杆401上沿加固杆401进行滑动,从而即可使接触板403与建筑内墙顶进行接触,此时,接触板403在套壳402上进行转动,从而使接触板403与建筑内墙顶相贴合,此时,即可对接触板403与建筑内墙顶之间进行固定,由于加固杆401呈倾斜状,进一步提高了对基板1与建筑内墙顶之间的固定效果。
44.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